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806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执宰大明 第806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3 来源:笔趣阁

“杂家司礼监右少监张牛见过都督大人和各位大人。”领头的宦官身穿从四品的官袍,领着身后的宦官向陈泰和在场的朝廷权贵躬身行礼,按照品级大堂里坐着的官员都要比他高。

虽然张牛只是从四品,但单单从官阶上来说已经是宦官第二高的了,包括金英在内,即便是二十四衙门的那些掌事太监的官阶也不过正四品。

昨天司礼监仅仅派来一名正七品的宦官,这次不仅来了一名副四品的少监,而且还是来自司礼监这种要害衙门,由此可见司礼监对送内廷记录一事异常看重。

“张少监,本督问你,你们可否把内廷八月初六前后的记录全部带来?”虽然陈泰已经事先看了那些记录,但在大堂上还是要当众确认,因此神情严肃地望着张牛。

“禀都督大人,杂家已经按照金总管之命,将八月初六前后内廷的记录悉数带来。”张牛闻言向陈泰微微一躬身,尖着嗓子答道。

“既然如此,那么就比对八月初六与镇国公有关的记录,看看镇国公当晚是否在宫里。”听闻此言,陈泰面无表情地向张牛说道,心中不由得暗自为李云天感到惋惜,这回李云天可没辙了,难道要质疑内廷提供的那些记录的真实性?

轰的一声,大堂里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在座的文武大员相互间低声交谈着,猜测着呈现在他们眼前的究竟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本来,现场的众人都相信李云天这次已经完了,要是宣德帝支持李云天的话根本就不会让陈泰调看内廷的记录,还会把陈泰和魏鑫、胡大海三人臭骂一通,难道大明的亲军和内廷会被人收买了不成,值得再调用其他的记录?

可是宣德帝竟然答应了陈泰的请求,这就令人浮想联翩了,看来宣德帝是打定了主意要置李云天于死地。

而且近来京城里已经有风声,说李云天准备学西蜀的诸葛亮等太子登基后把持朝政,这才惹怒了宣德帝,使得宣德帝对此痛下杀招。

毕竟,历朝历代凡是与皇权有关的事件无不腥风血雨,而李云天着实又有把持朝政的能力和实力,故而被宣德帝忌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很显然太子根本就无法驾驭李云天只可能跟着李云天的脚步走,说不定也会成为蜀后主那样的昏君,没有一个皇帝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发生,李云天顺理成章地也就要被宣德帝铲除。

不过面对此时淡定从容的李云天,大家又都觉得事情并不像他们先前想象的那样简单,李云天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肯定留有什么后招,众人期待着李云天能再度逆转时局,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倒并不是那些朝廷勋贵与李云天的关系有多好,而是这是一场君权与臣权之间的争斗,事关大家的利益,众人自然不想坐以待毙。

其实,现在京城的官场上已经人心惶惶,别说觊觎讲武堂的产业和太子登基后的利益分配,那些朝廷重臣现在无不担心宣德帝会借着李云天一案在朝廷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像洪武皇帝一样将朝堂上那些能威胁到太子朱祈镇的文武大臣都给除了。

最开始的时候朝堂上的官员还以为李云天只是在宣德帝面前失势了而已,大不了丢官罢职,毕竟李云天曾经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宣德朝功勋最为卓著的朝廷重臣,宣德帝应该会感念李云天的辛劳付出放他一条生路。

可接下来的事情却令这些朝廷重臣们越来越心惊,宣德帝竟然摆出了一副置李云天于死地的架势,算上不久前刘仁夫妇诬告李云天一案,短短数十天内李云天接连遇到两道关口,而且一道比一道凶险,这不得不令众人心惊。

试想一下,宣德帝连李云天这种既赖以信任又文武双全的臣子都能除掉,那么更何况其他人了,还不是宣德帝想要灭谁就灭谁。

在大明的五位天子中,无论是洪武帝还是永乐帝都为了确保皇权稳固而兴过累及数万人的大狱,建文帝是因为忙着削藩无暇他顾再加上大明朝廷该杀的大臣已经被洪武帝铲除干净,而洪熙帝则是主政的时间太短否则的话保不准会对暗中支持汉王的大明勋贵下手。

宣德帝既有温雅的一面同时也继承了永乐帝铁血的性格,十年时间锐意进取,革除了大明不少弊端,使得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从一个被文武百官轻视的天子变成了一个令文臣勋贵敬畏的君王。

如今,大明遇到了立国以来最为特殊的时期,谁也想不到正值壮年的宣德帝竟然会因病卧床不起而太子年仅七岁,大明将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君弱臣强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不得不令宣德帝感到焦虑。

就像当年的洪武皇帝为了给建文帝铺路而大兴蓝玉谋反案一样,宣德帝难保也会为了太子朱祈镇而除去朝中那些权势显赫的大臣,掀起一场李云天谋反大案。

因此,朝中文武大员的心中七上八下,惶惶不安,谁也不想卷入李云天的案子里去,那样将意味着会被抄家灭族。

正因为心中有这个担忧,现场的这些朝中权贵们才希望李云天能绝处逢生扛过这一劫,只要李云天能在前面撑住了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安全。

“快,查阅八月初六与镇国公有关的记录。”陈泰下达了命令后,张牛向身后的宦官们一挥手,尖着嗓子吩咐道,那些宦官随即有条不紊地翻动起了各自手中的账簿。

李云天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内廷的那些太监们终于出手了,如果有金英等人暗中相助的话那么宣德帝十有**会阻止这次的堂审。

之所以李云天能猜到这一点是因为张牛的出现,张牛是金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在司礼监地位尊贵,如果不是肩负的重要使命的话很显然不可能出现在京畿都督府的大堂上。

李云天与金英也算是老相识了,两人已经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以李云天对金英的了解,金英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派张牛来监督查验内廷的那些记录。

因此张牛此次前来的用意就非常简单,一定是为了拖延查验内廷记录的时间,这意味着以金英为首的内廷终于开始行动起来。

李云天一直等待着内廷的出手,现在看来金英等人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在最为关键时刻悄然出击,势必会让宣德帝收回先前的成命,不敢轻易除掉自己。

至于金英等人会用何种方式来达到阻止宣德帝杀自己的目的,李云天也早就有所猜测,认为金英十有**会拿越王和宁王来挡自己的挡箭牌。

与金英一样,李云天也对宣德帝十分了解,清楚宣德帝最忌惮的事情莫过于皇权不稳,而越王和宁王是大明最有可能夺得皇权的人,宣德帝不得不防。

与越王相比,宁王其实最令宣德帝担心,因为宁王的藩地南昌府与九江府近在咫尺,如果宁王与九州商会、骁武军暗中联络,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正德十四年,四代宁王朱宸濠借口正德皇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发动了大明历史上皇族的又一次叛乱。

不过仅仅在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就被赣南巡抚王守仁所败,与诸子、兄弟一起被押赴南京,被废为庶人后伏诛,史称“宁王之乱”或“宸濠之乱”,自此宁藩被废除。

由此可见,宁王是大明各藩王中对朝廷最为不满的一个,宁王朱权被永乐帝涮了一把落得一个权势尽失的境地,一旦有机会东山再起的话岂能放弃?

正是因为看清了朝廷中内廷与内阁、军阁、五府六部之间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李云天这才摆出了一副“束手就擒”的架势,虽然清楚其中有猫腻但还是愿意承担在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的失职责任,死而无憾。

不过,李云天无法接受被扣上谋反的罪名,那样的话他的一世英名可就全毁了。

看上去,宣德帝要对付的只是李云天一个人,其实李云天在朝廷上的地位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足以影响朝廷上各方势力的平衡,故而其中受到最大的影响的内廷绝对会出手相助,既是帮李云天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在京城,宣德帝信任金英等心腹宦官要远胜杨士奇等朝廷的文武重臣,原因很简单,金英等人是家仆,杨士奇等人是臣子,金英这些宦官要依附于宣德帝才能掌控更多的权力,而杨士奇等人是要从宣德帝手中夺取权力后才能掌控更多的权力,宣德帝自然会更加信赖金英等人。

李云天面无表情地望着指挥着查阅记录的张牛,眉头微微皱着,以金英对宣德帝的了解只要其出手的话那么就一定能令宣德帝改变杀自己的心意,只是不清楚宣德帝中止堂审的圣旨能否赶在内廷的记录公布前送抵京畿都督府。

显而易见,一旦内廷的那些记录被公开的话,事情无疑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善后事宜也将更为棘手,成为外界眼中的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