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心腹之患

执宰大明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心腹之患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紫禁城,乾清宫。

得知李瑈和李珦派来的使团抵达京城后,李云天随即进宫去觐见正统帝,朝鲜国的事情也到了一个了断的时候。

乾清宫的偏殿,李云天和正统帝立在一座木雕屏风前,屏风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正是李云天当年曾经献给洪熙帝的“天下疆域图”。

与当年的图画相比,如今的这幅“天下疆域图”更加精致,上面不仅标注了许多国家和都城,还有重要的城市港口以及山脉河流森林等,可谓世界上最详细的一幅世界地图。

这幅“天下疆域图”由讲武堂的人员耗时十余年,访遍了天下各国绘制而成,是李云天献给正统帝的一份亲政礼物。

“忠王,朝鲜国土地贫瘠,天寒地冻,当年隋唐数次征高句丽而不成,咱们要想拿下它恐怕要费不少周折。”

正统帝望着地图上的朝鲜国,不无担忧地向李云天说道,与朝中众多大臣一样他认为朝鲜国并没有什么价值,而且朝鲜国国内气候寒冷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军行进。

隋文帝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曾经征讨过朝鲜三国时代的高句丽,但最后都无功而返,期间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

况且,朝鲜国现在已经是大明帝国控制得最为彻底的一个藩属国,大明没有必要耗费精心将其并入版图。

“皇上,今日不同往日,昔年隋唐远征高句丽时辽东尚未在掌控中,而大明不仅拥有了辽东而且还巩固了鸭绿江南岸的疆土,朝鲜国已然没有可以抵挡大明的屏障。”李云天闻言向正统帝一躬身,一本正经地回答。

他知道正统帝并没有想过吞并朝鲜国,按照明太祖留下的遗训,朝鲜国属于不征之国,大明作为礼仪之邦和上国对这些贫瘠穷困的藩属国没有一丝的兴趣,吞并了他们反而是一种累赘。

高句丽时期,高句丽的领土延伸到了辽东,而隋唐时期对辽东的掌控非常薄弱,加上隋唐时期的军队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以及水土不服等因素在内,最终在征讨高句丽时功亏一篑。

可大明与隋唐时期不同,朝鲜国的边境线最多抵达鸭绿江就无法再北上,况且大明已经强化了对鸭绿江南岸地区的统治,而失去鸭绿江这道天然屏障后朝鲜国将直面大明的兵锋。

虽然朝鲜王深谋远虑建立了四郡六镇来抵挡北方大明的压力,但随着失去对鸭绿江的控制后四郡六镇的作用降低了许多。

当年李云天在辽东击败了北元军队后,下令明军进入鸭绿江南岸被朝鲜王派军占领的原大明领土时,朝鲜王迫于大明数十万经过与北元战火洗礼的精锐部队的压力而不得不选择了撤退,明军兵不血刃就夺回了失地。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大明的经济以及后勤保障能力都比隋唐时期有了极大的提升,尤为重要的是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不仅可以从辽东陆路进攻朝鲜国,而且还可以从海上进攻朝鲜国腹地。

正是因为这样,朝鲜国才不得不臣服于大明,成为受到大明控制程度最高的藩属国。

所以,李云天对把朝鲜国并入大明版图信心十足,武力上并不存在任何问题,朝鲜国最精锐的军队是四郡六镇的近十万兵力,面对辽东军区的二十多万大军讨不到丝毫便宜。

在讲武堂将领的训练下辽东的卫所军队和骁武军堪称大明的主力,其战斗力仅次于关西的明军,之所以这样是辽东军区和关西的明军承担着防御外敌的重任,相对而言以前防备北元而设立的山北军区的明军在北元被消灭后反倒清闲了下来。

“皇上,唐太宗曾经说过,高句丽不除日后必为大患,现在朝鲜国与当年的高句丽相似,如果不趁着其内乱之际将其铲除,日后必成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李云天知道正统帝对朝鲜国这种贫穷落后的弹丸小国没有兴趣,因此为了说服正统帝抬步走到地图前,伸手指着朝鲜国向正统帝说道,“皇上请鲜国位于咱们大明东部,虽说现在臣服于大明,可一旦他日有了二心那么将是大明的一个祸害。”

“皇上请果把朝鲜国收入大明版图的话,那么大明东部疆土将无忧矣,辽东都司的压力也将大减,朝廷可以把精力放在奴儿干都司等北方地区。”说着,李云天伸手指向了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沉声向正统帝说道。

“话虽如此,但朝鲜国乃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且对大明一向敬畏有加,大明倘若向朝鲜国出兵恐怕于理不合,会招来朝臣们的非议,也会令其余藩属国寒心。”正统帝闻言沉吟了一下,正色向李云天说道。

虽然正统帝也想像先辈一样给大明开疆拓土,但身为一国之君他却要受制于明太祖的祖制不能轻易向朝鲜国出兵,否则肯定会受到朝中文官集团的阻挠。

“皇上放心,臣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如果李瑈和李珦主动要求归附大明,那么外界也就无话可说了。”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嘴角流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主动归附大明?”正统帝怔了一下,有些不解地望着李云天,难道李瑈和李珦愿意放弃朝鲜国?

“皇上,现在李瑈和李珦斗得不可开交,朝鲜国内的经济已然崩溃,需要仰仗大明才能度过这次规模浩大的饥荒,臣觉得李瑈和李珦现在已经别无选择,唯有归附大明一条路可走。”

李云天向正统帝一躬身,沉声解释道,“如果李瑈和李珦执迷不悟的话,臣不介意想办法灭了他们的最为依仗的四郡六镇的兵力,这样他们就没了底气。”

“如果李瑈和李珦能归附大明,那么朕定当收下他们的这份厚礼。”正统帝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他早就想到李云天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是李瑈和李珦提出把朝鲜国并入大明,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忠王,你觉得此次派谁前去朝鲜国为好?”随后,正统帝想到了一件事情,饶有兴致地望向了李云天,想知道朝中有谁能担任出使朝鲜国的重任。

“皇上,这件事情是臣提出来的,因此臣毛遂自荐准备前往朝鲜国解决此事。”李云天闻言向正统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

“忠王要亲自前去?”正统帝闻言微微怔了一下,脸上流露出诧异的神色,在他鲜国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藩属罢了,哪里劳动李云天前往。

“皇上,并入朝鲜国容易,但如何治理却要颇费精力,交趾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行差踏错势必激起民变,有心之人也会伺机兴风作浪,故而臣决定亲自前去坐镇,督促地方治理。”

见正统帝神色有些愕然,李云天微微躬着身子向其道明了原因,所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要想把朝鲜国收入囊中非常容易,可如何治理归附后的朝鲜国将是一个严重问题。

“忠王你这么一说,朕还真没找到能代你前去朝鲜国的人。”正统帝这下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有着无奈地向李云天笑道。

李云天先后成功治理了交趾辽东蒙古以及关西,使得这些地方井井有条蒸蒸日上,故而对于治理朝鲜国正统帝在满朝文武中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代替李云天坐镇朝鲜国。

“皇上,如今大明四海升平,臣在京城也是闲着,因此望皇上能御准臣去朝鲜国,结果大明东部疆土隐患。”见正统帝认同了自己的说法,李云天郑重其事地向正统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既然忠王主动请缨,那么朕就准了这件事。”正统帝闻言微微一笑,望着李云天说道,“不知道忠王此去朝鲜国何时才能回来?”

“臣盘算了一下,最快两年能在朝鲜国建立起各级衙门,因此最快两年能从朝鲜国回来。”李云天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回答。

“唉,你走后朕又有的烦了!”正统帝觉得两年的时间有些长,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不无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神色显得有些落寞。

“朝鲜国与大明隔海相望,如果皇上需要臣,臣很快就能从朝鲜国回来。”李云天知道正统帝为何发出了如此的感慨,于是开口沉声回道。

他走后朝堂上就少了一个可以缓和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关系的人,内廷和文官集团必定会斗得你死我活,正统帝将不得不面对眼前这个乱局。

“忠王,如果朝中再有几个能像你一样给朕分忧的臣子,朕现在也不会如此苦恼了。”正统帝闻言摇了摇头,言语中对李云天前去朝鲜国颇为不舍。

“皇上,君王的驭下之道是张弛有度,待人处事恩威并济,这样文武百官才会臣服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李云天也不希望他离开京城后内廷和文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故而沉吟了一下后沉声向正统帝说道,“皇上,南京有不少资历深厚的老臣,臣觉得皇上可以调来京城一用,他们感受到皇上的恩泽势必会誓死效从。”

“忠王言之有理。”正统帝闻言顿时眼前一亮,随即微微颔首,李云天此举无疑是在挑起文官集团内部的利益之争,这样一来正统帝所承受的压力将小上许多。

南京各大部院的官员可谓是官场上的失意之辈,与京城部院官员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正统帝一旦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肯定会帮助正统帝对付京城的那些官员,否则的话他们将再度失意。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他此举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唯有减轻文官集团对正统帝施加的压力,那么正统帝才会限制内廷对文官集团出手,这样可谓是缓和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矛盾的最好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