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76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执宰大明 第76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当李云天起床后离开他在讲武堂的卧房时,山口惠子已经等在卧房所在院子的门外,眼眶微微浮肿,神情显得有些憔悴,看样子是一夜未睡。

“禀总教官,属下已经考虑清楚,决定留在京城。”

李云天见状知道山口惠子昨晚失眠了,肯定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把她领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待两人立定后山口惠子神情严肃地望着他,语气决然地说道,“你说过,我已经是镇国公府的人,在镇国公府没有脱离险境前绝不会离开!”

“虽然我很钦佩你的勇气,但是我不得不说你这样做很傻。”

李云天闻言嘴角闪过了一丝欣慰的笑意,如果山口惠子为了报仇离开的话他心中会感到有些失望,随后摇了摇头,撂下一句话后头也不回地抬步离开了,步履变得轻松了许多,山口惠子肯留下证明她绝非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望着李云天远去的背影,山口惠子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如释重负般轻松了许多,是走还是留她斟酌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与镇国公府同进共退,因为在镇国公府她找到了家的感觉,不想再一次失去。

与山口惠子分手后,李云天乘坐马车去了宫里参与内阁议事,由于有着左春坊大学士的头衔,这使得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协助内阁办差,同时又避免了辞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职务。

毕竟左右春坊大学士不是内阁大学士,李云天自然也就不是内阁阁员,进而巧妙地避开了内阁大学士不得担任部院官职的限制。

说到底,内阁是皇家为了巩固皇权而设立的机构,只要宣德帝愿意的话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让李云天进入内阁而不用辞去在都察院的职务。

“这是皇上给你的。”到了内阁办公的文渊阁后,杨士奇将李云天喊了过去,把刘仁呈递上来的状子交给了他。

“恩师,这完全是污蔑,学生从未做过那些事情。”李云天看完后非常平静,将状子收好摆在了桌上,郑重其事地向杨士奇说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杨士奇闻言叹了一口气,神情严肃地嘱咐道,“现在乃非常时期,你行事千万要慎重,切不可意气用事。”

“学生明白。”李云天知道杨士奇是在担心自己,于是向杨士奇一躬身,沉声回答。

在李云天看来,杨士奇宦海沉浮数十年岂会觉察不出宣德帝已经对自己起了戒备之心,故而这才叮嘱他要谨慎行事,以免一时冲动闯下大祸。

与京城的文武百官不同,李云天在面对宣德帝时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骁武军由他一手建立,因此在骁武军士兵和中低级武官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威望,这使得李云天被置之死地的时候很有可能破釜沉舟与宣德帝拼个鱼死网破,这并不是杨士奇希望看见的。

说起来,杨士奇与李云天有着十几年的师生情谊,两人在太和殿同朝为官也超过了十年,因此他对李云天的性格已经非常了解,清楚李云天并不是一个怕死的人,否则也不会去交趾和辽东执行那些九死一生的危险任务。

正是因为李云天早已经将生死置之了度外,杨士奇心里才会感到忐忑不安,他可并不认为李云天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被逼到绝境的话很可能会反戈一击,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边是君臣,一边是师生,杨士奇被夹在中间感到非常为难,这使得他无法在此事上介入过多,因此唯有采用委婉的方式来劝告李云天,希望李云天不要冲动要以大局为重。

中午,当李云天和杨士奇、杨荣、杨浦、陈山四大内阁阁员在文渊阁边吃午饭边议事的时候,宣德帝派司礼监的一名执笔太监传来了一道谕令,以身体抱恙为由停了六天一次的大朝,让内阁阁员、军阁阁员、六部堂官和各都督府都督各司其职,听宣待命。

接到这道谕令后,李云天的脸上禁不住流露出一丝黯然的神色,看来宣德帝的身体已经无法再强行支撑其参与太和殿的朝会,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话宣德帝不会做出这种会令朝局动荡的无奈决定来。

杨士奇、杨荣、杨浦和陈山对此也是倍感震惊,虽然他们知道宣德帝的身子不好,但是没有想到健康已经如此糟糕。

由于宣德帝的这道谕令并不单单下给了内阁,京城各大部院衙门也收到了宣德帝暂停大朝的谕令,这使得京城的官场刹那间一派哗然,人心惶惶。

对于京城绝大多数官员来说,由于他们无法接触到宣德帝,因此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忽然之间会发生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要知道宣德帝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壮年时期,即便是身体有恙也不会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随后,京城的官员们就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将不可避免,那就是改朝换代,以宣德帝目前的状况看样子已经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因为但凡有一点可能宣德帝也不会暂停大朝。

经过了最初的惊愕后,京城的官场随之热闹了起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府上变得门庭若市,每天都有众多官员登门拜访。

很显然,宣德帝驾崩后朝廷的大权将落在朝廷重臣的手里,因为七岁的太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亲政,朝堂上的官员自然要趁这个机会找靠山,以免日后在官场上陷入被动。

作为大明最年轻而又仕途无限的勋贵,李云天自然成为了京城官员们拜会的重点,前来拜见的人络绎不绝,可惜的是,由于李云天不再镇国公府因此周雨婷下令闭门谢客,使得那些官员连府门都没能进去,只能悻悻离开。

就在宣德帝下诏的当天下午,内阁阁员、军阁阁员、六部堂官和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等朝之重臣被宣德帝召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半倚着身子坐在暖榻上,一边咳嗽着一边交待众人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苍白的脸色中浮现出一丝病态的红晕。

“镇国公,你平日政务繁忙,朕时至今日才知道身体的重要,你可不能累垮了,届时可是我大明不可弥补的损失。”

轮到李云天时,宣德帝一边咳嗽着一边微笑着向他说道,“朕意已决,你即刻卸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职,专心讲武堂和交趾、广西事务,另,北京城的扩建朕决定交由你全权负责,任命你为总督造,希望你能给大明建一座宏伟壮观、气势恢弘的京城来。”

“朕谨遵圣旨,定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云天望着神情憔悴的宣德帝,心中没来由得一阵伤感,想到了当年护送宣德帝进京继承皇位的一些往事,然后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躬身说道。

“右副都御史一职的接任者你们商议,届时呈报给朕。”宣德帝闻言笑了笑,转向了杨士奇和蹇义。

通常来说,各部院堂官的人选有两种任命方式,一种是皇帝御命,另外一种是交由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商议,然后将两名以上的人选交由皇帝供皇帝选择。

当然了,这是皇帝处于强势时候的情形,如果皇帝比较弱势那么就很可能会向朝臣妥协,任用朝臣推荐的人选。

有时候那些游刃有余地驾驭朝臣的皇帝即便是心中有某一要职的人选,通常也会让那些重臣们商议推荐,如此一来那些重臣们相互间必将你争我夺相互倾轧,这正是皇帝所希望看见的情形。

毕竟,像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这样能乾坤独断,牢牢压制住朝臣的皇帝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很多情形下皇帝为了巩固政权必须要挑起朝臣们的争斗,这样才能牢牢掌握住朝廷的军政大权。

历史上,皇帝被权臣压制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时代的曹操与汉献帝,诸葛亮与蜀后主。

宣德帝这看似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实际上已经挑起了朝堂上文官集团各派势力的争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职是不折不扣的重要职务,如果哪方势力能将其揽入怀中的话无疑将会实力大增。

李云天见在场的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脸上皆流落出了兴奋的神色,心中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苦笑,神色显得有些黯然。

毫无疑问,宣德帝让李云天卸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职是温水煮青蛙,明着是为了他好并且还把扩建北京城的重任交给了他,实际上是在一点一点地解除他身上的职务。

与此同时宣德帝又成功地抛出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诱饵,引发朝堂上文官集团内部派系的争斗,如此一来既加深了各派系之间的恩怨,也成功将外界的目光从李云天卸任右副都御史一事上转移,不动声色地消弱了李云天的力量。

可以说,宣德帝这次对李云天的“恩宠”使得李云天在职务上其实“明升暗降”,以右副都御史的要职换来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总督造”,实在是得不偿失。

由于宣德帝和李云天现在的关系看起来依旧亲密无间,故而只有张辅、周征、杨士奇、杨荣、杨浦和蹇义觉察到了蹊跷,眉头纷纷不由自主地微微皱了起来,而其他人对此则是一无所知,根本就不清楚李云天和宣德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他们见到的那样简单,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