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146章 糊涂的好处

执宰大明 第146章 糊涂的好处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晚上,醉月阁。看完美世界最新章节,去杠杠的。

怜香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里的自己有些失神,白裙侍女是她的贴身丫环红玉,细心地给她梳着头发。

“姐姐,你说李御史为何要放过那些人?单凭赵公子这个外地的商贾子弟,刘副指挥使是万万不敢招惹姐姐的。”红玉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神色狐疑地问道。

“你能想到李御史自然也会想到。”怜香回过神来,抬头冲着红玉微微一笑,“有些事情还是糊涂些好,如果撕破脸皮的话,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红玉点了点头,原来李云天是不愿意把事态闹大,躲在刘副指挥使幕后的人敢对怜香下手,那么很显然不怕张克敌,身世绝对显赫,事情一旦闹开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再怎么说南城兵马司也管着咱们这一块儿的治安,要是对刘副指挥使下重手的话,咱们醉月阁肯定会成为南城兵马司的眼中钉,届时保不准什么小偷小摸的人就来了,影响咱们做生意。”

怜香扭头看向了铜镜,笑着向红玉解释着,“刘副指挥使不过一枚任人使唤的棋子,李御史放他一马,既警告了幕后的主使者,使得他不会再对我乱来,也给南城兵马司面子,他们以后肯定会对咱们醉月阁的事情更加上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姐姐,听你这么一说,李御史的这一招还真是高。”红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一脸钦佩地说道,“当时李御史就在房里转了一圈,一个人都没有盘问,封上姐姐的首饰匣就走了,我还担心来着,想不到李御史早已经成竹在胸,看穿了他们设的这个局。”

“李御史能被皇上从湖口县调来都察院,岂非等闲之辈?”怜香微微一笑,她现在有些明白李云天为什么会被永乐帝委任为监察御史。

李云天虽然年轻,但老成持重,不仅心思缜密,能够查明案子的真相,而且还能顾全大局,妥善进行处置,使得挨罚之人心悦诚服,这一点放眼大明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姐姐,我听说李御史的三位妾室都被皇上恩赐了诰封,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提起湖口县,红玉的眼前亮了一下,饶有兴致地问道。

“承袭正室之荣光,恩享命妇之诰封,李御史的三位夫人乃奇女子,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耀。”怜香的双目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微微颔首后说道。

李云天在湖口县的事情她已经打探得清清楚楚,知道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在李云天被查之时贞烈表现,心中对此万分钦佩。

不过,怜香相信,如果她处于绿萼三女的位子,那么也绝对会这样做的,她也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被人陷害。

“姐姐,李御史的三位夫人可真够幸运的,竟然能恩享朝廷的诰封,这在咱们大明可是破了天荒。”怜香顿时羡慕了起来,双目中流露出了无限的憧憬,享有朝廷的诰封可是女子的最高荣誉。

怜香闻言陷入了沉默,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出神,神情显得有几分落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天,由于刘光臀部有伤卧**,南城兵马司指挥使王泰亲自把怜香一案的案卷给李云天送来,同时以失察为由向李云天请罪。

李云天翻阅了一下王泰送来的案卷,见刘光和赵虎已经把案情给编圆了,随后就让王泰把案卷带回去销案,这使得王泰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真的怕李云天趁机发难。

其实,就像怜香所说的那样,李云天岂会不知道幕后指使刘光的另有其人,对方敢动怜香那么来头肯定与张克敌不相上下。

不过对于这种争风吃醋的案子,他觉得用敲山震虎的办法比较好,以免闹出更大的风波。

至于幕后主使是谁,李云天已经让人盯着刘光和张克敌的家里,很快对方就会浮出水面。

果然,晚上回到家后绿萼告诉了李云天两个消息,今天上午有人分别登门看望了被打了板子的刘光和张克敌。

暗中监视的人跟踪了那两名来访者,发现来访者一个是刑部左侍郎秦永祥长子秦定邦的随从,另外一个是兵部右侍郎武通次子武仲勇的手下。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由得暗呼一声好险,幸好他昨晚没有深究此事,否则不仅将扛上两位侍郎的公子,而且还会使得张克敌与两人交恶,届时难免一番鸡飞狗跳,给日渐迟暮的永乐帝心里添堵。

看来秦定邦并不甘心就这么把怜香拱手让给张克敌,故而联合了武仲勇,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有武仲勇出面,刘光这么小小的副指挥使哪里敢违抗他的命令?

看来京城里的这淌水实在是太深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牵扯上某个高官显贵,李云天觉得自己以后要打起精神小心行事,以免行差踏错,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公务,李云天在闲暇的时候就翻翻《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这三部理学著作是太祖皇帝和永乐帝命人编制,进而一举奠定了程朱理学在大明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也使得理学原有的学理性逐渐失去了光彩。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现在推崇的程朱理学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培养德操,但要论起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还要靠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否则,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会被禁锢住,现在科举还能考策问和经义等等,待日后模板化的八股文一出,更是遗害无穷。

不过要想改变儒学的统治地位何其之难,儒学不仅是皇家用来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更是读书人奉为至尊的宝典,就连李云天自己也是通过科举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也是儒家弟子。

如今永乐帝还健在,李云天要是对这三本理学巨著有异议的话,绝对会惹怒永乐帝,他才不会这么傻往枪口上撞,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以促成大明学术百家争鸣。

永乐二十二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务就是永乐帝的第五次北征蒙古,整个朝堂都围绕着这件事情在运作。

此时永乐帝年岁已高,不少大臣都上书劝永乐帝取消这次亲征,不过永乐帝为了给太子一劳永逸地解决阿鲁台的侵扰,还是力排众议,决意北征。

李云天在文渊阁除了听那些资深翰林讲学外,另外就是协助翰林起草诏书和给皇帝讲解经史典籍,因此他不仅见永乐帝的机会多了一些,而且还负责起草了几份与北征阿鲁台有关的诏书,涉及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

与此同时,李云天得以接近同在文渊阁处理公务的杨士奇,杨士奇确实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考上庶吉士,对他是青睐有加。

四月初,太子赶到了京城,按照惯例永乐帝北征时将由太子监国。

太子抵京后立刻去乾清宫给永乐帝请安,当时李云天和两名翰林奉命在乾清宫侍诏,协助那两名翰林起草永乐帝传达的诏书,第一次见到了太子,私下里忍不住打量了一翻眼前这个看上去面相憨厚的胖中年人。

由于自幼喜静厌动,所以太子朱高炽体态肥胖,再加上有腿疾,这使得其走起路来不稳当,时常需要人搀扶,而且他有些好女色,故而向来不被永乐帝所喜,否则汉王和赵王岂会对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有觊觎之心。

虽然朱高炽外貌不佳,但是其儒雅仁爱,端重沉静,言行适度,在朝中名声甚好,不是他开口求情的话,汉王和赵王恐怕早就被永乐帝废了爵位囚禁起来。

不过,李云天从来都没有小看过太子,如果太子真的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怯懦之人,那么岂能在赵王和汉王的轮番陷害中一直稳坐太子之位,最后还使得汉王和赵王被赶出京城?

当年靖难时,李景隆趁着永乐帝离开北平城率领大军来袭,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平城,结果留守京城的朱高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成功守住了北平城,进而立下了一个大功,其才华可见一斑。

永乐帝此次北征自然也需要一些大臣陪行,故而钦点了英国公张辅、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和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等文武重臣伴驾。

太子到京后不久,永乐帝检阅了京师的北征部队,随后就将挥师北上远征阿鲁台。

令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永乐帝出征的前一天下午,在都察院里当差的他忽然接到了永乐帝的谕旨,让他随行北征。

他的任务很简单,也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路上给永乐帝讲解京城里流行起来的一本演义体小说――《三国演义》,以此解闷。

永乐帝年岁大了,眼力不如从前,自然不可能亲自翻看书籍。

李云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的嘴皮子是文渊阁的那些庶吉士中最溜的一个,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闲谈野史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丝毫不会令人感到沉闷枯燥,因此有幸被选中,否则以他的资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荣幸的。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