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执宰大明 >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隐忧

执宰大明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隐忧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5 来源:笔趣阁

由于杨溥这次来江南肩负重担,因此接风宴上李云天与他都没喝多少酒,两人点到为止。

宴会在讲武堂扬州司务处里举行,结束后杨溥跟着李云天去了后院的厢房,他此次不远千里前来自然有事情要跟李云天谈。

进了厢房后,等侍卫们端上来两倍热茶后,李云天屏退了所有人,杨溥跟他说的事情属于朝廷的顶级机密,自然不能让外人知道。

“王爷,太皇太后年后身子抱恙,虽然太医院的人没有向外透露太皇太后的病情,但形势想必不容乐观。”等林馨领着侍卫离开,杨溥放了手里的茶杯,忧心忡忡地向望向了李云天。

“怎么会这样!”正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的李云天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虽然他也得到了张氏太皇太后身体不适的禀报,但没想到事态会如此严重,竟然使得杨溥感到如此担忧。

而根据李云天得到的消息,张氏太皇太后依旧正常地召见朝中大臣的家眷,周雨婷已经进宫陪伴了张氏太皇太后数次,并没有发现有何不妥。

“本官来京之前,太皇太后曾经召见本官,结果赐宴的时候太皇太后呕出了几口血,本官这才知道太皇太后的病情不妙。”杨溥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张氏太皇太后果真是一名奇女子,竟然能把患病之事掩饰得如此之好。

杨溥私下里曾经旁敲侧击地向太医院负责给张氏太皇太后诊治的御医打探过张氏太皇太后的病情,那名御医告诉他张氏太皇太后只是操劳过度而已,并无大碍。

“太皇太后是一番苦心呀!”李云天这时回过神来,不由得感慨了一句,张氏太皇太后之所以会隐瞒病情完全是为了镇住京中的局势。

正统帝虽然已经登基了七年,但现在只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没有办法掌控住朝局,所以张氏太皇太后必须要撑下来,以给正统帝争取更多的时间,实在令人钦佩。

“太皇太后有个好歹,京城的局势将变得复杂起来。”杨溥苦笑着望着李云天,脸上满是郁闷的神色。

李云天对此深有同感,张氏太皇太后的存在填补了正统帝年幼无法亲政的空缺,这使得京城各派势力不敢造次。

一旦张氏太皇太后病逝,那么京城各派势力必将蠢蠢欲动,为了权势斗个你死我活,届时京城少不了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虽然杨溥没有明说,但李云天心里十分清楚他所担心的事情,忧心张氏太皇太后一死内廷会趁机借助正统帝坐大。

在张氏太皇太后的暗中支持下,内廷的实力逐渐增强,得以与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相抗衡,是张氏太皇太后给正统帝保驾护航的最大依仗。

而一旦失去了张氏太皇太后对内廷的制约,内廷的势力必将会急剧扩张,届时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都会受到其压制,说不定连李云天和讲武堂也会被其算计。

毕竟,内廷的那些宦官们是内臣,包括李云天在内的文臣武官属于外臣,双方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

固然李云天能镇住那些内廷的宦官,可李云天百年之后有谁能制约内廷的人?无论是永乐帝还是洪熙帝以及宣德帝,都对宦官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信任和依赖,同更是也有着非常高的手段对其进行掌控。

李云天相信正统帝如果能有宣德帝的阅历,肯定也会对内廷的宦官游刃有余地掌控,可问题是正统帝并不是宣德帝,而且现在只是一名尚未成人的少年,必然在张氏太皇太后死后对身边朝夕相处的宦官信赖有加,这就使得事情变得无比复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因此,张氏太皇太后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她的存在使得京城各派势力中间有了一个缓冲地带,不至于刀兵相接。

据史料记载,张氏太皇太后在明朝诸位皇后中最为精明能干,平时对内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

洪熙帝驾崩后,宣德帝每遇军国大事都会禀明张氏太皇太后再做决定,而张氏太皇太后也时常询问宣德帝朝政事宜,并经常提醒宣德帝要体恤百姓的疾苦。

正是由于张氏太皇太后的存在,使得大明君臣和睦,各派势力安分守己,虽然内廷已经当时已经对朝廷的政事进行干预,但正统前期内廷还不足以压制文臣集团,正统帝虽然宠信王振,但王振还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太皇太后死前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直由金英担任,王振虽然恃宠而骄但还无法掌控住内廷,在张氏太皇太后看来金英老成持稳、经验丰富,是主掌内廷的最佳人选。

直到张氏太皇太后死后,王振才取代金英成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这才擅权误国,逐渐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并导致了土木堡的惨败。

“阁老,现在就你我二人,有何话尽管直说。”李云天感觉杨溥在自己面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微笑着说道。

到了李云天和杨溥这个位子,有些话已经不需要再拐弯抹角,两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而且相互间关系也不错,所以没有必要玩一些文字上的游戏。

“不知王爷是否知道去年十月份时皇上在宫中设宴时发生的事情。”杨溥闻言顿时微微一笑,有了李云天这句话他也就没有了顾虑,沉吟了一下后开口问道。

“阁老,你是指王振入宴一事?”李云天立刻清楚了杨溥的意思,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正统六年十月,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重建竣工,正统帝在皇宫里设宴庆贺。

按照大明的规制,宦官是没有资格参加宫宴的,不过这时的王振已经深得正统帝的宠信,正统帝见如此热闹的宴会上少了宋大山和王英,于是派人赏赐了这两名最值得他信赖的贴身宦官一桌宴席。

与行事有些跋扈的王振相比,宋大山平日里显得异常低调,颇有神华内敛的意味,因此恭恭敬敬地叩谢了正统帝赏赐的宴席,不过王振却自比周公,冲着宋大山发起了牢骚,说“周公辅助成王,为什么我等不可以到宴会上去坐一坐呢?”

宋大山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言语,不过前来赏赐的宦官知趣地把此事禀报给了正统帝,正统帝闻之后不但不怪罪反倒觉得王振受了委屈,于是下令打开东华门中门,让王振和宋大山进入宫中参加宴会。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宋大山和王振深受正统帝的宠爱,同时也意味着已经成为少年的正统帝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这对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宫廷宴会事件结束后,一些文官和勋贵私下里已经开始亲近宋大山和王振,宫里的宦官们更是纷纷向两人靠拢,谁都清楚在正统帝的支持下宋大山和王振将成为大明的权宦。

李云天年前就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很清楚王振的为人,也知道正统帝已经不再是昔日少不更事的孩童,以后这种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王振此人,狡猾奸诈,飞扬跋扈,日后必将成为朝廷的大患。”杨溥知道李云天消息灵通,京城的事情很少能瞒过李云天,于是微微颔首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阁老的意思是……”李云天听出杨溥对王振有着很深的成见,于是不动声色地望着他。

“王爷,此人不除大明今后必将没有宁日。”杨溥犹豫了一下,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还望王爷能出手相助,除了这个祸害。”

“阁老,王振此人深得皇上的信赖,恐怕就算本王出面皇上也会袒护他。”

李云天清楚杨溥的意思,并不是让自己杀了王振,这可犯了正统帝的大忌,而是想办法使得王振失宠,闻言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再怎么说王振也是陪着正统帝长大的,只要王振不犯了谋逆的罪行那么正统帝绝对会信任他,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现在还希望用内廷牵制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岂会把王振给灭了,这样对她没有丝毫的好处。

“阁老难道忘了,太皇太后想要杀王振而被皇上拦下的事情!”随后,李云天开口提醒杨溥。

“唉!”杨溥当然知道李云天所说之事,闻言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正统帝毕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喜好,连张氏太皇太后都没能杀了王振更何况李云天?

况且,王振的存在对李云天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得讲武堂避开朝堂之上的争端,杨溥是个聪明人自然清楚其中的门道。

不过杨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由于正统帝的宠信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把王振给灭了,故而唯有向李云天求助,李云天文韬武略都非常卓越,再加上受到正统帝的尊敬和信赖,说不定能使得王振失宠。

从现在的情形看来要想对付王振只能依靠杨溥和文官集团了,毕竟王振现在还没有做出需要李云天出面来收拾残局的事情来,因此李云天岂会此时动手来修理他?这样的话势必引发内廷的敌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