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331章 御驾亲征〔四更〕

执宰大明 第331章 御驾亲征〔四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

第331章御驾亲征四更)

“臣,天策卫百户陈刚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工夫,在太和殿众臣的注视下,一名身六品武官官袍的男子大步走进殿内,给宣德帝下跪行礼。

天策卫本是京城驻军,后来被汉王从永乐帝那里索为了其王府护卫,是汉王手中最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陈刚和侯泰一同进的京,又一起进了大明门,只不过他在承天门受到了严格的检查,故而慢了侯泰一步,落在了后面。

“陈百户,汉王派你来所谓何事?”宣德帝冲着陈刚虚空向上一托,示意其起身,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陛下,汉王让臣带来一封信。”陈刚闻言从怀里取出了一个信封,双手捧着说道。

宣德帝向立在龙椅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微微颔首,金英见状就快步走了下去,从陈刚手中接过了那封信,然后抬步走回龙椅,准备将信交给宣德帝。

“念!”宣德帝见状冲着金英一挥手,示意他不用拿过来,同时高声说道,他知道在场的众位大臣肯定想知道汉王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遵旨!”金英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然后从信封中掏出一张纸,打开后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32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28执宰大明331

在信中,汉王不仅称洪熙帝违反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旧制,颁给了文臣诰敕和封赠,而且还指责宣德帝不该修理南巡宫殿,浪费民脂民膏,并将此事归罪于朝廷上的文武大臣没有辅佐好宣德帝。

与此同时,汉王还斥责朝中几位大臣为奸佞,其中为首的人便是五朝元老、户部尚书夏原吉,要求宣德帝交出这些人杀掉,并扬言已派兵把守通往北直隶外的交通要道,防止那些奸臣逃跑。

否则的话,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汉王将按照洪武大帝定制下的祖制,举兵前往京城“清君侧”。

听着听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汉王的这封信不过是对永乐帝“靖难”起兵的效仿而已,可理由却显得太过牵强,而且他的矛头指向错误,不应该拿夏元吉开刀。

夏元吉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五朝,担任户部尚书多年,一心为公,深受众臣的爱戴,还曾经因为国库空虚反对永乐帝北征而被永乐帝打入了诏狱,直至洪熙帝登基才放出来。

因此,汉王将矛头指向夏元吉颇为不智,倒不如换成是别人,例如吕震,或许更有说服力。

其实汉王本来是想将吕震视为朝廷奸臣的贼首,不过非常可惜,吕震七月份的时候在主持祭祀太庙时因为醉酒而死,礼部尚书由礼部左侍郎胡滢接任,这使得汉王没有别的选择,唯有选夏元吉来当靶子。

不得不说,汉王与永乐帝当年面对的境况非常相似,都是在侄儿即位之初起兵夺位,但对手却截然不同,永乐帝面对的是优柔寡断的建文帝,而宣德帝则杀伐果决。

“唉,看来汉王果然是反了,众位爱卿有何对策?”等金英念完了信件,宣德帝故作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望向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将汉王造反一事的基调给定了下来,后面就是如何出兵平叛了。

“臣推荐太子太保、阳武侯薛禄前往平叛。”宣德帝的话音刚落,南京兵部尚书张本就出列,高声奏道。

张本原本为刑部右侍郎,与洪熙帝私交甚好,故而洪熙帝继位后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南京都察院,后留在京师兵部协助陈洽处理兵部事务。

当陈洽随成山伯王通平叛交趾后,张本实际上代理了陈洽的职权,进入军阁参与军阁的相关事宜。

原本,在京城中的那些勋贵里,英国公张辅和忠国公周征是最适合率军平叛的人。

不过周征这些天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并没有在军阁,而张辅又与汉王交往甚密,故而张本就推荐了阳武侯薛禄。

薛禄在靖难时战功卓著,作战勇猛,由于多次与汉王并肩作战,故而对汉王的战术知之甚详,是京城勋贵中最适合的平叛人选。[32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28执宰大明331

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中,薛禄闻言脸色不由得大变,双目流露出为难的神色,他虽然不赞同汉王举兵造反,但他与汉王有过生死患难的交情,让他去平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陛下,汉王凶悍,非陛下御驾亲征不可!”这时,大点左侧队列前端走出一个人,正是内阁次辅杨荣,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说实话,杨荣并不信任薛禄,万一薛禄临阵倒戈,那么大明的江山可就危亦,因此必须要宣德帝亲自前去平叛,才是最为稳妥之举。

“陛下乃一国之君,岂可亲临险境。”随后,大殿右侧队列前方也有一人走出队列,是太师、英国公张辅,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陛下,臣愿意率军十万前去讨伐汉王,必将汉王擒住献给陛下。”

“陛下,太师虽然勇武善战,可此事事关大明江山社稷,陛下还是应当亲征。”杨荣闻言,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张辅与汉王之间的关系人尽皆知,要是用他领军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虽然张辅擒住了枚青送给了宣德帝,但是又能保证这不是汉王和张辅使出的一招苦肉计,一旦张辅领着那十万精锐投奔了汉王,后果可就不敢设想。

“此去平叛路途艰险,而战事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敌军突袭,倘若陛下有个意外,岂是你我所能担待起的?”张辅岂会不知杨荣的心思,于是冷笑了一声,沉声质问。

“倘若不能一战而平定汉王,定有宵小之徒投靠,那么汉王势必起势坐大,届时无人能担此重责。”杨荣自然不甘示弱,冷冷地反驳道。

张辅越是想带兵平叛,杨荣就越是怀疑他的动机,因此也就越加不会让他掌兵,以防不测。

见两人争执了起来,于是大殿上的文臣和勋贵们随即也加入了战局,文臣一边倒地支持杨荣,而勋贵们全部支持张辅,演变成为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较量。

宣德帝见两派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开交,而且都有着几分道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不由得望向了夏元吉、蹇义和杨士奇、杨溥、金幼孜、黄淮等人,他们几个一直没有开口发表意见。

在宣德帝看来,派遣朝中勋贵领兵平叛虽然是例行之举,但却无法保证能平定汉王的叛乱,因此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结局。

而御驾亲征固然增加了许多胜算,可是无法保证他的安全,保不准汉王会派人进行突袭,这使得宣德帝左右为难。

“臣不才,激变宗藩亲王,罪该万死!”夏原吉见宣德帝看向了他,连忙摘下了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地上向瞻基请罪。

“爱卿为大明劳心尽力,何罪之有?汉王所言不过是拿你当个借口而已,是福是祸朕愿与你一起分担。”宣德帝闻言摇了摇头,吩咐金英将夏元吉扶了起来

“陛下,难道您忘记了当年李景隆之事吗?要想对付汉王,非得陛下御驾亲征不可!”夏元吉起身后,沉吟了一下,望着宣德帝高声说道。

夏元吉的话不仅使得宣德帝的脸色为之一变,也使得太和殿上一阵骚动。

二十多年前,永乐帝奉天靖难时,建文帝派太子太傅、曹国公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南军前去平叛,结果被燕军杀得惨败,导致与燕军陷入了持久战。

不仅如此,当年永乐帝率军突袭南京城的时候,李景隆开城投降,使得建文帝没有等到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进而失了皇位。

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一开口就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陛下,往事可鉴,平叛之事不可失策,现在汉王立足未稳,倘若陛下御驾亲征,卷甲韬戈前往,一鼓作气就能将其平定,这就是先声有夺人之心。如若命将领出征,恐怕不济。”

夏元吉见宣德帝似乎还有犹豫,于是有条不紊地说道,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杨荣的决定。

“陛下,臣附议!”夏元吉的话音落后,杨士奇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随后,蹇义、金幼孜等人也出班,声援杨荣。

随着杨士奇等人支持杨荣,宣德帝不由得望向了人群中的李云天,李云天见状连忙微微颔首,在他看来夏元吉言之有理,宣德帝要想赢得与汉王的这一战,必须御驾亲征,否则派遣那些勋贵的话后果难以预料。

“既然如此,朕决意御驾亲征!”见李云天点头,宣德帝终于不再犹豫,宏声宣布道。

“陛下,汉王有勇无谋,骄横无忌,麾下所部虽人数众多,但却是临时强征的百姓,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已,陛下乃万金之躯,千万不可以身犯险,臣只要率兵十万就能擒拿汉王。”

张辅闻言不由得面色一变,连忙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我等身为武将,如若不能为陛下分忧,实在是惭愧之至。”

“陛下三思!”大殿右侧的勋贵闻言,不由得向宣德帝一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

“太师好意朕心领了,虽然尔等足以平定叛乱,但朕金口玉言,既然已经决意御驾亲征,岂可出尔反尔。”

宣德帝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沉声向张辅说道,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岂敢有丝毫的轻怠。

况且,宣德帝现在心中并不信任张辅,张辅越是想要带兵平叛,他自然也就越不会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