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333 为自己正名

崇祯聊天群 1333 为自己正名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5:08 来源:笔趣阁

在狮子国海峡的海军之战落幕的时候,穆拉德四世终于领军赶到了孟加拉的达卡。因为有沙贾汗的前车之鉴,穆拉德四世只是稍微进攻了下,发明明军的火炮确实射程远,精度准之后,他便立刻停止了进攻,转而命令手下挖壕沟这种简单明了能有效躲避火炮威力的应对方式。

虽然挖壕沟需要时间,可穆拉德四世有的是人手,等一些天,他自然也等得起。

而在北线这边,辽阔的东欧平原上,不同军服的联合国盟军,几乎是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地从西线往东线推进。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居于中军,看着不管是以前的盟军,还是以前的对手,所有的军队都听他号令之下滚滚向前,心中就没来由地充满了无比的豪气。

统领欧洲各**队,横扫天下,是为欧洲之王也!

如今的他,虽然名义上不是,可实际上已经在做欧洲之王的事情了!

一路上,明军也是“节节败退”,几乎就没有像样的抵抗,远处,被明军夺取的萨马拉堡已经不远了。军情也有送达,说明军已经扩建了萨马拉堡,拒城而守,没有再跑了。还有领近的两个乌拉尔山脉的通道,都有明军重兵把守。看这样子,明军似乎是要在这里和盟军进行决战了。

前锋大将,瑞典的托尔斯藤森派人回来请示,要不要绕路越过乌拉尔山脉袭击明军的后路。他断定,明军的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远东运过来。如果绕过乌拉尔山脉的话,西西伯利亚平原一带,明军无险可守,完全可以给予明军的后勤以沉重打击,从而断绝明军的物资补给。

对此,腓力四世想了下,还是没有同意,他对手下各国将领说道:“我们远道而来,要的就是时间。如此大军,每一天的物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绕道乌拉尔山脉,需要不少时间,通过截断明军物资,用迫使明军物资消耗而败亡的战术,时间太长,不行!”

他说这话,确实也是有统帅的难度。特别是北欧各国,原本就被李定国的骑军骚扰,物资损耗很多。哪怕这个损耗,他们又重新从那些农奴手中夺回来,也还是损失很大。

因此,这一次至少五十万军队出征,再包括押送粮草物资的农夫什么,也确实是对欧洲各国造成了重大的负担。为了这一次战事,各国的贵族都出血了不少。如果这一次的战事旷日持久的话,就算消灭了明军,国内也会因为物资消耗过多而引发暴乱。

事实上,就这一次搜刮物资之后,腓力四世都觉得,那些贱民已经非常不满了。很多人,甚至都有可能无法过冬。如果大军不能及时撤回国内的话,一旦那些贱民没有得吃,知道明天就要饿死的情况下,搞不好就会造反,引起后方动乱。

当然了,腓力四世对各国将领,除了说明后勤方面的担忧之外,他还对他们说道:“不管乌拉尔山脉那边的明军,我大军兵力占优,只要围住了萨马拉堡,也一样能断绝明军的内外联系,用我们的优势兵力,拔除这颗钉子,而后全军攻打乌拉尔山脉的那两处明军关卡,一定能打败明军!”

乌拉尔山脉的地势,是西边平缓,东边陡峭。因此,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就是这个原因,让腓力四世觉得只要身后的萨马拉堡能拔除掉的话,要攻下乌拉尔山脉的明军关卡,就不难了。为此,他不愿意分兵绕路。

其他各国的将领想想看,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反对的。

铺天盖地的军队,犹如蝗虫一般拥向萨马拉堡,一路之上,偶尔遇到有同种族的农夫,不管是何种口音,全都纷纷杀戮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在萨马拉堡附近的农夫,都是投靠了明国的叛徒,该死!

没有多久,腓力四世便到达了萨马拉堡附近,随后下令派出各五万大军前往乌拉尔山脉一侧布防,严防死守乌拉尔山脉的明军,不让其影响主战场。剩下的四十万大军,几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萨马拉堡。

在明威堡城头上,李定国和满桂都站在城头上,他们用望远镜在之前已经看到了西夷屠杀野外农夫。对此,满桂只是摇头说道:“看看,让他们撤离不撤离,觉得西夷军队不会杀他们,认清现实,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了吧!”

明军在事先就下达撤离命令了,要让他们都撤到乌拉尔山脉的东边去。但是,有的农夫不愿意走,觉得最多被那些贵族老爷的军队抓了,重新成为他们的农奴,也好过背井离乡,去气候差异很大的西西伯利亚。

这一战,大明不能让后方有不满情绪,因此就没有强制他们撤离。而且,有时候,让他们认清原来的主子,彻底绝了念头,也是一个不错的示范作用。

扩建后的明威堡,西面是伏尔加河,东征的联军没有船队,无法进行有效供给,因此,大军主要集中在其他几个方向。看着城外密密麻麻地军队,漫山遍野地覆盖在草原上。

哥萨克族的首领赫梅利尼茨基,就站在李定国的身后,他那见过这么多军队,顿时吓得脸色惨白,久久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以前欧洲各国打仗的时候,出兵个几万人马,已经是很多了。至少他作为波兰的仆从军出征,都没见过十万以上的军队数量厮杀。

当然,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和奥斯曼帝国的征战,数目倒是不少。比如在原本的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维也纳之战,当时就奥斯曼帝国就出动了二十万军队,算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事之一了。

满桂一个不小心,瞅见了赫梅利尼茨基的脸色惨白,便立刻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当即一转身,拍了下赫梅利尼茨基的肩膀,吓得在愣神的赫梅利尼茨基一大跳。

回过神来,赫梅利尼茨基看到是满桂,连忙想说什么,不过满桂已经先说了,指着城外的敌人说道:“不要看这城外的敌人多,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在我们东方,像这样规模的战事,也有过不少的。没什么!”

听到说话,李定国也转过头来,只一看,就一目了然,便也跟着说道:“在我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战事已经证明,人多不一定有用。很多时候,敌人的庞大,往往会成为名将成名的踏脚石!一如眼前的战事,一战而定,从此欧洲就任凭我明军驰骋纵横!”

他在说话间,充满了浓浓地自信。这让赫梅利尼茨基听了,微微有点失神。要知道,李定国这个时候,胡子都还没有,却有着如此强烈的自信、从容,就有种外面那些,根本不是全副武装的敌人,而是一群待宰羔羊一般,这让赫梅利尼茨基感到好惭愧!

如果李定国只是一个普通小孩的话,赫梅利尼茨基或者还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说不定他会认为小屁孩,懂个屁,乱放厥词。可李定国不是普通小孩,他已经威名赫赫的明军将领,在欧洲大地上,要说最有名的明军将领,不是满桂,而是李定国。他这样的人说出来,谁敢拿他当小孩子说话看待!

无形中,被满桂和李定国的乐观所感染,赫梅利尼茨基的心情好了不少,心中的恐惧也不知道在何时淡化了。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李定国转身看向城外,淡淡地说道:“我们先守一阵,先耗掉敌人的锐气,再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的厉害,用出杀手锏,一战而定胜负!”

听到这话,满桂笑着点头道:“你是天子门生,说话都是一套套地,我一个大老粗可比不过你啊!”

李定国虽然年轻,可他在新军营训练,又以优异的成绩从京师初级武备堂和京师高级武备堂毕业,特别是京师高级武备堂,祭酒可是当今皇上,所谓天子门生,也就是这么来的。对于这些,还在努力识字中的满桂,心中的羡慕是可想而知。

而边上在听着的赫梅利尼茨基,则是眼睛一眨一眨的,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着好像很深奥、很厉害的样子,看来,以后有机会的话,要好好学学了,要不,就只有光听的份了。

到了次日中午,阳光明媚的日子,联军统帅腓力四世一声令下,军队出迎列阵,各色军服,就犹如万花筒一般。三面城墙的前方,都布满了联军军卒。每一处阵前,都有联军军卒推着重炮,喊着号子向城墙这边推进。

看着一门门重炮推向前,被众将围着的腓力四世便微笑起来。这一次攻打明军,军中就携带了足够的重炮,足足有三百多门,都是各国挑选出来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重炮。每个城墙都能分到一百多门,看城内的明军还怎么守?

虽然他听说过明国海军的火炮厉害,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西线的明军,有什么重型火炮一说。就算有,那应该也很少。双方就算火炮互轰,交换之下,也能让城里的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虽然西班牙没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可对于士气的重要性,他当然是知道的。更何况他是统帅,管着后勤这块,也知道人数越多的战事,越是要速战速决才好。因此,他今天这开门的第一战,还特意有不少准备。

比如说,他把前锋大将,瑞典的火炮名将托尔斯藤森调了回来,由他来亲自指挥这次的火炮攻城。要是能一举攻下萨马拉堡,那相信他腓力四世的威名,也将传遍欧洲。

对此,托尔斯藤森其实也是有信心的。上一次的战败,他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明军的无赖战术导致军阵崩溃,只是正规作战的话,他一定能让自己的火炮营发挥出该有的威力,明军就一定不是对手的。

这一次,明军被围城墙里,该是没法用上次的赖皮战术了。托尔斯藤森在心中暗暗发誓:此战,一定要为自己正名!

在他的指挥之下,一门门地重炮被推着,缓慢地前进。他骑马在后面,命令手下大声喊着,没有命令,不能停,要一直往前推。

托尔斯藤森是打定了主意,如今欧洲各国的军队都在身后看着,这是自己最为擅长的战事,一定要打好了。哪怕在推进过程中,有所损失,也要推到足够近,这样重炮才能给城墙造成足够的威胁。

相对来说,他更希望越早听到城头上的炮声就越好,因为那样说明,明军沉不住气。而且距离越远,准头就越低,火炮的无用功就越多。在这过程中,哪怕损失几门炮,也是完全值得的。

而那些在用力推重炮的军卒,则一边流汗推着,一边在心中祈祷着,希望明军不要开炮。要有骑士精神,等这边准备好了我们大家再一起开炮。那样的话,就算战死了那也是人各有命,也认了。

而城外列阵的无数军卒,随着重炮越推越近,也都纷纷全神贯注地盯着,心中都悬着,在用着劲,似乎这样,那远处的重炮就会推得更快一般。

托尔斯藤森和他们不一样,他忽然慢慢地担心起来。因为如今这个距离,其实已经在火炮的射程范围内了。可是,城头上的明军,却没有反应,这说明,明军能沉住气。有这样的对手,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将军有令,再推进三百米,就迅速装填开炮,自由轰击城墙!将军有令……”

有骑卒飞马来回,开始传达托尔斯藤森的新的命令。因为据托尔斯藤森的估计,再有个三百米,那就到了他的重炮的有效射程范围之内,就可以开炮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城外的人看到城头上有硝烟腾空,随后,他们就听到了“轰轰轰”地声音传来。

只见三面城墙上,都有数十颗铁弹呼啸砸向城外。

托尔斯藤森一听之下,顿时松了口气,明军终于到了极限,沉不住气了。

这么想着,他定睛看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