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1013章 战局严峻

执宰大明 第1013章 战局严峻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readx;突如其来的战败使得太和殿上一派死寂,文武众臣们一时间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谁也想不到原本就要攻克黑水城的杨三宇竟然会打了一场败仗,而且还是一场连杨三宇都下落不明的惨败。◇↓,

与大殿上那些震惊于杨三宇战败的文武大员们不同,李云天则皱着眉头在心中默默推演着西域的局势。

原本,西征军在西域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可随着杨三宇这么一败形势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因为北元军绝对会乘势占领吐鲁番城,这样一来就切断了宋海所率领西征军与大明之间的联系。

尤为令李云天感到担忧的是,北元既然已经发动了攻势犀利的反击,那么一退让的帖木儿帝国肯定也会大举反攻,也不知道宋海能否扛住帖木儿帝国的攻势,顺利把军队带回别失八里城。

万一宋海也败了,那么后果比杨三宇的失败要严重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宋海手下的西征军数量更多,而是因为由于宋海深入到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地区,一旦战败的话那些西征军将士根本就没办法从那么远而且又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地方逃回来。

“太师,现在朝廷该如何应对?”虽然张氏太皇太后有些怀疑这份急报是假的,但理性告诉她骁武军关西大营绝对不会拿如此重要的问题开玩笑,这可是欺君之罪,于是她环视了一眼大殿上那些神情惊愕地议论着的文武官员,稳定了一下心神后面无表情地问向了张辅。

张辅乃当朝太师,是大明所有武官中的最高官职,故而遇到这种重大军情后张氏太皇太后自然要率先询问张辅的意见。

“禀太皇太后,臣觉得应该立刻向嘉峪关增兵,防止北元和东察合台东进。”张辅闻言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躬身回答。

与李云天一样,张辅也不看好宋海那一路西征军,倘若宋海也败了的话那么大明在西域就仅剩关西地区的七万辽东卫所军,以及骁武军关西大营的两三万兵力,根本就不是北元和帖木儿帝国的对手。

因此,在张辅看来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守住嘉峪关,挡住北元和帖木儿帝国东进的道路,给大明重新集结兵力争取时间。

听闻此言,大殿上的文武官们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云天,如今京畿都督府、山北军区和辽东军区的卫所部队几乎被抽调一空,这个时候时候能派出增援的部队也唯有骁武军。

况且,西征军可谓是大明卫所部队的精锐,既然连他们都在西域败了,那么也只有出动骁武军才能与北元和帖木儿帝国的军队相抗衡。

至于大明卫所的军队的战斗力则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就算将其调往嘉峪关恐怕届时也是成为战场上的炮灰,搞不好还会影响士气和军心。

“忠武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张氏太皇太后心中暗自叹了一声,没想到到头来还是要动用骁武军,于是神色凝重地问向了李云天。

“禀太皇太后,臣也认为应该向西域增兵。”

李云天这时已经在心中想好了应对之策,闻言后走到殿前,向张氏太皇太后躬身行礼后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道,“皇上、太皇太后,臣估算了一下,可从山北军区调集九万蒙古兵,从辽东军区调集三万女真兵,另外再加上骁武军大同大营调集三万兵力,这样一来就有十五万人马可援助西域!”

“蒙古兵?女真兵!”大殿上的文武官员闻言顿时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李云天竟然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调用蒙古人和女真人参战,在他们看来这些蛮族之人并不好掌控,尤其是蒙古兵万一战场投靠北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太皇太后,蒙古布政使司和奴儿干布政使司皆是我大明的辖地,在两地生活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也都是我大明子民,自从两个布政司成立以来我大明每年向其投入数万两银子,使得其安居乐业不再为食宿奔波,姓无不挂念朝廷的恩德。”

李云天知道朝堂上的官员们对蒙古兵和女真兵有偏见,于是沉声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解释道,“如今大明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其自然会在战场上奋力杀敌,不仅是为了大明,同时也是为了他们的家人。”

大殿内的文武官员闻言心中不由得纷纷感慨,恐怕大明朝廷上下也唯有李云天胆敢重用那些蒙古兵和女真兵,而且恐怕也只有李云天才会不遗余力地每年向蒙古布政使司和奴儿干布政使司投入巨额银两,在大家看来这样做无疑是打了水漂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向蒙古布政使司和奴儿干布政使司投入的资金都来自讲武堂,但对外却宣称是朝廷的投入,单单这一点就足以令满朝文武钦佩,也使得张氏太皇太后对李云天信赖有加,像李云天这样不为名利一心为大明办事的官员可谓凤毛麟角。

“十五万兵力是不是有些少!”就在众人感慨着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大殿上响起,杨士奇忧心忡忡地望着李云天。

虽然现在只是杨三宇战败,但随之势必影响到孤军冒进的宋海,一旦宋海的西征军也出了什么岔子,那么单凭十五万人绝难守住嘉峪关。

西征军此次已经把西南诸都司的主力抽调了个干净,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因此想要从西南诸都司调兵已经不可能,故而在杨士奇看来十五万人根本就不够用,届时明军将面临六十七万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的进攻。

听了杨士奇的话后,现场的诸臣这才意识到宋海这一路西征军恐怕凶多吉少,届时大明西南可就会处于兵力空虚的境地,这使得现场的气氛变得紧张压抑起来。

“杨大人,骁武军关西大营有三万人,再加上辽东的七万人马,以及关西七卫的十万人,我大明将有三十五万人迎敌,足够将其挡在嘉峪关外!”李云天知道杨士奇的担忧,于是不动声色地向他解释道。

“关西七卫!”

现场的众臣顿时再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关西七卫比蒙古兵和女真兵还不靠谱,当年就是关西七卫从倒马关进入的北隶,进而使得居庸关在关西七卫和北元的夹击下被攻下,使得北元兵得以围困京城。

万一关西七卫再被北元所诱而在战场上反戈一击,那么后果可不堪设想。

“皇上、太皇太后,关西七卫之所以依附我大明就是不想被东察合台或者北元所吞并,如今西察合台和北元联合起来攻打大明,关西七卫夹在其中势必被其所灭。”

李云天岂会不清楚朝廷里这些大员们的担忧,于是有条不紊地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道,“故而,关西七卫要想自保必须要与我大明同仇敌忾,共西察合台和北元联军!”

“皇上、太皇太后,臣觉得忠武王言之有理,关西七卫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屹立在西域而不倒正是仰仗我大明的天威,如今大明遇上了劲敌,其唯有与大明一同抗敌才能幸免于难。”

这时,勋贵队列前端的忠国公周征走到殿前,躬身向正统帝和张氏太皇太后道,对李云天调用关西七卫表示了支持。

事实上,这些年来骁武军关西大营与关西七卫之间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关西七卫通过骁武军关西大营打开了与大明的商路以及民间各项交流,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对大明的依赖越来越深。

像对待倭国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李云天对关西七卫采取了放任的姿态,实际上他已经动用了大明在经济上的巨大优势,正在从经济上逐渐向关西七卫渗透。

一旦大明,确切的是讲武堂掌控了关西地区的农业和商业命脉,那么关西七卫将乖乖地归附大明,使得大明掌控住关西地区。

周征自然清楚李云天对关西地区的部署,故而对李云天调用关西七卫非常放心,放眼大明朝野,除了李云天外恐怕无人能驾驭得了悍勇善战的关西军,对于关西军这样的军队来唯有用武力将其震慑后才能安心驱使。

“皇上、太皇太后,关西七卫虽然桀骜不逊但想必也能分得清楚是非黑白,臣觉得他们定会为我大明效力。”张辅闻言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虽然张辅也对关西七卫有戒心,但他对李云天有信心,李云天并不是那种行事草率的人,如果没有把握的话想必也不会动关西七卫。

“臣等附议!”张昊和牛世豪对视了一眼,随后走出勋贵队列,表明了对李云天的支持。

现在两人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既为杨三宇的战败感到失落,同时也为即将奔赴西域战场感到莫名兴奋,很显然前往西域的援军需要有人前来统帅,而李云天肯定不会忘记他们。

“臣等附议!”见此情形,大殿右侧的勋贵和武臣纷纷躬身表示赞同。

虽然有人心中对李云天调用蒙古人、女真人以及关西军感到担忧,但除此以外大明一时间真的已经无兵可调,而西域之战又迫在眉睫,故而别人没有比李云天更好的办法来应对目前西域紧张的局势。

“臣等附议!”随后,大殿左侧的文官们也纷纷躬身道,他们自然不会反对李云天了,因为在战争的事情上谁也没有李云天在行,而且心中对西征军的这次失利还有些幸灾乐祸,认为这对勋贵集团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张氏太皇太后环视了一眼满朝文武,嘴角闪过一丝无奈的苦笑,如今兜了一个大圈还是要李云天亲自去一趟西域,早知现在的话当初就让李云天挂帅西征了。

“忠武王,这次就由你去一趟西域,务必要守住嘉峪关,在大明集结起足够兵力之前不能让其前行一步!”

沉吟了一下后张氏太皇太后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嘱咐李云天,从目前的这种情形来看根本就不用考虑别人率军增援西域,由于援军不是骁武军就是蒙古兵、女真兵以及关西军,除了李云天外没人能驾驭得了。

“臣谨遵懿旨!”李云天闻言向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沉声应了下来。

“捷报,捷报,西征军大捷,武国公已经率军攻占了蓝叶城,歼灭守敌两万余人!”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殿门外传来,一名宫里的侍卫手里举着一份公文快步走进了大殿,口中高声喊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