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61章:分辨忠奸

明末黑太子 第861章:分辨忠奸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陛下,学生对大明忠心耿耿,对陛下一片赤诚,凭此而下定论,判定学生必为贰臣,乃是捕风捉影,委实冤枉学生!”

王承恩不过三言两语,就让自己变成贰臣了,陈名夏在惊诧之余,当然不会认账。

尤其是自己最后还被绞死,儿子被流放关外,这种经历他是死都不会相信的。

“陛下,学生顾炎武,素来了解陈名夏。此人虽心直口快,但绝非助纣为虐之人,更不会做出明珠暗投之举!”

顾炎武也不相信陈名夏会是贰臣,尤其是投降了两次,若是可以,他愿意为陈名夏作保。

“学生附议!”

“学生附议!”

“学生附议……”

待顾炎武开口为陈名夏开脱之后,其他士子也纷纷选择支持顾炎武的言辞,他们这些人若是不互相帮衬,必定会被皇帝欺负。

“顾炎武?”

“学生正是!”

“朕听说你屡试不中?”

“……是!”

大殿里忽然响起了一些人的耻笑声,这说明此子没有求学之才,若不是家底殷实,便是在虚度光阴,浪费钱粮了。

“书上说,崇祯十四年,你祖父将会病故。两年之后,你将捐纳成为国子监生!照此天书所言,你不守祖父,便是不孝在先了。今忤逆圣意,便是不忠了。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又比那陈名夏好到哪去?焉有廉耻为陈名夏开脱罪责?朕不欲降罪于你,便是因为你在清军南下之际,竭力抗敌,为此而阖家尽没,算是我大明忠良矣!朕现特赦于你,你立刻回家守孝去吧。若是天书所述不准,届时再行觐见亦不迟!大伴,为其开张凭据,以便出行!”

“是!”

凡是抗清之人,即便意见与自己不合,崇祯多多少少都会网开一面。

顾炎武与陈子龙都参加过江南一带的抗清活动,只不过前者没死,后者死了,差别仅此而已。

“……学生……敬谢陛下宽宥!”

如此算来,祖父还有两年可活,对顾家上下来说,这算是天大的消息。

顾炎武飞快地思索了一番,最终还是在大孝的重压之下,选择了尽快回家侍奉祖父。

倘若自己先是不孝,再与皇帝对抗,那真就变成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了。

至于为何陈名夏选择降清,而自己坚持抗清,二十有六的顾炎武暂时想不明白。

但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参与,抗清终究是正确之举,降清便会背负千古骂名!

由于顾炎武是回家尽孝道,一同与其跪着的其他人自然也说不出甚子来。

连埋怨都不可能,否则定会被他人所怒斥。

“徐孚远!”

“学生在!”

“朕问你,若是五年之后,东虏大军入关,淮河以北迅速沦陷,而东虏大军旋即南下,你身为一介书生,该当如何?”

“学生定当组织人手竭力抗敌,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我大明人口百倍于东虏,以十倍相抵,东虏亦无法胜我大明!”

“想得到是不错,然而实际情况是降者居多,抗敌者甚少。若是我大明国土皆被东虏所占,你又该当如何?”

“回陛下,学生生是大明人,死为大明魂!为我大明赴死,死则死尔,无怨无悔!”

“说的甚好,不过今有人企图降我大明岁入,致使军费锐减,王师缺乏钱粮,兵士忍饥挨饿,无力抵御东虏入侵,灭我大明,占我江山,你又该当如何?”

“……学生……定要查明真相,若是当真如此,必与其势不两立!”

徐孚远最后方才明白,皇帝先前说了一大堆内容,为的就是最后这句话。

不过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打退堂鼓是决计没用了,必须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不是说崇祯是个昏君么?

昏君岂能如此言之有理?

也不知道是哪头蠢猪提供此等错误消息,令众人下此谬论!

即使徐孚远比崇祯皇帝还年长十余岁,此时占不到大义,也只得先唯唯诺诺地附和下来。

“太子已率王师于北都大败虏酋皇太鸡三十万大军,捷报业已送抵南都,今朝廷急需筹措五百万两银子,以用于北廷明年用兵。而商贾则在拼命抵制纳税,借某些士子之口,反斥朝廷盘剥,夺珉之利,这些商贾莫非想要我大明灭亡,以图投靠东虏不成?为官可以做贰臣,经商可以做贰商乎?”

前方战事如火如荼之际,后方尚且在拼命拖后腿。

眼下那逆子都打败了皇太鸡,崇祯也就可以静下心来收拾这些败类了!

“……学生……陛下!太子殿下当真大败三十万东虏?”

“哼哼!朕若诓骗与你,有何利益可图?”

“……王师获此大捷,实乃大明甚幸!”

连孙承宗、卢象升都无法战胜的东虏大军,太子居然能够战而胜之,徐孚远都觉得匪夷所思。

觉得是假消息,又认为崇祯皇帝实在没必要谎报军情,更没必要用此等战败消息来诓骗自己。

三十万大军都被太子击败了,难不成太子当真像《京师日报》上所述,从仙界游学归来?掌握了不少仙法?

那岂不是说,从今往后,大明再也无惧东虏了?

大明王师可以反败为胜,进而收复辽东失地了?

“自然是甚幸,不过北廷此次御敌,业已耗费大量钱粮,亟需南廷支应。今外界一众士子却在暗中帮衬东虏,朕若是将尔等视为蓄意助敌,毁我大明江山社稷,尔等以为如何?”

“……学生万死不敢如此,只要王师能够大败东虏,学生愿倾家荡产,以尽绵薄之力!”

不论别人如何看待王师,徐孚远是觉得但凡能打赢,让他砸锅卖铁都可以。

哪怕打不赢,只要王师一直打,不会主动向东虏乞降便可。

大明已然与东虏厮杀二十年有余,不怕再打二十年!

耗时五十年之久,最终能收复辽东失地也是值得的!

“朕没让你倾家荡产,朕只想让你知晓,你所包庇之奸商,皆为人面兽心之徒!若王师因缺饷而战败,必将致使国破家亡。你可愿见到顾炎武一家阖门尽没,其母被东虏所害?我大明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皆遭此惨剧!东虏是罪魁祸首,那些偷逃税款之奸商便是其帮凶!晋商通敌卖国,江南商贾偷逃税款,罪行与危害等同之!你若站在奸商之侧,便是大明万珉之敌!”

顾炎武现在信不信天书所述内容,崇祯并不知道,但只要其祖父“按时”逝世,接下来可能发生之事,顾炎武就不得不信了。

“学生不敢!学生发誓忠于陛下,发誓忠于朝廷,发誓忠于大明!亡我大明之人,亦如砍我头颅,我愿从容赴死,亦不愿见我大明如此而亡!学生不才,愿在此立誓,亡我大明者便为学生之宿敌,学生与其不供戴天!不论东虏、流寇、奸商、污吏,学生皆是如此对待!”

徐孚远认为自己的报国之心并不比同窗好友差到哪去,哪怕旁人都袖手旁观,他也会将此视为己任。

当贰臣他是从来都没想过,更不敢想的!

对于东虏,身为大明士子当须宁死不屈!

在紧要关头,最好投水自尽,不让东虏兵丁抓住。

不过既然太子爷打了胜仗,东虏必然退兵,是不是自己可以无须如此了???

“尔等之中,有谁了解两淮盐商?”

“……陛下,学生陈贞慧了解一二!”

“你便是陈贞慧?”

“学生正是陈贞慧!”

“令尊陈于廷,出自东林,官至左都御史。比较起来,令尊与陈子龙之父不相上下。”

“陛下谬赞了!”

“与朕说说你是如何了解两淮盐商的?”

“学生祖籍南直隶宜兴,虽不在两淮,却也离得不远。家父为官时,两淮盐商不止一次曾前来送礼……”

说到这里,陈贞慧陡然觉得不妙,似有出卖家父之嫌。

但从适才皇帝与陈子龙、顾炎武、徐孚远等人的对话来看,并非是昏君。

或许不会计较家父收受盐商礼物之事,即便计较,陈贞慧也愿意认账。

“放心,朕非小肚鸡肠之人。既然你愿意说出,朕便会对令尊既往不咎。两淮盐商是何嘴脸,朕自然知晓,朕欲知尔等是否知晓。”

“盐商是否偷逃税款,学生不甚清楚。然学生知晓盐商确系出手阔绰,挥金如土,购买扬州瘦马亦会挑选千两银子之上品。依此来看,学生不敢断言各类行业商贾均无利可图,至少两淮盐商并非囊中羞涩,反而是腰缠万贯!”

“嗯~!那你又为何参与其中,反对朝廷加征商税?”

“学生此前糊涂,被瑶言误导。”

陈贞慧与陈子龙都算是官宦子弟,但不像陈子龙那般激烈,反而是在结合获悉到的内容之后,在脑海里反复比对,最终得出了一个较为能够说服自己内心的结论。

既然自认为自己是忠义之士,要主持大义。而盐商一方面挥金如土,另一方面又表示无利可图。这分明是在诓骗众士子,自己干嘛还要为盐商开脱?

“倒是虚心受教,还算可以。朕念你以后并未降清,将你特赦,可以立刻回家了!‘南都四公子’,一人降清,三人归隐!”

“陛下,学生斗胆,不知四人之中,有何人降清?”

这也是其他人所关心的问题,只是暂时没资格插话而已。

众所周知,“南都四公子”是冒襄、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

到底是谁厚颜无耻降了东虏,众人都是百爪挠心似的想要立刻知道。

“朕想让你猜猜!”

“……陛下请恕学生愚钝无能!”

“大伴,翻到侯方域那页,立在桌边,让士子们自己看!”

“是!”

王承恩用嘴念可没有士子们亲眼看更具冲击力,文臣武将们均已知晓,也就无须广而告之了。

“……”

看到侯方域在五年之后的所作所为,跪在地上的人几乎都震惊到无以复加,有的更是直接坐在地上,开始犯傻了。

降清不说,还给东虏出谋划策,弹压义军,杀害百万百姓,这还算是大明士子所为么?

“朕知晓尔等想说甚子内容,但朕想问尔等,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谁敢保证侯方域干不出来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

跪在地上的一群人闻言,旋即无言以对,因为跪着的众人都对这位公子有所了解。

请侯方域风花雪月,推杯换盏,那是决计毫无问题可言的。

但是让侯方域抛家舍业,抗击东虏,恐怕就……

“侯方域所作所为比陈名夏更甚,而二人乃是一丘之貉,与徐孚远、顾炎武等人之壮举有天地之别。对了,适才朕漏算一人。彭宾!亦降清为官!朕想知晓尔等做了贰臣,又背负骂名,当大清的官真有如此之好?可将礼义廉耻弃之不顾!”

“南都四公子”一个坚决抵抗的都没有,要么躲,要么降。

若是降清的再多些,便成了“南都四败类”了!

“陛下明鉴,学生万不敢降清,学生定要与东虏贼寇拼杀到底!”

陡然听说自己变成了贰臣,彭宾这时候被吓得魂不附体,急忙为自己辩解。

一旦被皇帝真视为贰臣,别说自己,就算全家都没活路可言了。

“朕将你定为贰臣,你定会觉得冤枉。但你若是收了奸商的好处,才为其开脱。而此等奸商乃是东虏帮凶,你为帮凶做事,不啻于贰臣之作用!”

不能直接以贰臣的名义收拾,那就可以用勾结奸商的名义来收拾。

反正都要将其惩处,方可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学生不敢啊!陛下明鉴啊……”

彭宾这下更加害怕了,因为贰臣是没有证据的,只是以天书为凭,然而他私下的确收了好处。

“朕非昏君,亦非暴君,定罪讲求真凭实据。倘若你收了奸商的好处,自然会查实,届时可二罪归一。如若不然,朕便将其从轻发落,罪不致死。”

送去挖矿便是从轻发落了,崇祯打算让这等败类挖一辈子矿。

既然为奸商开脱罪责,那奸商偷逃的税款便由你来填补吧!

如此算来,朝廷还是亏了不少。

最好多弄些贰臣,全都送去挖矿!

“陛下,侯恂已被抓获,其子侯方域在逃!”

“未经朕下令,南都各城门不得擅开,违令者严惩不怠!”

只要城门不开,侯方域没有路条凭证,便插翅难飞,早晚会被厂卫逮到。

“陛下,人人知晓侯恂为官清廉……”

“朕问你,侯方域风花雪月所用银两是从何而来?”

“这……”

周茂源顿时被噎住了,这他可不敢为侯方域打包票,凡事就怕万一。

“朕很好奇,既然侯恂为官清廉,其子侯方域又过着纸醉金迷之生活,二者岂不是自相矛盾?”

“……”

周茂源这下更说不上来了,因为前后反差巨大,看起来确实很矛盾。

哪怕先前不曾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也得赶紧想想了。

侯方域的银子来路不明,那说明其父也不会好到哪去了。

当爹的不收钱,假装两袖清风,让儿子去收,其结果还不是一样么?

侯恂在外地当官或许不知,但在南都为官,焉能不知侯方域的举止德行?

就月俸领取的那点银子,够侯方域成天挥霍的么?

“朕想知晓,若是侯恂未收商贾的银两,侯方域亦未收取。而侯方域却能挥金如土,这侯方域是收了东虏送来的银子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