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158章 筹划

执宰大明 第158章 筹划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什么鹿死谁手?”雷婷闻言感到有些奇怪,侧身望向了躺在地铺上的李云天,不清楚他在说些什么。更新最快去

“在下以前听在下的表叔说过,威国公在京城有个对头,两人肯定趁着皇上北征期间斗得很凶,皇上回来必定要处理这件事情,万一威国公届时失势,那么雷帮主可就要竹篮打水。”

李云天顷刻间就编了一个理由,有条不紊地向雷婷解释着,“只要你按在下说的做,雷帮主肯定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下连累到你了,这几天都不能去礼部。”雷婷微微颔首,随后有些歉意地望着李云天。

雷啸天晚上肯定会知道她逃走的事情,不仅会派人去京城九门蹲守,而且也会让人到礼部找李云天的表叔,李云天去礼部的话无疑就是自投罗网,届时雷啸天怒气未消,难免会拿李云天出气。

“迟几天没关系。”李云天不以为意地回答,反正礼部的事情是他杜撰的,当然不会着急了。

房间里随后陷入了沉寂中,李云天和雷婷不知道说些什么,因此各自想着心事,窗外万籁俱静,能清晰地听见院内杂草丛中传来的清脆虫鸣声。

第二天一早李云天就出了门,等他回来的时候不仅脸上多出了一副络腮胡子,而且手里还拿着两件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衫。

两人换上了粗布衣服后去了一个平民区的大杂院,李云天已经在院里和雷婷以夫妻的名义租了一间房。

房东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婶,对街坊们宣称李云天和雷婷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媳妇,进京来找活儿干。

在李云天看来,雷啸天除了派人在京城九门守着外,肯定还会派人去城内的客栈和小旅馆乃至大车店里查找,所以住在居民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为了避免大杂院里的人起疑,李云天特意买了一些被褥和生活用品,把那个不大的房间简单收拾了一下,摆出了一副要长住的架势。

雷婷惊讶地发现大杂院里的人都很热情,犹其那些大嫂和大婶,围着她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直夸她长得俊俏,使得她有些应接不暇。

后来还是李云天帮雷婷解了围,以出去找活儿为由领着她出去了。

大杂院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安全,每天都有人在院子里,邻里间的关系也很和睦,这样的话李云天可以放心地把包袱放在房里,他总不能背着包袱满世界地跑。

离开大杂院后,雷婷让一个小童把她写给雷啸天的信送给了漕帮在京城会馆的门房,希望雷啸天看见信后能平息心中的怒火,同时也是向雷啸天报平安。

由于临近杨荣和海寿进京的日子,李云天注意到在街上巡逻的军队越来越多,不仅有京卫的人,而且还有衣甲鲜明的亲卫。

京城从里到外分为三座城池,最里面的是皇宫,即宫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紫禁城,其次是皇城,最外面才是都城。

皇城和紫禁城之间有宗庙、各部院衙门、各内廷衙门和园林苑囿等等,里面居住着皇族成员,像宗人府和王府等就在皇城里。

都城和皇城之间的区域是文武大臣和平民百姓居住的场所,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京城”。

皇城和紫禁城由亲卫负责守卫,而都城由京卫进行守卫。

亲卫在都城里巡逻,很显然违反了常理,也说明了事态的严峻,太子用这种方式来向支持汉王的那些勋贵重臣施加压力,同时也是监视那些京卫。

与此同时,那些亲卫的出现也给了李云天一个信息:杨荣和金幼孜派来京城传遗诏的大臣还没有到达京城近郊,否则街上的那些亲卫肯定会退守皇城。

如果李云天推断的没错,太子和汉王绝对会围绕着前来传遗诏的大臣在京城近郊做一番殊死决斗,届时亲卫必然会谨守皇城,哪里还有心思在都城里溜达。

无论是太子还是汉王,谁能控制传遗诏的大臣,持有永乐帝的遗诏,那么不管遗诏的真伪如何,谁就能臣服百官,进而打破京城的僵局继承大明的正统。

由于汉王在河北都司占据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太子唯有在京城近郊下手才有胜算,出其不意地抢到遗诏和传遗诏的大臣,进而以最快的速度送来京城。

这对李云天来说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只要送遗诏的大臣在八月二十五的早朝后进京,那么他就有机会助太子登上皇位。

如果前来送遗诏的大臣足够聪明的话,应该会拖到八月二十五日之后进京,再不济也要等到早朝完了再入城。

之所以要提到八月二十五,是因为永乐帝时期基本上是“六天一大朝”,也就是说每六天举行一次早朝,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必须进宫参加朝会。

而八月二十五正是大朝的日子,京城的五品以上文武百官皆要参加,李云天如果在那一天把遗诏送到宫里,那么正好可以助太子登基,等到生米煮成了熟饭,汉王也就徒呼奈何了。

有大朝自然也就有小朝了,平常的时候,皇帝处理事务是“小朝”,即召集各部院堂官进宫问事。

古代的早朝并不是像一些影视作品里拍摄的那样,只有几十名官员站在一个小宫殿里向皇上奏事。

每次皇帝上朝时,至少有数千名文武官员到场,再加上相应的礼仪人员和侍卫等等,参加朝会的人员通常都有一两万。

由于上朝的官员众多,故而,有幸站在大殿里的人都是一些高官显贵,剩下的官员只能在殿外的广场上站着,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规模盛大,场面宏伟。

不要以为站在广场上的那些官员就可以不守规矩,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会在广场上来回巡视,纠察百官的言行,说话的、乱动的、咳嗽的、吐痰的,甚至放屁的都要受到呵斥训诫。

如果遇到下雨雪天,站在广场上的那些官员可就要倒霉了,只能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雨雪天里挨着,除了皇帝下恩旨他们才能离开,等级体系之森严可见一斑。

要是皇帝每天都要举行早朝的话,那么京城五品以上的官根本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他们每天临晨四点就要起来到宫门外候着,住得远的人两三点就要起**。

在宫门外等到五更天的时候,宫门打开,文武百官排好队鱼贯进宫,在大殿和广场上站好位子恭候皇帝的大驾。

等各部院的官员奏完事务散朝的时候,通常已经到了下午,这就使得上朝的官员根本没有时间处理手头上的事务,如此一来各部院的公文岂不是会堆积如山?

纵观整个明代的历史,除了洪武帝和永乐帝能按时上早朝以外,其他的皇帝则显得随心所欲,想上朝就上,不想上就免朝。

最有名的要数万历皇帝,竟然二十三年没有上过一次早朝,比清代的皇帝要舒服的多。

清代的皇帝鉴于祖训,故而每天坚持上朝,但是其实也有大朝和小朝之分,不可能每天都把京城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弄到宫里面上朝会,主要召见的还是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

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可以不上朝,而明朝却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这要归功于洪武帝的一个创举――内阁。

内阁的阁老和官员每天把处理完的奏章提交到内廷,内廷司礼监的太监再在那些奏章上代表皇帝用朱笔批阅,如此一来内阁和内廷就等于分担了皇帝的职责。

等雷婷送完信,李云天带着她去了一个集市,进入一个杂货铺后把一张取货单交给了柜台后面的老板。

老板瞅了一眼取货单,把一个包袱递给了李云天,李云天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正六品的官服,另外还有一个与他的监察御史印信外形和大小相似的小铜印,另外还有一小段明黄色的绸带。

检查完了里面的东西后,李云天系上包袱,一声不响地带着神情惊讶的雷婷离去。

“你知不知道,私下买卖官服可是大罪!”等到了集市上一个僻静的地方,雷婷停下脚步,狐疑地低声说道。

“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李云天知道官服的事情瞒不住雷婷,于是一本正经地望着她,“如果我后天不能去礼部报到的话,那么就会失去接替我表叔担任书吏的资格,你爹肯定派人在礼部或者皇城门口守着,我要是去了绝对会被他抓走,所以这才出此下策。”

“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早告诉我的话我就不会拖你下水了。”雷婷闻言微微一怔,随后跺了一下脚,急声说道。

她现在有些明白昨天晚上李云天为什么睡不着觉了,原来是担心礼部的差事黄了,礼部虽然是个清水衙门,但好歹也是大明堂堂的六部之一,要想进里面当差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事儿,只要我能进入礼部,办理了入职手续,那么雷帮主就拿我没办法了。”望着神情焦急的雷婷,李云天微微一笑安慰着她。

不管怎么样他还了雷婷的人情,同时又阻止了雷啸天投靠威国公,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避免了漕帮陷入动荡中,进而影响了大明的漕运。

雷婷这才稍微安心,跟着李云天去了集市上的菜场。

李云天找到了菜场里一个专门给礼部衙门送菜的菜贩,给了其二两碎银,表示他从乡下来,想趁着送菜的机会到礼部衙门里面见见世面。

菜贩见李云天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掂了掂手里的碎银后答应了下来,像这种没见过面的乡下土包子他见得多了,告诫李云天进入礼部后不要乱跑,要紧跟着他,否则出了事的话可就麻烦了,李云天唯唯诺诺地应着。

本来李云天计划跟着菜贩混进礼部,然后在礼部衙门换上官服,径直闯宫见太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永乐帝的遗诏,进而一举定乾坤。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雷婷竟然也吵着要跟他去,她担心李云天被雷啸天的人免误了李云天的前程,届时可以给他解围。

李云天知道雷婷是好意,见她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她,有雷婷掩护无疑更容易避开汉王的那些耳目,而且大功告成后还能送给雷婷一场大富贵。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