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905章 利益驱使

执宰大明 第905章 利益驱使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建宁府知府柳民安接到李云天突然造访建宁城的消息后吃了一惊,他本想赶去福建行都司拜见李云天,不过随即就诧异地得知李云天要住在建宁府府衙,于是赶紧让下人把府衙后宅最好的院子收拾出来。∷四∷五∷中∷文

与以往来地方上巡察的巡抚和巡按御史不同,李云天既是大明勋贵同时也是六部的堂官,身兼军政要职,因此所到之处无论文官还是武将皆小心应对,生怕有招待不周的地方。

到了府衙后院的住处,李云天见了柳民安后就把负责建宁府迁移小琉球岛事宜的讲武堂武官招了过来,询问其建宁府百姓迁移事宜。

与江浙等地遇到的情形一样,民户的迁移事务非常顺利,主要是军户的事情比较麻烦,当地卫所时常会想办法阻止那些军户离开。

究其原因,是因为军户所耕种的军田虽然有着朝廷颁发的文书并且可以世代继承,但并不是归他们私有的土地,而是属于朝廷的国有土地。

朝廷免费发军田给军户耕种,用军田的产出来维护卫所的运作,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朝廷在军费上的支出,同时也适合边疆和荒芜地点戍边。

而在卫所制度建立之初,为了确保这种制度能够得以实施,朝廷对军户世袭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想脱离军户户籍非常难,唯有两种途径:

一是经皇帝特许的特许,二是官至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大理寺卿这种当朝正二品大员,否则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动军籍。

按照明廷对军户的规定:军户耕种的军田在三顷以内者可免杂役;三顷以上者须与民户一起承担杂役;随营余丁和户下供应余丁亦可免当差;正役仍要承担。

可惜这些制度在实际并没有得以贯彻执行,军户的杂役反而要高于民户,被卫所各级武官肆意役使。

值得一提的是,军户和匠户与民户一样皆属于大明的良籍贯,都可以参加科举,只不过对军户参加科举的人数进行了限制。

久而久之,后人就盛传明朝的军户子弟无法参与科举,其实明朝的一些内阁阁老就出身于军户子弟,例如张居正和高拱就是军户子弟。

按照大明律例的规定:民户若与军户通婚势必连累自己的子女成为军户;军户中仅允许一人为生员,而民户则无限制,这就使得军户中只有一个人能踏入仕途:正军户五丁以上方许充吏,民户二丁以上即可充吏;民户有罪往往以充军处罚,而军户不许将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籍。

由此可见,军户的社会地位要低于民户和匠户,可谓处于良籍中的最底层。

正是由于军户的军籍很难脱离,故而小琉球岛才由讲武堂进行治理,毕竟讲武堂也是大明的军事衙门,那些军户到了小琉球岛后军籍并没有改变,只是从一个地方迁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

这样一来,当那些军户离开原驻地的时候朝廷自然就会收回原先发给他们的军田,等到了小琉球岛后在发给他们新的军田。

现实的情形是,朝廷发给军户们的那些军田很多都已经被卫所的武官和当地的豪族所侵占,那些军户一走的话那些军田就要上交给朝廷,朝廷再将其划给将来新的军户,这意味着那些军田的所有权将发生改变,这可不是那些从中得了好处的人所希望看见的,自然百般阻挠。

况且,军户一旦减少的话,平常那些卫所武官能调动担任杂役的人也随之减少,其利益无疑受到了损害。

自从明太祖设立卫所制度以来,卫所除了裁撤外还从没有遇见过这种大规模的迁移,这使得卫所里的一些阴暗和龌龊被掩埋在表面之下,也使得朝廷年年的清理地方卫所军务而收效甚微。

这次小琉球岛突然被李云天收复本就够引人惊叹,随之而来的迁移政策更是在江浙一带的地方卫所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旦军户们选择离开那么卫所中的各种龌龊和阴暗将通通暴露出来。

面对这种情形,地方卫所的武官和占有军田的豪门大族当然要极力阻止,一方面造谣说小琉球岛是倭寇横行的蛮夷之地,上面还住着吃人的野人,而且瘟疫横行,自古以来就是流放重犯的地方,到那里去的话十有**不是病死就是被野人给杀了。

另一方面,他们也对那些军户进行威逼利诱,只不过有的地方做得比较缓和,而有的地方就比较过分,例如在上马村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最后惊动了李云天。

“王爷,卑职去上马村找过那里的军户,可无论卑职说破了嘴皮子,他们就是不相信卑职,什么也不肯跟卑职说。”负责建宁府地区的讲武堂武官身形高大,操着一口北直隶口音,名叫赵永,是讲武堂三期毕业的武官,不无惭愧地向李云天说道。

“这种事情非你力所能及,你能及时上报就已经尽了职责。”李云天闻言摆了摆手,讲武堂在建宁地区并没有执法的权力,故而要想让赵永这样的讲武堂负责迁移的武官过多地介入上马村一事不太现实。

其实,自从讲武堂成立后,李云天就一直非常注意讲武堂与各大都督府之间的关系,严令讲武堂的武官干涉各大都督府的事务,以免与各大都督府有争端,因此双方可谓一直井水不犯河水。

即便是李云天这次到江南巡察军政事务,遇到地方卫所的问题也都是交给各都司和行都司解决,这样尽最大可能避免刺激到各大都督府的都督们,毕竟他不仅是朝廷的钦差而且还是讲武堂的总教官,因此在刻意避免到亲自去处理各大都督府在地方上的事务。

“本王已经安排好了,你届时随福建行都司的人去上马村,肯定会有不少收获。”沉吟了一下,李云天不动声色地向赵永说道。

“卑职遵命。”赵永闻言心中顿时大喜,连忙躬身应命,虽然他不清楚李云天说的“收获”是什么,但只要李云天说了那么肯定就不会错。

“子曦,东西都准备好了没?”等赵永离开后,李云天招来了一名讲武堂的上尉武官,沉声问道。

“王爷,已经全部备妥,只待王爷一声令下卑职就去上马村。”那名上尉武官向李云天一躬身,宏声答道。

如果仔细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名上尉武官正是上次跟李云天一起去上马村的那个年轻货郎,他名叫李子曦,与赵永一样都是讲武堂三期毕业的武官,山东济南府人,算起来是李云天的远房堂弟,讲武堂毕业后一直留在李云天的身边当参谋官。

能留在李云天身边的武官都是讲武堂同届毕业生里精英中的精英,犹如进士中的庶吉士一样,而通常他们都会被安排在李云天的身边当参谋官,协助李云天处理讲武堂的事务,前途无限。

一般来说,这些年轻的武官在李云天身边待个几年后就会被派到讲武堂下属的基层部队或者基层部门中历练,在李云天看来没有基层经验的武官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中高级将领。

“即刻动身。”得知李子曦已经做好了准备,李云天于是向他点了一下头,沉声说道,“把声势做起来,要让所有人都能猜出你的身份!”

“卑职明白。”李子曦微微一笑,向李云天一躬身后快步离去,这种事情做起来可谓毫无压力。

望着李子曦的背影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冷笑,既然他亲至建宁府而且还微服去了一趟上马村,那么那些胆大包天的家伙就要准备好迎接应得的惩罚。

上马村。

随着李云天的到来,上马村的局势可谓紧张到了极点,就在李云天抵达建宁城不久冯勇就派了福建行都司衙门的官吏急匆匆赶来了村里,要对严仲和赵老三爆发冲突一事重新进行调查。

这一次都司都司他们的人没有客气,将那些在上马村晃荡的建宁右卫士卒统统赶走,很显然李云天已经对都司衙门未能查好严仲和赵老三冲突一事非常不满,谁也不敢再敷衍了事。

冯勇这次对调查十分重视,派遣福建行都司衙门从二品的左都指挥同知宋敏亲自带队去上马村,务必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上马村的村民被突如其来的一幕给搞迷糊了,不知道为何都司衙门的人忽然之间要重审原先已经审理完的案子,而且还来了一个从二品的大员压阵。

不过很快,上马村的村民们就得到了一个令他们倍感震惊的消息,大名鼎鼎的忠武王竟被严仲和赵老三一案惊动,出人意料地放下了手头纷繁的事务从小琉球岛赶来了建宁城。

这个消息在上马村中引发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有想到位高权重的李云天竟会关注赵老三这么一个普通军户,心中是又惊又喜。

就在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议论着李云天到来的时候,村口处忽然一阵骚动,只见十来名骑着马的人带着两辆装满了货物的马车进了村子。

令村民感到惊讶的是,虽然那些人身穿便装可在村口值守的那些都司衙门的士卒竟然没人上前阻拦,连盘问都没有就径直就让他们进了村里。

几名都司衙门的官吏远远地跟在那些便装人的后面,好像不敢打扰到了那些便装人,对其似乎异常忌惮。

马车上拉着鸡鸭鱼肉、绫罗绸缎以及一坛坛的酒等物品,这使得村民们感到非常奇怪,不知道这些便装人为何出现在这里,于是纷纷好奇地尾随在那些人的后面看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