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农绣 > 第706章送衣

农绣 第706章送衣

作者:花羽容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18 10:54:44 来源:笔趣阁

书院的事终于稳定了下来,绣娘的事情也让其它人有了警醒,这份钱虽然不多确实不是来混日子的地方,大家也都各自有了更多的想法,有的也愿意多叫一点东西了。

而相爷则有了新的灵感,继续从别的地方去寻找年老的师傅来教书,随时可以替换这些不愿意出力教真本事的人,他们有了危机感,也卖力多了,学生们也少了很多怨言,本来么,穷人家的孩子不下地干活跑来这里不是为了躲清闲的,就是来学本事好赚钱的,你不教就是错的,别跟我说那么规矩。

老百姓可不认账,分分钟捏了铁拳来凑你的。

巧兰白日只干半天,其余时间都是自由的,她每日会抽一点点时间出来跟绣娘们聊天,也会观看他们展示绣技便与学习,其余时候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努力跟栓子培养感情,好亲近一下,再就是教儿子念蒙学书做益智类的游戏。

这些小游戏很有意思,栓子没学个啥出来,倒是秀雅和琪哥反应很快,是那种智商很高的孩子,反应十分敏捷的。

巧兰很高兴每天都和孩子们玩一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两个孩子,还给他们讲故事,一些中外名著的故事,让两个人听得事津津有味的,特别愿意赖着她。

他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悠闲了,平时没事就扎上几针绣个团扇,因为在学习蜀绣和顾绣京绣等秘技,三个老绣娘对她确实不错,把很多秘技都告诉了他,让她勤加练习。

她打算就用团扇来练习了,绣一套猫戏图,在绣其他的东西各自来表现极大绣品的出色的地方,便于自己观察和学习。

他已经绣好了一个团扇了,拿给三个绣娘看,得到了赞赏,非常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尤其是眼神表现得特别灵动。

大概是这幅图给了他们信心,三人开始教一些比较难的东西给巧兰一个人了,说学生们现在领悟不了,学了也没用。

巧兰的日子充实平淡却很幸福,栓子走路还是有点摇摆,但说话已经利索了,和巧兰也亲近了起来。

传虎又开始忙碌了,跟县太爷商议过后,他又买下了农庄附近的千亩荒地,拿来种苜蓿草,扩大农庄的范围了。

回来后一直在安排把茶园的春茶允出一部分来和西洋货还有其他东西拿出来运去京城出售,听说那边铺子已经差不多了,句传威写信来说已经有点样子了,盖了三层楼,弄得特别好。

将军还支援了他一部分银钱呢,另外传威送了一些皮货过来,这是将军送给他的,品相比他们从西北拿来的还要好得多,传威瞧这很不错,就一块带回来给巧兰他们用了。

巧兰用这些东西给家里做了衣服或者裤子就用掉,因为皮货保存时间太长会不太好看了,失去光泽度,而且他们每年都有西北运来的皮货,今年因为和将军联络上了,东西的质量可比以前还要好上几成呢,也不缺这些东西了。

便用这些上等皮货,给公爹和家人都做新衣服穿,提前做好冬季就有的穿了。

李母看他又做新衣服了,想了想朝李老太问道:“娘,咱家冬季的斗篷真不少了,我想着把我的旧棉袄拿出来送给村里的穷人去,您觉得合适么?”

李老太想了想点头,“可以啊,找那新一点的,棉花软和新一些的送去给老人,那个旧的也拿着改改可以当褥子用,也是好的。我这也有几件的。”

“好啊,那我收拢起来,把旧得改成褥子或者小被子,新一些的加个里子就成,我搜罗一下去,白扔掉也是浪费了,在捡几件衣服去。”

李母过惯了节省的日子,现在也不奢侈浪费,但巧兰东西多愿意给,以前旧的衣服也是很不错的布料扔掉太可惜就送人吧。

搜罗一堆出来,玲玉和芍药很有眼色的过来了,“婶子,我们帮您弄吧,我们弄得快呢。”

“行啊,一起弄吧,弄了分开包好我去几家送过去。”

“我给您送呗。”

“不用,这活你不行,穷人也有脸面需要维护,你太小了去了不合适,人家抹不开脸不会要的。我年纪大又是多少年的老关系了,我去送才合适呢。”李母虽然没有文化,情商却很高的。

玲玉挠挠头,“还有这一说啊。”

“傻孩子,你要学的东西还多呢,这人情世故还是要懂的,不然以后可怎么跟大家伙一起相处呢,不是说你家有钱了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横不能你一个人住山头上去,和谁都不往来,有些东西钱是买不来的。”李母和蔼的笑了笑,说着最简单的道理。

“这倒是,我听婶子的,我给婶子帮忙扎花缝东西,我在京城又学了几种宫花的扎发,等婶子闲了我告诉婶子怎么扎。”

“好呀,等我弄完这堆东西就学。”李母要把锦缎的外罩重新找蓝平布做了套上,因为穷人穿不出去,不合适,做事要做全套。

穷的叮当响还穿这么好的料子,让人说你,还有就是没法干活,不方便。

李母是个很信心的人,把事都做的特别到位,尽量让被接济的人也感觉到有尊严,很舒服了。

虽然现在李母有钱了也不缺钱了,但是她仍然养鸡鸭和兔子,兔子养的少了,一部分卖一部分给孩子们玩。

另外就是一直坚持做宫花赚钱,每个月能转一二两银子呢,其实现在对李母来说这些钱不打紧了,但她很坚持,说自己有手有脚能动弹,不能不干活不赚钱,让孩子们瞧着都学坏了。

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们,清远和清刚虽然已经有了一点功名,仍然办这个家里下地干活,清远清刚一年年大了,完全可以下地干活了,这绝对不能少,不体会耕田的辛劳,怎么能认真学习知道学习的来之不易呢,李青山很坚持这一点,认为农家孩子的本事不能丢,不能考状元了,咱还能种地吧,你得学会养活自己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