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093 朝鲜定也

崇祯聊天群 1093 朝鲜定也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5:08 来源:笔趣阁

王宫外面的广场,插在周围的火把,虽然已经熄灭,但余烟缭绕,广场上,血流成河,大半个广场上,都堆满了尸体。人头则堆在宫门处,一个个首级,长长地一大排,惊恐地表情,凝固在脸上,睁着双眼,就看着走进宫门的一群朝鲜籍官员。

这些朝鲜籍官员,一开始还能看看熟悉的脸,可看到后来,根本就不敢再看了,走路时候,那腿都是在抖着的。心中的恐惧,真是到了一个极点。

唯独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吴达济,看着那一个个人头,他心中不知道有多畅快。想当年,让你们背叛仁祖,让你们投靠建虏,现在好了吧,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

走在尸山血海之中,甚至脚下都是血水,直到这时候,这些朝鲜籍的官员终于记起来了,他们这个主子,乃是杀人不眨眼的蛮夷。惹毛了,就是全家老小一起被屠的下场!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些蛮夷来说,乃是家常便饭!只有顺着这些蛮夷,才能乞求活命。相比来说,就算是惹了城外的明军,那乃是天兵,断然不会这么野蛮。

想明白了这点,这些朝鲜籍官员心中便有了决定,再不敢搞什么小心思,要尽量伺候好这个主子才行。城外的明军,要是没本事攻进城来,那就没问题;要是有本事攻进城来的,到时候直接投降,相信明军也干不出屠城的事情来。

他们的这种想法,正是多尔衮举了屠刀,告诉这些奴才的一个道理。此时的他,就站在殿门口的台阶上,俯视着庭院中跪着的大批人头,厉声喝道:“敢有异心者,外面的那些人就是下场!”

没人敢直视他,只是低着头,默默地听着。多尔衮见此,冷笑一声,而后才继续喝道:“大清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唯有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才能守住盛京。从此时开始,朕的旨意,该有阴奉阳违者,敢有拖拉不遵者,敢有抵制者,朕就用刀子招呼尔等全家老小!谁若不信,尽管可以试试朕的刀还利否!“

唯唯诺诺声中,一个个都是惶恐之极,要有多听话就有多听话,接下来的做事中,果然一个个都几乎是用小跑着来办事,就唯恐会被多尔衮认为是拖拉不遵者。

得到回报,多尔衮才松了口气,对多铎和阿济格说道:“如此,盛京城内至少能万众一心,明军要想打进城来,必然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久战疲惫之下,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

“那还撤不撤了?”阿济格一听,很是关心地问道。

多尔衮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且先看着,能赢就不撤,局势不妙便走。反正以一万余明军,也没法围城!”

“对,陛下说得对,我们要是能打赢这支明军的话,至少朝鲜是我大清的这点,就稳了!”多铎也是激动,不顾疲惫,兴奋地回应道。

昨夜,就是他领旨动手,猩红的鲜血,刺激地他一点都感觉不到疲惫。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带着一丝期望,转头看向明军所在方向。

而在城外,天一亮之后,高应元就一脸严肃地禀告道:“大帅,昨日夜间,满清余孽在城内屠杀了很多官吏。”

这个消息,是吴达济昨夜通过聊天群禀告给崇祯皇帝的,但崇祯皇帝已经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才看到。

曹变蛟听了,不由得诧异道:“满清余孽这是疯了么,竟然连自己人也屠了?”

”肯定是屠那些朝鲜伪官了!“冯德华听了,接过话题说道,”一群乱臣贼子,被主子给屠了,也真是报应!“

高应元听了点点头道:”没错,城里屠得多是三姓家奴,这种人,死了都是活该!“

曹变蛟听了,便不管这事了,对冯德华说道:“那今日就按计划吓吓那些满清余孽了!”

“嗯!”冯德华听了点点头,按计划,就是应该这样做的。

于是,城头上的满清余孽看到明军大营动了起来,立刻,军情就传到了多尔衮这里。

“什么,多少门红夷大炮?”多尔衮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问道,“至少三十门?”

他是不在辽阳,否则要是见到明军一百多门红夷大炮的话,这个时候,也不会这样惊讶了。

得到确认之后,他那光亮的额头上,不自觉间全是汗水。不过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而是亲自上城头去观阵。

但他看到明军炮营正在熟练地摆设一门门红夷大炮时,良久无语,而后低声吩咐阿济格道:“准备妥当,找机会就撤!”

阿济格一听,没有一点犹豫,也压根就忘记了刚之前多尔衮和多铎他们在殿内讨论的话,立刻点头道:“好,好!”

“轰”地一炮,忽然响起,惊天地,泣鬼神,整个汉城都似乎震动了一下。

“噗”地一声响,城门破了一个孔。

满清上下看到这个情况,后背上的汗就流了下来。多尔衮慌忙下令,让人赶紧去堵门。明军那么多红夷大炮,那城门压根就经不起轰的。

不过就在满清余孽都惶恐的时候,忽然明军停止了炮击,而后就看到大概有三千马步军从大营中出来,往北而去。

“这是什么情况?”多铎有点懵。

多尔衮皱着眉头看着明军远去的方向,想了想道:“应该是那边有大清军队撤回来,明军前去拦截了!”

在盛京到平壤的这路上,都散布有大清的军队,每个地方不多,可汇聚起来也有不少。从明军在仁川登陆后,就快马通传,这时候,估计也已经撤回来了。

多铎听了,觉得有道理,他不由得有点意动,立刻问道:“陛下,我们该怎么办?要不……”

多尔衮没等他说完,便摇摇头道:“那些地方军队都没什么战力,眼前这支明军,光凭人数是没用的。你想想,当年的时候,我大清才用多少兵力,就能赶着多少倍的明军走了?”

说到这里后,他的眼睛盯着明军的炮营阵地,沉思了好长一会时间,忽然脸上露出一丝狠辣道:“传令,明军已分兵,集结朝鲜军,出城攻击明军炮营!”

“什么?”多铎一听,不由得诧异地说道,“就那些猪,还能打掉明军炮营?”

多尔衮听了,冷冷地说道:“能打掉就最好,打不掉,等我们一走,也不能让他们被明军所用!”

一听这话,多铎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于是,他立刻照办,领着手下集结了几乎全部的朝鲜军卒,大概有四千左右,在五百满清督战队的督战之下,又扒拉开刚堵了的城门,向明军炮营阵地冲去。

于是,没有任何意外,城头上观阵的多尔衮等人,就再次见识了车营火器结合的防御是有什么威力!

在“轰轰呯呯”声中,硝烟散去,城外几乎躺满了朝鲜军卒,吓得逃回来的那些幸存者,又被城头上的满清军队,毫不留情地镇压。等到下午时分,四千左右的朝鲜军卒,没有一个幸免,鲜血染红了城外的土地。

“等到了倭国,一定要和西夷好好联盟,火器火炮的威力,远比刀枪剑戟要强得多了!”城头上,多尔衮深深地叹了口气,而后感慨地说道。

多铎很失望,从头到尾,他就没看到一点希望。城外的战局,完全就是一面倒而已。此时听到多尔衮的话,他立刻点头赞同。

入夜,月明星稀,明军或者是分兵了的缘故,再次紧闭营门。而这夜的汉城,没了昨夜的喧哗,静悄悄地。

聊天群中,吴达济紧急私聊崇祯皇帝:“陛下,满清余孽偷偷出城了。陛下,满清余孽……”

然而,崇祯皇帝没有回应,吴达济知道皇上应该是睡了。这让他很是焦急,这满清余孽跑了怎么办?

可以说,他在满清余孽面前虚与委蛇,是非常违背他的初衷的。而之所以这样做的初衷,就是要大明能灭了这些蛮夷。因此,对于满清余孽要逃这事,他是不能忍的。

可他没法联系皇帝,无奈之下,他便在群中发了公开消息道:“汉城的满清余孽正偷偷开了东门逃跑,快来追杀!”

一连发了两条消息,还别说,这个时候,聊天群中的人数多了,还真有人没睡觉的。看到这条信息,就有人回应了:“好,稍等片刻,等本公子入梦!”

“呵呵,本公子给个建议,别抱着美人,否则梦不到金戈铁马的!”

“……”

回应的人中,压根就没人正儿八经地说事。这让吴达济非常地无奈!心中不甘又无可奈何。

其实,他不知道,汉城的满清残余一出城,就被伏在暗处的明军夜不收发现了。只是报到曹变蛟那里时,以天黑以防有诈为理由,按兵不动。

不过天一亮之后,明军立刻便动了起来,炮营行动不便,继续留在汉城之外,其余军队,立刻开拔,尾随直追。

虽然说是尾随直追,但始终没有赶上满清余孽,一直保持着二十来里路左右的距离,这也让满清余孽压根就不敢休息。甚至阿济格都有猜测,之所以他们能顺利出城,就是明军想等他们出城后再追杀!

这个战况禀告到崇祯皇帝那里,这让他很满意,吩咐高应元,就让曹变蛟控制追赶的速度,就保持这个距离,掉队的满清余孽,那就不用留情。把这些满清余孽,一路赶下海为止。

而后,崇祯皇帝又点开钱富贵发过来的私聊看。倭国的消息,让他有点感慨,要不是自己穿越而来,那满清的运气还真是不错的。在原本的那个位面上,就是非常地的狗屎运加起来,才让满清夺取了天下。

而如今,在倭国,还真被他猜对了,豪格所领的五千两黄旗精锐,刚好又赶上了九州岛的决战,关键时刻,五千满清精锐的加入,一下决定了战事的胜负。九州岛,彻底落入了丰臣国松的手里。等到下次交战,估计是要去四国或者本州岛了。

忽然,崇祯皇帝不由得想到,豪格估计在倭国意气风发了,不过当他听到多尔衮也到九州岛,而且已是登基为帝了,不知道会不会服从多尔衮的旨意?他们两方,会不会先来个窝里斗?

且先看倭国的形势吧,要是丰臣国松这边占优的话,就随他们的便。要是德川幕府更强大的话,还得通过钱富贵影响豪格,不能让满清余孽内斗起来,必须让倭国内乱继续,让满清和倭国打得两败俱伤,否则就不能渔翁得利了。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得刘兴祚提醒,往上翻聊天记录,也看到了吴达济的群发消息,他不由得笑笑,自己可是群主,没有经过自己同意的事情,都不可能得逞。要不,就算自己睡着了,也是有轮值的人,大不了拉个临时群,群里的信息可是能由系统立刻通知到的。

满清余孽,绝对是要消灭的,不过不是现在,没办法,只能让你继续再等等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抛开这个念头,思绪收了回来。朝鲜如今基本上是大明的了。不过辽东已经是地广人稀,朝鲜被满清祸害了这么多年,也是差不多。这两个地方,如今最为紧要的,怕就是人口问题了。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这是个大问题啊!

真要说起来,辽东这边反而会好一些,原本就有不少辽民,如今辽东没有了战乱,而且自己也会颁布各种休养生息的政策,应该能得到发展。但朝鲜不一样,那疙瘩,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去。可也不能任由这样,必须迁入汉民,至少在人口上,汉民要占多数,这朝鲜才会是永久属于大明。或者,允许驻军带家眷去,这样不但能稳定军心,还能顺利地让大明百姓在朝鲜生活。

不过这问题也不急在一时,且先让温体仁他们去考虑,集思广益,或者说不定能有良策也不一定。

他正想着,就见一条私聊闪动,是包头巡抚杨嗣昌那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