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400章 史无前例

执宰大明 第400章 史无前例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的都督们得知李云天要自筹军资前去交趾平叛时,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也分别从杨士奇和骞义那里知晓了此事,无不大吃一惊。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所需的军费不是由朝廷的国库提供,就是朝廷强行摊派又或者地方军阀抢掠而来,像李云天这样拿着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与商人们做生意可谓是史无前例。

尤为重要的是,交趾叛军羽翼已丰,声势浩大,再加上交趾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按照目前的情形,天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彻底将叛乱结束。

江南的商贾们可不傻,岂会预知不到这里面可能存在的危险,绝对不会轻易往里面投钱。

说句不好听的,倘若李云天平叛失败,那么后来平叛交趾的统帅十有**不会认这个帐,届时那些商贾们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欲哭无泪了。

像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们一样,内阁和六部的那些大员们私下里也怀疑李云天是否想趁着这个机会敛财。

在他们看来李云天仅仅带着三千骁武军前去交趾无疑是送死,至于广西和交趾当地卫所的士兵他们并不看好,否则也轮不到王通和柳升从京城和内陆率军前去平叛。

不过话又说回了,这恐怕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筹集军费的方式,既没有耗费国库的库银,又没有强行摊派和盘剥百姓,故而谁也提不出什么异议来。

唯一一个瑕疵就是,李云天将官府专卖的盐、铁和茶等物品的经营权交给了那些商贾后,如何做才能保证朝廷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而李云天之所以敢动盐、铁和茶等官府专卖物品,归根结底是朝中的文臣们还没有将交趾真正看成大明的疆土,倘若将交趾换成两京十三省中的一个,他绝对会被文官以扰乱国本为由集体弹劾。

由于朝中的文武百官不清楚杨士奇、骞义和张辅等高官勋贵在交趾一事上的态度,故而到了太和殿后大家都支起了耳朵,等待着杨士奇等人开口,分清形势后再站队。

可出乎众位官员的意料,宣德帝上朝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让众臣商议交趾战事是战是和,而是让金英宣读了一道圣旨,谕令镇武伯李云天挂定南将军印前去交趾平叛,同时巡抚广西、交趾,广西、交趾四品以下官员如有犯事可先斩后奏。

这使得太和殿上的文武官员无比震惊,刹那间就骚动了起来,相互间低声议论着。

按照宣德帝的这道圣旨,李云天将总督广西、交趾的军政事宜,并且拥有着调兵大权,职权之重已经开创了大明官场的先河。

不仅如此,宣德帝竟然没有给李云天一分钱的军费,让李云天以交趾的商业专卖权和采矿权从江南商贾中征集,简直就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而且,宣德帝还赋予了李云天广西、交趾两地四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的大权,这在大明官场上更是史无前例。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圣旨上所说的四品以下官员,并不包括那些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

由于两榜进士号称“天子门生”,因此他们在官场上享有不少特权,要是犯了事的话李云天可以审问,但却无权判决,更别提杀他们了。

按照相关的流程,李云天在审理完他们的罪行后呈报给宣德帝,由宣德帝进行最后的裁决。

“肃静!”见大殿上的文武官员在那里嗡嗡嗡地低语着,负责纠察秩序的御史们立刻神情严肃地在官员队列中走动着,沉声告诫着那些说话的官员。

在御史们的威慑下,大殿上逐渐安静了下来,众臣纷纷抬头看向了宣德帝,神情显得颇为诧异,弄不懂宣德帝为何会做出这种看似荒诞的决定。

毕竟交趾现在还在战乱中,那些商贾又不是傻子,岂会出钱买这犹如镜花水月般的交趾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

“镇武伯领旨!”待大殿内恢复平静后,金英将手里的圣旨一合,尖着嗓子向左侧文官翰林队列中的李云天说道。

“臣李云天,领旨谢恩。”李云天快步走上前,从金英手中接过圣旨,跪在殿前高声向宣德帝叩谢。

“爱卿平身。”宣德帝伸手虚空向李云天一托,等他起身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交趾乃我大明西南重地,此次平叛事关我大明国威,朕在京城等你凯旋!”

“臣定当全力平定交趾的叛乱,不负皇上厚望。”李云天双手捧着圣旨,冲着宣德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

宣德帝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让金英将定南将军大印和广西、交趾巡抚的大印交给李云天。

两个大印放在一个上面铺着黄色丝绸的托盘里,代表着权力和地位,有了它们李云天就将正式统掌广西、交趾的军政大权,并对两地四品以下的官员形行使生杀予夺的特权。

“皇上,交趾经此战乱必定民生困苦,臣恳请皇上免其三年赋税,以示皇恩。”从金英手中接过托盘后,李云天端着托盘,躬身向宣德帝说道。

其实,朝廷这些年并没从交趾收到什么赋税,反倒是因为民生困苦,户部发放了不少救济。

“嗯,朕准你所奏!”宣德帝闻言点了点头,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既给李云天送了一个顺水人情,又在交趾百姓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名声。

“皇上,臣还有一事,请皇上示下。”李云天早就知道宣德帝会恩准,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交趾战乱导致其所属各州府的官吏或死或逃或叛,所缺官吏如何解决?”

“骞少师,吏部可有官员选派到交趾?”宣德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没有官吏的话那些地方衙门可就无法运作,他沉吟了一下,抬头望向了吏部尚书骞义。

“启禀陛下,由于路途遥远,除了少数官员由吏部选派外,其他交趾官员一部分由吏部从广西、广东和云南征召,另一部分是当地世袭的土官。”

骞义从队列中走出,躬身向宣德帝说道,“按照惯例,镇武伯可从两广和云南征召官员。”

“征召?”宣德帝的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疑惑的神色,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可都是由吏部选派的。

“皇上有所不知,当年太宗皇帝为了使得交趾的局势尽快稳定,故而就近征召了官员。”骞义见状于是向宣德帝解释着。

“从交趾归我大明算起,如今已经过了二十余年,为何还是征召?”宣德帝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皱着眉头望向了骞义。

“皇上,交趾地处偏远,而且气候异于内陆,不宜于选派,故而除了少数官员外,其余者采用征召。”骞义闻言再度向宣德帝做出了解释。

宣德帝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他知道骞义此言不过是在掩饰而已,很显然是朝中的那些官员都不愿意去交趾那种蛮夷之地,不仅没多少油水,而且环境艰苦,再加上时不时就有蛮人作乱,处境非常危险,搞不好把命都会留在那里。

由此一来,那些征召官员的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为了发财的话,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交趾这种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为官?

宣德帝的脸上变得有些难看,这也意味着那些在交趾当官的人平日里可没少搜刮民财,根本就没把心思用在治理政务上,怪不得交趾这些年都不太平,想必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传朕旨意,从吏部候缺者选派五十名跟随镇武伯到交趾为官!”沉吟了一下后,宣德帝冷冷地向骞义说道,“从今以后,交趾的官员由吏部选派。”

“遵旨!”骞义怔了一下,见宣德帝的语气有些生硬,而且面色也变得不善,知道宣德帝看破了他先前的掩饰之言,有些无奈地躬身应道,看来年轻气盛的宣德帝这次给吏部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如果是两京十三省的官缺,那些在吏部候缺的官员们肯定会欣然接受,尤其是江南一代的官缺,更是会打破了脑袋去争抢。

可是交趾……不仅偏远荒蛮,而且现在又在打仗,候缺的官员们肯定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愿意去如此凶险的地方。

要是吏部强行进行指定,那些不幸被选中的官员绝对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拒绝前去交趾赴任,有的说不定会来吏部大闹一场,认为吏部选派不公,必将滋生许许多多的事端来。

“启禀皇上,臣有一事启奏,还望皇上恩准。”李云天见状知道宣德帝对交趾大部分官员实行征召颇为不满,想了想后开口说道。

“镇武伯有何事?”宣德帝闻言看向了李云天,面色稍有缓和。

如果不是李云天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还一直被蒙在鼓里,并不清楚交趾竟然与两京十三省在官员任用上有如此巨大的区别。

“皇上,交趾经历战火后必定满目疮痍,以交趾目前的境况臣觉得宜在两广和云南开恩科,从读书人中选拔官员,他们熟知当地的风土民情,更宜用于处理交趾的政务。”

李云天向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

“开恩科?”宣德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李云天刚才的话提醒了他,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即使强迫京城那些候缺的官员们去了交趾,想必他们也不会用心处理政务。

随后,宣德帝的眉头就是微微一皱,他倒不是不能单独给两广和云南的那些举子们开恩科,可有多少举子会去应考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