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639章 率军驰援 一更)

执宰大明 第639章 率军驰援 一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镇武侯,兀良哈三卫现在盘踞在山海关外,兵力有四五万之众,其中骑兵近两万,在关外交战兀良哈三卫本就占据地利优势,如今又有着众多骑兵,一旦骑兵列阵发起冲锋我军很难挫其锋芒。”

张辅率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语重心长地告诫李云天,在他看来骁武军即便是再骁勇但血肉之躯岂能跟骑兵相抗衡,而当年蒙古人正是依靠骑兵横扫天下。

兀良哈三卫、鞑靼部和瓦剌部虽说难现蒙古当年的辉煌景象,但其骑兵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正面冲锋的话明军骑兵难以抵挡。

梁坤的十二万大军之所以会惨败,正是被突袭的蒙古骑兵冲散了阵形,进而兵败如山倒。

因此,李云天想要以一万骁武军前去硬撼兀良哈三卫的四五万兵力,在张辅看来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宣德帝的双目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有些不解地望着李云天,他清楚李云天的为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说出这惊人之语。

“太师,正是因为兀良哈三卫把控住了从山海关进入辽东的要道,因此下官决定走海路,经天津卫港口抵挡辽东半岛盖州卫的辽口港,进而避开兀良哈三卫。”

李云天知道众人心中的疑惑,因此向张辅微微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讲武堂的几艘海船就停在天津港,足以将一万骁武军顺利运抵。”

因为担心辽东战局有变,因此早在随同宣德帝离京时李云天就已经给讲武堂下令,让讲武堂悄悄从南直隶的基地将已经造好的三桅帆船到天津港待命。

如今李云天的担忧成为了现实,明军在辽东的战事陷入了被动,那几艘三桅帆船无疑派上了用场,成为了联通辽东都司与京城的重要途径。

“原来如此!”张辅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随之缓和了下来,他差点忘了李云天手里还握着大明的海船。

说实话,如非万不得已李云天并不愿意出动海船,海上运输的风险要远高于陆地,一旦遇上风暴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当年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遇上了风暴,东征人员几乎损失殆尽,也因此保全了日本。

而且,在梁坤战败之前,没有人会认为明军会被兀良哈三卫逼得绕开山海关而走水路抵达辽东。

现场众人的脸上也都纷纷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不得不说李云天走水路倒不失是一条抵达辽东的捷径。

“镇武侯,朕任命你为征东将军,总兵辽东军务。”宣德帝见李云天已经谋划好了出兵辽东的路线,心中更是放心,因此沉声下达了诏令。

“皇上,义国公在军中威望甚高,与敌交战经验丰富,臣认为辽东军务非义国公总掌不可,愿辅佐义国公平定辽东之乱。”

李云天见宣德帝要把辽东的军政大权交给他,闻言连忙推辞,大明勋贵中十分讲究论资排辈,张昊不仅比李云天资历深厚而且还是他的长辈,他岂可位居张昊之上?

“好,朕命你为辽东副总兵,协助义国公征讨兀良哈三卫!”宣德帝自然清楚这一点,他先前所言只不过是让张昊领李云天的这个人情而已,随后改变了诏令。

“臣遵旨!”李云天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沉声应答。

由于事态紧急因此李云天没有丝毫耽搁,离开宣德帝的御帐后立刻着手安排骁武军麾下朱雀军团的一万军士赶回京城的事宜。

得益于骁武军完善的后勤体系,李云天其实并没有什么要准备的,命令一传达到朱雀军团,朱雀军团的将士们就有条不紊地收拾行装启程。

宣德帝亲自给李云天送行,临行前再三嘱咐李云天要注意注意安全,他宁愿辽东战败也要让李云天活着,只要李云天活着就一定能将辽东夺回来。

张辅和杨荣等随行朝廷大员也对李云天是叮嘱有加,毕竟张昊和梁坤已经接连栽在了辽东,他们不希望李云天重蹈两人的覆辙,更不希望李云天身处险境。

对于众人的嘱托李云天连连点着头,其实相对于辽东的战局他更担心宣德帝此次北征,在他看来与牛世豪交战的敌军很显然在保存实力,并没有与明军硬碰硬,明军连战连捷很容易滋生自满的情绪,对交战殊为不利。

因此,在率军离去前李云天特意将留下来的三万骁武军中的团级以上武官召集起来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议,严令众人不得松懈,否则军法从事。

李云天走后,骁武军的指挥权就落在了骁勇侯王简的身上,李云天嘱咐他和武平伯梁少杰万万不能轻敌,此次鞑靼人连战连退似乎是在诱敌,因此让两人不得请战出击,一定要牢牢地守在宣德帝身边,守护宣德帝和诸位文武大臣的周全,否则即便立了战功他也将军法从事。

如果换作旁人,王简和梁少杰肯定对禁止出战的军令不屑一顾,大明军中可是依靠军功晋升,如今鞑靼势弱,率军驰骋漠南征讨鞑靼败军的功绩简直手到擒来,而这些功绩足以令人加官进爵。

不过骁武军军令严格,而李云天更是绝对权威的存在,再加上李云天在战场上还从无败绩,故而王简和梁少杰等骁武军武官对李云天的这条特意叮嘱的禁战令是深以为然,无人敢以身试法触犯。

也正是因为此,王简和梁少杰等人统领的骁武军才在宣德帝此次北征中大放异彩,与李云天在辽东的战局遥相呼应,进而一举奠定了骁武军大明精锐的地位。

与宣德帝率领的大军分别后,李云天率军一路急行军,仅仅用了七天就赶到了居庸关,朱雀军团随后秘密进入京师外的骁武军大营休整,李云天则乔装打扮后进入了京城,前去找户部尚书郭资。

李云天找郭资当然是为了解决此次增援辽东的粮草事宜,虽说兵力上李云天可以想办法就地筹集,但所需的军资他就无能为力,唯有找户部支取。

因为筹集大明税局和处理两淮盐道贪墨案收缴的来那些财物,郭资并没有随宣德帝一同出征。

此时,两淮盐道贪墨案中的收缴的财物早已经清点完毕,宣德帝的内库已经拿到了其中的四成,原本讲武堂要拿两成五,不过迄今为止户部只拨付了一成,另外的一成五想法设法地找借口搪塞。

在京城很多文官看来,讲武堂即便是只得到一成的财物也高达一千多万两,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应该知足了,毕竟大明除了交趾外还有两京十三省需要拨付钱款。

户部的官吏绝对不敢怠慢宣德帝的内库,稍有不慎就是欺君之罪,可讲武堂就不一样了,属于武官衙门,他们自然不怕讲武堂来找麻烦,推脱搪塞可是他们的拿手本事。

其实,户部的官吏也并非想要赖掉讲武堂那一成五的银子,毕竟这是李云天去扬州前宣德帝已经诏准的,他们不过是想从中捞一笔油水而已,像这种动辄数千万两的流水可非常罕见,如果不捞些好处的话可就过了这个村没这个点儿了。

况且,随着大明税局的建立,户部捞油水的途径越来越少了,因此不少官吏都想着在给讲武堂拨付的那批物资上大干一场。

反正李云天随着宣德帝北征去了,指不定什么能回来,在此之前户部自然是能拖就往后拖,想要让着讲武堂的人知趣地拿一些好处来,双方皆大欢喜。

户部的官吏可以等,但讲武堂政务堂的人可等不了,交趾布政使司正等着他们往下拨财物以支付交趾的各项建设项目。

另外,讲武堂有着一套严格的财务体系,讲武堂政务堂的人即便是想给那些户部官吏好处也无从下手,因此双方就僵持了起来。

因此,当李云天进入京城的时候,讲武堂政务堂的人终于与户部的官吏爆发了冲突,一名政务处的武官在李云天抵达京城的前天晚上将户部负责拨放物资事宜的一名郎中堵在了一家青楼,双方一言不合爆发了冲突在青楼里大打了一场,结果双双受伤。

五城兵马司的人赶到现场后将两人送去了医馆,并且通知了讲武堂和户部,李云天进城的时候讲武堂和户部各自派员正在五城兵马司里谈判。

对于五城兵马司来说,讲武堂和户部都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衙门,故而希望双方私下里自行解决此事。

李云天一进城就听说了讲武堂和户部的纠纷,心中顿时感到异常无奈,他岂会不清楚户部那些官吏的心理,难道那些人忘了两淮盐道的那些官吏是为何被流配到交趾的?

由于辽东事态紧急,李云天可没有心情去跟户部纠缠那一成五的钱款,先是进宫觐见了太子,与辅佐太子的杨士奇、蹇义和周征见了面,然后等夜幕降临后径直去了户部尚书郭资的府上,来到了尚书府的后门处。

“干什么的?知不知道这里什么地方?”敲开了后门,一名门卒推门而出,见门外立着几名其貌不扬、衣着普通的男人走了过来,于是一脸傲慢地问道,显得颇为不耐烦。

门卒的身后立着十来名身材强壮的护院,手里握着棍棒等武器,腰上还挂着朴刀。神情警惕地望着李云天等人,很显然大晚上的走后门显得颇为反常。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尚书虽然比不上宰相但也是一等一的朝廷大员,故而守门的门卒在面对外人的时候也就显得趾高气扬。

“告诉你家尚书大人,我等有要事相告。”立在李云天身后的一名身材看上去有些消瘦娇小的护卫从怀里取出一面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的腰牌,面无表情地冲着那名门卒晃了一下,压低了音量低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