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474章 撤退(三更)

执宰大明 第474章 撤退(三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午夜时分,向罗通和打忠交待完了撤退相关事宜的李云天去县衙后院休息,罗通和打忠恭敬地将他送进了房里。

“仁山,你怎么与总兵大人在一起?”从李云天卧室出来后,罗通见赵林站在院子里等他,不由得快走几步,一脸狐疑地问道。

在罗通的印象里赵林自幼以他为榜样,也想要金榜题名,他万万想不到赵林竟然投笔从戎参了军,难道姨丈会同意赵林这样自毁前程。

仁山是赵林的字,这个字还是罗通前来交趾就任时给当时还只有十五六七岁的赵林起的,转眼间赵林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小伙子了。

“表哥,我现在已经是讲武堂的学员了,总兵大人是我们的讲武堂的总教官。”赵林闻言微微一笑,他很开心能在这里见到罗通。

由于清化城位于叛军的腹地,赵林真的担心它被叛军攻破,以罗通的性格绝对会以死殉国。

与此同时,赵林心中也挺感激李云天,李云天作为广西和交趾的最高军政主官竟然以身犯险来亲自指挥清化城百姓撤离,无疑于救了罗通和成立的军民一命。

“讲武堂?”罗通闻言微微一怔,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名字,这并不是他孤陋寡闻,实在是交趾距离京城太过遥远,信息传送不变。

“讲武堂与国子监一样,也是一个书院,隶属于军阁,只有通过武举复试才能进入里面入读,专门为大明培养武官,皇上下恩旨把绣春刀作为讲武堂的佩刀。”赵林知道罗通不清楚讲武堂的事情,于是意气风发地向他解释着,言语中颇为自豪。

“绣春刀!”罗通的双目顿时流露出惊愕的神色,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绣春刀可是锦衣卫的专用佩刀,擅用者死,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足以表明宣德帝对讲武堂的看重。

另外,虽然罗通没听说过讲武堂但是却知道军阁,清楚军阁是一个新组建的衙门,统掌各大都督府事务,讲武堂既然隶属于军阁那么想必也是一个大明的要害部门。

“罗知府,恭喜你们兄弟相遇,以本官来看不如大家小酌几杯。”这时,跟在罗通身后的打忠走了过来,笑着向罗通说道,想要趁机了解一下外界的事情

“也好。”罗通也正有此意,闻言点了点头,随后招呼赵林和打忠去了后院的会客大厅,吩咐下人准备了酒菜,三人边聊天边喝着酒,气氛显得轻松、温馨。

对于罗通和打忠来说,两人终于可以卸下压在肩上的千钧重担,将清化城的军民托付给李云天,而赵林更是对罗通依然活着感到高兴。

赵林是讲武堂一期考生中的江西籍学员,由于李云天的关系,讲武堂一期中除了南北直隶的学员外,还有另外两大布政司的学员,那就是山东和江西。

其中,济南府学员是大明各州府学员中人数最多的,而九江府学员仅次于济南府位于第二。

赵林虽然不是九江府的人,但是他外公家在九江府,因此也参加了南直隶的武举新科考试,进而成为了讲武堂的学员。

李云天本来并不知道赵林的表哥就是交趾清化府知府,离开京城前他让人查了一下讲武堂的学员,想看看有没有哪个学员的亲属在交趾,皆是也好通过那些亲属来办事。

结果,在赵林提交的家族亲属关系表上,相关人员发现他的表哥是罗通,李云天听说了罗通的事情,故而就将赵林带在了身边,让其以土人士兵的身份来清化府,以获取罗通的信任。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刚起床打忠就急匆匆地赶来来汇报,他发现叛军在清化城东部的大营正在拆除,好像是要撤走。

对于这个消息李云天并不感到惊讶,很显然这是黎戈在执行黎利的命令,给清化城的明军军民去清化港让出一条路,因此他让打忠不要管叛军,安心筹备撤退事宜。

打忠一头雾水地离开了,他本以为李云天会重视叛军的异常调动,可李云天好像却不以为然。

与此同时,清化城的大街小巷都张贴出了府衙的告示,罗通在告示上告诉城里的百姓,两天后他们将突围前往东面沿海的清化港,新任交趾总兵已经派遣水师在清化港接他们回新安府。

告示里特别指明了,为了能更好地撤离,随军百姓只能携带随身的细软和衣物,等到了新安府后总兵大人会安置大家的生活。

随着告示的贴出整个清化城顿时沸腾了起来,迅速被恐慌的氛围所笼罩,百姓们私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说实话,城里的人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生怕叛军忽然发动攻击攻进城,谁都想逃离这个地方,可城外叛军虎视眈眈,一旦离开城墙的保护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在百姓们看来,明军应该很快就将围在城外的那些叛军赶走,谁也想不到清化城的明军竟然会撤退,这岂不是意味着交趾的战事对明军大为不利?

虽然百姓们人心惶惶,但他们别无选择,唯有回家收拾行囊,准备两天后随着明军撤退,留在城里只会遭受到叛军的屠戮。

一时间,城里被惨云愁雾所笼罩。

不过,并不是所有百姓都对撤退一事惊惶不已,一些交趾当地的土人居民则对此兴奋不已,暗自弹冠相庆,准备迎接叛军进城。

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两天的时间转眼而逝,对罗通和打忠来说他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清化城东面的叛军已经离开。

不仅如此,西面和北面的叛军也都撤离,只剩下西面的叛军还在,不过大营营门紧闭,所有的叛军士兵都被关在了大营中,禁止任何人出去。

第三天天亮后,南门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了,清化城军民的大撤退随之拉开了帷幕。

一支由五千明军组成的前锋部队率先从城门离开,在前方开路,后面跟着黑压压的百姓,一个个拖儿带女,神情黯然,毕竟他们已经在清化城生活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早已经对清化城有了感情,而且辛苦打拼下来的家业都在这里,心中如何割舍得下。

李云天立在东门城门楼上,面无表情地望着静静地向东方行进的军民队伍,清华港口距离清化城一百多里,又是山路,以队伍的行进速度至少也要四五天时间才能抵达,这期间必须要保证队伍中百姓的安全。

让李云天感到欣慰的是,这次跟随明军撤离的百姓高达十七万人,几乎占据了清化城百姓人口数的四分之三。

这意味着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交趾本地居民跟着明军军民撤离,看来罗通在清化城的执政深得民心,否则不会有如此多的本地居民跟着明军撤离。

“总兵大人,时间不早了,咱们该启程了。”日上三竿的时候,罗通来到李云天的身旁,轻声在皱着眉头望着城下行进队伍的李云天说道,此时已经有一半的军民已经离开了城里。

“罗知府,本官可以告诉你,两年之内,本官一定会把清化城夺回来!”李云天闻言转身走到城门楼的内墙旁,环视了一眼清化城里的建筑后冲着罗通伸出右手手掌,缓缓地攥了起来,语气决然地说道。

“下官相信大人一定能做到。”罗通怔了一下,他此时已经知道明军在交趾完全处于劣势,见李云天显得信心十足,连忙躬身回答。

如果换做别人的话,罗通肯定以为对方在说大话,可李云天不一样,远的不说,单单他能用交趾的那些败兵接连打了安梁县城和落叶坡两个胜仗,足以证明其与众不同,想必李云天已经有了收复清化城的办法。

李云天闻言笑了笑,抬步走下了城门楼,在罗通和打忠等人的簇拥下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奔出了东门,准备随着清化府撤退的军民去新安府,处理安置清化城百姓的各种事宜。

等明军军民全部离开清化城后,关闭着的西门随即打开了,那些留下来的本地居民兴冲冲地赶去城外叛军大营报信,告诉叛军明军已经逃走的事情。

出乎叛军士兵的意料,黎戈并没有下令追击撤离的明军,而是让叛军进城驻扎,他岂会破坏了黎利与李云天之间的协议?

由于清化城的居民一下子走了四分之三,这使得偌大的一个城池显得冷冷清清,不过对黎戈来说他的任务是攻占清化城,现在他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可谓立了一个大功。

在黎戈看来那些居民走了也好,他正好可以接受城里那些无主的房产,趁机捞一个盆满钵满。

面对着撤退的明军军民,黎戈手下的叛军将领纷纷请战,想要趁机追杀,这样一来绝对能使得其全军覆没。

黎戈自然不会让那些将领们那样干了,以敌情不明为由严禁任何将领前去追杀李云天等人,否则军法严惩,这使得叛军将领们纷纷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为何要那样做。

为了安抚手下的那些将领,黎戈将清化城里的房产和商铺分给了他们一些,成功转移了那些将领的注意力。

因为黎戈没有派军前去追杀,故而李云天等人一路上倒也风平浪静,遇到那些前来骚扰的暴民和小股叛军的话悉数予以消灭。

经过五天的跋涉后,清化城军民终于来到了清化港,原本清化港驻扎着数千名叛军,不过两天前就已经撤走,现在港口处停泊着的是昨天赶到的明定号船队。

当神情疲惫、士气低落的众人见到雄伟壮观的明定号海船后精神顿时一振,纷纷饶有兴致地围聚在岸边指着眼前的这艘庞然大物兴奋地议论着,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体积如此庞大的船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