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一千章 东征往事

执宰大明 第一千章 东征往事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readx;相对于太和殿上那些毫不知情的文武官员,杨士奇和张辅等辅政大臣和五府六部的都督、堂官则要镇定许多,他们上朝前就已经从李云天那里得知帖木儿帝国的国力之强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从巴忽惊慌的反应中,杨士奇和张辅等人意识到李云天说的是实话,否则巴忽岂会如此惊慌失措。

大殿正前方的高台上,张氏太皇太后颇为错愕地望着神情慌乱的巴忽,当李云天告诉她帖木儿帝国的国力与大明不相上下时她还认为李云天有些夸大其词,可现在她相信李云天说的是事实,这令她心中不由得感到万分震惊。

由于听不懂大明的话,因此多鲁尔不清楚发生了事情,他感到现场的气氛变得非常怪异,于是忍不住低声问向身旁神情颇为兴奋的娜尔莎。

“老天保佑!”当从娜尔莎那里得知李云天当堂拆穿了巴忽关于帖木儿帝国国力的谎言后,多鲁尔禁不住喜出望外,这样看来巴忽已经陷入了困境,连忙在心中暗自祈祷。

“禀王爷,我国国土虽大但多是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人口虽多但多是不服管束的异族之人。”

巴忽很快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向那名粗壮随从低语了几句,那名粗壮随从于是开口向李云天解释道,“因此,我国无法与大明相比,能聚齐十万兵力已然是举全国之力。”

“当年你们帖木儿大汗东征大明的时候可是动用了百万大军,从你们的国都撒马尔罕城一直打到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国都别失八里城,距离我大明哈密卫只有两百余里,东察合台汗国几乎已经陷落。”

李云天见巴忽还在狡辩,于是冷笑着说道,“如果不是你们帖木儿大汗病死在了别失八里城的话,恐怕我大明就要与你们大战一场了,东察合台汗国也早就不复存在!”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员皆大惊失色,张辅和杨士奇等人更是面色沉重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帖木儿东征发生在永乐帝登基不久,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忽然派八百里加急向朝廷禀告,说西察合台汗国举兵攻打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不敌节节败退,西察合台汗国的军队在攻下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国都别失八里城后并没有停军的意思,正在向哈密卫推进,易对大明意图不轨。

哈密卫是大明西南重镇,距离别失八里城八百余里,一旦东察合台汗国的军队进犯哈密卫那么大明西南将战火纷飞。

当时,大明在西南的军事力量有限,只有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两大都司的卫所军可以调用。

其中陕西都司有十五卫二千户所,陕西行都司有十二卫三千户所,两个都司的满额兵力约为十五万五千余人。

一旦大明与帖木儿帝国开战,那么能就近支援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是周边地区的三个都司即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和四川都司。

山西都司有七卫五千户所,河南都司有十二卫六千户所,四川都司有十四卫三千户所,共三十三卫十四千户所,满额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而大明其余都司的部队由于距离陕甘太远因此很难在半年内赶赴陕西、甘肃前线,这意味着在半年的时间里大明唯有依靠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和四川都司的三十五万人来阻挡帖木儿帝**队前行的脚步。

表面上看起来,三十五万明军并不少,可这是分布在五个都司的兵力,如果单个拎出来的话根本无法与帖木儿帝国的大军相抗衡。

况且,明军对突然爆发的战争没有丝毫准备,而帖木儿则经过多年的筹划这次是有备而来,而且帖木儿帝**队攻克了东察合台汗国国都别失八里城,现在士气正旺,因此可以想象的是战争初期对明军来说极为不利。

永乐帝在接到宋晟的紧急战报后大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帖木儿帝国竟然会挥军东进,而且还想染指大明。

说实话,永乐皇帝并不怕与帖木儿打上一场,想当年蒙元是如何强大,各路起义军是如何悍勇,最后还不都是被洪武皇帝和他给收拾了。

尤为关键的是永乐皇帝初登大宝,由于靖难之役导致大明朝政不稳,永乐帝并不担心帖木儿的大军,对付蒙古骑兵大明早已经经验丰富,帖木儿大军即便能攻进大明腹地,等到他的后勤补给线一断的话那么就将成为待宰的羔羊。

况且,当时的北元实力尚存,也绝对不会坐视帖木儿帝国入主中原,对北元来说帖木儿是个比大明还要巨大的威胁。

至少大明不会占据北元哈拉和林城,而以成吉思汗子孙自居的帖木儿就不同,肯定会派兵攻占哈拉和林城,并且派遣手下的蒙古骑兵和突厥骑兵追击北元残部,已将北元残部消灭。

对于北元和帖木儿帝国来说,双方当时最大的矛盾就是争夺蒙古帝国的统治权,很显然帖木儿不会放过北元这个蒙古帝国各大汗国的宗主国。

永乐皇帝担心的是一旦大明与帖木儿帝国打起来,那么朝政不稳的大明可能会爆发严重的内乱,首先是大明当时有不少忠于建文帝的臣子,而建文帝下落不明,一旦有心之人加以利用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那些跟随永乐皇帝起兵靖难的藩王,例如宁王等人都在永乐帝登基后受到了打压,虽说永乐皇帝剥夺了他们的兵权但他们在部队中有着不少亲信手下,只要登高一呼那些旧部肯定会反叛。

因此,相对于帖木儿帝国的进攻,在永乐帝看来大明内部爆发内乱才是最为危险的,这将直接动摇他对大明的统治。

对于打赢与帖木儿帝国的这一战,永乐皇帝还是有着十足的把握,虽说靖难后大明的开国勋贵已经所剩无几,不是病死就是被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所杀,但在靖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军事将领,也就是被永乐帝赖以倚重的靖难勋贵。

经过三年多的靖难战争后,靖难勋贵已经在战火的磨砺中成长起来,足以在永乐帝的指挥下率领着当时依旧悍勇的卫所军击败来势汹汹的帖木儿帝国。

尤为关键的是,在经历了蒙元的统治后大明百姓肯定不想再被打着成吉思汗子孙旗号的帖木儿统治,届时肯定会在朝廷的号召上奋勇抗击帖木儿帝国的军队。

可是,就在永乐皇帝在京城调兵遣将,准备与帖木儿帝国决一雌雄的时候,宋晟再度派人送来了紧急军情,原本已经即将抵达哈密卫的帖木儿大军前锋不知为何,忽然毫无预兆地撤退了,一直退回了别失八里城。

几天后,宋晟的第二份紧急军情解开了帖木儿大军前锋部队忽然撤退的原因,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率军亲征的帖木儿忽然之间死在了别失八里城。

由于帖木儿的死,庞大的帖木儿帝国顿时陷入了战乱中,不仅有帖木儿帝国高层间的争权夺势,也有那些被帖木儿征服的国家和民族的反抗,使得帖木儿帝国根本无暇东征,急匆匆退回了撒马尔罕城,使得大明避免了一场战祸。

事后,帖木儿帝国特意向大明派来了使者对出兵东察合台汗国一事向永乐帝做出了解释,表示帖木儿大汗只是想攻下东察合台汗国,恢复当年察合台汗国的荣光,并没有冒犯大明的意思。

永乐皇帝当时忙着整顿大明内部事务,哪里有精力在与帖木儿帝国纠缠,于是顺水推舟地与帖木儿帝国达成了和解。

其实,帖木儿帝国当时更害怕大明出兵攻打他们,因为帖木儿帝国的内部事务更为复杂混乱,单单那些被帖木儿所征服的国家和民族就已经足够帖木儿帝国高层头疼得了,更何况还有帖木儿上层的冲突。

如今,这件事情一晃就过去了三十年,由于当时帖木儿帝国的前锋部队还未抵达哈密卫,并没有与大明爆发武装冲突,故而大明朝廷没有向外发布征讨帖木儿帝国的告示。

不仅民间的百姓,就连朝廷里的文武大员们很多也都在永乐皇帝刻意封闭消息下不知道这件事情,使得帖木儿帝国东征一事被压了下来。

正是由于帖木儿的死,东察合台汗国的王室子弟这才得以在帖木儿帝国大军撤走后重新恢复了领地,否则现在的东察合台汗国早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对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来说,除了杨士奇和张辅等接触过此事的朝廷重臣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大明在永乐帝登基后竟然差一点就与进犯的帖木儿帝国大军打了起来,故而对此事事倍感震惊。

大殿里的文武官员们一直以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是世间最为强大的国家,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帖木儿竟然会东征大明。

震惊之余,现场的官员们也终于意识到了帖木儿帝国并非像他们先前所想的那样是一个西域小国而已,而是一个足以发动百万大军向大明发动战争的超级大国,这令众臣心中不由得对帖木儿帝国这次向东察合台汗国发动进攻一事充满了警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