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315章 杀鸡骇猴〔四更〕

执宰大明 第315章 杀鸡骇猴〔四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

四月中旬,京师讲武堂相继迎来了前来入堂的各地藩王子弟。

这些藩王子弟之所以能如此快地赶来京城,是因为在讲武堂开堂之日,各藩王府邸都来了宣德帝派出去的传诏使者,在同一天向藩王们传到了传达了宣德帝的这道恩旨。

最后一个抵达京师的是蜀王府的崇安郡王朱友安,蜀王府位于四川成都府,蜀道之难天下皆知,故而朱有安虽然日夜兼程但还是最晚到达的一个。

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朱有安是最后一个入学的人,因为就在他来到京师讲武堂的前一天,已经有十来名皇族和勋贵子弟因为违反了讲武堂的规章被退学,其中包括亲王和国公的子弟。

皇族和勋贵子弟的骄横跋扈由来已久,并不会因为进入了讲武堂就有所收敛,他们与那些平民学员混编在了一起,自然免不了要抖抖权贵子弟的威风,不仅看不上同班那些武举出身的预备学员,而且连教官都不放在眼中,公然挑衅那些预备学员和教官。

李云天清楚,倘若不能降服这些飞扬跋扈的权贵子弟,那么讲武堂的规章制度将形同虚设。

故而,李云天没有姑息那些态度狂傲、公然在讲武堂耍威风的权贵子弟,对他们按照讲武堂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惩处,使得十几名违反了讲武堂规章者被退学。

那十几名被退学的权贵子弟在接到了列明退学原因的“退学书”后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真的会被讲武堂给一脚踢走,心中五味杂陈,不舍而懊恼者有之,感到丢了颜面而愤怒者有之,没把讲武堂看在眼中而不以为然者有之。

无论那些被退学的权贵子弟心态如何,讲武堂里剩下的权贵子弟纷纷被这一招给震慑住,谁都没有想到讲武堂会动真格的,故而大大收敛起了他们的狂傲,开始夹着尾巴在讲武堂做人。[31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12执宰大明315

按照讲武堂的规章,那些被退学的权贵子弟家中可以再派一名子弟过来,有的权贵很快就派人过来,而有的权贵因为恼怒放弃了机会。

对于由此而产生的学员缺额,讲武堂将依照考核成绩,从那些想进入讲武堂的权贵子弟中择优录取,以保证皇族子弟和勋贵子弟在讲武堂学员中的比例,平衡各方利益。

朱有安入学讲武堂的第二天,朝廷就得到了交趾战败的消息。

宣德元年三月初五,交趾总兵陈智、交趾参将李安和交趾都指挥使方政率领讨伐大军进入茶笼州,与黎利的叛军交战,结果被叛军击溃,惨败而归。更新最快最稳定

得知这一消息后,宣德帝勃然大怒,下令削去了陈智、李安和方政的爵位、官职,降为了事官留在交趾戴罪立功。

在宣德帝的谕令下,成山伯王通接替了陈智担任交趾总兵,佩征夷副将军印,率五万京军南下交趾平叛,并且任命广西都指挥同知马瑛为其副将。

不仅如此,宣德帝为了能顺利平定黎利的叛乱,特意让军阁次辅陈洽赞佐王通征讨,当年陈洽曾经随英国公张辅平定过交趾的叛乱,并且在交趾待了五年,对交趾的事务颇为了解。

王通和陈洽出征时,宣德帝亲自参加了誓师大会,为南下征讨的京军将士送行。

面对着兵强马壮的京军,誓师大会现场的文武百官皆认为其到达交趾后必将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交趾的那些叛军,平定交趾的叛乱。

李云天立在众多官员的人群中,神情凝重地望着意气风发的王通。

王通是金乡候王真的儿子,永乐十一年获封成山伯,随永乐帝多次出征,立有赫赫战功,洪熙帝继位后加封其为太子太保,是大明勋贵中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将。

不过,在李云天看来,王通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其人又颇为自负,这次南征不同于以往永乐帝的北征,要深入敌区进行作战,天时、地理、人和皆无,因此王通一旦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

王通出征后不久,二十多名交趾布政使司和交趾都指挥使司的人抵达了京城,进入了京师讲武堂。

这些人是接到了京师讲武堂的调令,特意进京给讲武堂的学员讲解交趾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和势力格局。

李云天特意让人制定了一个沙盘,模拟了陈智等人被击败的过程,让那些武艺教官和策略教官进行讨论,从各自的领域分析陈智失败的原因,以及提出改进的方法。[31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12执宰大明315

虽然京师讲武堂已经成立,但李云天依旧待在那里很少去都察院和文渊阁,这是因为讲武堂的运作还没有进行正轨,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解决,故而他根本没办法离开,至少要待到三个月的测训后才能轻松一些。

所谓测训,其实就是军训,要让那些预备学员们抛弃以前的身份和生活,向一名合格的讲武堂学员转变。

在测训期间,李云天以身作则,每天都会和讲武堂的教官、副教官一起,亲自对那些预备学员进行训练。

朱友安入学后,李云天正式对讲武堂的学员进行混编,不仅皇族、勋贵子弟要编到武举出身的学员中,南、北直隶的学员也重新打散进行了混编,以促进众人之间的交流,免得他们抱在一起相互对立

加上皇族、勋贵子弟,讲武堂预备学员的人数达到了556人,这样一来就有了11个中队,编为了4个大队。

在讲武堂所有的班级中,55个班中,有一个班学员的成绩是最为出类拔萃的,因为里面有着南直隶文考第一的张恒和北直隶文考第一的孙方。

值得一提的是,孙方是京师国子监四门馆的监生,不仅与陈清是至交好友,同时也是第一批到明新馆明新居士授课的人。

与陈清不同,孙方自幼就对军事感兴趣,只不过武举没有出路,故而他才考文举,结果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京城国子监。

在这次南北直隶的武举中,孙方经过再三思索,最后瞒着家里的人参加了考试,以372分获得了北直隶文考的第一名。

不仅如此,除了张恒和孙方外,这个班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北直隶武举武考第六名的周鸣。

之所以要提到周鸣,是因为他有着一个显赫的身份,周明的庶三子,周雨婷的六哥,李云天的大舅子。

此次北直隶的武举,周征也让家中的子弟参加,结果有5人名列北直隶武举武榜,其中周鸣的排名是最高的。

周征非常看好讲武堂和新军未来的发展,故而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假以时日必将收到丰厚的回报。

除了周家外,李云天的李家、陈凝凝的陈家、郑婉柔的郑家以及绿萼的氏族,都对此次武举报以了极大的热情,将其作为了家中子弟入仕的一条道路。

因此,此次被南北直隶武举录取的李家、陈家、郑家和绿萼家族的子弟高达15人。

后世有人怀疑,周家和李家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参加武举并且被选上,是李云天向他们通风报信透露了武举的消息,故而他们积极准备,最终获益匪浅。

不过,持有这个观念的人并没有丝毫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这个说法,而且也无法使人信服。

原因很简单,此次武举恩科是由宣德帝所定,距离宣德帝登基不过短短数月,即使李云天字宣德帝登基之时就通风报信,那么周家和李家等人也不过是比其余参加武举的考生多了几个月的准备时间而已。

况且李云天是宣德帝登基后才入的京,时间上根本没有这个可能,因为武举考试可不是只准备数月就能通过的。

至于有人说李云天从中舞弊,那么就要被众人嗤之以鼻了:这次新式武举采用的是分数制,文考考完后就公布了标准答案,而武考更是当场定分,根本就没有作弊的可能。

在南、北直隶的这次武举考试中,录取生员比例最大的两个府并不在南北直隶的州府中,而是在济南府和九江府。

其中济南府通过武举考试的人高达63人,占了北直隶录取人数的五分之一,而九江府通过武举考试的人则高达43人,将近占了南直隶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仔细留意的话,济南府和九江府都与李云天关系密切,一个是他的故乡,一个是他仕途的起始之地,他在这两个地方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故而也使得当地的年轻人踊跃参与此次武举。

因为李云天与济南府、九江府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讲武堂中来自这两个地方的学员达到了106人,占据了讲武堂学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也成为了李云天最有力的支持者。

在讲武堂那些学员中,李云天最为看重的是张恒,虽然他并没有承认过,但是武举考试中,南直隶文考比北直隶文考难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孙方考南直隶武举文考考卷,估计只能得到350分左右。

最为重要的是,张恒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有着自己的想法,否则也不会想要给自己一个难堪了,对于这种有才华又有性格的人,李云天都会青睐有加,只要**好了那么就是一员得力干将。

虽然李云天已经答应让张恒七人去京师国子监温习功课备考八月份大明举行的乡试,但是张恒七人却选择留在了讲武堂,以免受气。

其实,张恒七人很想违反讲武堂的规章,也被讲武堂退学,不过他们与那些勋贵子弟不一样,是通过武举来的,本来就有“欺君”的嫌疑,故而不敢造次,生怕李云天找他们的麻烦。

因此他们打定了主意,在讲武堂里得过且过,优哉游哉地混日子,三个月的测训结束后就返回南京。

李云天也没有理会张恒七人的所为,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地参加讲武堂的各种训练即可。

不过,李云天自然不会放任张恒七人就这么消极下去,一直混日子,他准备从领头的张恒下手来降服他们。

张恒恃才傲物,心高气傲,只要降服他其余六人就老实了,因此李云天就安排了孙方和周鸣来开阔他的眼界,使得他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