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425章 小琉球倭患的由来(二更)

执宰大明 第425章 小琉球倭患的由来(二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经过与山下元道的交谈,李云天知道了早上在海面上追击山下元道的海盗身份,是小琉球鸡笼山的倭寇。.

小琉球是明朝对台湾的称呼,与之相对应的是大琉球,也就是琉球群岛。

由于台湾在东汉时被称为夷洲,故而台湾海峡此时被人们称为夷洲海峡,是明代三大著名海峡之一。

明代的三大著名海峡由北向南依次是鞑靼海峡、夷洲海峡和琼州海峡。

夷洲海鲜和琼州海峡被后人所熟知,而鞑靼海峡知道的人则少之又少,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于186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将鞑靼海峡两岸据为己有。

鞑靼海峡因鞑靼族而得名,鞑靼是俄罗斯人对中亚和北亚许多亚洲游牧民族的统称,将其东面的库页岛与西面的亚洲大陆分开,连通北面的鄂霍茨克海和南面的日本海,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此时,小琉球是倭寇、走私商和逃犯的乐园,倭寇将其作为劫掠海上客商和袭扰大明东南沿海的基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明太祖对袭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下旨撤销了管辖小琉球事宜的澎湖巡检司,将小琉球的居民内迁到了临近的漳州和泉州。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明廷才恢复了澎湖巡检司,再度管辖小琉球的军政事宜。

据史料记载,海寇利用海风之便肆意在大明富庶的东南沿海掠夺,来如群狼,去如飞鸟,令驻防的明军防不胜防。

而小琉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了倭寇前往东南沿海劫掠的必经之地,倭寇不仅在东南沿海劫掠,还在孤悬海外的小琉球大肆掠夺,使得小琉球成为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一些为躲避元末明初战乱而选择前往小琉球避难的百姓万万想不到他们会遇上了倭祸,可谓倒霉透顶,欲哭无泪。

洪武帝为了解决倭寇的问题,先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数次派使者出使日本,不过日本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派的通知者相互推诿,使得洪武帝的这一努力宣告落败,故而改用武力来剿灭倭寇。

当年,大明闵浙巡抚汤和曾经向洪武帝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等地,必会去小琉球补充淡水和粮食,而小琉球兵少势孤、移民众多,因此逐渐成为了倭寇的聚集地。

这使得洪武帝认为小琉球是东南沿海倭寇屡禁不绝的罪魁祸首,因此发布了禁海令,想要隔绝倭寇与东南沿海的联系。

可惜的是,洪武帝的这一措施不但没有杜绝倭患,反而使得不少东南沿海的百姓为了生计成为了海盗和走私商,进而加入了倭寇的行列中。

而且,由于小琉球成为了倭寇的补给基地,这使得倭寇机动性非常强,他们时常派人到沿海城市窥探虚实,一旦发现机会就蜂拥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劫掠,等当地驻军赶来增援的时候倭寇已经抢夺完毕乘船离开,使得那些驻军只能望洋兴叹。

鉴于此,洪武帝开始转变对付倭寇的策略,着手布置沿海地区的海防,在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沿海地区设置了五十多个卫所,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个卫所都配备有战船5艘,每船能搭载士兵5名,总兵力达到了2多万。

由于有了这道海防防线,倭寇袭扰的事件大为减少,倭寇上岸劫掠的时候通常都会受到那些沿海卫所的追杀,洪武帝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构建的这道海防防线看似抑制住了那些倭寇。

不过,倭寇很快就改变了策略,犹豫小琉球孤悬海外明军力量薄弱,因此他们再来东南沿海打劫时先去小琉球,然后派人去东南沿海城市窥探,要是当地明军防备严密,那么就先待在小琉球,一旦发现明军稍有松懈就趁机蜂拥而上,前去洗劫一番,然后迅速逃走。

小琉球有着足够的物资补给,足够那些倭寇待在上面等待时机,实在没有机会也能小琉球劫掠一番,也能有不错的收获。

故而,小琉球逐渐成为了倭寇的侵袭东南沿海的跳板,洪武帝耗费心血打造的海防防线对此无能为力。

除非能把面积广阔的小琉球经营得与内陆一样,这样才能驱离那些倭寇,可小琉球现在还属蛮夷之地,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并且还要组织内陆的居民移民小琉球,工程浩大,难以实施。

洪武十九年七月,倭寇以小琉球为基地,在福建沿海连续袭扰了一个多月,相继劫掠了漳州、泉州、福州、兴化和厦门等地后方才扬长而去,满载而归,而当地的海防军队却无能为力。

战报传到南京后,洪武帝大发雷霆,破口大骂闽浙巡抚汤和:“开国功臣,竟奈何不得区区倭奴!

鉴于海防防线无法抵御倭寇的侵袭,洪武帝于是想到了一个极端的办法,那就是在小琉球坚壁清野,撤回小琉球的局面,而当时的文武大臣皆赞同此举,即使有人心有异议也不敢忤逆洪武帝。

于是,洪武二十年洪武帝下旨撤销了澎湖巡检司,迁小琉球居民去漳州和泉州。

小琉球百姓于是纷纷烧掉房屋,毁掉粮食,在官府的安排下迁入了内地。

不过很可惜,这种坚壁清野的策略看似断了倭寇的后路,但是却把小琉球变成了倭寇的乐园,而且东南沿海的海盗、逃犯也纷纷来到了小琉球,使得大明的倭患更加猖獗。

鸡笼山是倭寇在小琉球的一个重要据点,人口有数万人之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炫耀的城镇,是小琉球上几股倭寇势力中最大的一股。

山下元道经营着从南阳到宁波的海上贸易路线,自然跟小琉球的倭寇打过交道,为了能平安通过夷洲海峡每次都要向鸡笼山的倭寇进贡,受鸡笼山倭寇的保护。

其实,山下元道也不想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海上航行危机四伏,除了心黑手辣的海盗外,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葬身鱼腹。

不过他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异常严格,他不得不伪装成倭人铤而走险。

洪武三年,洪武帝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洪武帝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广东广州的市舶司,明朝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年,洪武帝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使得与明朝素好的南洋诸国也不能来大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洪武二十三年,洪武帝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洪武帝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洪武帝再次发布诏令,禁止大明百姓下海通番。

虽然永乐帝为了使得海外诸国前来大明朝贡,复开了浙江宁波、福建福州、广东广州和交趾云屯等四个市舶司,但那是官方之间的商贸交易,民间的交易还被严格禁止。

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入海通商,《大明律》上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卖,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不过,山下元道终于可以告别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在攀上了李云天这个高枝儿后,他的人生很显然会发生改变。

说实话,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山下元道绝对不愿意拎着脑袋干进行海上走私,他也想与家人团聚。

“本官决定那两船货物在福州市舶司登岸,你拿到钱款后回一趟家,把家里的事情安置好,然后去交趾找本官。”

临近酒宴结束的时候,李云天意味深长地向山下元道说道,“本官希望再见到你时,不会是今天这般模样。”

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李云天在“这般模样”四个字上加重了读音。

“大人放心,小人一定不负大人厚望!”山下元道阅历丰富,自然明白李云天的言外之意,见李云天让他去交趾心中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冲着李云天一拱手,高声回答。

很显然,李云天要是想收留山下元道的话,山下元道就不能再以倭人的身份出现在李云天的面前,李云天是在暗示他改回原来的身份。

望着神情兴奋的山下元道,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山下元道确实是一个聪明人,这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言外之意。

通过与山下元道的交谈,他发现山下元道不仅精通南洋数国的语言,而且对航道和南洋诸国的形势也了如指掌,他需要山下元道这样的人来帮他开拓南洋的贸易市场,故而决定收其为已用,开始筹划将来与南洋诸国海外贸易的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