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844章 蓄势待发(三更)

执宰大明 第844章 蓄势待发(三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薛义的到来出乎了朝堂上文武百官的意料,同时也使得众人嗅到了刀光剑影的血腥味,毫无疑问薛义此次进京是孙皇后对越王的一个警告,也是对越王的一个威慑。

其实,薛义这次带兵来京城非常无奈,在接到太子的钧旨后他很犹豫,要知道擅自带兵脱离防区可是造反的死罪。

不过现在太子时储君,大明未来的天子,他给薛义下钧旨要其带兵来京城护卫,薛义根本没办法拒绝,因为这个时候太子等同于监国,其钧旨与皇帝的圣旨具有同样的效力。

而且,从太子的这道钧旨中薛义敏锐地感觉到京城局势的严峻,否则孙皇后绝对不会绕过军阁给他下达太子的钧旨。

有了太子钧旨的话,薛义回京也算是师出有名了,所以他左右权衡了一番后还是决定率军回京,准备忠于大明的皇权,否则可就是抗旨不尊了。

对于孙皇后的这个举动越王是嗤之以鼻,认为孙皇后不过是妇人愚见而已,虽然薛义带来了五万山海关守军但却被挡在了京城九门外,对京城里的局势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况且,薛义这次进京看似是支持太子,可实际上是遵守太子钧旨的一次军事调动而已,说白了薛义是向大明的皇权尽忠,一旦越王继承了皇位那么薛义效忠的对象就是越王。

不过,毕竟城外驻扎着山海关的五万大军,越王对此不得不防,因此派人密切关注着山海关大军营地的动静,同时让京城九门的京军加强戒备。

薛义抵京后,孙皇后前往慈宁宫就以太子的名义调动山海关守军向张太后请罪,事已至此张太后又能说什么,作为一名过来人她能深刻体验到孙皇后对太子的舐犊之情,当年宣德帝登基的时候她也是恨不得调兵保护身为太子的宣德帝,可惜那个时候她并没有孙皇后的权力,无法调动五军都督府的兵力。

既然太子是大明的储君,张太后也就没有责罚孙皇后,虽说孙皇后此举有后宫干政之嫌,可话又说回来了,现在干政的又何止孙皇后,张太后首先就破了这条规矩。

这并不是张太后对权力有渴望,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太子只有八岁,如果张太后不给太子撑腰的话那么太子岂不是就会被朝臣们玩弄于鼓掌之间,她可不相信那些平常里冠冕堂皇地把“忠君报国”挂在嘴边的朝中大臣会真的老老实实地忠于太子。

张太后能给太子撑腰,那么太子的生母自然也有这个权力和资格了,别看孙皇后平日里在皇宫行事低调,但是其骨子里也不是等闲之辈,否则岂能做到太后的宝座?

值得一提的是,孙皇后日后经历了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次改朝换代事件――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对景泰帝登基以及正统帝复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一名深藏不漏、神华内敛的皇后。

就在薛义抵达京城的同时,城外骁武军大营中爆发了一场群殴,由于近来士兵们情绪比较压抑,故而因为因为口角引发了百余名士兵的斗殴。

鉴于事态严重,王简就让李大牛前去处置这件事情,现在可是京城的关键时期,城外大营的骁武军千万不能乱。

李大牛随后领着亲卫急匆匆出了城,直奔城外骁武军大营,前去解决这次性质恶劣的斗殴事件。

由于包括阿仇和越王在内的人都被薛义的到来所吸引,因此没人把骁武军军营里的斗殴放在心上,骁武军虽然强悍可惜就是一头被困在牢笼里的猛兽,只要控制住雷婷这个指挥猛兽的人那么这头猛兽就会乖乖地待在笼子里。

阿仇和越王的注意力现在都集中在二月初九太和殿的大朝,此次朝会将会商讨太子登基的各项事宜,例如太子登基的吉日和年号等等,届时张太后和孙皇后都会陪着太子出席。

京城的政局也随之被这次朝会搅动,京城各大派系之间联合纵横,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权力争斗做准备。

在京城所有的势力中,骁武军一系的勋贵可谓是无主的浮萍,随波漂流,本来有李云天的坐镇他们是朝廷里最大的派系之一,可惜李云天一死他们就成为了一盘散沙,无人能够领导他们与朝堂上的各方势力相抗衡,进而不得不依附周征。

周征联合了张昊,两人现阶段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确保讲武堂和骁武军不被朝廷里别有用心的人吞并。

由于讲武堂有很多业务从传统上来讲都属于文官的范畴,因此不仅朝堂上的勋贵,文官集团也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将讲武堂的那些产业瓜分殆尽。

这样一来的话势必引发文官集团内部势力要进行一场角力,很显然没有哪方势力愿意放弃讲武堂名下的那些产业,据他们所知讲武堂的那些产业每年可能赚不少钱,而且很多都是处于垄断地位。

周征和张昊对讲武堂的命运进行过预估,乐观看来讲武堂可以保住培养武官的学校,也就是“京师讲武堂”,至于其他的部门,例如各地的工坊、店铺乃至六大学院等等都很可能会被文官集团瓜分。

李云天不仅是讲武堂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讲武堂的保护者,有他在的话就没人敢打讲武堂的主意,否者那就是向李云天宣战,朝廷里可没人愿意招惹如此可怕的对手。

就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因为明天的大朝而夜不能寐的时候,李云天躺在太仆寺典厩署一间简朴的小屋里呼呼大睡,准备养足了精神去应对明天可能出现的各种事宜。

明天的朝会事关大明新天子因此一定会非常热闹,李云天可不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凑热闹的机会,他可以肯定阿仇绝对会出现在现场,要让阿仇尝尝前功尽弃的滋味。

胡一图已经给李云天在太仆寺典厩署找了一份打杂的差事,成为了他绝好的身份掩护,有谁会想到那个在马厩里勤勤恳恳干活的人竟然会是死在京畿都督府大火里的镇国公?

李云天明天将随着太仆寺的人进皇城照顾各位权贵停在皇宫外的马匹,给马匹喂食喂水,他的目的是混进皇城,很显然明天皇城将加强警戒除了官府的人外将无法进入。

第二天清晨,天不亮李云天就起了床,洗了一把脸后穿上太仆寺杂役的服饰去了典厩署大院。

他赶到的时候院里已经黑压压地聚满了典厩署的杂役,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着今天的大朝,随着越王这段时间在京城翻云覆雨,市面上关于张太后支持越王继位的传言愈演愈烈。

传言中,与年幼的太子相比,正值壮年的越王不仅精力充沛而且施政经验丰富,更适合执掌大明的江山,使得百姓们过上安稳富足的好日子,因此越王才是大明的真龙天子。

李云天自然对这种流言蜚语嗤之以鼻,很显然这是越王用来造势的一种手段而已,以此来蛊惑人心。

为了避免让别人觉察到他与众不同,李云天于是凑到了那些平常与他一起做事的杂役身边,一脸兴奋地听着那些人议论着大朝上可能发生事情的八卦。

很快,典厩署的司署就在几名官员的簇拥下赶来,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

告诫场中的杂役今天办差一定要小心谨慎后,典厩署的司署就领着众人赶往皇城,李云天跟在一辆载有草料马车的后面,不动声色地行进,他发现街上巡逻的京军士兵比平常多出了一倍。

不仅如此,京城九门已经统统关闭,等太和殿的大朝结束后才会打开,为了保证京城的安全京畿都督府已经下令京军进入了戒备状态,军营里军队整装待发,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等典厩署的一行人抵达皇城西门时,天刚蒙蒙亮,皇南西门外已经排满了等待进入的各相关衙门的官吏和杂役,按照各自所属的衙门列队等待。

各衙门中领头的官吏将入城的人员名字和人数上报给守门的武官,武官逐一清点人数,并且逐一检查运送进城的物品,看看里面有没有违禁的刀枪等物。

至于皇城的南门,是留给上朝的文武百官,像他们这种杂役哪里有资格与那些朝廷五品以上的大员共用同一个进城通道。

由于典厩署的职务特殊,故而守门的武官先行让他们接受检查,随后放行。

李云天经过城门时悄悄打量了守城的士兵几眼,眉头微微皱着,守城的士兵身穿亲军和京军的服饰,看来皇城的防务由崔安手下的亲军与樊勇的居庸关守军共同负责,毕竟居庸关守军初来乍到对皇城并不熟悉,需要京军来配合。

可如此一来,要是居庸关的守军有何异动的话,那么皇城里的这些亲军根本就无法控制住局势,恐怕很快就会被居庸关守军制服。

李云天之所以选择了静观其变,是因为现在张太后对越王无比信任,而且越王还没有暴露谋朝篡位的意图,故而即便是他现在现身也无法改变张太后重用居庸关守军的心意,反而会使得形势变得更加糟糕,令张太后误认为他有不轨之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