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1151章 慎重处置

执宰大明 第1151章 慎重处置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王爷,当时跟着罪民一同被抓的人相继遇难,罪民实在没有人可以证明。”

面对李云天的询问宋海无奈地苦笑了一声,被当地的部族抓住后他手下的士兵为了保护他陆续死去,最后如果不是遇到了一个曾经参与反抗帖木儿帝国入侵、对大明有不少好感的东察合台汗国的部族,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办法赶到关西,是那个部族派人将奄奄一息的他送了回来。

所以,宋海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他被俘,而不是为了活命而脱离战场逃生,要知道突围与逃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突围后应该会回到战场而逃生则会找个地方躲起来,而宋海,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出,故而会被人怀疑他在战场上逃生。

“武国公,本王已经让关西大营的人前去查证,如果你所言属实的话本王会还你一个公道的。”李云天早就知道宋海没有证据,宋海在青龙城的时候已经有过供词,不过作为提审的流程李云天还是要问,因此他已经让关西青龙大营的人去查证。

随着西域之战的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已经平定了下来,这使得关西青龙大营的人能顺利地前往宋海被俘的地区进行查证,明年应该能传来消息,这将是给宋海定罪的重要依据。

“谢王爷!”宋海闻言禁不住内心一暖,连忙起身向李云天躬身致谢,他相信李云天会还他一个公道的。

李云天没有在大牢里久留,简单询问了宋海就离开,他这次来并不是真的想要提审宋海,而是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他会公正地来审判宋海。

“武国公对大明社稷有大功,定罪前要好生照料。”临走前,李云天招来了狱官开口沉声嘱咐道。

“王爷放心,卑职知道该如何做。”狱官点头哈腰地答应了下来,有了李云天这句话宋海在牢里就不会吃苦了,对李云天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对宋海来说却异常可贵。

由于宋海的案子事关重大,故而李云天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因此在关西青龙大营的调查有结果之前宋海都要在牢里待着,这也是为了西征军将士的名誉着想,毕竟谁也不愿意有一个临阵脱逃的主帅,否则将是一辈子的耻辱。

而且,这也事关大明勋贵的声誉,一旦宋海真的畏战避战,那么勋贵集团将被文官集团嘲笑和鄙夷,很难抬起头来。

说实话,勋贵集团希望能把失踪的宋海按照战死疆场来处置,不过这遭到了大明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毕竟西征军在蓝叶城伤亡惨重岂能不明不白地把这起事件了结了?

为此李云天对宋海的案子非常慎重,他相信宋海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要不然也不会不顾艰辛返回大明,故而让人前去实地调查。

宋海的回来犹如一粒石子落在波澜不惊的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由于骁武军关西大营的人正在核实宋海所言,故而宋海的事情暂时得以平息,京城的官场静静等待着关西大营的消息。

李云天没有多少精力放在宋海的身上,因为他整天忙得团团转连家都很少回,每天往返于讲武堂、皇宫、军阁、内阁和都察院,晚上时常睡在讲武堂。

如今,摆在李云天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动在西北诸司和京畿都督府、山北军区、辽东军区实施的新军军制改革,届时实行已久的卫所制将会被晋升制所取代。

在这次的新军军制改革中,军队的数量纷纷得以缩减,李云天的理念是“兵贵精而不贵多”,只要军队英勇善战完全不需要那么多人在军队里混日子。

另外,各地卫所普遍存在“吃空饷”的情况,军队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额,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把事情理清。

其实这次军制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军费的由来,按照新军军制,军队的军费将由朝廷拨付,户部的国库肯定没有这么多钱,故而唯有落到讲武堂和皇家的内库上,单单凭借着海外贸易讲武堂和皇家内库就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商局和税局成立后,大明所收的商税一年比一年多,不过大部分的商税都进了皇家的内库,户部只能从中获得一小部分。

这使得户部颇有微词,原本户部应该是大明最富有的衙门,不过现在无论是讲武堂还是皇家的内库都比他有钱,这使得户部的人感到不平。

为此户部曾经上书朝廷要把对外海外贸易和商税收归户部,由户部统一调配,不过先后被宣德帝和张氏太皇太后拒绝,一旦把这些钱交给户部肯定会被户部的人迅速花出去,天知道那些钱去了哪里。

尤为重要的是,户部对税局的设立是持抵制的态度,税局成立后将分走户部的商税税权,虽然大明的商税少得可怜,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况且,税局成立后在江南率先实行新的税制,商税比大明一直沿用的三十税一要高上许多,故而每年都能收不少税金,使得户部的人眼红。

税局提升商税初期,曾经有人指责税局这是“与民争利”,有悖明太祖设立“三十税一”的初衷。

面对这种指责,税局的人进行了反驳,指出明太祖定“三十税一”的时候大明百废俱兴,故而对商业是一种鼓励。

经过了数十年的资本积累后,大明的商贾在低税率下赚取了大量的产业,如今大明商业已然繁华,故而提升税率之事也就顺理成章。

至于说与民争利,商业的繁荣使得商贾们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当地的百姓很少从中受益,故而商税提升后只是让商贾们赚得比以前少了而已,岂能说是与民争利?

况且,即便是实行新的商税,大明的税率也比唐宋时期低上很多,商贾们完全可以接受。

本来朝廷还以为商贾们会因此闹事,可出乎意料的是,即便是被文武官员们认为会遇到强势阻力的江南也风平浪静,根本就没人站出来闹事,更别说抵制了。

江南的那些大商贾几乎都参与到了大明的海外贸易,谁吃饱了撑的得罪税局,税局的背后可是李云天,一句话就能将其踢出大明的海外贸易,故而大家自然不会闹事。

再者说了,大明的商税确实也不高,比唐宋时期都低,商贾们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那些大商贾们接受了新的商税,其余的商贾自然也就不会闹事,李云天正是威服了那些大商贾,进而使得新商税得以顺利推行。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手里还有商局这个杀手锏,商局掌管着商业执照的颁发和审核,一旦被商局吊销了商业执照那么就别想在大明做生意了。

如果李云天对商业事务不那么精通的话,那么那些大商贾们绝对会群起反抗,罢工罢市来逼迫朝廷,认为此举违背了洪武帝的祖制。

可惜的是,李云天不仅精通商事,而且还有九州商会作为后盾,这就使得那些想要滋事的大商贾不得不知难而退,倘若他们罢工罢市的话肯定会被九州商会的商人趁机吞并了市场。

虽然那些大商贾都与京城势力过往密切,但在宣德帝和张氏太皇太后的支持下,谁肯因为此事去与李云天交锋?

说实话,李云天只不过提高了一些商税而已,对京城那些势力的收益并没有多大影响,只不过那些大商贾们少赚一点儿而已,为此谁又会为此事大动干戈?只要那些商贾能保证他们的利益即可。

随着商局和税局的事务逐渐步入了正轨,以及大明商业越来越繁荣,商税正在迅速崛起,已经隐约有赶超农税的架势。

这使得户部对此是懊恼不已,眼睁睁地看着商税白花花的税银从眼前流走进入税局的税房,而户部只能从中分上一小杯羹。

由于此次新军军制改革涉及到了大明近半的兵力,而且还是赖以为主的主力部队,因此李云天不得不慎重对待西北诸司、京畿都督府、山北军区和辽东军区的改制事宜,与军阁的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进行密切商议,平衡各方的利益。

放眼大明,除了李云天外无人能主掌此次的改制,否则势必会起诸多的波澜,李云天不仅位高权重还处事公平,这就使得涉事的勋贵们能安下心来,静观其变。

除了平衡各方里以外,对于李云天来说最难的是当地军户的安置,将涉及到数以百万计的军户,这使得李云天要花费不少精力去解决这件事情。

至于说大明文武百官都有的休沐,李云天是彻底与之无缘,即便是在朝廷规定的假期他也要像往常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唯一一件令李云天感到欣慰的事情就是,张氏太皇太后知道他近来太忙了,故而特意免去了他的大朝,使得他不用浪费近一天的时间在太和殿里待着,大明能享此殊荣的人李云天还是第一个。

对于张氏太皇太后的这个恩典,京城的文武百官们其实并不嫉妒,因为谁都知道李云天日理万机,每天忙到深夜才能入睡,正在大家看来是李云天赢得的照顾,毕竟与李云天手里的事务想比,大朝上谈论的那些事情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

终于,在李云天启程前往南直隶前,新军军制改革的方略终于在朝廷里通过,剩下的事情就不归李云天了,下面的人会依照这个方略去完成新军军制改革细节上的一系列事务,这个就不是他所要操心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