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659章 海运

执宰大明 第659章 海运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3 来源:笔趣阁

“主上殿下,海路复杂,臣认为大明纵然有心从海上运送物资,但此事风险极高,恐怕最终难以成行。”就在思政殿的两班权贵被黄喜所带来的消息震惊的时候,右议政柳尚民站了出来,不动声色地向李裪说道。

柳尚民是两班权贵里中间派系的领袖,夹杂在李稷和黄喜之间左右逢源,正因为他是中间阵营的人,故而李稷和黄喜都对他进行拉拢,使得他能够趁机渔利,进而顺利地当上了右议政。

对于李云天所说的负责朝鲜**队的粮草,柳尚民认为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先不说李云天为何如此好心地提供粮草,单单要想把那些粮草从天津港运到平壤府的码头就不容易。

海上风云变幻,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足以使得船队全军覆没,因为以现在的造船技术难以抵挡海面上的那些风浪,别忘了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是因为遇上了风暴而功亏一篑。

虽说忽必烈东征选择的时机不对,两次东征都选在了多风多浪的季风季节,单足以说明海上风暴的可怕。

辽东战事紧急,明军的粮草供应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明军绝对不会撤往朝鲜国,十有**会撤回关内,等宣德帝北征回归后再集结兵力收复辽东。

经柳尚民这么一提醒,现场众人随之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原来李云天是在信口开河而已,要是海运方便的话大明朝廷先前也不会舍近求远派魏兴和陈明来朝鲜国购粮了。

“主上殿下,臣倒不这么认为,据臣所知大明已经调集了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宝船前去天津港,将运送军队和物资去西京。”

黄喜闻言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他已经从李云天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因此有条不紊地向李裪躬身说道,“臣觉得主上殿下应该早作准备。”

“孤会慎重考虑此事。”李裪皱着眉头微微颔首,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成功化解了李云天在军粮一案中的攻势,岂料李云天如此快又抛出了一个令他更加头疼的麻烦来。

与军粮案相比,在李裪看来明军进入朝鲜国无疑更为糟糕,万一明军停在朝鲜国不走,那么他就将受制于大明,再也不能施展胸中的宏图大计。

“领议政,孤听闻上使赵大人已经将军粮一案交由你查处,此案事关重大,孤准备让左议政和右议政与你共查,你看如此。”随后,李裪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望着黄喜,虽说明军进入朝鲜国是他绝对不愿看见的事情,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好军粮案。

“主上殿下,此事不知是否是刘大人的戏言,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臣一定与两位议政办好此案。”黄喜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躬身答道,李裪此举无非是想让李稷和柳尚民在查证军粮案时对他进行牵制,同时也表明了李裪在此案上的态度,希望他适可而止,不要牵连过多。

这意味着李裪要在军粮一案中向黄喜进行妥协,两人要通过权力上的交换各取所需,以期安然度过此劫,毕竟黄喜也不希望此事搞得腥风血雨,否则难免引起李裪和李稷的强力反弹,现在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目前的局势,自然要虚与委蛇。

原本,黄喜还以为李云天要暗中指挥彻查军粮案的事务,不过李云天切实履行了他的诺言,并没有干涉军粮案的进展,而是在汉城买了地盘、商铺和产业,忙着设立讲武堂汉城司务处。

当然了,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成立也是有由头的,李云天打着协调大明和朝鲜国辽东战局事宜的幌子正大光明地把讲武堂的触角伸到了朝鲜国。

讲武堂汉城司务处并不是花架子,而是大明设在朝鲜国的一个正规机构,不仅负责大明与朝鲜国的军事事务,而且还管理朝鲜国官方人员前往大明的关牒发放,只有取得了讲武堂汉王司务处的通行关牒后朝鲜国的官方人员才能前往大明,否则将会被禁止进入大明境内。

其实,讲武堂汉城司务处已经具备了大使馆的功能,为了其能够正常运转李云天征募了不少贫民子弟进入里面做事,由于朝鲜国生活水平有限故而他开出的薪俸足够那些人一家老小过上富足的日子,因此消息一传出去前来应征的人立刻挤破了脑袋。

通常来说,大明要是招募人手的话最起码对方要是贫民,由于贱民身份卑微所以从业也受到乐诸多限制,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苛刻的要求,受到严重的歧视。

不过,李云天却打破了身份上的限制和约束,只要符合所公布招录条件的人,无论平民还是贱民一律录取,无形中就收买了那些贱民的人心。

对李云天来说他更喜欢招收贱民进入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由于贱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平时经常受到压迫、剥削和歧视,故而更加珍惜这次进入讲武堂的机会,同时办事也更努力和刻苦,更容易围绕讲武堂汉城司务处形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

朝鲜王得知李云天忙活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筹建后心中感到颇为吃惊,如此一来大明岂不是将监视汉城政局的一举一动?

虽说朝鲜王对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建立非常抵触,但由于讲武堂汉城司务处有给前去大明的朝鲜国官员发放通关文牒的权限,因此他无力阻止此事。

再者说了,现在朝鲜王单单军粮案就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心思去理会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事情。

十月中旬,汉城的大街小巷贴出了议政厅的告示,由于城里识字的人不多,故而每张告示前都配有一名官吏,大声向围过来看热闹的百姓们宣读着告示上的内容。

这些告示与不久前的军粮案有关,因为李云天要急着赶去辽东,所以议政厅就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将京畿四道中那些以给大明筹粮名义强行征粮郡县的主官和负责征粮事宜的官吏悉数逮捕,也不用审理,径直发配到不毛之地的济州岛去吃苦。

告示上还特别表明,大明这次在朝鲜国买粮拨付了三十五万两白银,并且按照朝鲜国的最高粮价购买。

为了使得朝鲜国的那些粮农能得以享沐宣德帝的圣恩,故而议政厅决定那些被地方官府买来的和征来的粮食一律按照最高粮价给付,以确保众人的利益。

这些公告不仅遍布汉城,而且朝鲜八道的各个郡县里皆大量张贴,在朝鲜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想不到户曹和地方官吏竟然如此贪婪,连大明天子的买粮款都敢贪墨。

原本被夺去了粮食的百姓们正在心中咒骂大明,这时才明白他们冤枉了好人,随后欢天喜地地去当地衙门领取卖粮的钱款,对宣德帝自然是万分感激。

李云天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份告示,在向外张贴前黄喜特意前去找他,请他帮忙润色告示里的言词,得到李云天的认可后这才发了下去。

除了告示之外,黄喜同时还给李云天带来了对涉案官吏的惩戒方案,请李云天进行选择,不过李云天对如何惩治那些贪官污吏不感兴趣,他只要宣德帝的恩泽能切实落在百姓们身上即可,因此对那些方案连看都没看就全权交给黄喜处理。

就在那些告示张贴出来的同时,装载着大明第一批军事物资和五千骁武军的船队在西京平壤府码头登陆。

当形体伟岸的郑和宝船出现在码头的时候岸上的百姓们纷纷吓傻了,目瞪口呆的望着那些庞然大物,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船只。

五千骁武军是李云天从宣德帝身边带来的那一万朱雀营的一部分,另外的五千人已经在辽东半岛盖州卫的辽口港登陆,押运着辎重等物火速驰援辽阳城的明军,已定辽阳城明军的军心。

当明军在平壤府码头登陆的消息传到汉城后,包括朝鲜王在内,所有的朝鲜国官吏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震惊了,谁也没有想到大明竟然真的用船队将物资和军队送去了西京。

而且,根据西京官吏的奏报,大明船队的船只形体无比巨大,有一些犹如一座座移动的海上宫殿,使得岸上的百姓们认为是海神驾临,纷纷跪倒在地膜拜。

后来西京的官吏们才知道,那些犹如海上宫殿的船只就是闻名遐迩的郑和宝船,曾经跟随三宝太监下过西洋,此次运来了堆积如山的军事物资,据说是给辽东的明军准备的战备军资。

为了一睹郑和宝船的真面目,西京附近的达官贵人和贩夫走卒纷纷蜂拥赶去码头看热闹,都想见识一下闻名遐迩的郑和宝船真容。

尤为重要的是,根据西京官员的打探来的消息,这只是船队的第一次运输,后面还会源源不断地运送物资和兵力过来,以支援辽东战场。

得知了西京官员的禀报后朝鲜王当即召来了李稷进宫商议对策,他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竟然真的会冒险从海上运送兵力和物资,如此一来辽东明军为了避开北元残部凌厉的攻势十有**会撤到朝鲜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