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391章 权衡利弊(二更)

执宰大明 第391章 权衡利弊(二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说起沐晟,就不得不说他的老爹,大名鼎鼎的黔宁王沐英。

沐英不仅是大明的开国元勋,而且还是洪武皇帝的养子,由于父母死于战乱,八岁时就被洪武皇帝和马皇后收养,深得洪武皇帝的信赖。

马皇后病史时,沐英痛苦万分,悲痛到呕血的地步,由此可见母子情深。

洪武皇帝虽然杀了很多从龙的功臣,但却对沐英宠爱有加,将其当为了亲子一般。

由此可见,沐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民间还有传言说沐英是洪武皇帝的私生子。

即使是洪武帝驾崩后,明朝的历任帝王对沐家也都是恩宠有加。

永乐初期,朝廷非常重视文武众臣对藩王的礼仪,忠诚伯、兵部尚书茹瑺路过长沙而未去拜谒分封在长沙的谷王朱橞,结果被永乐帝派锦衣卫抓进监狱,被迫服药自尽。

不过,沐晟却敢当众面斥责在云南胡作非为的岷王朱楩,朱楩进京后随即向永乐帝告状,可明成祖却丝毫不怪罪沐晟,对沐家的恩宠可见一斑。

洪熙帝即位后,加封沐晟为太傅,并为沐晟铸造了征南大将军印信,此后沐家镇守云南时都兼任征南大将军,总领云南兵事,权力极大。

沐晟承其父兄的基业镇守云南,战功赫赫,名声远扬。

他不仅讨伐平定过云南麓川的叛乱,而且张辅当年平定交趾时也立下了大功,是一员经验丰富的骁将。

张辅当年平定交趾时,永乐帝一共派了两路军马,其中主攻的是张辅,从广西进交趾,辅攻的是沐晟,从云南进交趾。

双方一路上高歌猛进,打得交趾叛军是丢盔卸甲,最后在白鹤会师,合兵打下重镇多邦,捉拿了作乱的原安南国国王驸马黎季犛,进而平定了交趾的叛乱。

事后,张辅因平定交趾的战功得以荣升英国公,沐晟也因功晋封黔国公。

宣德帝和杨士奇、张辅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连他们寄予厚望的沐晟也会被叛军击败。

虽然沐晟的军力不如柳升,但是应该足以自保,谁成想交战后死伤一万多人,颇为狼狈地逃走。

此时此刻,面对柳升战死,沐晟败逃的这种局面,朝中能领兵出征的勋贵变得寥寥无几,实力在柳升和沐晟之上的勋贵可谓少之又少。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他也没有料到沐晟竟然也阴沟里翻了船,被叛军狠狠地咬了一口,这无疑使得交趾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除了沐晟兵败外,王通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黎利宣称已经找到了安南国王陈氏的后人,名叫陈暠,陈暠已经向宣德帝上表,请求宣德帝能册封其为安南国国王,双方止戈息武,安南重为大明属国,年年进贡。

李云天看了之后觉得异常可笑,当年张辅之所以征交趾,就是因为安南国国王的驸马黎季犛暗中叛乱,将安南国的陈姓王族全部屠杀。

黎季犛宣称自己是虞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因此改名胡一元,让他的儿子胡苍当皇帝,自己当太上皇,在安南建立起了大虞帝国。

在随后给永乐帝的奏章上,黎季犛说陈氏王族已经全部死于一场由部下发动的叛乱中,而其子胡苍是安南国国王公主之子,请求让其成为安南国国王。

由于安南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再加上是属国,永乐帝因此信了黎季犛的话,册封胡苍当安南国王。

巧合的是,陈氏王族的人并没有死绝,有一条漏网之鱼,就是安南国国王之子陈天平,却逃到临近的南掌王国,也就是现在老挝。

南掌王国是大明的藩属之一,因此将陈天平送到了南京。

巧合的是,黎季犛的使节也到了南京,这些使节本是安南国陈氏王朝的故臣,见了陈天平后慌忙惊愕下拜,无意中证实其安南国王子的身份,也知道是黎季犛杀了安南国陈氏王族的事。

永乐帝随即向黎季犛责问其叛乱之事,黎季犛连忙上奏章谢罪,请求准予其迎接陈天平返国复位。

永乐三年,永乐帝派大将黄中率军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

次年,黄中一行进入安南国境,沿途迎接的人员都十分恭顺,这使得黄中的戒备为之大为松懈。

当黄中率军来到芹站(富良江北岸)时,山路险峻,树林茂盛,又时逢大雨。

正当随行的胡军忙着搭建营帐避雨时,忽然周围林间伏兵四起,冲进护军中将陈天平杀死,然后迅速向南撤退,渡过了富良江。

永乐帝派往安南国的几名使臣在陈天平的身边,也都在袭击中被那些伏兵杀死。

黄中见状大惊失色,连忙调集兵力反击,无奈富良江上的桥已被砍断,伏兵在南岸叩拜,表明其无意触怒大明,只不过是陈天平冒牌的安南国妄王子,故而将其除掉,安南国贫乏不能款待大明的使臣,请黄中回去,届时安南国新国王胡苍自会向永乐帝请罪。”

永乐帝对黎季犛父子的挑衅大为震怒,这才有了张辅平定安南,桌抓了黎季犛父子。

黎季犛父子在南京的监狱里囚禁了一段时间后就被释放,被永乐帝发配到到广西为民。

由于安南陈氏已无子嗣,故而永乐帝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设交趾布政使司,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

陈氏后人二十年前已经死绝,如今黎利忽然找到的这个陈暠毫无疑问是假的,他这样做既给了双方议和一个借口,又顺理成章地给了宣德帝一个台阶,使交趾脱离大明,复为大明的属国。

在李云天看来,黎利议和的心思无比迫切,先是颇为滑稽的向宣德帝上了请降表,后来又觉得不妥,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假的安南国陈氏王子陈暠,可谓费尽了苦心。

“诸位爱卿,尔等如何看待此事?”等现场众人都看完了王通的急报,宣德帝神情沉郁地问道。

作为一名跟随着永乐帝驰骋疆场的年轻君王,宣德自然希望他能给大明开疆拓土,最起码要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故而不愿意放弃交趾。

可与永乐帝不同,宣德帝又受到了洪熙帝的影响,将国策定为了休养生息,如此一来就不得不放弃劳师动众的交趾平叛。

本来,宣德帝倾向于再次平叛,毕竟祖宗的上岂可轻易弃之?

可如今不仅柳升,连沐晟也被叛军击败,这不由得令宣德帝重新审视交趾的战事,是否为了被称为蛮夷之地的交趾而举全国之力平叛。

故而他刚才看完了王通的这份急报后才会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交趾战事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使得他难以将其掌控。

“皇上,臣到过交趾,安南陈氏一族早已死绝,这个陈暠铁定是假冒的,是黎利的诡计。”

张辅闻言率先开口,沉声向宣德帝说道,“交趾是无数将士用血汗换来的,绝对不能就这么给了叛军。

“皇上,臣愿意领兵前往交趾,诛灭那些叛贼!”说着,张辅冲着宣德帝一拱手,神情严肃地向宣德帝请战。

“敢问太师需要带多少兵力去交趾,何时才能平定交趾的叛乱?”杨士奇的眉头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望着张辅。

“皇上,臣只要五万京军,一年之内绝对将叛首黎利前来进献皇上。”张辅想都不想,高声向宣德帝说道,显得信心十足。

“太师,成山伯和安远候之所以战败,依本官来看绝非偶然,叛军如今羽翼已丰,士气正盛,又深得当地百姓民心,再次平叛无疑困难重重。”

杨士奇沉吟了一下,不无担忧地向张辅说道,“我军两次平叛皆已失败,太师乃我军之中流砥柱,倘若有何闪失,后果殊难预料。”

“夏大人,户部多长时间可以备妥五万大军前往交趾平叛一年的军需?”杨荣见张辅神色傲然,随后不动声色地给问向了夏元吉。

“可先将国库中的财物用作军帑,再从中原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征税以补国库之需。”夏元吉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答案,他并不愿意放弃交趾。

“倘若战事一年之内无法结束,军需如何解决?”杨荣闻言点了点头,夏元吉先挪用国库财物充作平叛军需,再从中原和江南征税确实是一条变通的法子,接着沉声问道。

“继续征税。”夏元吉犹豫了一下,无奈地回答,他其实也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

大明地域宽广,需要用到钱的地方众多,并不仅仅交趾战事,虽说大明这几年每年的盈收都会增加一些,可是各项支出也在加大,因此要想继续维持交趾战事的花费,唯有继续向百姓征税。

当然了,以大明目前的国力,百姓们负担得起平叛交趾的军需,只不过日子肯定要过得苦一些了。

而且,那些征税的地方官吏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捞油水的机会,想尽办法从中获利,届时实际征收的税费肯定远远高于交纳国库的数额。

如此一来,就与洪熙帝和宣德帝推行的与民休息的国策背道而驰,使得洪熙帝和宣德帝几年来的心血付诸东流。

听闻此言,张辅不由得沉默了,他虽然有信心平定交趾的叛乱,但以目前叛军的实力以及交趾当地的形势,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将叛军给剿灭,很可能会持续个两三年。

宣德帝的是天下人的皇上,并不单单是交趾百姓的皇上,若要是因为交趾的事情坏了宣德帝的对大明制定的国策,影响到大明其他地域的安生,那么无疑得不偿失。

毕竟,交趾不仅是蛮夷之地,又是后来并入大明疆土的属国,朝中文武大臣对其的重视绝对不会与两京十三省相同。

将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后,很显然放弃交趾比继续为了交趾而劳民伤财,进而影响大明国运的好。

张辅虽是勋贵之首,但同时也是大明的臣子,并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权衡了利害关系后,他自然要为大明的百姓着想,同时也要维护洪熙帝和宣德帝所制定的国策。!^!

du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