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53章:廷议之争

明末黑太子 第853章:廷议之争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龙脉!

自古以来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封地口实,屡试不爽!

崇祯为了保住这座江南一带最大的矿山,也是以后自己的金饭碗。

经过数番冥思苦想之后,才决定套用这个某逆子所提及的建议。

否则有无数刁珉从中阻挠,马鞍山铁矿根本无法开采,更别说收益了。

若是让刁珉擅自将本应属于自己的铁矿给盗采了,崇祯那就更加的上火了。

朕不准尔等轻易触碰,尔等想赚钱,便得老老实实为朕采矿!

当下的情况是别说采矿,当地的刁珉都不让韩赞周所部进行圈地。

连圈地这个计划都无法落实下去,谈何采矿?

“陛下,事关重大,倘若马鞍山当真为我大明龙脉,如此开采……”

工部尚张慎言已经无法判断开采之策是否正确了,动了龙脉,岂不是坏了皇室风水?

“仙界军师刘伯温说,马鞍山此前庇护南都二百年有余。今天道有变,当使此巨龙跃世而出,方可保大明江山社稷。凡人自然无法唤醒巨龙,为朕所用。须以开采为法,后冶矿石炼为钢铁。太子将此此龙脉之钢铁兴建铁路,从京城一直修建至西域。有了铁路,大明王师便可千里驰援,长则三日便至,人力、物力皆可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往边陲重镇。如此一来,我大明东可御虏酋,北可防檬古,西可连西域,铁路有万里之长,便是现世之钢铁巨龙也!此为仅为其中之一条巨龙,往后还将修建北都至南都的铁路,南都至湖广铁路,湖广至广州之铁路等等,待九条巨龙现世,便是我大明昂立于世界之时!”

说完这番话,崇祯自己都差点信了,这其实都是那逆子写在合订本上的内容,他只不过是当众翻译了一遍。

殿内的一群文臣武将,包括内侍、厂卫、大汉将军,闻言之后全部若有所思,细细想来,陛下所言确系很有道理。

铁路之物,不少大臣也在《京师报纸》上看过相关报道,已经有所了解,据说其上可以跑一种无须粮草之长车,仅喂煤炭便可使出千匹骏马之力量。

有如此百十来辆长车在城际之间往来穿梭,便能相当于万辆甚至更多的马车,运力攀升不说,还能节省大量粮草与牲畜。

若大明境内遍布此等钢铁巨龙,实现中兴确能实现,太子连可飞天的飞艇都造出来了,这铁路自然不再话下。

“陛下,兴建此等钢铁巨龙,不知耗费几何?当下户部太仓吃紧……”

户部尚书郑三俊觉得此物好是好,不过当是极为费钱,偏偏现在太仓连正常的税银都上不上来了,只能望洋兴叹了。

“太子说已命北廷工部派人勘察北都至昌平沿线,待明年开春即可开工兴建,此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便是修通昌平至大同一线,随后打通大同至关外漠南金山一线。此三阶段为整个北线铁路的一期工程,往后还要二期与三期工程。初期所需费用并不多,北廷已筹措完毕,往后支应费用,北廷将会用发售铁路公司股份的方式进行筹措。”

自从爷俩分家之后,崇祯就更管不了那逆子了,这小子是想咋干就咋干。

没钱就募集资金,从商贾哪里借钱办事,这本让崇祯很是鄙夷,却又无可奈何。

可后来发现这条路还真能走通,商贾素来牟利,只要项目更赚钱,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反之,若是赔钱,募资时便已经告知,风险自担,赔了也没地方讲理去。

崇祯觉得此法甚好,至少亏本之后自己无须推卸责任了……

“陛下!”

“陛下!”

“陛下!”

皇帝所说的这番话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等大臣们初步消化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便纷纷要求发言。

“逐个上奏!”

“陛下,殿下在关内修建铁路,若是东虏在开春之后再行前来,该当如何是好啊?”

兵部尚书袁继咸早在脑海中自动生成了相应的地图,十分担心发生最为害怕的事情。

铁路修到一半,正好赶上东虏叩关,北廷所辖的王师人马能与东虏野战否?能胜否?

若是因此而大败,折损大量人马不说,先前耗费巨资所建之铁路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太子该不会连此等问题都没想过吧?不然就未免过于儿戏了!

“爱卿所言有理,太子在信中言明,明年开春之后,继续雇佣倭军登陆辽东,袭扰东虏所占之区域。东虏若出兵进攻,倭军可就地迎战。东虏若是按兵不动,倭军则可打击东虏腹地!大战过后,东虏能否再次南下都成问题。即便做最坏打算,东虏再次叩关,太子可调集二十万兵马抵抗,以确保畿辅地区转危为安!太子说,半年之后,北廷王师将会装备大量先进武器,包括飞艇、坦克、各型火炮,十万兵马之战力将会是以往的两倍不止。此番大败东虏大军后,太子先派飞骑送来捷报,运输飞艇一部人马稍后数日,便可抵达,届时我南都军珉便可一睹飞艇之威严!”

军事方面的事情,那逆子都大包大揽了,崇祯本打算看笑话,后来发现这逆子倒是有点本事,居然能打败不可一世的虏酋皇太鸡。

既然如此,自己也算是乐得清闲恶劣,这逆子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如此安排,总比陷城失地,甚至丢掉半壁江山要好得多。

“殿下英明,臣无异议!”

对于太子雇佣倭军打东虏这件事,袁继咸是不想过问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自己想管也管不着。

前番倭军在旅顺地区打得甚好,毙伤东虏兵马上万,可是让朝野上下大吃一惊,反对之人都骤然减少了许多。

只是花点银子和粮食,无须出动王师,便可能消耗东虏兵马,对大明来说,的确是件利好之事。

“陛下,众多士子纷纷要求朝廷放弃雇佣倭军,不然每年耗费钱粮无数,数十万王师却无所事事,令外人耻笑不说,我大明颜面何存?”

兵部右侍郎李日宣是不赞同大明雇佣倭军的,那实在是太过折损大明威严了,但此事不能自己表态,还要借助士子才行。

“如何御敌乃是北廷之事,南都士子若想直抒己见,大可北上去觐见太子。当下朝廷亟需休养生息,连北伐所需饷银与粮草都凑不齐,何谈出兵辽东?太子直言,南都谁能凑齐一千万两银子运抵北都,二十万王师可在月内出动!谁人能够凑齐,说说吧?”

崇祯先把棘手之事照旧推给那逆子,让后说了一个让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条件。

接受不了?

那就好办了,通通给朕闭嘴!

没钱,还对太子指手画脚,如此不是误国之臣么?

说你是奸佞或许又是偏颇,但空谈误国却是恰如其分!

“……”

这下李日宣被皇帝直接给怼得灭火了,别说一千万两银子,就算是十万两银子,他都拿不出来。

换成家大业大的钱谦益,或许可以,然而这位掌院已经被皇帝责令在家闭门自省了,这会儿已经提前休息去了。

“陛下,适才陛下说太子殿下将会把铁路修到关外去,说甚子漠南金山,陛下可否告知一二?”

户部尚书郑三俊对“金山”这个词很感兴趣,想必一种同僚也会很感兴趣的,没人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

被郑三俊这么一提,果然大殿里的文臣武将全都竖起耳朵,打算仔细聆听一番,说不定可以沾点便宜。

“太子说漠南一带两座金山,其中一座便蕴藏有三千万两黄金、一亿九千万两白银、八千亿两铜!海外金山太过遥远,在万里之外,而漠南金山距离北都仅有千里。若是北都至金山的铁路得以修通,所采矿石三天即可运抵北都,故而太子这才大力推动铁路修建。待铁路通车,最多三年,即可收回成本,往后便可每年收获数百万两银子。”

对于这等天大的好消息,崇祯自然也十分的高兴,而且打算掺和一脚。

但由于矿区位于关外,还是漠南檬古的地盘,崇祯对此拿捏不定,还处于观望状态。

若是铁路能够修到金山脚下,且皇太鸡的大军不会再次入关四处劫掠,那这项目才会有利可图。

由于移驾之前有了藩王们的“资助”,加上到了南都之后又抄没了八家勋贵,崇祯现在手头倒是不太紧,拿出一百万两银子轻而易举。

对于投资铁路之事,崇祯觉得还要再看一阵子,起码能到北都至昌平这段铁路修建完毕再考虑,决计不能便宜了皇太鸡。

不过下面已经炸了锅了,不算金银,光是铜便达到八千亿两之巨,折算下来等于八亿两银子!

朝廷即便岁入四千万两,八亿两也是朝廷往后二十年的岁入之和。

难怪太子会放弃海外金山,改为开采漠南金山。

“陛下,此金山位于漠南,往后开采岂不是受制于人?檬古贪得无厌,焉能让我大明顺利将矿石运走?”

工部左侍郎姜曰广并不看好这桩买卖,尤其是要在檬古人的地盘上来采矿。

漠南檬古投靠了东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今太子打算在漠南采矿,难度可想而知。

“太子自有方式,可让漠南檬古脱离东虏,与我大明合作,太子说此法叫资源开发,互利互惠。漠南檬古需要我大明商品,其自身饲养之牛羊亦须售卖。对其来说,我大明之重要性远胜于东虏。双方若能合作,亦可等于断皇太鸡一臂,加之倭军登陆,令东虏无暇顾及我大明江山!”

对于拉拢没漠南檬古,崇祯自然是看不上眼的,但有金山这只肥羊,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逆子能做好,又无须自己出力的话,崇祯当然不会反对,反而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凡是让皇太鸡焦头烂额的事情,崇祯现在都会愿意做,哪怕只是阵脚助威也好。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东虏如狼,毫无人性。檬古似虎,自开朝以来便屡犯我大明边境。殿下年幼,尚不谙檬古之险恶!”

李日宣原本在北都担任兵部右侍郎,后来因为得罪太子而被致仕,崇祯移驾南都之后便被复起,重新担任兵部右侍郎一职。

于公于私,李日宣都不想让太子办成这桩事,能够直接搅黄便再好不过了,方可出口憋闷在心中被压抑许久的恶气。

“爱卿知晓,而太子又何尝不知?郑爱卿适才言及朝廷缺钱,开采金矿乃是大势所趋,我大明自然不能凭以往之过而定当下之事。漠南檬古愿意与我大明合作,则可实现互利互惠,否则战必双败,让虏酋皇太鸡作用渔翁之利!对此,朕已然还是之前的话,谁能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我大明便可无视任何敌人。否则,但须从长计议,坏我大明复兴之贼必遭严惩!”

不愿意自掏腰包,就在这瞎搅和,这不就是之前在北都朝会上经常发生的事情么?

崇祯之前是深受其害,连自己的岳丈周奎都大言不惭地坑害自己,遑论其他臣子。

有了那逆子的提醒,此番到了南都,崇祯也就痛定思痛,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陛下,与宿敌议和,必遭千古骂名啊!”

李日宣并不死心,还打算再试一次。

“此为仙界军师刘伯温指点,由太子全权负责,无须爱卿忧心了。兵部当以整顿各部吃空饷,中饱私囊之蛀虫为主,免得除勇卫营之外的南廷各部连流寇都无法战胜。”

崇祯最讨厌不干份内之事,到处煽风点火的玩意,北廷的风气就是被这些败类搞坏的。

之前北廷的那堆败类都被那逆子发配去山东挖矿了,若南廷也出现一堆,通通发配马鞍山好了!

“陛下!”

“爱卿若想干预,大可以去往北都,当面向太子陈述厉害关系如何啊?”

“……”

一听说要见太子,李日宣就退缩了,他还不想被二次致仕,那就太过难看了,肯定会被同僚们所耻笑。

“陛下,北廷业已着手兴建铁路,臣以为莫不如南廷亦可如此这般,譬如兴建从南都至马鞍山路段!”

工部右侍郎朱永佑不愿意插手边务,省得费力不讨好,白白挨骂,对于修铁路,还是工部的业务。

“太子说江南水网密布,而火车载重极大,在铁路行驶之前提便是当须稳健。若经过河流,当须修建坚固桥梁,可撑万斤之重的火车。工部若是觉得可以,待北都工部送来勘探方案,便可按此勘探南都至马鞍山路段。之后再行计算修建成本,于廷议时讨论一番。”

崇祯也想在江南修建一条铁路,起码可以彰显自己的功绩,供下属与百姓们颂扬。

不过,一来铁路耗资巨大,二来需要修建大量桥梁,三来则涉及征地。

若不解决这三个难处,铁路是不可能修起来的,更别说让火车在上面行驶了。

好在马鞍山紧邻长江,使用船运是非常便捷的,不论走漕运还是海运都是完全可以的。

比较起来,船运由于前期投资很少,眼下也无需投资了,其实比铁路运输的成本还要低廉。

如此一想,崇祯心里便好受许多了,短时间内江南一带没有铁路也是可以接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