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844章:欢聚一堂

明末黑太子 第844章:欢聚一堂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魁首!”

刑部右侍郎张采、吏部左侍郎张肯堂前来赴宴,设宴之人便是东林之首,现任翰林院掌院的钱谦益。

而在座的也不是泛泛之辈,包括刑部左侍郎侯恂、吏部右侍郎张玮、都察院右都御史钱士升,更有首辅瞿式耜坐于钱谦益左手位置。

“二位快上坐!”

钱谦益展现出一如既往的热情待客之道,现在廷议形势对东林有些不利,拉住同为弱势一方的复社便尤为重要了。

尽管为了安抚钱谦益,崇祯皇帝将翰林院掌院的品级提升到了正三品,达到了可以参加廷议的级别,但钱谦益对此并不满意。

作为整个大明最大的团伙,东林理应有责任和义务为皇帝分担更多的日常事务,而对钱谦益来说,区区一个掌院与魁首的身份并不相符。

即便不是阁老,至少得当个尚书吧?

结果莫说尚书,连六部之中的侍郎都没捞着。

这让钱谦益很是郁闷,之前也与学生瞿式耜沟通过多次。

作为被崇祯皇帝火速擢升上来的首辅,瞿式耜也不便直接推选自己的老师。

若想入阁,当须下面的同僚进行一番运作,而且人数当须足够多方可事半功倍。

然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北官集团,若想得偿所愿是相当困难的。

首先得与复社达成一致,然后还需拉拢住廷议里的数位南官。

鉴于之前东林所采取的排除异己的策略,只怕在短时间内改变态度是行不通的。

哪怕是出自浙江那边的同僚,东林也采取了警惕与敌视的策略。

东林其实就是围绕南直隶,特别是以南都至苏州这一带的士子为主。

江南看不上江北(扬州),扬州看不上两淮,两淮看不上徐州。

南直隶看不上浙江,浙江看不上江西、湖广、两广。

这还不算完,整个南方的官员还鄙视北方的同僚……

有御史批驳太子处心积虑,将大明江山一分为二,可官场又何尝不是?

而且在数十年前便早已碎成了数块,一时半会都拼不起来。

对于如此状况,作为首辅的瞿式耜暂时也没甚子良策。

消除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团伙之间的隔阂,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成功的。

之前是南都的官员进行内斗,这下陛下又带来了不少北官,而且将其安排在了重要位置上。

原本不少都是东林的,还不得不让出来,给别人腾位置,对方还是一群外地人,东林这边岂能不难受?

按照东林内部的意思,起码要来个“三三数量”,即六部里面占据三部,内阁里面占据三个成员,这是最低标准。

眼下这个局面完全在东林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外,即使今年不能有所改观,明年年初之后也必须求变,决计不能让崇祯皇帝为所欲为。

按照钱谦益的意图,若是本人无法入阁,那就凭借翰林院掌院的职务,尽可能多地招收东林士子,待殿试过后便可充实到六部与诸多衙门里。

这些士子均乃东林部下的种子,往后升迁提拔,再周而复始,可以盘根错节,一旦有事便能互相帮衬。

若是能够入阁,这个位置便申请由周延儒来担任,毕竟人家花了十万两银子,不能将这一大笔钱打水漂。

“多谢魁首,诸位幸会!”

张采与张肯堂向起身的众人拱手客气了一番,复社便是东林衍生出来的团伙,说到底算是一家人。

只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稍有不同而已,真要是有威胁到自身利益的事情,还是能够同仇敌忾的。

由于就在自家府邸宴客,故而方便得很,钱谦益的招呼下,仆人鱼贯而入,将各式菜肴迅速上桌。

糖醋鳜鱼、清炖狮子头、糖醋排骨、红烧鹅掌、爆炒冬笋、红烧鸡翅、梅菜扣肉、红油兔丁、八宝豆腐、万三蹄、中庄醉蟹、大煮干丝、香菇炒油菜、桂花糯米藕、银鱼炒蛋、碧螺虾仁。

整整十六道菜,加上陈年密封的金花酒,这一桌酒席可是相当的气派,连盛菜的盘子都出自官窑,寻常人一辈子都别想企及。

即便钱谦益已然上了年纪,酒量堪忧,不是还有另外四人作陪嘛,首辅的面子总不能不给吧?

四个人灌两个人是没啥难度的,作为东林士子,不光要懂得诗词歌赋,知晓朝野消息,更能在饭桌上推杯换盏。

酒后吐真言,不灌醉对方,哪能听到真言呢?

“载宁(张肯堂字)、受先(张采字),不知二位可有乾度(张溥字)消息?”

先说自己的意图是不明智的,还要找个由头,钱谦益认为从张溥这里开始是最好的话题。

“畿辅被兵,只恐先避兵祸矣!”

张采摇了摇头,现在整个南都最为关心的事情便是东虏叩关,北都被皇太鸡的大军团团包围。

“殿下文韬武略,又得太祖高皇帝陛下庇佑,定可逢凶化吉!”

钱谦益尽管对太子的诸多新政表示不满,尤其是损害了东林背后的商贾们的利益,可嘴上还是要称赞有加的,这是本人的态度,更是整个东林对外的态度。

“据说皇太鸡尽起关外之兵,或可高达三十万之巨!”

张玮与太子没有接触过,尚且不知太子从仙界归来能力几何,但皇太鸡打算趁虚而入八成是真的。

将各方面的消息汇总起来可知,北都守军合计不过十万,纵可凭坚城而据守,面对所向披靡的东虏大军也是胜算无多。

“市井流言说是是役弱胜,虏酋皇太鸡自然可退兵出关,若是不胜……”

“何解?”

“王师可凭两淮防线,固守半壁江山!”

“嘶……”

侯恂是从儿子侯方域那里听来的消息,至少南都这边是普遍不看好小太子能够战胜皇太鸡的。

莫说打退三十万穷凶极恶的东虏大军,即便战胜十万东虏,杨镐没做到,秦良玉没做到,祖大寿亦没做到。

只有袁崇焕做到过,然而这位却被崇祯给凌迟处死了。

毛文龙被袁崇焕给杀了,曹文诏死于剿寇,卢象升去岁冬季战殁,当下只恐大明都找不出来能够力退皇太鸡的良将了。

“首辅,依你来看,北都可否固守成功?”

张采对于上奏如何整饬兵马可谓是说的条条有理,等两边真打起来,他就全然猜不出结果了,属于典型的纸上谈兵。

“不瞒受先,在下不谙边务,但万分期盼殿下能够克敌制胜!之前《京师日报》上业已刊载飞艇之事,加之另有其他火器助阵,想来易于长期固守!”

瞿式耜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也不比张采好多少,但倾向是很明显的,北都被东虏攻陷,对大明是绝无好处的。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之前瞿式耜对自己能被擢升到首辅位置受宠若惊,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从王承恩嘴里得知,这是太子殿下向陛下进言推荐了自己,不然首辅往后推二十年只怕都轮不到自己来做。

公允地说,太子爷对自己亦有提携之恩,瞿式耜也就不希望北都沦陷,更不愿意听到东虏俘获太子甚至大明皇后的消息。

对于可以飞天之物,瞿式耜是不大相信的,然而从北都来的人,上到崇祯皇帝,下至官吏家眷,都亲口承认了。

口径惊人的一致,而且有人更是描述地惟妙惟肖,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如此看来,飞艇便是真实存在之物了。

“首辅之言亦是我等所想,祝殿下率领王师力克顽敌!”

钱谦益很适时地举起了酒杯,开始遥祝太子,众人自然也要跟着举杯。

这推杯换盏的场面非常符合“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梗概!

钱谦益心里是很矛盾的,既希望太子不能太过得意,又不想看到北都被东虏攻占。

一旦北都失守,只恐东虏三十万铁蹄会迅速南下,参照当年金军灭辽后即刻南下攻宋。

没有岳飞那样的名将,凭借屡战屡败的王师,真能守住两淮防线么?

若是这条防线再失守,长江天险便被双方所均分了。

就隔着一条江,南都面对数十万虎视眈眈的东虏大军,又如何能守得住?

让东虏从某处从容过江,直捣江南腹地,那大明帝国也就要崩塌了。

故而经过反复思索,钱谦益认为最好的结果便是让太子与虏酋斗个两败俱伤。

退一步说,不论北都是否失守,东虏大军都无力南下。

但这只是自己的臆想而已,钱谦益也知道不能当真。

“首辅,明日廷议,我等是否需要向陛下进言,加强两淮与长江防线?”

张肯堂是非常担心北都那里的战事了,真顶不住东虏大军的话,那南廷这边就要早作打算,未雨绸缪了。

“载宁所言极是,自然须固守此两道防线,尤以淮河防线为重,自古守江必守淮!”

瞿式耜表面上同意张肯堂的建议,可是心里在苦笑,除了朱大典的人马,那还有兵力固守淮河防线?

实在不行,就只能上奏陛下,将洪承畴所率的部分人马拉过来充数了,否则没有三五万人,是断然守不住淮河防线的。

真有五万人马也不一定能守住,但至少能够让心里安稳一些,不至于每天醒来就要担心清军攻破这条防线,直取长江北岸的重镇扬州。

“可不知如何筹得数万人马?”

张肯堂当然明白淮河防线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一来缺人,二来缺钱,没人没钱,靠嘴来固守?

“现行募兵只恐晚矣,为今之计,要么调集南方各地驻军前来勤王,要么请镇海伯派上万兵马北上驰援!”

募兵根本就不能打仗,当须编练数月方可成军,否则即使拉到战场,面对东虏铁骑,也是一击即溃。

瞿式耜只能将过半的希望寄托到郑芝龙身上,毕竟福建一隅是整个南廷辖区里的划外之地。

郑芝龙叱咤海上多年,兵马逾十万,战船过千艘,勤王乃是其份内之事,若是战况急转直下,可向陛下进言,为其直接封侯。

“眼下也只得如此这般了,只是这郑芝龙前番上奏朝廷说是已派人马北上驰援,加之所部正与红夷在东番激战,再命其二次发兵……”

对于郑芝龙这个前海盗头目,张肯堂多半不大相信其许诺,但形势如此,手里有兵,即便朝廷无人可依,也有极大的话语权。

郑氏集团的实力几乎比唐末的某个藩镇还要强大,屡遭东虏所败,现在朝廷是不得不依靠郑芝龙了。

别说暗地里听封不听调的郑芝龙,即便是官军将领,阳奉阴违的事情也没少干,为了多拿赏银,杀良冒功更是屡见不鲜。

“据说郑芝龙已将其长子郑森送至北都,作为殿下学徒,足可见其赤胆忠心!”

瞿式耜也不敢为郑芝龙打包票,不过还是能举出一个例子的,既然北都遭围,那么郑森也在城中,为了这个儿子,郑芝龙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嘶……这倒是!”

在座的众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想来此为太子拉拢郑芝龙的一招,没想到在紧要关头还用上了。

“东虏不善水战,不论是两淮还是长江,若有镇海伯的战船助阵,自然可固若金汤!”

南船北马,在三国时期便定下了基调,曹操的数十万大军也因为不擅水战而折戟赤壁。

瞿式耜认为只须调集大量战船,仿效赵宋将领韩世忠那般水战策略,便可力退东虏铁骑。

不过即使北都那边已经陷入苦战,南都这边依旧歌舞升平,丝毫感觉不到战事的影响。

钱谦益府上已有不少靓丽舞女,一边饮酒谈话,一边欣赏歌舞,岂不悠哉游哉?

入冬之后天黑的很早,钱谦益便遣人将买的新式油灯点上。

在数盏油灯的照映之下,偌大的厅堂里瞬间变得明亮起来。

“此灯甚好!”

张肯堂捋着胡子看着灯光,仿佛这灯光比不远处的舞女还要引人入胜。

“可惜府上只购得六盏!”

钱谦益当然知道这灯的妙处,不然就不会花高价购买了。

他还想买至少十余盏,可惜畿辅被兵之后,此灯在南都就变得有价无市了。

你就算开出一百两的天价,也买不着一盏了,大内倒是有,你敢跟皇帝抢油灯么?

一盏大号油灯售价二十两,你还别嫌贵,概不还价,有还价的工夫,油灯便让旁人买走了。

尤其是各行各业的富商,特别喜欢这种又好看又明亮的油灯。

哪怕是两淮盐商,也是一边骂太子,一边买太子所创的油灯。

江南手工业发达,倒是有人见到此物有利可图,打算加以仿制后售卖。

可是随后便发现诸多问题,即使作出如此灯身铁艺,玻璃灯罩也是委实难弄的。

最致命的是,从陕西运来的黑油,点燃之后,亮度逊于灯油不说,还冒出大股的黑烟,极为呛人。

从对比可知,黑油与灯油虽然相似,却貌似是两种油料,后者绝非轻易可被前者所替换。

不掌握灯油的奥秘,便决计无法让仿制的油灯达到同等级别的明亮程度。

若想探得此等机密,便须进入位于北都的石油工厂方可得知。

现北都被围,不论如何是不可能尽快得知了,最快也要明年开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