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21章:三桂封王

明末黑太子 第921章:三桂封王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恭贺皇上!大喜!大喜啊!”

“……何喜之有啊?”

自打兵败京城,一路上死了好些将士不说,还连累了后方城池里的百姓跟着遭殃,皇太鸡的心情就没好过。

加之是役损失了大量火炮与包衣阿哈,所得却寥寥无几,仅获得些许粮食与奴隶,对比之下,算是远远低于预期了。

若不是关内的粮价飞涨,运抵大清的粮食已高达每石十两银子,皇太鸡是不会选择在正月左右便发兵锦州的。

与其白白养活如此之多的披甲兵,莫不如将其投入围城打援之战中,若能在野战时击败,甚至重创蛮明军队,亦算是扳回一城了。

至于大喜……

皇太鸡认为除了蛮明欲与大清议和、那魔童暴毙而亡、镇守锦州的祖大寿愿意再次归降之外,似乎没甚子事情算是大喜了!

总不能从天而降一千万两银子吧?

落下之物从来都是陨铁、陨石,没听说陨银的!

“皇上,蛮明宁远总兵吴三桂遣人送来降书,愿意率部归降皇上!”

“哦?嘶……”

这还真是够意外的,这吴三桂不是祖大寿的外甥么?

怎么忽然想要归顺大清了?

祖大寿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吴三桂忽然跳出来,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莫非祖大寿碍于面子,难以启齿复降之事,便拖外甥吴三桂搭桥牵线?

由于在进攻京城时吃了大亏,皇太鸡也害怕中毒,故而便让内侍将书信打开,放在案板上,自己再行观瞧。

大略浏览了一番之后,皇太鸡又反复想了一遍,觉得信中内容倒是有点意思,说不定吴三桂真有归降自己的打算。

吴三桂作出诚意的举动主要有三个,其一,愿意改旗易帜,剃发续辫。

其二,愿意开城迎接王师入内,并接受大清王师驻扎宁远城内。

其三,愿意配合大清王师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吴三桂也提出了三个请求。

其一,归降之后要被封王,待遇与三顺王等同。

其二,所部人马不能打散,还须按照原来编制由其统率。

其三,由于将士家眷以辽人居多,加之周遭有大片土地须耕作,己部仍旧驻防宁远,不便换防他地。

皇太鸡旋即便明白了,这算是听封不听调的一方军阀了。

当年袁崇焕与毛文龙,甚至祖大寿均未做到之事,居然让年纪轻轻的吴三桂给完成了。

孙承宗那老贼当年说需防御辽东,须用辽人守辽土!

待其死去之后,万万没想到,辽人将辽土守到了大清的怀抱里……

若大清王师可兵不血刃地拿下宁远城,岂不是将看似牢不可破的关宁锦防线给切成两半了?

锦州城便沦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了,山海关的明军想要北上驰援,必将遭到宁远一带的大清王师的阻击乃至歼灭!

妙!

妙啊~!

待看过地图之后,皇太鸡心里很是高兴,不管是真是假,总要先接触一番,一探虚实,万一对方真心归降,自己岂不是美梦成真?

果然是大喜!

天助我大清也!

哈哈哈哈……

皇太鸡没有将已经退朝的文臣武将们再找回来,先一个人享受这份惊喜,同时思量一番对策,待翌日时再行商议亦不迟。

吴三桂提及归降之原因,也是合情合理。

其一,新任辽西总督王在晋,在上任后,便恣意擅权,要求山海关以外的百姓皆迁入关内定居。

还要求驻守宁远城之兵马不得超过五千,锦州城内驻军不得超过一万,此举明显有打压吴、祖两家之意。

其二,吴三桂言及自己断然拒绝如此无理要求之后,便遭到了王在晋的暗算,仅按城内五千守军运送粮饷。

大有当年袁崇焕打压毛文龙所部之势,过年之前居然分毫粮饷未送。吴三桂对此只能一忍再忍,时至今日,已然是忍无可忍了。

其三,明国太子已要求吴三桂所部及其家眷皆撤往畿辅驻扎,吴三桂不忍父老乡亲背井离乡,言外之意似乎又害怕被太子暗算杀害。

“故土难移”无疑是个很好的借口,既可以消除被蛮明朝廷严惩的危险,又能够在归降时为自己争取相当有利的条件。

吴三桂害怕王在晋急于除去自己这枚眼中钉,担心上司在开春之后发兵宁远,围攻己部,这才写信愿意归降大清。

据信中言及,宁远城内尚有一万五千守军,若是可以配合大清王师,两军并肩作战,自然能够大败王在晋手中不下四万明军。

皇太鸡是不信吴三桂手里有如此之多的兵马的,要么是故意夸大其实,要么是将老弱病残都包括在内了。

当年父皇率部折戟与此,城内守军真有上万人,何惧四万山海关的敌军?

更何况山海关如此重要,王在晋岂敢倾巢而出,围攻宁远一城?

万一山海关被大清王师偷袭得手,岂不重演了关羽大意失荆州那一幕?

如此一来,皇太鸡认为吴三桂多半是在求援,而非真心归降。

若是宁远城无忧,那情况就两说了……

但只要吴三桂真像信中所言,答应让王师进驻宁远城内,便大事可成矣!

宁远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能得到这座战略重镇,皇太鸡完全同意赏吴三桂一个王爷当!

孔有德当初带来一堆残兵败将,无非是仗着拥有铸炮技术,这便当上了大清国的恭顺王。

沈志祥的情况还不如三顺王,可也成了大清国的续顺公。

吴三桂能将宁远送给大清,连带周边大片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还把锦州与山海关的陆路通道给切断了,这份功劳,赏个王爷,委实不算高啊!

“皇阿玛,儿臣愿率部进驻宁远!”

翌日的朝会上,等群臣都看过信上内容之后,豪格便毛遂自荐起来,兵败京城之后,豪格急于找机会将功赎罪,也省得被人在背后议论如何不堪重用。

“皇上,肃亲王肩负协同睿亲王(多尔衮)之重任,臣觉得还是另择他人为妙!”

大学士刚林出言阻止了豪格的打算,虽说吴三桂还不到三十,可决计不是豪格这等莽夫,让大阿哥以身试险,只怕皇上都不会同意。

“安平贝勒(杜度)素来负责攻略宁锦之务,加之掌管礼部,若是此番由其进驻宁远,也算是我大清以礼相待降将了!”

希福也明白刚林的意思,千万不能让豪格有个闪失,这种话皇上不便说,他们做臣子的便必须开口了。

豪格有多大本事,殿内的文臣武将心里都一清二楚,再说吴三桂是否真心归降还两说,还是派颇有城府的杜度过去较为稳妥一些。

“嗯!两位爱卿言之有理,那便请安平贝勒率本部人马走一趟吧,切忌此番当须以和为贵,以礼相待吴三桂及其部下,万不可激化矛盾!”

皇太鸡也觉得自己这个长子完全不适合当此重任,即便能进城,搞不好还得与吴三桂争执起来,严重的话,两军大打出手都有可能。

“臣谨遵皇上叮嘱!”

杜度自然不会像豪格那般意气用事,一味蛮干,一出门就像别人欠他上万两银子似的。

若不是皇上之前要求各部强攻京城,所部人马几乎不会遭受如此重大之损失。

“皇上,若答应吴三桂封王之事,尚需请皇上为其赐御爵名,再便是所部人马,若编为一军,是否须赐军名?”

适才宁完我不方便插话,毕竟是关乎大阿哥的事情,这会儿就可以找机会发话了。

“嗯,爱卿言之有理,诸位爱卿可直抒己见!”

皇太鸡觉得这倒是个问题,而且必须尽快解决,在杜度携带的圣旨上写明,以便宣读给吴三桂。

“启禀皇上,臣听闻吴三桂年纪轻轻,便有万夫莫敌之勇,率军冲杀甚是勇猛,莫不如封其为‘勇顺王’,所部人马,亦可称之为‘天勇军’!”

范文程在这方面是很擅长的,若是没机会当官,在乡下也能给人测字、起名、抽签、算命,总之带字能赚钱的营生,基本都会。

“哼!再勇猛亦不如我大清巴图鲁,无非是蛮子儒弱,凸显其勇猛而已!”

豪格当然不服范文程吹嘘一个狗蛮子,立刻就予以驳斥,在大清国,还要称赞一个降将如何勇猛?

真勇猛还用投降大清?

手下败将,仅此而已!

“休要如此菲薄归降之将,豪格你若再如此放肆,往后便莫要领兵作战了,禁足在家读书吧!”

幸亏没派豪格前去,否则真是不堪设想。

无须等待退朝,皇太鸡直接对其进行训斥。

豪格纵然说的有些道理,但对于归降之将,都要以礼相待才是。

不然处处严苛压榨,以后谁还会投降大清?

即便是降将,也会忍耐不住,进而生出反心!

“……儿臣知错,请皇阿玛息怒!”

一听说要被禁足念书,豪格就蔫了,这可是他最害怕的事情。

念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只要皇阿玛在后邸,便要让其背诵一段来听。

豪格深知自己不是念书的材料,哪里背得出来?

于是赶紧认错,再不言语了,自己有机会打仗就行了。

杜度愿意去,那就让他去吧。对于这种事,自己完全不稀罕!

“勇顺王!天勇军!嗯!不错,不错,甚是好听,朗朗上口,妙哉!先生大才,便用此二名吧!”

皇太鸡又自顾自地说了一遍这两个封号,听来并不比三顺王以及天佑军和天助军差,便应允了。

智顺王尚可喜中毒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想来是时日无多了。

没想到自己又得到一个勇顺王吴三桂,真是天助我也!

蛮明的魔童想亡我大清?

真是痴心妄想!

纵使一万年都亡不了大清!

“届时有劳安平贝勒带去朕赐予勇顺王的两万两银子、两百匹锦缎、两百套裘皮、两百斤老参,另有猪羊各两百只以犒军!”

大清国的日子虽然暂时较为艰苦,但此时该表示的还是要表示的。

封赏不能过于寒酸,不然会被吴三桂看扁,以为大清真不行了。

只赏这一个王,皇太鸡还是完全赏得起的。

其他人,譬如祖大寿若是眼红,完全可以照本宣科。

若能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锦州与宁远二城,在山海关以北的诸多小城便不足为惧了。

大清王师攻克山海关亦是指日可待了,要将在京城失去的,在辽西夺回来才是!

“臣遵命!”

杜度只负责运输,至于吴三桂对封赏是否满意,那就是对方的事情了。

白得如此之多的好物件,还不满意,那便是贪得无厌了。

不过洁身自好的蛮子将领,有几个愿意归降大清的啊?

好在蛮子将领里洁身自好的真没几个……

“皇上,臣有一事!”

“但说无妨!”

“据传吴三桂父亲吴襄尚在蛮子都城,若蛮明太子有意用吴襄为人质,威胁吴三桂……”

鲍承先说了一件算是很重要的事情,父子身处两地,毕竟不是很好地事情,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

“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应对啊?”

“臣觉得为防其异动,除当须加派数千人马进驻宁远!”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鲍承先所言!”

“臣附议……”

“嗯,既然如此,朕便将外藩三旗中,耿格尔与单布合一部约六千人马,调给安平贝勒统领,再给予你一个甲喇旗兵补充!”

“多谢皇上!”

“对吴三桂,可以利用,多加小心!”

“臣遵命!”

原本就杜度所部在大战之后,连死带病,剩下两千人,倒是不足以威胁吴三桂。

经过一番补充后,其所辖便上升到了近万人之多。

即使吴三桂两面三刀,杜度也不害怕了。

只要让大清天兵入城,吴三桂就没机会再反水了。

吴三桂若违背信上所言,拒绝大清王师入城,那么便是诈降无疑。

“皇上,臣弟以为若吴三桂真心归降,则有必要更改作战计划,当须以宁远为先,以锦州为重。臣弟率部先行配合安平贝勒所部出使宁远,若吴三桂归降,则皆大欢喜。反之,则可保安平贝勒所部顺利返回,以避免被吴三桂及王在晋两个蛮子暗算伏击!”

多尔衮从祖大寿的德行上,便能猜出其外甥的举止如何,这爷俩可是不能轻易让人相信。

“……嗯~!十四弟言之有理,倒是得多加防范!”

皇太鸡也觉得多尔衮此举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太过大意,让杜度所部近万人以身试险,毕竟王在晋与吴三桂两部人马加起来超过五万。

此二人若是以诈降为诱饵联手伏击,周遭只有杜度一部人马,蛮子再用上诸多新式火器,杜度所部只恐难以招架,进而遭到狗蛮子的重创。

若多尔衮所部掩护杜度想宁远城下推进,即使进不了城,亦不会损失太多兵力。

狗蛮子胆敢出战,便可将其主力歼灭在野外,而后将山海关与宁远一举攻克!

“朕命十四弟率部配合安平贝勒所部出使宁远,两红旗与豪格所部负担两翼安全。若吴三桂归降,且城内无恙,则大军原路返回,以锦州为诱饵,施围城打援之策。否则,便可伺机歼灭关外明军主力!”

“吾皇英明!”

不管能否可以得到宁远城,大清王师都可以用锦州做诱饵。

一天两天可以忍,半年以上呢?

皇太鸡不信王在晋不派兵来给祖大寿解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