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763章 受制于人

执宰大明 第763章 受制于人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哈哈……”见神情惊惶的方良提到“罪人”二字,阿仇顿时放声大笑了起来,随后冷笑着望着方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只不过是清除了前方道路上的一块拦路石而已,何罪之有?”

“本官之所以要对付镇国公,是不想他成为了独揽大权的权臣,从来都没有想过背叛大明。”

听闻此言,方良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心中是暗中感到懊悔,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阿仇竟然会是北元的人,因此神情严肃地向阿仇说道,“这种叛国求荣之事本官做不到。”

“好,既然这样你就告官,让官府的人来抓我,届时咱们俩在刑部大牢里再聚!”阿仇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的神色,一边轻轻摇晃着手里的酒杯,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他料定了方良不会自毁前途。

方良见阿仇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双拳不由得紧紧握了起来,他才没有那么傻去报官,届时朝廷肯定会追究他与阿仇私下接触的罪责,即便不坐牢那么仕途也完了。

可是,如果不报官的话他就要一直被阿仇威胁,这是方良绝对不愿意地看见的一幕,否则届时他将成为了阿仇的傀儡,处处受制于阿仇。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随后,方良双目凶光一闪,心中暗自念叨了一句,眼神阴冷地望着阿仇,只要杀了阿仇的话就没人知道他今晚与阿仇的这番对话。

想到这里,方良的脚步不由得向后退了一步,准备出门喊门外的两名保镖杀了阿仇,虽然阿仇看起来人高马大,但那两名保镖身手不错,二打一的话肯定能胜出。

“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门外那两个废物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阿仇见状顿时猜出了方良的意图,微笑着告诫道,“况且,你即便杀了我,那么也会有人把你与大元合作的事情公之于众。

“本官可以明确告诉你,本官不会背叛大明,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方良闻言意识到阿仇看穿了他的意图,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停下脚步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咱们俩个联手,以后就可以左右大元和大明之间的政局,何乐而不为?”阿仇已经听出方良说话的底气有些不足,于是笑着说道,“男子汉大丈夫自当建功立业,你也不想一辈子都被李云天压着而永无出头之日吧。”

方良闻言不由得陷入了沉默,不得不说阿仇的这个提议非常有诱惑性,如果能与阿仇联手的话,那么将来如果在与大元开战的话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

“只要你与我合作,我会把你推上李云天那个位子,到时候你就可以执掌大明的权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见方良被自己说动了心,阿仇随后笑着说道,“大元只不过想要夺回大都和黄河以北之地,如果双方隔黄河对峙的话想必皇上将来会更加依仗你,而你也能趁机将大权牢牢地抓在手里。”

“大都?”

方良的眉头顿时就是一皱,阿仇口中的大都指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看来北元的胃口不小,竟然想要与大明划黄河而治,如此一来大明将失掉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可大明会轻易让出北京城?要知道宣德帝已经下了扩建北京城的诏令,届时大明一定会全力守护北京城。

“大明有两个京城,因此只要大元打到内长城沿线,那么朝廷一定会迫于压力迁都到南京城,南京城的繁华富庶可是令不少官员念念不忘,届时大元攻取北京城将会容易许多。”

阿仇见方良有些不相信,于是笑着解释道,恐怕到时候不少文武百官都会趁机选择回南京城,谁也不想留下来面对蒙古兵。

“你为什么要选我?”方良见阿仇说得头头是道,因此沉吟了一下,不无狐疑地问道。

“很简单,一,你考中了进士并且成为了庶吉士,有着非常远大的前景,值得我们投资。”阿仇不紧不慢地给方良解释着,“二,你有野心而且头脑又好用,这是我们合作的良好基础。从现在的情形来看你果然没有辜负我们的信任,事情的进程十分顺利。”

“事到如今你已经没有了退路,唯有与我们合作,我们保证不会亏待了你。”说着,阿仇笑着向方良举起了手里的酒杯。

“希望你们不要食言!”方良闻言沉吟了一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终于做出了决定,面无表情地端起酒杯与阿仇碰了一下,他现在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与阿仇合作,以此争取更多权势。

阿仇闻言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笑容里充满了冷漠,在他看来有了方良相助李云天这次将必死无疑。

第二天,就在京城的文武百官暗中猜测着宣德帝的病情时,宣德帝一口气下达了六道涉及军政事务的诏令,使得众位官员倍感惊讶。

第一道诏令是疏浚六湖。

宣德九年九月,苏州府知府奏报:“苏、松、嘉、湖四府之地,共有太湖、庞山、阳城、沙湖、昆承、尚湖等六湖,广袤三千余里,如连降大雨,湖水泛滥,田地淹没。六湖东南出嘉定县吴淞江,东出昆山县刘家港,东北出常熟县白茆港。

永乐初,朝廷派尚书夏原吉等疏浚河港,使得水患被除,百姓得利。如今年久失修,河港又已淤塞不通。请派大臣监督当地府、县官员在农闲时征民工疏浚,使湖水能够宣泄,庄稼有所收获。

因此,宣宗这次特意命工部左侍郎、江南巡抚、税粮总督周忱前去治理。

第二道诏令是命诸将巡边,在这道诏令中宣德帝告谕道:今国家无事,边塞无警,可以安逸。然居安虑危,乃保邦之道。况西北二边,虏常出没。今秋高马肥,宜预警备。但师行须慎重,无贪利轻进,无肆杀戮。申严号令,整齐部伍,坚利兵甲,以振耀武,使虏慑服,不敢侵掠。而边城各固封守,此为良策。“

第三道诏令是颁布宣德帝亲自制定的《官箴》,以警戒百官。

《官箴》共三十五篇,内自六部、九卿以至主事、行人,外自布政、按察二司,各府、州、县以至儒学,武职则自都督府以至各都指挥、内外诸卫,都明确制定了其职责范围内所应遵守的准则,以为鉴戒。

宣德帝在诏令中谕言:吾抚绥兆民,实赖中外文武群臣,同心同力,兴起治功。远臣既不得数见而告谕,近臣朝夕见面,亦不能数以言谕。因取古人箴儆之义,各著一篇,使各揭于厅,朝夕省览,可期有助职事。然古之君臣,有交儆之道,凡在位君子,有以嘉言告我,尤是美事。

第四道诏令是将巡抚和巡按文移事例形成定制,以缓解巡抚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按御史之间的紧张关系。

巡抚成立之初由于职权有限,因此在巡抚地方时所遇上诉讼的案件时,情节严重的案件交给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二司或巡按御史鞫问。

如此一来,巡抚就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按御史的职权有了重叠,致使双方之间屡有冲突发生,毕竟谁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手中的权力。

因此,宣德帝让都察院拟写巡抚与巡按御史、按察司文移事例:圣朝内设监察御史、外设按察司,凡诸司官不公不法,皆得纠举。所以与诸司无承行,此乃重耳目之客、崇纪纲之司。今巡抚欲令按察司以问完词讼回报。此刑名重事,系刑部、都察院所掌,纵使按察司回报,不惟其难擅自决断,亦恐其专肆妄为。

又虑御史、按察司被其挟制,曲法阿从,以致颠倒是非,出入人罪,此尤不可。请令各处巡按御史及按察司自今遇有巡抚侍郎送到诉讼,其间果系切要重事,则遵敕问理,奏解赴京决遣;如有干碍军职及五品以上文官及当奏之事,则奏请裁决,仍照例呈都察院。

乞敕礼部移文,令巡抚自今凡有事务,只行移布政司及府州县转行巡按御史、按察司行之。若非切要重事,不得一概径行。

第五道诏令是稽考勾军条令的制定,宣德以前若都司卫所军旗缺伍,兵部预给勘合,从其自填,遣人取补,及所遣之人,事完还卫,亦从自销,兵部更为稽考。

因此,官吏夤缘为弊,或移易本军籍贯,或妄取平民为军,勘合或给而不销,期限或过而不罪,致使所遣官旗迁延在外,娶妻生子,或取便还乡三二十年不回原卫所。

虽令所在官司执而治罪,但积弊已久,猝不能革。

于是,宣德帝以为此皆失于考较所致,衣令各卫所将其原填堪合遣去之人籍贯、程限及所取军士籍贯,类册报部。其续填堪合遣去者,于每年末类册报部。其所遣官旗还卫,仍具所解之军及无解之由、有无过期之罪,类册申报。以使堪合出入有所稽考,而为弊过期者,得以究治其罪。

第六道诏令是诏免逋租,宣德帝以旱灾下诏:蠲免京、省被灾逋租杂课,免今年夏税,赐复一年。

乏食军民,有司验口给官粮;如无官粮,劝有粮大户借贷,待丰收如数偿还。

又敕直隶巡抚、在外按察司使理冤狱,减殊死以下,赦在逃军匠罪。有司各举贤良方正一人,巡按御史、按察司使纠治贪酷官吏及生事使臣。

得知宣德帝的六道诏令后,李云天的神情顿时变得更加黯然,这意味着宣德帝已经在安排身后的事情,否则岂能一口气下发数道圣谕?

几乎与此同时,他遇上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