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390章 狂言妄语(一更)

执宰大明 第390章 狂言妄语(一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虽然大明现在国库空虚,可要想派兵再一次征讨交趾的叛军也绝非什么难事。

正如夏元吉所说,大明地域宽广,人口达亿万之众,民间隐藏着巨大的财富,只要对民间征收税赋,那么足以用来筹备平叛事宜。

可是如此一来就与洪熙帝和宣德帝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国策相违背,有使宣德帝失信于民之嫌,与宣德帝的圣意不符。

李云天感到非常意外,按理来说,夏元吉应该站在杨士奇和杨荣一边才对,想当年他可是向永乐帝死谏,以国库虚弱为由阻止永乐帝去北征蒙古,进而被下了诏狱。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其中的蹊跷,永乐帝当年北征蒙古时,鞑靼太师阿鲁台只是派兵越过边境进行零星骚扰而已,完全用不着永乐帝亲征,进而耗费巨额物资,因此夏元吉这才死谏。

而平叛交趾与永乐帝北征蒙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交趾是大明的国土,如果不能平定交趾的叛乱那么就将失去它,进而成为大明的罪人,因此唯有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仗。

“禀皇上,交趾宣化府知府李清正送来了八百里急报!”就在房内陷入一派沉寂的时候,金英手里举着一张卷在一起的纸卷快步从门口走进来,高声禀告。

“拿来。”宣德帝的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里的筷子沉声向金英说道,现在从交趾传来的可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听闻李清正送来了急报,杨士奇和张辅等人无不凝神望向了金英手里的那个纸卷,自从几年前被洪熙帝贬去了交趾宣化府当知府后,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李清正的消息了。

李云天的眼前不由得一亮,他可是知道李清正现在正在宣化府忙着抵御叛军的事情,此时送来急件,绝对不会让宣德帝高兴的。

“狂妄至极!”果然,宣德帝打开纸卷看了看,随后勃然大怒,啪的一声重重地拍在了桌面上,将手中的纸卷丢在了地上。

“奴才该死,望陛下恕罪。”立在一旁服侍的金英见状吓了一跳,连忙跪了下去,他根本就不知道那纸卷上面写了什么。

金英这么一跪,屋里伺候的内侍和宫女纷纷也跟着跪在了地上,气氛骤然凝固住了。

李云天见状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看来这个急件来得正是时候,刹那间就激怒了宣德帝,看来要想从交趾撤兵的话肯定不会那么容易了。

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不由得狐疑地对视了一眼,不清楚那个纸卷上写了什么,竟然惹得一向好脾气的宣德帝竟然也动了怒气。

随后,杨士奇起身走了过去,捡起地上的纸卷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就是一变。

见此情形,张辅和杨荣等人也走了过去,相继传阅着纸卷上的东西,神情纷纷变得凝重起来。

李云天也跟过去凑热闹,到了最后纸卷传到了他的手上,定睛一下顿时摇了摇头,看来接连的胜仗已经使得交趾叛首黎利变得张狂起来,竟然在这个时候整了这么一出来,摆明了就是自找麻烦。

纸卷上是黎利让其手下重臣阮焉所作的《平吴大诰》,上面写着:

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

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

狂明伺隙,因以毒我民。恶党怀奸,竟以卖我国。焮苍生于虐焰,陷赤子于祸坑。欺天罔民,诡计盖千万状。连兵结衅,稔恶殆二十年。败义伤仁,乾坤几乎欲息。

虽然《平吴大诰》的内容不长,只有这短短的三段话,可口气却十分狂妄,完全就没有把大明放在眼中。

首先,第一段话表明了他起兵反叛大明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举;第二段话则强调交趾与大明是两个国家,以作为其反叛的法理;最后一句则历数大明的罪状。

很显然,《平吴大诰》极具煽动性,必将在交趾的文人之间产生了极大共鸣,进而为黎利登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怪不得好脾气的宣德帝要发怒了,这完全就是对大明的挑衅,难道黎利真的以为大明平定不了交趾的叛军?

“禀皇上,成山伯王通从交趾送来八百里急报!”李云天正准备将手里的纸卷递到宣德帝的餐桌上,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

由于金英等人现在还在跪着,故而没人出门去拿急报,而门外的人未经宣德帝传召是无法进入的,否则就是谋逆的重罪,是要被砍头的。

因此,门外守着的内侍拿到了交趾来的急报后唯有高声禀报,以免误了军国大事。

“都起来吧!”宣德帝的心情此时已经平静了下来,冲着一旁的金英说道。

“谢主隆恩。”金英这才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后快步走到门外去拿急报。

皇宫里步步杀机,并不是那么容易混下去的,即使金英贵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在宣德帝面前也是如履薄冰,所谓伴君如伴虎,保不准什么时候宣德帝一不高兴他就要倒霉了。

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眉头皆微微皱了起来,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王通这个时候来送急报,十有**也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消息。

既然王通传来了急报,那么李云天也就不着急将那份《平吴大诰》交给宣德帝,立在那里静观其变,想要看看王通又传来了什么糟糕的消息。

自从王通先前将柳升战败以及黎利请降的战报传来京城,李云天就感觉王通已经被交趾的叛军打怕了,否则岂会同意替黎利上请降表?

很显然,黎利率领叛军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柳升的十二万明军,如今气势正盛,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现在反而向宣德帝请降,摆明了就是给宣德帝一个台阶下,以顾全大明的面子,携大胜之威趁机逼宣德帝与其议和。

其实,黎利很清楚,虽然他击败了陈智、王通和柳升,但大明对他来说是一个有着近三百万常备兵力的庞然大物,而交趾的总人口也不过六七百万而已。

倘若宣德帝继续发兵,举全国之力征讨偏安一隅的交趾,那么这场战争打下去的话叛军最终会落败。

说到底,打仗打得是后勤补给,大明有内陆为依撑,倘若狠下心来,足以筹集到平叛大军的军饷,与叛军再战。

再不然宣德帝下令明军暂时撤军,养精蓄锐几年,然后再次平叛交趾,交趾以区区一隅之力岂能抵挡?

而明军之所以接连在交趾战败,并非交趾的叛军有与明军主力决战的实力,而是多种复杂的原因混聚在一起造成的结果。

陈智手下所属的明军在交趾山高皇帝远,训练松散,战斗力早已经退化成为了三流。

虽然王通和柳升所率的军队都是从内陆调来的,可谓是明军的一线部队,尤其是柳升率领的明军,更是一线部队的佼佼者。

然而很可惜,这些一线部队或许在内陆能大展拳脚,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不过交趾气候湿热,有着茂密的热带雨林,那些从北方来的士兵根本就不适应这种湿热的环境以及茂密的山林地形。

尤为重要的是,自从进入广西后,就有很多士兵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再加上各种由昆虫叮咬而产生的疾病,使得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了不少。

另外,无论是陈智、王通还是柳升,普遍都存在着轻敌的思想,毕竟二十年前张辅曾经平定了交趾的叛乱,打得叛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故而认为交趾叛军不过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而已,不堪一击。

倘若换一个老成持重、行事谨慎的将领率军平叛,叛军想要击败明军的话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故而,黎利现在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趁着大败柳升的时机与明廷议和,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唉!”在众臣的注视下,宣德帝从金英的手中接过了王通的急报,打开看了看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让金英将其给杨士奇和张辅等人传阅。

正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样,王通所带来的消息使得当前交趾的局势雪上加霜。

原来,在王通派人去京城送柳升战败的战报,以及派人护送黎利的使者上京送请降表的第二天,他接到了黔国公沐晟被叛军伏击,死伤一万余人的战报。

这显得着实有些可笑,黎利一边与王通谈判,一边派军向被阻在归化州水尾县的沐晟发动了攻势,袭击了向云南撤军的沐晟军队,趁乱杀伤了明军众多。

说起来沐晟心里非常郁闷,叛军在水尾县水陆两路聚众拼死抵抗,由于道路崎岖艰难,使得他每前行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就在沐晟突破了叛军在水尾县的防线,准备前去交州城救援的时候,一个令他感到倍感震惊的消息传来,柳升所率领的大军竟然被叛军击溃,死伤无数,其中柳升战死,李庆和梁铭病亡,伤亡惨重。

沐晟完全被这个消息惊呆了,柳升的兵力是他三四倍之多,而且兵精将广,柳升又跟随张辅平定过交趾,他实在是不明白柳升是如何败的,而且还如此惨痛,竟然将性命都赔了进去,难道叛军的势力已经如何强悍?

为了谨慎起见,沐晟于是下令军队后撤,准备离开水尾县退到安全地区打探虚实。

不成想,黎利此时已经调集了击溃柳升的叛军,气势汹汹地前来攻打沐晟,在半路上伏击了沐晟。

如果不是沐晟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面对叛军的袭击应对得当,恐怕也会步柳升的后尘,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

du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