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795章:借钱生意

明末黑太子 第795章:借钱生意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对于从郑老屁那里借钱,鉴于数额巨大,至少有三个办法。

其一,那就是直接伸手要!

为了培养郑成功,他爹会不遗余力,而且只要跟自己搞好了关系,爵位就远不止目前的伯爵。

只要能击败荷兰人,收复东番,之后攻占巴达维亚,干掉荷兰东印度公司,封侯甚至封公也是极有可能的。

等郑老屁百年之后,这个爵位必将到郑成功的头上,以后郑成功便是镇海侯、镇海公,更可能是大明的第一个异姓王——镇海王!

郑家掌控着东亚水域的制海权,盘踞福建,发展多年,坐拥兵马十余万,战舰上千艘,早已尾大不掉。

朝廷已经不可能将其连根拔起,彻底剪除了,考虑到郑成功也算是忠君报国,就可以因势利导,借助郑家的军事实力来巩固大明的海防了。

而且也必须这么干才行,你在海上都打不过人家,不指望人家还能咋办?

海军是一个投资规模大、见效周期长的军种,绝非朝夕可成,光是建造一批大型水面舰艇的周期就至少要达到十年以上。

在此期间,郑氏是唯一可以抵挡西班牙与荷兰这两大海上团伙的武装力量。

某太子已经想好了,郑老屁打下东番,那就对得起他这镇海伯的头衔了。

占领吕宋,把岛上的西班牙人赶下海,就可以封侯。

真能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巽他群岛,那就可以飞升到公爵了。

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便可以为大明开疆拓土之人,都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其二,便是利用商品贸易!

郑芝龙之前是海贼,如今是披着水师行头的海商,原先的贸易范围北至倭国,南到巴达维亚。

等崇王朱由樻移藩堪察加半岛,加上一堆藩王都挪到鄂霍茨克海西岸之后,郑氏的贸易范围也就顺势向北扩大了一圈。

待赶走霸占巽他群岛的荷兰人,计划移藩西南太平洋诸岛的藩王们也就可以启程了,届时郑氏的贸易范围还能再向南扩展一圈。

即便仅仅满足当下的范围,也足够让郑氏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的了。

尤其是在经历了登陆辽东的战时之后,明倭双方建立了初步的互信。

得到了实惠的倭国上下都对这种凭本事来卖力气的贸易形式非常看好。

根据某太子的计划,在五年之内,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商船,将从每年的不足一百艘,暴涨至一千艘,甚至更多。

倭国虽然贫瘠,但也不是什么商品都没有,至少白银、漆器、木材都是大明需要的。

而大明可以将所有新式商品都倾销到对面去,从而将西方商品彻底赶出倭国市场。

倭方付不起钱不要紧,可以出动大量的雇佣兵抵偿货款。

只要打死一万辫子兵,便能落袋至少二百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钱,就跟这次一样,可以歇上大半年光景了。

出动十万大军,一年干一次,然后就是带着银子和好东西回家休息,这好事上哪找去?

郑氏的舰队在里面便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可以用舰队运兵、运粮、运商品。

往来穿梭,风里雨里,危险倒是常有,但其中赚取的差价可是不下一倍。

在京城千奇百货商店里售卖的一盏新式油灯,莫说运到倭国,只是运抵南方,便会被一抢而空,哪怕售价是原先的三四倍!

如此大的利润,郑老屁会无动于衷么?

肯定不会!

因为连郑芝豹走的时候,船队都装满了琳琅满足的各式商品。

某太子没给郑氏运费,原因就在于返程的时候可以从京城这里带货。

只要运抵南方,其中的部分差价就足以抵偿北上堪察加半岛的成本了。

剩下的部分自然是净赚,而且跑一趟就能净至少赚十几万两之多。

要是将船队规模扩大数倍,一年跑两次,这其中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

从京城运货到北地诸多藩国,再把北地的特产运回来,郑氏能赚一次差价。

从京城返航福建老家,将新式商品运抵南方,郑氏还能赚一次差价。

郑老屁真把眼前的中小型商船都换成大型船只,再将船队规模扩大几倍。

十年之内,其贸易额与利润额便可逼近甚至超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了。

后者无非是仗着拥有制海权与几千艘商船,控制着从东番至欧陆的航线。

实际上当下世界上有四条黄金航线!

第一条是大西洋航线,从欧陆至美洲大陆,主要控制在西班牙帝国手里。

第二条便是从美洲至吕宋的航线,自然也归西班牙帝国所有。

第三条则是掌握了荷兰人手里,也就是从荷兰出发,绕过好望角,横穿印度洋,抵达巴达维亚,再北上的航线。

荷兰人失去了在倭国的贸易特权,郑芝龙便掌握了第四条航线,而且这条航线的价值还在飞升。

南到巴达维亚,北至堪察加,可以说是四条航线之中,竞争对手最少,而且最为安全的航线了。

结合大明占全球三分之一的GDP,郑芝龙手里的这一条航线,就足以等同于其他任意两条航线。

换作几十年前,这肯定比不了,因为美洲的白银出口没有锐减,西班牙帝国也没有限制对大明的出口。

现在就不同了,不但航线长度增加了,进出口总量也在飞速提升,这便意味着贸易额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最北端有诸多藩国,之后是倭国与菜国,然后是市场最大的明帝国,再往南是东南亚各国。

就凭这四块市场,通过海上贸易互相联通,发展起来之后,郑芝龙的实力便可以力敌荷兰语西班牙在东方水域的武装力量了。

两个敌人联手组成联合舰队,或许还能打赢郑老屁。

不抱团上的话,郑老屁可以单挑弄死任何一个!

其三,可在福建本地开办新兴公司,让郑芝龙入股。

福建本地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没有铁路,没有火电厂,连百货商店,甚至美女总汇都没有。

这些的一部分都是郑芝龙在京城看过,并希望搬到他老家去的项目。

某太子将几个具有很大盈利价值的项目移植到福建去,便可以让郑芝龙欣然接受了。

只是光掌握了项目,手里即便有银子,也不一定能办得周全妥贴。

哪怕是香气扑鼻的牛肉拉面,你没弄明白其中的奥妙所在,让酒楼的厨子仿制都不可能成功。

像管理、运营、仓储、渠道、物流、收支等方面的知识,更是要现学才能将项目做好、做强、做大。

别人会广告,你不会,别人就比你干得好。

别人会营销,你就会广告,别人还是比你干得好。

以此类推,哪怕郑芝龙可以独霸福建市场,能自己吞掉所有项目,也需要派人前来京城学点本事才行。

跟眼下郑氏的军事实力一样,犹如一条海上蛟龙,但到了陆地就不行了。

正是看到了这种不足,郑芝龙才派郑成功与上千嫡系士兵到京城来学本事。

如果将武器、商品、入股三合一打包销售,或许从郑老屁兜里赚到银子的把握性会更大一些。

飞艇与新式铜炮是郑老屁非常想要得到的武器,商品是能赚银子,让他养兵的玩意,入股则可以夯实郑氏在福建的根基。

都算上的话,便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了,能够估计到短期与长期的利益。

让郑老屁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或许还是可以做到的。

“殿下所言不虚,且容臣审慎思索一番!”

李侍问觉得太子解释很有道理,不过事关三百万两银子的巨款,不能轻易点头,还要三思而后行。

拿出去三百万两,再借回来八百万两……

到底是赔还是赚,李侍问得好好算计算计。

明明自己兜里的钱变少了,但心里怎么感觉就像是占了大便宜一样呢?

匪夷所思啊???

矛盾!

决计非常的矛盾!

“殿下,工部尚书张国维来了!”

“宣!”

“臣张……”

“免了!爱卿喝盏热茶暖暖身,然后为本宫说说城墙破损的情况,修缮城墙到底需要银两几何?”

听了太子的话,李会计顿时就一哆嗦,这就意味着户部还得从太仓往外掏银子。

这么掏下去,甭等到过年,太仓便会“仓徒四壁了”……

“殿下,臣之前现场勘查过内城西侧与北侧之城墙,尤以阜成门与西直门附近垮塌情况最为严重,德胜门与安定门一带情况较轻。若是想要恢复至战前之坚固程度,只怕须将城砖尽数剥离,待填实地洞空隙后,夯实地基,再行修建城强,方可确保万无一失。整个工期约百日左右,耗费银两不下二十万两!”

京城不像其他地方,算是天下第一城,甚么都要用最好的,不能凑合。

张国维也知道抗击东虏,朝廷耗费颇大,也只是报了一个较为保守的数额。

再压低的话,只怕没等东虏卷土重来,这段修缮一新的城墙就会因为偷工减料,自行垮塌了。

若是不修或者少花钱也行,那就必须确保东虏不会再次叩关,围攻京城,否则这笔钱就是不得不花的支应了。

一战消灭数万东虏精锐,只花二十万两银子来修城墙很贵么???

“嗯~!还行,不算太贵,那就修吧,工部不是还有修筑新城的银子余额么?先挪过来一部分来修缮内城城墙,新城那边也不用急着扩建。工部留一百万两,用以支应各项工程支出,剩下的钱返还给户部,先得把将士们的赏银兑现了。”

眼下必须优先有功之臣,自己说过的话必须落实,不能被下面的人当成放屁。

要不是这些狗腿子多日以来的浴血奋战,今天坐在这里的就是皇太鸡和一群辫子了。

前两天就差那么几里路,辫子兵就可以攻入皇城了,场面可是相当惊险刺激呢!

“臣遵命!”

张国维不敢有异议,也知道太子这是事急从权的决定。

太仓的情况他也不是不清楚,要不是李侍问跟他说过,他会以为户部很充裕呢。

一旦户部没钱了,那就意味着其他六部也都会相继没钱。

朝廷的七个部门都没钱了,那就距离歇菜不远了。

之前崇祯皇帝尚在京城时候的模样,大员们自然清楚得很。

谁也不想重新回到那个地步,每天都会为了银子而发愁。

“过些天看看东虏得病的情况,看看若是东虏退兵,王师能否抓些包衣奴才来修缮城墙,或许还可以少花些银子!”

想要弄些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苦力,自己人是没多少了,只能把目光锁定在辫子那边了。

据说皇太鸡这次带来十多万奴才,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收粮食、填平护城河。

现在护城河八成是不用他们天平了,粮食也收得差不多了。

这些奴才还有什么用,某太子是不知道了。

皇太鸡要是觉得他们都是累赘的话,大可以都留给某太子来打包。

先让奴才们修城墙,然后去挖矿,服役十年,便可重获新生了。

真么看起来,某太子还是非常宅心仁厚的,起码没杀一个人。

至于五千多辫子兵,里面有奴才兵也有八旗兵,再添点人都能变成一旗人马了。

某太子可不会给他们重新为皇太鸡效力的机会,那就真是放虎归山了。

回去也行,就跟向叶臣说的一样,脚筋手筋挑断,变成废人才能回去。

想要四肢健全,要么去挖矿,要么去南边为镇海伯卖命。

哎???

本宫要是送给郑老屁五千多辫子兵,一个兵价值二百两银子,五千人便是一百万两之巨!

这份白送的礼物也不会让他还,郑老屁一高兴,岂不是可以同意价值一千万两银子的买卖了?

即将为郑老屁卖命的这些辫子兵也不用怎么看管,不论是在海上,还是岛上,他们根本就跑不了。

孔有德当初的确带了不少水手投靠皇太鸡,不过应该不会让他们参与围攻京城的陆战。

被俘的家伙基本不会是水手之类的,即便真有不少,也远不是郑家同行们的对手。

你们要是一口气跑进山,从此之后一心当野人,本宫一定敬佩直至。

否则,就老老实实为郑老屁冲锋陷阵吧!

等皇太鸡营救你们?

那先指望皇太鸡造出来高达的吧!

东番距离辽东老巢有多远?

用脚后跟想去呗~!

保不齐今后这些辫子会出现在吕宋,甚至更远的爪哇岛!

或者澳大利亚……

《塔斯马尼亚岛上的辫子兵》!

这本书应该可以大卖!

一千多郑家军将士可是郑老屁那边的精锐,自己不用则已,用了就肯定是人情债,不能不还。

培养郑成功的成本,郑老屁已经给了,用郑家军的成本,那就正好用辫子兵来抵偿好了。

辫子兵不会海战,但是打陆战的话,效果还是相当可以的。

不用全员起码,哪怕有一个甲喇,也就是一千五百人作为骑兵进行突击,也能冲得荷兰人抱头鼠窜。

不知道郑老屁打没打下来热兰遮城堡,这会儿还没打下来的话,估计从巴达维亚开来的援军就要到了。

自己可是帮不上什么忙,就算这个人情债,也要等到皇太鸡撤军之后,才能派人给送过去。

吃了大败仗的皇太鸡现在在干嘛呢?

诅咒?

祈福?

画圈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