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49章:崇祯耍猴

明末黑太子 第849章:崇祯耍猴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那逆子所言不虚,以东林为首的江南团伙,但凡户部太仓吃紧,便天天嚷嚷让朕对农户征收饷银。

却对商贾包庇纵容,非但不对其加收税费,反而勾结商贾,偷逃税款,进而诓骗朝廷,危害大明。

袁崇焕要朕满足其辽饷之需,朕停了驿站,又挪用了陕西军饷,由此导致边军无力养家糊口,最终发生西北叛乱。

东林又要朕增加农税,将本就收入微薄的农户往死里去逼迫,加之天灾频繁,造成百万饥民流离失所,成为朝廷心腹大患。

现袁崇焕已死,而东林却愈发势大,不由让崇祯感到痛心疾首,若不是东林门徒太多,规模高达数千,崇祯真想将其斩草除根。

从今日廷议来看,东林与复社众人当真是大明败类,朝廷祸害,食君之碌,却不想分君之忧,反而处处与朕作对,真是可恨至极!

朕都不过那逆子,还都不过尔等?

哼哼!

朕今日便先拿浙江茶商开刀,看尔等如何应对!

“……”

这下户部尚书郑三俊有些不敢搭茬了,在没弄明白皇帝的真实用意之前,最好不要贸然开口,不然连补救的机会都可能失去。

出自东林的三位同僚可是刚刚被罢官,而且皇帝言之凿凿,表示永不复起,自己还不想如此之快便步其后尘。

东林对太子的态度,郑三俊多少还是了解的,太子对商贾极为严苛,东林又为商贾代言,故而双方即便在明面上不会交手,暗地里也会对立。

之前郑三俊获悉不少江南商贾,甚至很多官吏,都盼着皇太鸡与太子打得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结果皇太鸡出人意料地被太子打得大败而归,得到如此消息之后,不光商贾失望至极,打算趁机做些文章的东林更是如此。

太子本就得势,掌管北方八隅之地,今又大败东虏,其声望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辅以孙传庭、洪承畴、王在晋、郑芝龙、杨文岳等五人所部,加之盘踞在畿辅一带的人马,麾下大军不下五十万之巨!

除皇帝之外,不论是藩王、边将、权臣,都得退避三舍,避其锋芒,连皇太鸡都败退出关了,谁还敢在此时上阵挑战太子?

至于商贾……

晋商连同其家眷早就被太子给清理干净了,现在新上来的一批晋商已经完全投靠了北廷。

杨文岳率兵卡住军事重镇大同,就等于卡住了晋商向关外贩售商品的咽喉要道,未得朝廷批准,被人赃并获,那就必死无疑了。

京城商贾的结果从过运抵南都的《京师日报》就可获悉梗概了,之前嚣张跋扈,妄图抱团对抗太子。

不出三天,无一例外,全部跪地求饶,不然一次须缴纳数十年的偷逃税款,这谁人能扛得住啊?

投靠太子还能活命,不投靠,又不补交税款,要么逃离京城,要么原地造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商贾手里无兵,造反自然不可能成功。

更何况都在诏狱里关着,还如何脱逃?

江南的商贾是没遭遇这等经历,否则眼下断然不会愤愤不平,妄图卷土重来。

之前皇帝算是对商贾们仁至义尽了,偷逃税款之事也被一些官员掩盖下去了。

如今此事被太子揭开大幕,再想故计重拾,那就等同于欲盖弥彰了。

“若是浙江茶商忠于朝廷,朕自然可以网开一面,不计较其此前数十年偷逃之税款。然一众茶商不思悔改,仍旧企图敷衍了事,便休怪朕如此这般了。年底之前,浙江一隅茶商,须缴纳总计五十万两银子。若是无法足额缴纳,朕便送其向太子去解释。此笔款子是给北廷的,欠税茶商向太子解释便是合情合理之举!”

对于税银之事,崇祯早就打算好了,不然窝在后邸那么多天,岂不是真就成了昏君了?

那逆子有本事收拾北方商贾,那就顺便也帮自己收拾一下南方商贾吧!

商贾欠南廷的水银,南廷欠北廷的款项,莫不如将这些江南商贾直接送给那逆子好了!

对崇祯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既然那逆子擅长此道,自己便可来个人尽其才,也乐得清闲。

“……”

郑三俊都被崇祯这天马行空的命令给惊呆了,说分摊就分摊?

浙江茶商们不等于得到了一个飞来横祸么?

五十万两!

若是由一百个茶商来分摊,每人不过五千两。

按照其历来偷逃税款的总额来说,倒是当真不多。

然而这些茶商会坐以待毙么,乖乖交银子么?

届时如何?

皇帝会派勇卫营前去缉拿茶商不成?

这不又上演了扬州抓盐商那一幕了么?

勇卫营重操旧业,再当一次绑匪?

江南商贾偷税当小偷,天子亲军收税当绑匪!

这可真是自古以来的稀罕之事……

“陛下如此行事,只恐民怨沸腾,市井停滞,百业衰退,此乃竭泽而渔,饮鸩止渴,万不可取也!”

刑部右侍郎张采可是不想看到皇帝再得逞一次,万一浙江茶商在重压之下服软了,那南直隶的商贾该当如何是好?

“既然张爱卿如此认为,不如由张爱卿说一侧能收获五十万两银子的计策可好?”

谁敢阻止自己的计划,崇祯就让谁出言替代,否则就回老家一边玩去。

“……臣以为我大明素来以农为本,当须加征农税。五十万两分摊至五十万户,每户不过一两银子!”

张采不敢得罪商贾,要想榨出银子,那就只能欺压农户了。

“爱卿还真是会为朝廷着想,每户不过一两,说得好!太子曾说,刨去税费与田租,一家农户收入便所剩无几,仅够家人果腹。爱卿只言片语,便将农户手里的银子拿走一两。商贾少缴税,甚至不交税。而农户须多少税,不收到家破人亡,誓不罢休。此前朝廷曾广征饷银,致使各地农户困苦不堪,最终导致频发珉变。今爱卿如此欺压农户,居心何在啊?”

某逆子曾经叮嘱过崇祯,要改变以前的策略,谁有钱就向谁收税。

将农户都变成流珉,乃至流寇,对朝廷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虏酋皇太鸡就盼着朝廷如此行事,只要关内一乱,届时关外的东虏大军便可与关内的流寇大军来个里应外合了……

“陛下明鉴,臣对大明忠心耿耿,此策决计是肺腑之言。臣以为善待商贾乃是我大明祖制,太祖高皇帝陛下如此,历代皇帝无不遵从之。陛下今苛刻于商贾,便是本末倒置!”

既然皇帝要指责自己,张采便搬出了祖制和朱元璋,就是要堵住崇祯的嘴。

“……你!”

崇祯真是被张采给气得语结了,这等包庇商贾的败类,真应该被万箭射死,最不济也要送到那逆子手里。

“张侍郎此言差矣,太祖高皇帝陛下善待商贾不假,然当时商贾均照章纳税,不敢偷逃税款。今时不同往昔,仅在浙江一隅,茶商便无视朝廷法规,恣意偷逃税款。张侍郎莫非对此置若罔闻,熟视无睹?抑或是刻意在为茶商开脱罪责,妄图蒙混过关?”

见到崇祯皇帝被张采给难住了,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可法立刻出列助阵。

他要让皇帝以及一众同僚明白,争论的焦点在于浙江茶商偷逃税款,而非其他。

只要牢牢抓住此项,再顺势做些文章,对付张采等人便容易许多了。

“你无凭无据,分明是在刻意污蔑本官!陛下,史可法此人狡黠异常,仅凭臆断便欲陷害于臣,若是臣之声誉因此而受损,则亦是朝廷之损失,敬请陛下将此人罢官,以免今后有人重蹈覆辙!”

张采知道史可法是崇祯的人,也并不指望凭借这点**小事就能至对方于死地。

但总得敲打一番,最好可以让史可法闭嘴,因为其言语直击争论的要害位置。

“张侍郎,此前复社士子参与商贾罢市,厂卫还抓获不少,张侍郎不会忘记此事吧?复社是否勾结商贾,张侍郎可说得清楚?可有凭据否?本官亦不信复社勾结商贾的,但今番廷议,张侍郎如此为商贾说话,真是令人记忆犹新啊!”

有了史可法打头阵,来了个抛砖引玉,户部右侍郎许直再为其帮衬就好下手了。

张采与复社的那些狗屁倒灶之事,早就在整个北官队伍里传开了。

东林与复社就是狼狈为奸的关系,二者被视为商贾门下的走狗也不过分。

今番廷议,张采还理直气壮地为浙江茶商开脱,可谓是无耻至极了!

“你……你与史可法联手污蔑本官,更污蔑复社!清者自清,本官堂堂正正,定要讨个说法,还复社以清白!”

张采当然不会承认,即便厂卫真抓到了复社成员,张采也会声称这是个人所为,与复社完全无关。

“说得好!本官亦钦佩张侍郎如此高尚风格,实乃百官之典范也,不知张侍郎昨晚吃了甚子菜肴呀?”

史可法一带头,看热闹多时的“北官集团”便陡然活跃起来。

既然张采敢公然发动对史可法的人身攻击,那己方也不是吃素的。

工部右侍郎朱永佑便使出了整个集团里众人最为擅长的一招,他就一直盼着看张采的笑话呢!

“本官所食与你何干?”

“是不敢说吧?”

“你这分明是在无理取闹,焉有大明官员之体统!”

“你有体统,你倒是照实说啊!说到底,还是不敢吧?”

朱永佑适才观战了好半天,发现昨日晚饭就是东林与复社的七寸。

既然侯恂、张玮、钱士升宁可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也不敢说,那这里面必然有奥妙。

不管你使出何等招数,我就打你七寸,看你疼不疼!

“张爱卿,你适才说自身清清白白,为何不敢应答呢?朕亦好奇,张爱卿昨晚所食何物,为何吞吞吐吐,支吾不言呢?”

在吃晚饭这个问题上,崇祯占据了绝对意义上的主动权,想怎么发难都可以。

之前东林三人不敢应答,便说明这顿晚饭在其心中依然成了梦魇。

真说出来,或许解释一番也就罢了。

可一直如此憋着,憋到最后,所造成的伤害必然更大!

“张侍郎,陛下问你呢!你倒是尽快答复陛下啊!”

一人战三人,张采获胜的几率本就不大。

再加上崇祯皇帝亲自上阵,那就断无获胜之可能了。

许直幸灾乐祸地在旁边火上浇油,将张采逼到死胡同里去。

“你……”

这下轮到张采语结了,憋得连脸都发青了。

到底说还是不说呢?

说了就要供出钱谦益,那就等于直接得罪了东林。

适才东林的三位宁死都没说,自己却招了,岂不是跟猪一般蠢了?

若是不说,眼前这群家伙肯定以此为把柄,进而没完没了!

“张侍郎,无非是顿晚饭,你为何如此纠结呢?莫非其中当真有奥妙?”

吏部尚书孟兆祥对其也十分的好奇,东林之人不愿说,复社之人亦不愿说。

那这顿晚饭可是相当的蹊跷了,观其表情,莫不会是吃人了吧???

“你……”

这下张采变得更加被动了,感觉仿佛整个北官集团都在盯着自己。

“张爱卿,对于晚饭,可有难言之隐?”

崇祯现在全当在看耍猴了,不过这厮完全是在自取其辱。

之前为浙江茶商开脱罪责,就没想到自己的报应立刻就来了。

“陛下,不知臣可否不作应答?”

张采还是决定不说,免得复社真与东林为敌。

复社是后起之秀,而东林在江南,乃至大明,堪称势力最大,委实无法得罪。

“……这……唉~!好吧!朕也不好强人所难,张爱卿不愿作答,便无须作答了。不过,既然朕答应爱卿不作答,爱卿也得答应朕,从此往后不得帮衬商贾,爱卿可愿意?”

对于类似的问题,某逆子早就为崇祯做好了解决方案。

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题,一个条件换一个条件。

你觉得自己吃亏,大可以不换。

那就无需费事了,完全可以一步将死你!

“……容臣三思!”

这下张采变得更加的被动了,真若是答应了皇帝的条件,这还如何在廷议时为商贾说话?

用一顿晚饭换以后所有时间都得禁语,自己岂不是赔大了?

答复的话,那肯定是得罪了东林。

不答的话,那便与皇帝和北官集团为敌了。

“臣昨晚在家用餐,不怕宵小非议!”

权衡利弊之后,张采决定说谎圆过去,连吃了甚子菜肴都想好了。

这样能敷衍住皇帝,又不会得罪东林,算是两全其美之策了。

站在张采不远处的钱谦益闻言顿感不妙,可此时又不能出言帮衬。

“爱卿可敢保证所言不虚?否则可是其君之罪!”

对于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家伙,崇祯就不打算姑息纵容了。

听到张采故意诓骗自己,崇祯就想起国仗周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自己哭穷。

还是皇后拿了五千两银子为其出资,却换来周奎贪掉其中的大部分的恶果。

如今周奎被那逆子禁足,家产被抄没,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张采以为如此这般便能掩人耳目,真是痴心妄想。

“臣愿保证所言不虚!”

事已至此,张采也没了退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