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38章:请君入瓮

明末黑太子 第938章:请君入瓮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现多尔衮正率东虏大军不下十万人猛攻喜峰口城关,不知三位先生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啊?”

某太子还要顺便考考这三大狗头军师,反正自己已经有答案了,他们答成啥样,全当听个乐呵。

“殿下,在下以为若要拒敌于关外,当须或许增援喜峰口。面对东虏猛攻,固守此地之倭军只恐耗损极大!”

牛金星首先发言,根据太子爷的防御部署,他认为要保存防线完好无损,当须立刻派出援兵,堵住可能出现的缺口,否则悔之晚矣。

“嗯!言之有理!”

某太子点点头,这货多少长了点脑子,懂得迎合自己的战略意图,看来京城的烤鸭和拉面都没白吃。

“殿下,在下以为虏酋来势汹汹,已显志在必得之迹。若在此地受挫,必会转战他地,而王师主力或因此被调动。多尔衮另寻他出破口,王师驰援百余里,届时则更加被动。在下斗胆,莫不如将东虏放入关内,凭借王师兵家军械之优势,将其重创之!”

宋应星觉得堵不如疏,多尔衮何等狡诈,好不容易逮到这次机会,必须将其迎头痛击,才会使其不敢在短期内再次来犯。

“嗯!言之有理!”

对于这番回答,某太子还是一模一样的表情和评价,能给快递李哥出主意的人,就是上档次,比朝廷里那些废柴强多了,这才叫实用型人才呢!

“殿下,在下以为,不论固守城关,还是放敌入关而后歼灭,殿下均须迅速定夺,兵贵神速,以免夜长梦多!若我军增援迟缓,则东虏攻破城关不说,还会迫使我军被动迎战!”

顾君恩总结了两位同僚的看法,再加上他的一点态度,就算是较为稳妥的回答了。

“进朝!”

“臣在!”

“传本宫谕令,大军沿鹿儿岭东麗扎营,后军固守三屯营,将本宫的亲笔信送给松平信纲,上面已然写明本宫是役的战术。”

“是!”

某太子简单写了一封信,里面的意思就是简要概述了明军打算如何收拾辫子,松平信纲一看就会明白。

因为战术很简单,就是放多尔衮大军入关!

既定战场就是滦河一带,咱们就真刀真枪干一下子。

我也不龟缩了,你也甭客气了。

这次公平合理,就是打野战,谁输了都别找任何借口!

“殿下,在下委实愚钝,不知为何要在滦河以西迎战东虏?若让东虏在河东摆开阵势,却不余半渡而击,岂不是不利于我军进攻?”

牛金星对于太子爷没采纳自己的策略有些无奈,可又觉得太子爷的计划有些不按常理。

鹿儿岭东麗距离滦河还有一段,太子爷留下这段距离明显是给东虏过河用的。

但王师马卒冲过去亦需要时间,等马卒过去,恐怕东虏都完成过河了。

“滦河已然封冻,若是平时,大军可安然渡河。但在战时,则本宫不得不考虑若冰层被炮火轰裂之可能。我军在滦河以东无法取胜,全军败退,却被河水所阻,届时岂不是要被东虏掩杀干净?本宫可没说此番出战必须取胜,双方若是兵力相当,而优势各异,则须看双方主帅如何筹谋了。三屯营便相当于街亭,若被东虏攻陷此地,全军便无退路可言,只能上鹿儿岭避战,仅此而已。反之,若东虏渡河之后无法迅速取胜,或被王师击败而东窜,则滦河之困难依然如故!”

某太子可不打算将手里这点仅存能够打野战的部队给一次性用没了,这可是家底,指望那两位都帅的部队,还不如指望点野生奥特曼来救驾。

“在下了然,殿下英明,文韬武略远超秦皇汉武!”

牛金星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敢情太子爷对是役都没多大把握。

“诸位爱卿可能心存疑虑,以为本宫此番亲征不欲取胜。实际恰恰相反,本宫想赢才亲征。从本宫监国开始计算,倭军已然打掉两万多东虏,王师打掉约五万,加上是役已然取得之战果,总计不下八万。此番本宫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再打掉至少两万东虏,凑出十万整数!虏酋皇太鸡本事再大,还能凑出几个十万披甲兵?三年消灭十万东虏,这速度还不够快么?照此速度,十年之内,东虏将会被王师彻底消灭!届时皇太鸡连兵都凑不出来了,又如何继续霸占沈阳?”

此番某太子没带多少文臣,也用不着他们,更犯不上带着这些碎嘴的家伙烦自己,适才这番话就等于是专门说给武将们听的。

打辫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从长计议,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

指望像萨尔浒之役似的一蹴而就,那就距离一败涂地为期不远了。

诸将闻言纷纷点头赞叹,按太子爷的计划来办,倒是容易许多。

一举打掉十万东虏可是相当困难,保不齐己方还要被东虏重创。

只打两万的话,诸将率部七拼八凑,估计也差不多能凑出来了。

一想到能跟随太子爷光复沈阳,诸将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这可是泼天之功了,往后收复整个辽东故土,自己便是实打实的有功之臣了,往后必名垂史册!

“本宫选定的战场就是滦河西岸,此处地势较为平坦,利于王师使用战车。至于多尔衮是否敢率军前来迎战,那就要看其胆量喽!”

怎么把多尔衮给约来?

很简单,派人写信,就指明要在滦河附近进行决战。

多尔衮不敢来的话,等到开春时,半个大明的人都会通过报纸,知道多尔衮害怕某太子!

先是力拒皇太鸡,而后吓退多尔衮,这绝对是才有的情节啊~!

被吴某人写到《关外秘史》里就更搞笑了……

诸将没人敢提多尔衮不来赴约,而选择避实击虚,那王师就太被动了,得被东虏牵着鼻子走。

三大狗头军师也不敢多言,自己的头脑与眼光都远逊于太子爷,实在不好再深问下去。

“诸位可能都在想东虏不来之后的结果吧?本宫可以告诉诸位,多尔衮想要一举歼灭本宫的人马,比本宫想重创东虏的意愿要更加迫切。东虏也有步兵,不然如何用红夷大炮狂轰喜峰口?本宫也有数万骑兵,多尔衮就不怕本宫的骑兵坠在其后,一口口将其步兵给蚕食掉?唯有重创王师,多尔衮才能放心大胆地前去攻城略地。反之纵使有三天的路程差距,多尔衮心里也不会踏实!”

十多万大军在身后穷追不舍,换作是你,你还能指挥部队大肆攻城?

三天之内打不下来,那就要腹背受敌了。

这可是在关内作战,随着时间推移,勤王之师会越来越多。

就算多尔衮此番带来十五万人马,也会被蜂拥而至的明军给乱炖了!

这还是在不分兵进攻的前提下,一旦分兵之后被逮到,那就是九死一生,拼运气了……

诸将一听,又频频点头,太子爷想得就是深远。

大明有了太子爷,王师便可利于不败之地了。

“王爷,守军放了一名被俘之人,顺势送来一封信,说是蛮明狗太子所写!”

“哦?呈上来!”

“嗻!”

多尔衮看完,眉头逐渐舒展起来,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旋即将信递给二哥代善过目。

代善不明所以,接过来一看,倒是被信上的内容给吓了一跳,算起来,倒是件喜事。

等阿济格、多铎、三顺王及汉军四旗固山额真看完,多尔衮才决定集思广益。

“畅所欲言,王师该当如何应对啊?”

“十四哥,此信定是那魔童之诡计!”

作为己家兄弟,加之此番兄长是全军主帅,故而多铎根本无需有所保留,必须力劝二哥不能中计,旁人犯傻不要紧,自家可是不能把宝贵的两白旗给赔进去。

“王爷,若能让守军开关,放王师入关。如此一来,王师岂不是如鱼得水?”

石廷柱可是希望早点结束这种用脑袋撞墙的游戏,死的可都是汉军的人。

别的不说,前前后后打了五天时间,结果城关被轰得满目疮痍,可还是没打下来。

汉军折损五千有余,睿亲王决定再死磕下去的话,汉军就不用入关了,因为人都打光了。

喜峰口就是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本就易守难攻,王师还偏偏选择在沟里叩关。

固守这里的不是蛮明的人马,而是一支悍不畏死的倭军,兵力不下万人。

攻山失败,叩关又失败!

一败再败,天长日久,都拖到开春了……

多铎瞪眼瞅着石廷柱,要不是这厮也是旗人,地位还不低,早就当场怒斥了。

狗太子说开关就开关?

这不等于前些天都白打了么?

照此入关的话,大清王师颜面何存?

“十四弟,小心蛮明使用请君入瓮之计啊!”

作为兄长,阿济格还是觉得要万分小心才是,大清可是不能再输了。

本来阿济格还想说“关门打狗”,转念一想,还是委婉一些比较好。

“呵呵,这请君入瓮之后,是不是还要来个瓮中捉鳖啊?那魔童想得美,我大清王师岂能让其如愿以偿?”

多尔衮还没猜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但按对方的要求来,决计会让己方处于被动态势。

可眼前这城关,不再死伤五六千人,恐怕也打不下来,这才是让多尔衮感到为难的地方。

把大清王师当鳖来捉,魔童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二哥以为如何?”

“十四弟,愚兄以为可入关,未必前去决战!”

代善只想多捞战功,前提是不能大幅度折损两红旗的兵马。

是否前去与魔童所率的蛮明主力决战,那是多尔衮需要思考的事情。

多尔衮想了想,又看了看地图,决定先暂停进攻城关,全军先行修整。

倘若蛮明太子说欲与大清王师在滦河岸边决战,想必其主力已然进驻汉儿庄至鹿儿岭一带。

己方先从洪山口与鹿儿岭之间的通道进攻遵化是不可能的,那样便会遭到长城守军与蛮明主力的南北夹击。

倘若走南线,也就是鹿儿岭以南,再折向北,当须渡过梨河,一旦大军过河之际被蛮明主力追杀,又难以首尾兼顾。

关键在于之前计划好的进攻路线,竟被那魔童给卡死了。

因为遵化、东胜右卫、营州右屯卫、镇朔卫等战略要地,悉数位于梨河以北。

不过梨河的话,就决计打不到这些地方,那就只能选择备用进兵路线。

即放弃北线,选择一路南下,进攻玉田、宝坻、香河、武清、东安等地,再直扑保定,或是长驱直入,攻入山东境内。

魔童率军这么一卡位,让多尔衮顿时有种如梗在喉的感觉……

若此番所带的都是骑兵,绕行百里根本不足为惧。

可汉军与三顺王的兵马过半都是步卒,这么干就等于白白消耗步兵的体力了。

真被蛮明数万骑兵追上,这数万步兵只恐凶多吉少。

没了步兵,还如何攻城?

用无比宝贵的八旗兵,还是不长脑子的檬古兵?

多尔衮还没疯掉!

想到这里,不论如何,都先到滦河边上看看情况,了解一下敌情,再行计较。

至于派谁去,比较之后,多尔衮决定让阿济格带着几员得力干将前去。

多铎太过冲动,代善明显要保存实力,不想与蛮明主力决战。

三顺王有点被打怕了,现在就是想要狐假虎威,打打顺风仗。

汉军四旗刚折一阵,尚处于修整阶段,还是自家兄长信得过。

阿济格明白多尔衮的意图之后,待三天后,开关放行,便率兵向西南急进。

倭军就静静地在两边的山上看着敌军入关,这都是在根据命令行事。

一道很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说是上面体恤诸君,不忍再死伤多人……

清军想要站住这里也是不可能的,两边的山上聚集着上万倭军。

居高临下,用数百门火炮狂轰,打城关里的清军就跟打孙子一样容易。

为了以防万一,多尔衮都是命令各部,一个甲喇一个甲喇地入关,生怕关内生变。

大清王师上下看着山上密密麻麻的倭军,都开始脑子发懵,这是甚子战术?

放己方轻松入关,真有把握将十余万大清王师给吃掉?

多尔衮收了这个天大的人情,也没派兵攻山,那委实是多此一举。

即便己方占了喜峰口与潘家口,还能把畿辅境内的整条长城都夺下来?

多尔衮就想看看蛮明的狗太子到底有何本事,胆敢如此恣意妄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