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199章 背黑锅的觉悟

执宰大明 第199章 背黑锅的觉悟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34 来源:笔趣阁

晚上,醉月楼。讀蕶蕶尐說網

一个宽敞的雅间内,李云天与张克敌等人围在一张酒桌旁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怜香在一旁弹着琵琶,唱着小曲,还有舞姬翩翩起舞,气氛十分热闹。

今天是张克敌的生日,故而众人给张克敌在这里摆酒庆贺,同时也是想撮合他与怜香成其好事。

自从遇见怜香,张克敌就对其一往情深,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怜香对张克敌看似亲昵,实则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到现在张克敌还没有成为怜香的入幕之宾。

张克敌想纳怜香为妾给她一个名分,使她不用再在醉月楼里陪笑,不过被怜香婉拒,这使得张克敌心中无比郁闷。

“云天,听说你前两天在大殿之上巧舌如簧,把通政使司右通政的鼻子都给气歪了,可惜我等无缘一睹你的风采,实在是遗憾。”谈笑间,一名身材壮实的青年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三哥过奖了,小弟只不过是侥幸而已。”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谦逊地说道,按照辈分他喊那名壮实青年三哥。

两天前他与沈宏在太和殿上那番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辩论,以及洪熙帝决定每届科举进士人数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的消息已经在明新报上刊登,结果报纸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成为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尤其是李云天的那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更是被京城的士子们拍案叫绝,认为其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科举之路的艰辛和残酷,而唯有奋发图强才是入仕的唯一途径,否则就只能被别人踩在脚下。

对于京城里的那些士子们来说,这既是一种勉励,更是一种鞭策,同时也对李云天有了一种敬仰之情:在大明数以千计的进士中,能说出如此富有哲理之言的人又能有几个?

“云天,自从有科举以来,这南北分录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你此举可要名留青史了。”张克敌笑着冲李云天端起了酒杯。

虽然与李云天认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李云天很对张克敌的脾气,故而两人私交甚好。

“二哥说笑了,这是皇上圣明,与小弟何干。”李云天微笑着与张克敌碰了一下酒杯,两人随后相视一笑,随后一饮而尽,一旁的侍女连忙过来倒酒。

李云天说的没错,像科举南北分录这等大事,真的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御史能掺合得起的,如果没有洪熙帝在背后支持,那么他才不会在太和殿提出如此惊人的提议来。

南方文风荟萃,尤其是南直隶和江浙一带,也就是江南地区,每届科举都会出大量的进士,由此一来朝堂之上就出现了大量江南的官员。

这些官员在朝堂之上肯定抱团行事,而且代表了江南豪强的利益,这引起了洪武帝的警觉,为了平衡南北官场势力,打压江南豪强集团,故而在洪武三十年出了南北榜案。

有一句老话,南方出相,北方出将,看上去合情合理,南方人善学,而北方人勇武。

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化的观念而已。

其实,在宋朝以前,帝王将相几乎都出自北方,南方人入朝为官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这既有当时南方经济不发达的因素,更与人们的地域观念有关。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对地域观念特别重视,据说他在宰相堂曾经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将此言刻在了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后世子孙。

纵观历史,无论南宋还是北宋都是崇北抑南,选才多取北方,故南方士大夫沉郁者多。

如今大明的科举中,南方进士力压北方进士,犹其集中江南一带,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朝中存在几派相互争斗,这样皇权才能更稳,倘若出现一个巨无霸的派系出来,那么无疑对君权形成挑战。

洪熙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早就在想对策,他虽然是天子但是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在科举中南北分录,否则定会引发南方官员和南方士子的不满。

所以洪熙帝需要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身为近臣的李云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首先,他的身份合适,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代表了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其次,他的官职也合适,是御史,是朝廷的言官;

再者,他的年轻更合适,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最后,他的品级合适,正六品的官,不值得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员动手,自然就有下面的人反对,这无形中这项提议的阻力就小了很多,例如最先反对李云天的就是正四品的沈宏。

除了李云天这个马前卒外,洪熙帝还跟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等人打了招呼,届时与李云天相互呼应,那么那些南方的官员也就无可奈何了。

原本洪熙帝认为南方官员的反对会很强烈,事情会很棘手,不过李云天口才了得,反击沈宏的言论有理、有据、有情,一番唇枪舌剑后竟然使得沈宏哑口无言,也令那些南方官员无法辩驳。

因此,在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的推动下,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毕竟,朝堂上的那些大员在官场上混了这么久这点眼色还是有的,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看出来洪熙帝赞同此事,要是反对的话就是拂了圣意。

况且他们也说不过李云天,要知道翰林院的庶吉士可不是白来了,哪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再加上一张厉害的嘴皮子,又有皇帝撑腰,那岂不是逮谁灭谁,谁也不想取触这个霉头。

于是乎,李云天被南方的士子记恨,而洪熙帝得了圣明的名声,作为臣下当然要有给皇帝背黑锅的觉悟,自然了,回报也会相当得丰厚。

不过,在李云天看来,科举的南北分录虽然能限制江南豪强在朝廷的影响力,但无形中也造成了南方官员和北方官员两大阵营,使得朝堂上的党争变得更加复杂。

“李御史,小女子所唱的曲子都是些陈腔旧调,李御史辩才无双,见闻渊博,想必诗词歌赋方面也别有建树,不如给小女子新作一曲,给大家助兴。”

唱完了一曲后,怜香来到了酒桌旁,在张克敌身旁的空位坐下,笑盈盈地向李云天说道,谁也没有注意到她今天特意进行了打扮,比平常明艳了三分。

“云天,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你就给大家助助兴嘛。”李云天刚要拒绝,张克敌就笑着说道,他自然要取悦怜香。

“诗词歌赋小弟实在是不擅长,不过杂剧小弟倒是略知一二。”见盛情难却,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笑着答应了下来。

“噢,李御史也会杂剧?”怜香双目流露出惊讶的神色,所谓杂剧在明代就是指除了传统歌舞之外的戏曲,包括怜香唱的小调。

古代的歌曲与现代不同,都是以诗词歌赋的形势唱出来的,十分有韵味。

“当年跟随先帝北征的时候,路上孤寂,想到了以前看过的杂剧,随便编了几段,自娱自乐而已。难登大雅之堂,难登大雅之堂。”李云天微笑着向怜香摆了摆手。

“可要小女子伴奏?”怜香闻言笑了起来,娇声问道。

“先不用劳烦姑娘,在下一把二胡足矣。”李云天微微一笑,向众人说道,“这个杂剧讲的是一名女子为了救未婚夫,冒名顶替未婚夫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的喜悦。”

“女状元?”怜香不由得眼前一亮,这可是以前从未听过的事情,张克敌等人也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觉得很新鲜。

“其实,应该是女驸马,那名女子中了状元后被皇上招为了驸马。”李云天见众人好奇地望着他,发现自己的言论好像有些另类,于是硬着头皮说道,神情显得有些尴尬。

“女驸马?”这一下,怜香和张克敌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这情节也委实离奇了一点儿。

“咳,你们不觉得这很有意思吗?”李云天咳嗽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说道,“既然花木兰可以替父从军,驰骋疆场,那么这名女子为何不能替夫赶考,金榜题名?”

“说的也是。”张克敌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过是消遣而已,何必那么认真,随后笑着向一旁的伺候的丫环说道,“去,给李大人拿一把二胡来。”

丫环很快就拿来了二胡,李云天试拉了几下,很快就找到了音准,既然提到了女状元和女驸马,李云天所说的自然是黄梅戏《女驸马》了。

明初,戏曲处于起步阶段,像黄梅戏和京剧等剧中处于萌芽期,至于话剧,那更是没影儿的事儿。

所以李云天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女驸马》据为已有,既迎合了时代的潮流,又不会露出丝毫的破绽。

其实,相对于二胡,李云天更拿手乐器是钢琴和小提琴,二胡的水平只能说是一般而已,不过足以应对眼前的情形。

“怜香姑娘,不知你是否能帮在下一个忙,把在下所做的曲子唱出来。”酝酿了良久,李云天还是没有勇气把《女驸马》的一段歌词给唱出来,再怎么说他现在也是朝廷命官,于是想了想后向怜香说道。

“好呀。”怜香嫣然一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诸位,小弟先和怜香姑娘下去准备,请大家稍候片刻。”李云天随即起身,笑着向张克敌等人拱了拱手,领着怜香离开了。

“二哥,你说云天在搞什么名堂?”等李云天和怜香出门后,一名青年不由得好奇地问向张克敌。

“依他的性子,肯定会给咱们一个惊喜。”张克敌笑着端起了手里的酒杯,“来,大家干一个。”

众人闻言纷纷举杯,室内再度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