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破山河在 > 第二百三十七节

国破山河在 第二百三十七节

作者:华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3 来源:笔趣阁

敌人的封锁线和无人区可以阻挡住输入抗日革命根据的各种资源,但封锁线上的机枪大炮却锁不住无线电波,根据地信息虽然有些闭塞,对于拥有能够收发电报设备的新华社来说,国际上的重大事件,还是能够很快通过国外的电台节节传发至国内。

“**!这小日本真是捡准日子找死,掐吧,两个狠劲的对掐,咱们再来捡现成的便宜。”李卫的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就没有经历过大战争,而小日本此时正陷在中国的泥潭里,招惹上养精蓄锐的美国,凭着美国人的高傲性格还不拼了老命把小日本打得满地找牙。

一个黑色的阴影疾速飞过来。

正中脑门儿,砸得李卫脑袋当场当机了,还在想事情的他没有任何防备。

在不远的晒谷场上一群人正毫无章法的“打”篮球,两个粗陋的篮球架,门板锯出来的篮板,天知道两个球架是不是一样高,但可以肯定的是篮筐的高度,乔丹过来也未必摸得着,没人量过设施和场地是否标准。

军事大比武时,李卫在双人组对决摆平了那几个美国鬼子,八路军战士们着实找回了被老外一直当成土包子看的面子,冲着对洋玩意见的好奇,为了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加上几个首长有意推动,美国观察团带来的篮球运动迅速在各个根据地风靡起来,在训练之余,篮球运动深受相当多的官兵喜爱。

特有的七人制甚至八人制对决,没有打手犯规,没有三分制和两分制,允许冲撞,只要不走步,只要把球弄进筐里一次就算赢一分。甚至在规则比较宽松的比赛里,球赛甚至会演变为掺进美式橄榄球式的篮球大混战,这就是典型的根据地特色篮球,连美国大学球员都会望而却步的赛场。

望着仍在地上跳动着的土制篮球,这个掺着不知用什么材料做成地球形物弹性虽好,但份量一点都不轻,直到这会儿李卫才回过神来,刚才那一下重击也够呛。

刚才还欢呼声加油声不断的简易球场上立时鸦雀无声。所有的人直勾勾看向李卫,这个变态听说从卫生队回来后比以前更厉害了,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李卫在二营里第二不好惹人物的地位立马危险程度升到第一,宁可招惹二狗子营长,也不敢撩小李子的虎须。

从李卫仍拿着报纸,面无表情的脸色上看,刚才那下砸得不轻,刚,才是哪个小子手这么贱,居然惹到这么个不该惹的家伙。

李卫站起身来,抬脚掂了掂球。立时让人们联想到不善地后续动作,立刻场上大乱,作鸟兽散。

脚尖轻轻一顶。土制篮球划出一个高抛物线,嗖得精准落入一个篮筐内。

篮板下混乱的人群中发出一声惨叫。

散开的人群里内,一连指导员丁鹤洋正站在篮筐下抱着脑袋气急败坏嚎着:“李卫,我不就失手砸到你嘛,有必要这么狠报复我,你,你等着瞧。”放完狠话,抱着脑袋撒腿就跑,得赶紧看伤去,说不定会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点子真准啊。一下子就砸到正主儿了,李卫脸上愕然,还真是天道昭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周围的人对视一眼,集体打了个寒战,李卫这小子太厉害了,这样都能找出是谁的失手。

篮球场上转眼人影皆无,只剩下几个村里的小孩子还抢着那个篮球打闹着。篮球还是是从娃娃抓起。

“我的外貌已经可怕到这种程度了吗?”李卫摸了摸脑袋,全然不知战士们的真实想法。

根据地暂时解决了粮食和保暖的问题,但南方国统区因为蝗灾和旱灾导致饥荒,有相当一部分逃荒的老百姓涌入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看来遭灾地不止**地根据地一处地方,老百姓遭了灾,总也不能往门外推,在各地党组织的安排下,近半数逃荒群众被带往延安附近进行安置,其他群众被移往各个根据地,由各地党政机关和部队进行消化这股涌进来的人口。

生活刚刚还稍有好转根据地,食物又成了问题,各区地部队抓紧捕猎,同时尽一切可能抓紧安顿涌入根据地的难民,但大雪封山,野外动物活动减少,捕猎队的收获并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嘴,在发动多次抢鬼子火车后,日本鬼子们也精了,铁路线上不仅布了许多棒棒队通风报信,而且碉堡密布,延线重兵把守,难像上次二营一样抢个大满贯的机会也少了许多。

因为涌入太行山根据地的老百姓太多,住房一下子紧张起来,往往到了晚上,一屋子都挤满了人,不能完全伸展肢体睡觉,有些地方部队不得不把作息时间逆传,在晚上训练,把房子让给难民睡觉,部队则在白天进行休息,一间屋子从早到晚都是轮班挤满了人在睡觉,但八路军干部战士们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们都是人民子弟兵。

大量涌入的人口,根据地的军民们都在尽自己一分力收留,分出本以不多的粮食给他们,互相相濡以沫的期盼能够熬到开春。

隆冬地寒风利出钢刀,在晚上几乎无法在野外露营,经过上级师部首长们讨论,让各部队统一把房子让出来给南边逃荒过来的老百姓,同时借此机会建立独立的正式营区,不再借宿各村的老百姓们。

为了尽快解决抵御寒流,不让战士们在户外露宿或住在简单的窝棚里,同时也为了不再总是麻烦乡亲们,各团都投入人力开始大规模建立正式的军营。

一片大山的山区里,天然的平地都已形成自然村落,与老百姓争平地显然不在部队的考虑之中,只有自己依靠人工开出一片平地,但没有哪个人会奢侈到用炸药去炸山开石,只有日本鬼子地碉堡才能享受炸药包,而大山里的岩石,算了,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锤子和铁钎的招待吧。

各部队都投入了繁忙的建设工程,清出一片平地,砍伐木材先搭起简易的窝棚,然后采石烧砖,垒起营区围墙,搭建平房排屋,使部队重新有了落脚之处。

同时为了活跃根据地内的经济,优化生产力,在各部队干部的默许下,一些战士们自发性的组成小工坊,如提供各种规格半成品木料的木工坊,藤纺坊,石条坊,石水坊,砖瓦坊,甚至还支起了几个小铁匠炉子干起了打造工具的活计,上级领导的最高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越来越多的战士不再是纯职业化士兵,而是投入到多种生产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除了基本建设外,还有制衣,纺线,皮革,烧酒,副食,之类关于民生之类的小规模生产都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内涌现出来,消费标准几乎极其低廉,尽可能的转化每一分有限的资源,维持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生存。

太行山的山多,石头更多,搭建房子材料倒不缺乏,二营的营区设在离团部不远的一处山沟里,为了不和其他营抢占地势平缓的台地,二营选择一处地势稍缓的小丘陵,买了开山的工具,奔着满山的石头就可劲的轮开了。

最最苦恼的就是李卫,武林高手不上阵杀敌就已经很令人偷笑了,更何况抗大机械系本科生客串开山机器就更令人郁闷。

二狗子营长说得好:“武林高手是吧,开碑手应该会吧,啥?不会?!一掌能拍裂石头总办得到吧,对了,只要能砸开石头就成,老老实实的跟教导员到采石第一线,哪里碰到难啃的石头就你上,别给我找借口,营里能用的工具不多,就指望着你这样的能物尽其用,谁叫营里没炸药呢。”

人是肉长的,咋能跟**的石头过不去呢,李卫自认为碎碎小石头还成,但遇到巨大的青钢岩石,翻了翻白眼,没戏!高手没错,但他却不是神仙,这二营长的联想力实在太令人五体投地。

还是范国文脑筋急转弯想了个好主意,堆满了柴草放火烧石头,待烧得透了,然后把水浇上去,只见石头由高热受低温一激,立刻噼叭直爆碎裂开来,大块的岩石碎成小块,小块的则更加碎了,曾在美国时,范国文家里新开荒的一块大农场就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

李卫只拍脑袋自己咋就没想到,现代人可是没那么奢侈到砍伐绿化来烧石头玩,也不难怪他一起想不到。

这种方法果然省了不少力气,二营的进度快了很多,五六天的功夫就整出一大块平地同来,拼凑出石料搭起一排排营房,通过用石料掺草木灰和泥土,加上经过粗加工的大块石料,粘合夯实成一堵堵能够抵挡严寒的营房,出身多是农村的战士对于暂时转成工程兵搞建筑并不手生,方方正正的屋子,上梁,架椽子,铺瓦和起炕等工作,在军队本身具备的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协调下,仅一个月的功夫,房子的问题全被解决了,甚至在部队的协助下,在分流难民的各个村子里都建起了新房,可以安置更多的难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