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83章:大宴群臣

明末黑太子 第983章:大宴群臣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崇祯在婚宴上算是看出来了,北廷这群臣子,完完全全就是一群吃货,吃那逆子提供的饭菜就跟吃仇人差不多。

本来崇祯还觉得反正是吃那逆子的,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随意享用好了。

但转念一想,自己再不济还给这逆子送来了四百万两银子和两百万石精米。

眼前这群废柴不等于是在吃自己所提供的钱粮么?

亏自己之前还待这些人不薄,人人皆为白眼狼!

可碍于情面,崇祯只好熟视无睹地欣赏歌舞表演。

除了一些适合在节日表演的经典老歌之外,还有不少尚未传唱到南都的歌曲。

定时那逆子每每不务正业,摘抄自仙界得来的。

念在歌曲还算入耳的份上,崇祯也就不打算计较了。

一同伴驾前来的田贵妃则是欣赏地心悦诚服,不得不说,太子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

田贵妃可是不放心让皇帝独自前往北都,万一被皇后软磨硬泡给留下,自己可就前功尽弃了。

夫君在北都住多久,她便住多久,然后来个夫妇双双归南都!

下面的群臣不管皇帝是如何思索的,今天是太子大婚之日。

肉要多吃,酒要多喝,美女要多看!

这天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白占使劲占!

桌子上每个人盘子里的红烧龙虾,重量都在一斤以上。

按照级别,逐渐提高。

正三品为一斤,从二品为二斤,正二品为三斤,从一品为四斤,正一品就是五斤。

作为大明首辅兼太子的岳父,薛国观便独享了五斤重的超级大龙虾。

吴甡作为次辅,也有幸尝到了四斤重的龙虾,一只就几乎占了一张桌子。

要不是内阁成员地位超然,可以在缓苔上用膳,桌子也有两张。

跟其他同僚待遇差不多的话,剩余的菜品就完全放不下了。

按道理,正三品以下是没资格吃龙虾的,这是某太子的规定。

不服的话,自己下海捞去呀!

对于一些有特殊贡献之人,那就可以在此时特到特殊待遇了。

譬如发明薄式地雷的薄珏,单人干掉五十只辫子的汉斯?布鲁克,援明法军总司令蒂雷纳侯爵,跑来献牛的腾机思兄弟等等,都可以吃到秘制红烧龙虾。

像郑成功这样在海边长大且家里超有钱的家伙,顿顿都能大快朵颐,这会儿吃不吃就无所谓了。

由于没有啤酒,所以谈不上忌口,不胜酒力之人可以喝葡萄酒,能自罚三斤的家伙,用老白干伺候。

像开始便投靠了某太子的七只勋贵,这会儿更是要吃回来,因为之前为了贺礼,他们可是大出血了。

这礼物非同凡响,绝对是旁人想却送不起的,某些程度上也不敢送的物件。

一块长一丈、宽五尺的巨型牌匾,牌匾本身是金子做的,重二百六十六斤。

这还不是看点所在,上书四个白金大字——文治武功!

每个字重一百斤,加起来刚好六百六十六斤!

勋贵们本来还想直接送银子,不过有觉得太过市侩了。

太子身份何等尊贵,自己又身为大明勋贵,礼物自然不可与旁人所送之物相提并论。

这块牌匾被阳光一照便闪闪发光,甚至让人无法直视。

某太子也不能不收,毕竟算是七只勋贵的一片赤诚之心嘛。

自己带着他们赚了大钱,现在开滦煤矿可是成为了京津两地的主要煤炭来源。

不光是这个项目,火电厂也有勋贵参股,这叫“煤电合一天下无敌”!

等全城家家户户都开始用电照明,勋贵们躺着赚钱的时代就来临了。

现在他们的日子过得也不差,而且成了煤老板之后,比以前好很多。

勋贵身后的黄得功,由于伴驾前来,又无巡防的任务,便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位置上胡吃海塞。

黄得功前上方不到三丈的位置,便是崇祯皇帝所坐的龙椅,一旦有事,黄得功也便于立刻护驾。

在这种特殊场合,能有资格携带兵器上殿的,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殿内有内厂的人负责保护,殿外则是东厂与锦衣卫,皇城由北厂与近卫营环绕。

能有实力将皇极殿内吃喝的君臣一网打尽之人,先得变出数千精兵,外加几百门重炮才行。

婚宴从下午三点正式开始,由于大伙中午都在外面站着观礼,根本没机会吃饭。

现在不但要充饥果腹,还要把冻了好半会的身子给暖和过来。

等群臣酒足饭饱,开始有雅兴欣赏歌舞表演,那都是一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待夜幕落下,都是是四点半了,文臣武将勋贵们都是边吃、边看、边喝、边吹!

除了不准抨击皇帝太子及朝廷命令之外,其他都可以畅所欲言,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扬州瘦马。

“烺哥儿,开春北伐可有把握再胜虏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崇祯已经有些微醺,但头脑倒还算清醒,这点酒还不至于上头,便问起了头等大事。

“回父皇,儿臣说假话就是把握十足,说真话就是没啥把握!”

对于军事方面,某太子可是从来不说大话,免得身边的一群人都开始飘了,那可是要栽大跟头的。

“这是何道理?”

崇祯放下玻璃酒杯,还要仔细听来,若是这逆子说得断无道理,每年给他的数百万两银子便算是喂狗了。

“回父皇,现在有个新情况,此前从未有过。那便是皇太鸡遣人仿效我大明将藩国子珉移藩海外,亦将数十万关外百姓迁移到铁岭以北的腹地平原上,用来开荒。儿臣估计即使一亩地可收半石粮食,四百万亩亦能收获两百万石,加之鞍山铁矿,这便可让皇太鸡无需派兵叩关,便可实现兵强马壮。儿臣前番给锦州守军送粮,便在半路遭遇了十余万东虏重骑兵,人马皆披厚甲,经过两番苦战,方才抵达锦州城下。”

某太子就把自己了解到的大致情况,跟某父皇简单概述了一下。

“……为何未能刊载在报纸上?密信又未写明?”

对于关外战事,崇祯都是从父子间的密信,以及《京师日报》和《帝国日报》上得来的消息。

“儿臣以为父皇远在南都,为南方诸事费心颇多。北方难事,儿臣可想方设法解决,以免父皇再担心不已。”

对于甩锅爹的能耐,某太子再清楚不过了,写到信里又如何?

就算刊载在报纸上,说辫子已经有了十余万铁骑,这不是等于刻意恫吓大明百姓么?

您就在南都好好呆着吧,不给自己拖后腿就算帮了大忙了。

“……那你可曾相处解决之法?”

崇祯听出这逆子话里有话,但还是耐着性子打算探听一番。

“一个字——等!”

“何解?”

“等洪承畴率部大破盘踞在大别山里的流寇,等法国再运输一些雇佣兵过来,等南方风调雨顺可以丰收粮食,等畿辅驻军完成新式武器换装,等兵精粮足,方可大败皇太鸡。”

“……这要何年何月?”

“五年之内吧!”

“如此漫长?”

崇祯听说这逆子可率领四十余万兵马北伐,还以为可以一举重创东虏大军,甚至可以收复沈阳,没想到北伐行动虎头蛇尾,真是令其大失所望。

一听说还要等五年,崇祯都想自己上阵,御驾亲征了,四十万大军断然没有被虏酋击败的道理,这逆子多半又是欲拖延。

“父皇,您没觉得皇太鸡这两年消停许多,一方面是在厉兵秣马,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入关也不会像之前数番得到丰厚回报么?”

“……虏酋若是再兴兵来犯,你又如何应对?”

崇祯这下总算知道皇太鸡在关外到底在干嘛了,可是那厮野心极大,当真愿意一直如此偃旗息鼓?

“冬季坚壁清野,夏季野战退敌!父皇,大明与东虏的态势正在随着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明可以随意开辟海外土地,收复东番,拿下吕宋,开辟北地,再扩展南洋,皆为典范之作。这不光是能扩充疆域,还可以安置本土灾珉,且数年之后便可获得数百万石粮食。海外的一切特产皆可用本土商品交换得来,经过简单贸易,大明不但可以实现粮食充足,朝廷还能通过贸易充实太仓。每年海上贸易金额增长一千万两银子,十年之后,便可达到一亿两之巨。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若大明与东虏进行持久战,最终被拖垮的一定是不懂发展的东虏。孙承宗当年的战略亦与儿臣类似,不过孙老师棋差一招,没把钱花在刀刃上,导致每每被皇太鸡所败。”

“今宁远已失,锦州告急,辽西形势无比危急,几近朝不保夕,你又何言之持久作战?”

关于拓土与海贸的好处,崇祯也基本了解和体会到了。

起初还不太认可这两招,但随着藩国被迁走,贸易数额与日俱增,现在也较为支持了。

但是,辽西的情况已经越发的严重,甚至连宁远守将吴三桂都公然叛变投敌了。

听说其父吴襄还是这逆子遣人送过去的,真是让崇祯恼火不已。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辽西的烂局,以免山海关都丢了。

“父皇,想必您也知晓去岁儿臣率四十余万大军驰援锦州之事。这不但说明王师可以给锦州守军送粮,而且更说明王师已经具备与东虏进行野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为何不主动与东虏决战,很好理解,儿臣现在没把握给皇太鸡致命一击,只能用拖延之法逐步消耗东虏的国力与兵力。此前王师每战东虏,死伤十人未必能击杀一个东虏兵。如今战损比刚好颠倒过来,一个王师士兵可杀一个东虏兵,王师士兵或可受伤不死。长此以往,我大明王师兵力越打越多,而东虏则会陷入兵力枯竭的境地。现在儿臣手下有四十万大军可用,每年增长五万,四年之后便多出二十万,八年多出四十万,届时八十万大军北伐,方可一战而定,收复辽东故土!”

“……朕还要等八年?”

适才不说五年么?

这会儿就变八年了?

这逆子真是……

“父皇,时局在不断变化,儿臣只能做最坏的打算,谁能想到不到五年时间,王师便有能力在关外与东虏作战,且不落下风?对东虏作战之事,父皇无需忧虑,皇太鸡逃过今年这道坎,只要其贼心不死,也早晚会死在另外一道坎上!”

“另外一道坎?何解?”

“穷兵黩武,耗尽国力!”

“……但愿如此吧!”

崇祯心想你这逆子便是如此行事,还指望皇太鸡死在这道坎上?

心里有气,无处发泄,可又只能静观其变。

这逆子还是如此气人,可细想起来,数次大战东虏,居然未曾落败,倒是有些本事。

某太子给田姨娘使个眼色,这只漂亮大姐姐便瞬间会意,将某父皇拉回到酒宴的喜庆话题上。

这篇算是暂时翻过去了,回头给田姨娘送些礼物便行了,对某太子来说,这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首辅兼准老丈人薛国观就在旁边听着,一个字都没说。

对于军事这方面,他是一窍不通,有天纵英才的准女婿把持,完全无须他担心。

薛国观到现在还铭记“是、对、好、高”这四字秘诀,这辈子就指着四字当首辅了。

准女婿,眼下已经是过门的女婿了,太子说这么干能成功,那就一定可以成功。

薛国观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太子总不能自己葬送自家的王朝吧?

鉴于太子一直能够自强不息,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戒骄戒躁。

薛国观认为在十年之内,大明定可收复辽东失地。

至于眼下……

嗯~!

红烧龙虾真好吃!

薛国观打算将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去,让家里人也尝尝这等不可多得的美味。

听镇海侯郑芝龙说,哪怕在福建那边,能捉到一只五斤重的龙虾也是罕见之事。

就这一只张开角足跟八仙桌差不多大的龙虾,便可买出五十两银子,且只多不少!

这就等于一餐吃下了一头牛,可是让薛国观既惊诧又欣喜。

就算自己吃完了龙虾肉,把虾壳拿回去,也能让家人开开眼。

太子女婿说还遣人给府上送了二十只龙虾,寓意十全十美。

今天是第一天,还要大宴五天,连着吃到大年初一。

初一才算是过年,饭桶们吃完便可休年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