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488章:十两银子

明末黑太子 第488章:十两银子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首辅可知殿下为何让我等拍摄这免冠照片啊?戴着官帽岂不显得更加肃穆有礼?”

医部尚书路振飞刚被擢升到这个位置没多久,对于太子爷的很多事情也不甚了解,只能向某太子的准老丈人讨教一番,人家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凡是大事、要事、新奇之事,首辅薛国观都会事先得到太子爷的指点,同僚们嘴上不说什么,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当下就是准女婿与准老丈人穿一条裤子,把持朝政,周皇后就是每天例行出席朝会,仅此而已,余下的事情大多都是由内阁来督办的。

内阁就俩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首辅不学无术,次辅多少还有点才能,但说到底,关乎国家大事,还得由小太子来拍板拿主意。

南边如何剿寇,北边如何御虏,太仓如何增收,灾珉如何镇抚,这些都是让百官头疼不已的事情。

但只要太子爷发话,所有棘手的困难便都可迎刃而解了,内阁与七部照圣谕的意思办就成了。

你还不能说小太子涉世不深或昏庸无能,自监国伊始至今,一切发布的政令的初衷都是为百姓、为朝廷、为江山社稷着想。

政令的特点就是简单、有效、实施便捷,但凡大明帝国的守法之人皆可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福利待遇。

想扣个与珉争利的帽子,你都折腾不起来,国子监、商人、官员,乃至京营都折腾过,最后这些人都没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贡生们只能老老实实地读书,商人们也不敢造次了,不听话且手脚不干净的蛀虫都被发配山栋挖矿了,京营除一小撮戴罪立功的人得以享受赦免待遇之外,其他都被斩尽杀绝了。

将这些人从畿辅一带剔除之后,朝廷与京城的百姓倒是得到了一个很是难得的良好发展环境,经济在经历了短暂波折之后,在太子爷的指点下,得以迅猛发展。

各行懂得新规矩的商人便可享受垄断市场的待遇,百姓们安居乐业,灾珉们也有了糊口的伙计,将士们不再因为欠饷闹事,官吏的月俸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换成躺着的那位皇帝,只怕也不能比当下做得更好了。

论资历,小太子在众多先帝里自然是排不上号的。

可要论起能力来,小太子只恐仅屈尊于太祖与成祖两位皇帝而已。

这些都是市井里的风言风语,连朝廷大员们都耳熟能详了。

在经历了十数年不上朝的神宗,刚继位没几年就驾崩的光宗,以及酷爱木匠活的熹宗之后,百姓们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位体恤珉情且手段雷霆的明君,当然是满心欢喜。

对于期待大明实现中兴的忠臣们来说,也是如此,路振飞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很多事情都得亲身体验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做出评判。

譬如这露着两只小臂的新式夏服,当初为了这朝服的款式,可是经历了一番唇枪舌战,最后才得以通过。

等百官们都体会到新式夏服的好处之后,方才明白太子爷的良苦用心,剪指甲的事情如出一辙。

“路大人,殿下说官员品级今后会随政绩与表现不时变动,官帽与官服一样都会更迭,按照当下标准来拍照,往后一张照片便可多次使用,无须再行拍摄,可以为户部节省银两。”

薛国观当初也是疑惑,还是某太子为其解答的,这个时代,所有人,特别是官员,都认为戴帽子才能彰显身份特征,免冠照就有些不上档次了。

这要是一名官员的品级变动一次就要拍摄一张照片的话,一次便须十两银子,涉及成百上千名官员,往后还有小吏也要拍照,李侍问那吝啬鬼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首辅所言极是,当花则花,当省则省,方是正道。”

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刚刚拍完照片,便插话进来,在他看来,既然是证件照,便当须清晰明了,能够一眼辨别出本人相貌即可,其他都是次要的。

这可是新的身份证明,非常上档次,光是这神乎其神的照片,便可甩开历朝历代数百年之久,据太子爷说,全世界只有大明掌握了此项科学技术。

按理说这是独门绝技,十两银子一张照片可是不贵,但往后可是要给整个大明的官吏拍照,故而从当下开始就要节省了。

“诸位,在下受事务羁绊,照顾不周,还望见谅!”

吏部尚书堵胤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抽空前来与三品以上的同僚们客套一番,毕竟人家都来到自己的地盘,这便算是打过招呼,省得事后落人口舌。

作为吏部的一把手,还要当作模板来使用,堵胤锡的证件是整个大明首先被做出来的,其他同僚们在看过他的证件之后,才会明白自己的会做成何等模样。

此时,堵胤锡的证件被摆在桌子上,放在院子当中,供同僚们瞻仰,俨然成为了供品一般的物件,只不过只能看,不能摸,不然被上千只爪子摸过之后就要彻底花了……

“冢宰客气了,此事乃是大司徒出钱,冢宰出力,冢宰辛苦!”

礼部尚书冯铨是很会说话,更会做官的,说出来的内容就会让人感觉舒服,他这礼部尚书可不仅仅只会送银子的。

薛国观听了不免感到有些愕然,这些话本来是应该由他来说的,可是都被冯铨给说完了,幸亏太子是自己的女婿,不然自己这首辅之位不保啊……

“大宗伯过奖了,若非大司徒同意出资,我等可是拿不到照片的!”

懂得官场之道的堵胤锡可是不想喧宾夺主,在这件事上,百官可是沾了李侍问的光,他自然不会听了冯铨的客气话便得意忘形。

“冢宰万不可如此说,在下仅是为朝廷掌管户部而已,等照片出来,莫要嫌丑便可,不然户部还得多花十两银子!”

户部掌管着朝廷的财政大权,只有户部尚书点头,朝廷才能将款项支应出去,但李侍问的脑子也是很清醒的,如今太仓的银子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太子爷弄来的。

作为户部尚书,花钱倒是爽快,谁都会,但又有几个人体会过太仓没钱之苦?有了这样强烈的比较之后,李侍问才会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银子。

太子爷已经为户部搞到了两千五百万两银子,若是其他进项不会出差池的话,是年太仓将会入账大致三千万两左右。

这仅仅是不到十个月的进账而已,而且还是在免除了北方地区的所有农业赋税之后,故而显得分外的弥足珍贵。

对于这些银子的来源渠道,身为户部尚书的李侍问自然是一清二楚,今年倒是可以过个好年了,但是明年该当如何?谁又能知道?

晋商与蛀虫都被抄没了,明年决计没有这个进项了,朝廷来自北方的岁入便只能指望山栋盐田与各地的开矿了。

而从是年的财政情况来判断,明年岁入若是少于两千五百万两银子,朝廷的日子是决计不会好过的。

户部能够依然保持较高的进账金额,谁也不敢打包票,连他这个户部尚书都难以推测出来。

李侍问唯一所能倚仗的便是太子爷,放眼整个大明,也只有太子爷能拥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

明年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户部若是还能有三千万两的收入,李侍问就彻底对太子爷拜服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笔钱,之前为了能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的岁入,朝廷就已经对百姓征收“三饷”了。

要是在此基础上翻一倍,真是能让皇帝与百官感到无比的头疼,这种要命的差事,没人愿意主动揽下来,否则也不会黔驴技穷地用“征三饷”的办法来增收了。

但凡涉及到收税,对官员们,尤其是户部官员们来说,就一个字——难!

很难!

非常难!

难以上青天!

这是户部官员的普遍感受,某些地方官员亦是如此。

当下大明北方地区多半受灾,很多地方其实是收不上来税的,哪怕是既定指标的两三成也做不到。

朝廷实际上就是在仰仗着南方来供养饱受天灾与战乱之苦的北方,勉强维持着这种残破不堪的局面而已。

照太子爷所说,一旦朝廷出现财政崩溃的情况,国祚延续了两百余年的大明帝国也就要寿终正寝了,因为没钱就无法调动军队。

不论是抵抗频频叩关的东虏,还是围剿肆虐中原的流寇,没有足够多的军队,都是在白日做梦而已。

养一个步卒,不算武器装备,仅计算衣服粮饷方面的话,一年的养兵总成本折银也需要近四十两。

供养二十万军队便是八百万两之巨,算上战车、马匹、火铳等武器装备的话,少说也要一千万两银子。

朝廷岁入仅有一千五百万两的话,光是军费便要占到三分之二的份额了,余下所有部分只有五百万两银子可用,这当然会变得捉襟见肘不可。

通过历年的经验,岁入低于两千万两的话,那可真是干什么都不够用。

在太子爷的主持下,当下局面已大为改观,作为户部尚书的李侍问当然要珍惜。

“在下证件已经做好,不愁美丑之事了!”

面对李侍问的变相婉拒再掏钱,堵胤锡也不含糊,他的证件照已经被百官给瞻仰了,脸面啥的就不在乎了。

这简直就跟自己的照片上了《京师日报》的效果一样,不过身为吏部尚书,当然要在这事上躬亲示范。

若是非要进行自我安慰的话,很多同僚们的照片或许还没自己的好看呢,用太子爷的话说,就是“长得丑不上镜”……

“冢宰倒是坦然,我等照片尚未见到,难免心怀忐忑啊!”

兵部尚书王家彦也拍完了,而且他的证件做好了之后要在兵部展示,还要给畿辅周边前来拍照的武夫们看上一看,故而很是在乎自己拍出来的效果。

“大司马无需担心,只要拍照时不眨眼,不乱动,照片便能入眼!”

薛国观是在东宫拍过照片的,不过是与准女婿和女儿的合影,而且拍照之后,还处于恍惚状态,过后就忘得差不多了,这会儿才有了些许“过来人”的谈资。

“首辅所言极是,若是拍照时还不老实,可是要让大司徒多掏十两银子的!”

这可是价值十两银子的眨眼,连一向和善有佳的次辅吴甡都不免开始揶揄起来。

“哼,谁敢故意多拍照片,在下明日便上奏殿下,令其自掏腰包!”

李侍问可是不会惯着别有用心的家伙,连十两银子的便宜都敢明目张胆地侵占,那可真是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我等可是不敢,有那十两银子,可是能吃到一桌佳肴美味了!”

张国维说的很对,在场的众人虽说都是一、二品级别的朝廷大员,光是起薪每月就高达一百八十两,但并不意味着会平白无故地浪费掉这十两银子。

“大司空此话不假,在下听说太子殿下将委托勋贵,在内城开设一家酒楼,专营从仙界学来的美食,十两银子可是能吃得无比畅快呢!”

此事早就传扬开了,而且经过了某些参与者的证实,包括礼部尚书冯铨在内的吃货们都眼巴巴都等着呢。

查处大吃大喝的风头已经过了,眼下再上酒楼吃喝也就没多大问题了,即使是一群大臣聚在一起,只要不随意谈论朝政,便不算结傥营私。

具体说了甚子内容,算与不算,无处不在的厂卫们都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悉数报与太子爷,由圣上定夺。

十两银子哪怕在上档次的酒楼,也能买六个荤菜外加一坛酒,这就足够四个人吃一顿的了。

“定然有上等佳肴美味,我等可是有口福了!”

在众人尝过宫里的美味之后,回家用餐便会觉得索然无味了,说到吃,左都御史钟炌也是有发言权的。

铺张浪费固然可耻,但每人出二两银子,到了周末,在打过麻将之后,找四个同样爱好吃喝的同僚出去吃一顿是完全可以的。

这样的日子才算是享受,可是比以前连休息日都没有的时候要好太多了,正因为如此,百官才认可了太子爷的治国方针,朝廷不至于在皇帝仙游之后停摆。

自古以来,便是“先受益而后行事”,官场的规则便是如此,钟炌与在场的众人对此都心知肚明。

能够在彻查之后留在原位,甚至得到擢升的很多都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但这些人也是渴望得到圣上的眷顾的。

主要就是由于之前官员的薪酬待遇过低造成的,在得到改善之后,大家自然乐于当差,为朝廷办事了。

若是躺着的那位醒过来,想要恢复之前的状态,只怕百官也会集体予以抗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