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57章:明荷贸易

明末黑太子 第957章:明荷贸易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某太子每年至少会从陕西采购二十万桶,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石油。

为了缓解户部的压力,都是以帝国石油公司的名义购入的。

若是边关固防需要,又公司平价卖给户部,再由户部拨付给兵部。

处于保密成品油炼制方法起见,成品油则是由帝国石油公司垄断经营。

在这个领域,除了某太子自己的仙级化工,其他不论规模大小,都没有一个竞争对手。

皇太鸡斥巨资偷偷购入的一百桶飞艇燃料,也是经过某太子的同意,才得偿所愿。

算上五万两银子的人情费,总计花了十五万两银子之巨。

这可是能飞的高科技武器,燃料自然也不能跟其他火器的弹药一样廉价。

想玩就要多花钱才行,至于效果……

某太子就想让皇太鸡的天兵天将们升空,然后再用高射炮挨个打下来,何其快哉~!

由于明清双方都在整军备战,军备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加之南方所需。

某太子决定崇祯十五年的石油采购量提高到四十万桶,也就是会让左懋第落袋两百万两银子。

一方面是满足军事与珉用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夯实陕西已经镇抚好的局面。

若有可能,还会追加十万桶,在元旦之前已经先派飞骑将信件送给左懋第了。

银子需要大军押运,大概得往后推俩个月才能送到,但绝对不会赊账。

延长油田在前年便竖起了井架,磕头机也早已运过去,并且正常运转了。

有了半现代化的机械帮助采油,完成产量翻倍的目标并不算难。

在四川也有油井,但产量实在太低,只能满足四川本地的需求。

除四川之外,整个大明的用油几乎都要依靠延长油田。

故而这座独一无二的巨型油田是防御的重中之重。

某太子在左懋第上任之前便告诉他,哪怕长安丢了,延长都不能丢。

像长安这样的城池,大明不说多得是,也不会太少。

但是延长油田,大明就一座!

谁敢丢,某太子就将谁蘸了石油之后点天灯!

延长与榆林均位于陕北,榆林正在大肆练兵,守备油田的兵力完全够用。

若是军情紧急,还能临时征召数万团练武装,协助官军进行防御。

只要延长油田与榆林煤矿持续开采,最多五年时间,陕北的穷困状况便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朝廷通过户部拿出上百万两的镇抚银子,某太子再让帝国石油公司每年支援不下百万两,左懋第再弄不好的话。

要么是本人无能,要么是银子都被下面的蛀虫给瓜分了,就这两种可能。

后者的可能性最大,某太子当初便赐给左懋第尚方宝剑,自他以下的文武官员,谁敢犯事,他便可以先斩后奏。

到任的第一年,左懋第宰了八十多,这还没连根拔起,只能算以儆效尤。

第二年宰了过百,第三年宰了一百五十。

前前后后,发配去挖矿的家眷不下四千人。

逐年升高的原因就是朝廷送来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这些蛀虫也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开始大吃特吃了。

他俩有一人坐镇陕北,一人在长安主持大局,减少左懋第一人出现分身乏术的情况。

只要陕西不再乱,大西北不拖朝廷的后腿,某太子没了后顾之忧,迎战皇太鸡的胜算就大多了。

每年斥巨资采购石油并不算亏,除了作为战备物资囤积之外,基本上各地守军都需要石油来稳固城防。

有了成百上千桶石油,皇太鸡的辫子兵在轰塌城墙之前,根本不敢轻易靠近,否则不管是将领还是奴才,一律会被变成烤肉!

成品油更是供不应求,用来照明的煤油占了总销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连远在贵州大肆兴办团练的马士英,都托人向某父皇订购的一千盏油灯。

因为此物以及其他新奇商品,可是笼络当地土著大佬们的好东西。

马士英在贵州,黔国公沐天波在云南,俩人都在朝廷的许可下进行扩军。

只不过前者是团练,战斗力顶多算珉兵,后者训练的可是正规军,现在兵力已经达到万人规模。

为啥沐天波能够享受勋贵里的特殊待遇?

某太子之前已经特许,沐天波是奉旨扩军。

某父皇看过“咒水之难”的经过后,更是暴怒不已,甚至在字里行间,有意御驾亲征。

打东虏,某父皇自认在武功方面无法力敌皇太鸡。

但是收拾缅甸土鳖大王,某父皇觉得还是很有胜算滴!

永历皇帝死在缅甸,虽然是吴三桂所为,但土鳖大王可是出力颇多,尤其是将永历的人马斩尽杀绝。

对于这种国仇家恨,已经被某太子电击到觉醒的某父皇认为必须要报,血债必须血来还!

缅甸全境被来属于大明国土,后来默许了土鳖大王前辈大肆扩张。

最后没成想养了一只反噬老朱家的白眼狼!

这种事情决计不能当作没发生过!

尽管大明对辫子的态势经过数次大战,已经有所好转,似乎、也许、差不多不会被迅速消灭了。

但是,该打缅甸,还是要打,而且要狠狠打,打到其灭国为止!

考虑到某孝子在军事方面加分甚多,很是能够要买珉心。

某父皇也打算通过光复大明的南方故土,来给自己增加一点武功方面的成绩。

在这之前,还是要多攒钱粮,出兵的话,须以熟悉缅甸气候与地形的云贵人马为主。

这便是沐天波与马士英能够奉旨练兵的原因所在,兵马以沐天波的正规军为主,马士英的土司团练为辅。

等南边的作战人马训练地差不多了,北方某孝子又收复了辽东失地,届时某父皇带着一万精锐过去就行了。

有可能的话,还会征调秦良玉的白杆军伴驾,这算是大明王师的五大主力之一。

常年保持较高的战斗力不说,还是唯一一支以山地作战为主的部队。

某父皇的初步计划就是以五万以上的兵马,配合飞艇以及各种火炮来收复南方失地。

不过此时要从长计议才行,皇太鸡和他的辫子兵始终是大明的头号心腹大患。

在辽东故土没被收复之前,不可能再开辟一片战场。

否则就等于有了两个消耗军费的无底洞,两边的户部都得被军费拖垮。

有花钱的地方,就有送钱的人。

之前某太子与普特曼斯签署的《明荷友好通商条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好处。

签约当年,停靠大明各既定港口的荷兰商船便达到五十二艘之多,而且不是空船前来,满载着大明所需的大米、香料、种子、高级木材。

荷兰商人从南方港口能够得到茶叶、丝绸、瓷器,这是眼下欧陆最为热销的东方商品。

从北方的登莱与天津港,则能得到玲琅满目的新式商品,另有天下独一无二的雪花糖。

像铅笔、肥皂、玩具、沙发、抽水马桶等商品,全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一些好奇的荷兰商人更是从天津抵达京城,想要亲眼看一看这座传说中繁华无比的东方城市。

等入城之后,便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这里比阿姆斯特丹要繁华十倍以上,人流涌动,往来穿梭。

进入千奇百货公司之后,面对海量的商品,几乎到了不知道该买啥的地步了……

普特曼斯在签约完毕之后,恨不得把自己的全套衣服都典当掉,换钱之后去买新奇商品。

他回到巴达维亚复命之后,对商人朋友们的忠告就是:带着自己所有的钱,可能的话,再借一些,越多越好!

很多人对这条建议不屑一顾,认为普特曼斯就是在夸大其实,或许在签约时还接受了对方的好处,这才会为明帝国说话。

但等看到其舰队里的每艘战舰的舱室里都装载的商品,并且仔细研究一番之后。

所有人都得出了完全一致的观点,那就是——这位司令官说的对!

如果不对,那怎么所有人还想往自己的咖啡里加雪花糖呢?

这样看来,失去倭国的贸易航线也不要紧,新开辟了明帝国的航线,自己赚的钱要比之前多十倍不止。

用明帝国太子的话说,普特曼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用将运载的商品运抵本土,在巴达维亚就被一群商人给瓜分干净了。

没拿到预想中份额的一些商人还觉得,普特曼斯手里仍有一部分商品尚未出售。

三天之内,巴达维亚港口的商船与战舰均做好了起航的一切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在去的时候跑空船,大家还特意咨询了这位司令官。

等装上足够多的明帝国所需要的商品,这才兴高采烈地出发。

明帝国能开放海禁,允许双方进行贸易,对每一个拥有商船的荷兰商人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大家等待着一刻真是太久了,如今终于盼到了。

失去大员属地的不快,立刻被贸易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给一扫而空了。

即便是至高无上的评议会,也要服从利益的驱使。

在上千万,甚至数千万枚银币面前,小小的大员根本不值一提。

之前东印度公司与郑一官的合作很不稳定,所采购的商品也非常有限。

对于与明帝国的直接合作,不少商人都持怀疑态度。

但普特曼斯的凯旋,无疑标志着双方有了一个全新且良好的开端。

普特曼斯由于在巴达维亚被商人朋友以准打劫的方式卖光了所有商品,不得不再次踏上这条老路。

凭借与明帝国太子的私人关系,普特曼斯对于二次上货的信心满满。

如果正直渤海封冻,船队难以抵达天津,要么只能在登州靠岸,要么就得去往郑一官所辖的港口,或者明帝国的南方诸多港口。

在登州储存的商品一般都是在西历十二月之前,从京城经天津港运抵登州的,这里的外海不会封冻,全年都可以进行贸易。

赶不上这次的话,就要等到来年二月下旬,渤海湾解冻之后,从巴达维亚至天津的航线才能恢复正常运转。

普特曼斯带着五十二艘商船来到登州,看似不多,但这几乎是东印度公司眼下在菲律宾群岛以北水域活动的所有商船。

要不是事先经过通禀,登州守军见到庞大的武装船队,都以为西夷这是要来攻城了……

登州储存的商品并不多,远远满足不了荷兰船队的需要。

为了公平起见,来者有份,普特曼斯将所有商品都分为五十二份。

利益均沾之后,这样所有人都没意见了。

在这里等待三个月无疑是在浪费时间,也是在浪费商机。

船队便只能南下去往钱塘,从那里采购茶叶、瓷器、丝绸,好歹也没算白跑一趟。

待第二年再来之时,船队规模已经膨胀到近两百艘之多。

连在南非水域活动的船主,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带钱过来了。

从巴达维亚到天津,

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半年,快的话也要四五个月。

运气极好,一年也就能做三次生意,所以每个船主都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到了天津,进入仓库,在查验品质与数量无误之后,只要钱足够,那就直接清仓买光!

很多新奇商品,全世界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买到,那还犹豫什么呢?

能将心仪的商品买到手,那就等于自己的前期投资已经增值了三倍以上!

第二年,东印度公司已经开始出现分工合作的流程了。

从明帝国至荷兰本土的航线,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从明帝国至巴达维亚,第二段是从巴达维亚到南非,第三段是从南非至本土。

三段都很赚钱,因为哪怕中间的第二段,也可以将商品运抵印度、波斯、奥斯曼帝国。

从欧陆返航的商船也会装满明帝国所需的德意志雇佣兵,所以也不会空船赔钱。

去年大明与荷兰的贸易额飞速攀升到了一千多万两,某太子的商品自然是功不可没。

预计今年可以实现翻倍,因为消息越传越广,会有更多的荷兰商人前来求购。

大明将会成为世界的工厂,这样就能让更多的穷苦百姓实现就业,养家糊口了。

即使有土地,也不一定能赚多少钱,只有把自家的地租出去,在城里打工,这样才能攒下钱。

某太子大快朵颐,让百姓跟着喝汤,这样才算是宅心仁厚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