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310章 新式考卷〔三更〕

执宰大明 第310章 新式考卷〔三更〕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3 来源:笔趣阁

(

宣德元年正月二十四,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屯兵制的弊端暴露在了大庭广众之下。更新最快最稳定

已经八十多岁的兴州军士范济不远千里从兴州赶来,敲响了大明门外的登闻鼓,向宣德帝奏言兴州卫所兵员缺额严重,不少军户因为受到上官欺压而举家逃亡,长此以往大明军力堪忧,希望宣德帝能予以整治。

范济并不是普通的军户,他是元朝的进士,洪武时期曾任广信府知府,可惜后来受到案子的牵连被剥夺了官职,发配到兴州戍边。

虽然宣德帝已经从李云天那里得知了卫所兵员缺额一事,但万万没想到境况已经到了如此严峻的地步,竟然逼得一名八十多岁的老者跋山涉水前来京城进谏。

因此,宣德帝对范济的奏言异常重视,随即命吏部侍郎黄宗载、户部侍郎郝鹏和刑部侍郎樊敬等十五名各大部院的堂官下到地方,清理各都督府下辖卫所的兵员数目。

为了实时掌握各都督府下辖军户的变动情况,宣德帝随后又制定了“清军例子二十四条”,将派遣各部堂官、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言官清理天下行伍定为了常规。

与此同时,这件事情无形中也增加了宣德帝对李云天新军的期望。

二月初六,巡按山西的监察御史张政上疏,虽然洪熙帝免除了百姓因为逃往而荒废田地的逋税,也就是欠交的租税,但实际情形却不容乐观,山西那些逃往返家的百姓多复愁沮。

究其原因,当初这些百姓逃往的时候,地方衙门的官员担心遭到上司的怪罪,故而大部分因为逃往而荒废的田地没有上报,户部也就不得而知,也就无从免除所欠的税收。[307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7执宰大明3

如今这些逃往的百姓归来,地方衙门的官员依旧上门征收那些荒废田地的税收,这样一来恐怕使得那些百姓因交不起税收而再度逃亡。

在这件事上,宣德帝展现出了他的果决,当即谕令户部尚书夏元吉:“大赦之后,何逋不除,岂可谓初未申闻,但要交纳!此乃失信于民。”

于是,户部遵从圣谕下文给各地衙门,悉予免除逋税。

此时此刻,李云天已经离开了京城,亲自在北直隶的八府二州给武举造势,大张旗鼓地宣传讲武堂,将讲武堂包装成为了宣德帝的麾下的御林军,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从讲武堂毕业的学员将直接获得隶属军阁的军职。

由于李云天是宣德帝眼前的红人,又是都察院的御史,因此北直隶八府二州的官员对他甚是客气,这使得李云天在北直隶的宣传一帆风顺,引发了不少读书人对讲武堂产生兴趣。

而在宣德元年二月初一,宣德帝下令正式成立军阁,军阁衙门以原兵部衙门为办事场所。

与此同时,宣德帝还下令成立农部,以补全六部之数,由于农部衙门是新建立的,故而位于大明门左侧各部院衙门最远端。

军阁的七名阁员悉数到任,分别是:

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忠国公周征。

原兵部尚书陈洽。

原兵部左侍郎秦牧。

原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鲁、义国公仲乾。

原浙江都司都指挥使、武定候吕大海。

原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勇清候孙毅。

原河南都司都指挥使、忠远候彭玉。[307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7执宰大明3

其中,周征是军阁首辅,陈洽是军阁次辅,其余五人是军阁群辅。

农部尚书和左侍郎的人选也已经确认,原南京户部尚书韩悠调任农部尚书,原工部右侍郎董泽海升迁为农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空缺。

为了精简结构和强化责权,农部和工部率先进行了改革,都将不设右侍郎一职,右侍郎将成为了一种加衔。

不仅农部和工部,京城各大部院衙门自此也将逐渐取消同级左右职务中的右职,以左职为常设职务,右职则成为京官出差时的一种加衔。

例如,总督通常加衔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通常加衔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宣德元年二月初八,北直隶举行了新式武举的首次考试,八府二州有两万余名符合规定的考生参加了此次考试。

武举考试分为两大场,第一场文考,考文墨,第二场武考,考武艺。

出乎人们的预料,这次文考与往年历届截然不同,采用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分数制试卷。

试卷上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默写题和论述题四大部分,每道题都有一定的分值,总分为四百分,然后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列名次。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节约考试的时间,而且考试的结果更是一目了然。

尤为重要的是,此举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考出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解放了考生的思维,不至于再死读书。

李云天将考试的时间定为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考完后将由当地的知州和知府组织人来批阅试卷。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默写题有标准答案,非对即错,因此批阅起来速度非常快。

对默写题李云天特意规定了相应的扣分标准,不至于出现一个错误就失掉全部的分数,颇为人性化。

至于论述题就比较麻烦,李云天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参考答案,只要考生涉及到了参考答案中所提的要点就能得分,尽最大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为了避免批阅试卷中出现差错,试卷批阅完后还要进行两轮复查,以免出现纰漏,最大可能确保考生的真实成绩。

与文考一样,武举的武考也采用了分数制,总共三百分,分为力量、箭术和矫健三项。

力量考核举石锁:不同重量的石锁对应不同的分数,最高分数为100分。

箭术考核是步射:每个人射十箭,每一箭最高得分是10分,十箭后的成绩即为射箭的成绩,最高分数100分。

矫健考核是俯卧撑:不同的个数对应不同的分数,最高分数100分。

本来李云天也想考骑射,不过考虑到绝大部分考生连马都没有骑过,故而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按照李云天定下的规则,每个州府录取的参加复试的考生中,文考优秀者占三分之二,武考优秀者占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就能得到不同类型的人才。

由于采用的是分数制试卷,所以考试结果很快就公布了出来,分文考榜和武考榜两个榜单张贴在,按照分数由高到底排列考试者的成绩,依次录取两个榜单名列前茅者。

如考生在两榜中皆达到录取资格,那么按照其最高排名所在的榜单录取。

两个榜单在州府的考棚外张贴出来后,立刻被考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争相查看着自己的成绩。

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无不欢欣鼓舞,意味着他们距离京师讲武堂又近了一步。

没有获得复试资格的考试则垂头丧气,哀叹连连,好不容易的一次武举恩科就这样被浪费了机会。

考试结束后,前去各州府督考的讲武堂将官将负责将那些考生带至北京城和南京城,考生们将在北京城和南京城的贡院参加武举复试的文考。

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来自北直隶八府二州的两千余名考生在北京贡院进行了武举复试的文考,题目与初试的样式一样。

与初试不同,复试的时候,军阁和礼部都派员到现场督考,对讲武堂采用百分制考卷感到非常惊讶,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的考卷有着诸多便利,检验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文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武考在京城的一处军营举行,两千多人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全部考试完毕。

文考和武考的结果出来后,李云天是倍感欣慰,无论是文考还是武考都出现了不少高分者。

鉴于考生的来源远比预想中的要优秀,李云天特意奏请了宣德帝,增加了北直隶一半的录取名额,由原先的两百人增至三百人。

与此同时,南直隶的录取人数也从原来的一百人上调到了一百五十人。

获得进入讲武堂修学的人员名单很快就红底黑字地张贴在了北京贡院外的告示栏上,那些被录取者是欣喜若狂,未录取者则神情沮丧。

那些距离录取线仅仅一步之遥的考生无不捶胸顿足,万分惋惜,他们只差一点点就能进入讲武堂,结果功亏一篑。

李云天对那些未过复试的考生进行了安抚,告诉他们下一次再开武举的时候,符合年龄限制的考生将免去初试,直接进入复试,给了那些考生们一个安慰。

至于下一次何时再开武举李云天也不清楚,因为这要看新军的筹建进度,不过给了那些未过复试的考生一个希望,告诉他们三年以内必将有武举的消息,使得那些考生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个憧憬。

说实话,绝大部分考生对新式武举的考试内容和方式非常认同。

虽然新式武举文考是以文举考试的内容为基础来出题,但它的考卷不仅样式新颖,而且也内容广泛灵活,考核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检验了其综合才能。

不像文举那样,几道题目就定了生死,而且考试结果还要受到评卷者喜好的左右。

北直隶录取者名单公布后,那些被录取的考生随即就被教官们带去了讲武堂,安排他们在宿舍中住宿,开始进行训练。

李云天则马不停蹄地乘船南下,去南京城督考南直隶的武举复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录取的这些北直隶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并不是来自北直隶。北直隶周边的山东、河南和山西也有不少考生赶来参考,并且最终通过了复试。

对于南、北直隶以外的考生,李云天并没有做限制,只要他们拿到了当地县衙开出身份证明,那么凭借路引即到距离他们最近的南、北直隶的州府报名考试。

毕竟,李云天之所以要在南、北直隶先行招考,是因为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他在其他地方开考,否则等一切事务都安排妥当的话,考试至少也要等到明年。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参加武举考试博取一个功名和前程的考生,李云天自然也不会拒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