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476章:逐步适应

明末黑太子 第476章:逐步适应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三个自认为满腹韬略的文士到了无比繁华的京城,就跟没见过任何市面的土包子一样,看什么都新奇,哪怕连一根铅笔,都被他们视为巧夺天工之作。

实际上石墨作为书墨从商代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才被取代,到了大明朝,石墨已经不值什么钱了,不少有石墨矿的地方,百姓会用石墨作为燃料。

此举无疑是在暴殄天物,某太子用铅笔的方式赋予了石墨更高的价值,才能让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即使大明境内的石墨储量是非常丰富的,也不能因此而浪费。

原煤每百斤售价不过一两银子,而焦炭每百斤也仅价值三两而已。石墨当然比不了原煤,若是连烧火都不行,那在百姓眼里,这些黑石头还不如木柴。

但经过一番加工,变成了铅笔芯,石墨的价值便截然不同了。

同样是木头搭配石墨,未加工之前,一百斤连一两银子都不值。

变成铅笔之后,一根铅笔就算只卖两文钱,一斤有五十根,也价值一钱银子之多。

一百斤铅笔就价值十两银子,比其原材料形态时的价值翻了十倍不止。

把原材料加工之后,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价值,这种工艺便是技术。

同样的道理,面与肉经过加工,变成了包子或饺子,其价值就远超原材料时了。

一个前举人与两个江湖术士写毛笔字尚可,但忽然玩起硬笔书法就不行了,刚动手的时候写的居然不如一个年轻内侍,这让自恃不低的三人尴尬不已。

加以修炼是必须的,既然有了太子爷给自己免费发放的铅笔,那在闲暇之余,临摹报纸内容是绝对可行的办法。

不过这也非比寻常,让三人好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拿到手便不忍放下,要看个痛快才行。

没啥比报纸更能吸引三人注意力的东西了,最为广泛的受众就是文士、书生之类的顾客。

十文钱一份报纸,换成小地方,很多穷书生都买不起。但这里是天子脚下,有钱的书生早就开启了订阅模式,每天坐在屋子里等着仆人奉上今日的报纸。

没钱的书生,以及暂时落榜的家伙也无需为银子发愁,太子爷公布的新政里,涉及到了大量雇佣书生的活计。

像工部实施的新城项目,正规官吏不够用就雇佣了大量的合同工,尤其是要识文断字的,年纪与经验倒是不太计较。

若是能吃苦受累,还可以去应聘东宫卫队里的文职差事,那可是太子爷的亲军,待遇自然比外面的活计要好不少。

管吃管住不说,每月三两银子起步,相当于外面月薪五两,而且加入东宫卫队还有免费的军服穿,往后若是要迎娶婆娘的话,也会被媒人高看一眼的。

旁的行伍老粗当然不会被对方看重,但东宫卫队作为新编的禁军,待遇与地位都非同凡响,太子爷手里又有足够的银子,官兵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欠饷的问题。

故而京城的文士与书生大多都对十文钱一份的报纸价格并不介意,一个月下来也不过三百文而已,用这点钱便能够得知朝廷的最新政令与天下大事,那真是太超值了。

对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三人来说,报纸上的任何内容都足以让他们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一遍,遇到重大内容,还要多看一两遍。

不过三人的脑子都很好使,记忆力又很强,阅读速度即使很快,也能做到对于大部分内容过目不忘的程度,这对寻常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

根据太子爷的吩咐,他们前七天也没有别的事情,就是在院子里看报纸,若是无聊,便可在锦衣卫的保护下出门逛上一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了京城,入乡随俗,便成了读报纸逛大街!

为了避免夜晚有贼人趁乱伤人,京城虽然早已取消了宵禁措施,但并没有形成江南一带繁华热闹的夜市。

倒是有不少街头巷尾有了早市,尤其是针对早上上班的官吏一群人,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各色小吃。

馄饨、面条、炸糕、烧饼、包子之类,能够快速填满肠胃的玩意,在早市上随处可见,而且很是便宜,并不比其他地方贵多少。

为了不阻塞交通,太子爷规定早六点到八点为早市,商贩过期不撤摊位,即会被扫街的锦衣卫清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敢摆摊对抗锦衣卫,除非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

三位新任幕僚还在兴头上,身体的疲乏早已被精神上的亢奋所取代,也就打算逛一逛早市,然后再行安排日程。

刘乐临走时,还不忘提醒三位尝尝从未吃过的零食,等到日落之后,仨人都感到肚子有些空落,就这么入睡难免会感到些许的不适,便想起了这事。

“薯片???”

牛金星是个胖子,食量也不小,既然是吃的,还是太子爷赏赐的,那就没理由拒之门外了,便撕开一个巨大的纸袋,体积足有一个圆形西瓜那么大,拿出来在烛光下观瞧。

“好似树叶!”

顾君恩大致端详了一番,便想起一个外形相似的参照物,不过那玩意不能吃,眼前这个玩意不知道好不好吃。

“竟然做得如此之薄?”

宋献策是没见过类似的食物,只能对其外形评价一番,然后也呆滞起来,好像感到有些无从下口。

“两位可曾尝过?”

牛金星不知道这玩意是怎么吃得,干嚼还是泡水,刘总管走之前也没特意叮嘱过,只是提了一句而已。

“不曾!”

“不曾!”

顾君恩与宋献策都摇了摇头,这大概也是太子爷仿自仙界的美食,不过具体吃法,还需要研究一番……

鉴于袋子上仅有薯片两个字,其他的说明文字一概没有,仨人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就只能张嘴品尝了。

想唤锦衣卫进来问问,又怕被人家笑话自己见识浅薄,最后只能横下一条心,决定就着冰镇酸梅汤来吃。

“酥脆无比!”

“口感上佳!”

“不可多得!”

这便是牛、顾、宋三人对薯片的第一印象,薄是薄了些,脆是脆了点,貌似没多大的嚼劲,不过这薯片的味道可是极好,吃一片就停不下来了。

仨人将各自得到的一大袋子都吃得干干净净,才算“住口”,吃着薯片,喝着冰镇酸梅汤,在闷热的夏季夜晚,的确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虽然等到吃光之后,还想不出此物是甚子食材做的,但对三人来说,只要是好吃就足够了,其他并不重要,太子爷决计不会用这么好吃的玩意来毒害他们的。

吃过之后除了感到有些腹胀之外,貌似还看不出任何不良反应,只是有点就餐过量,可已经咽到肚子里去了,也不能吐出来,这下空落的感觉倒是完全没有了。

在仆人伺候着冲凉更衣之后,三位“能人”便就寝了,等第二天早起去逛京城早市,瞧瞧京城百姓的生活状态。

翌日是个大晴天,跟昨天一样闷热,早上起来就有一身的汗,冲凉之后才算能产生些许舒爽的感觉。

在太子爷的力荐之下,百官朝服都换成了短袖,这下可是清凉了不少,百姓们也跟风起来,加之天气持续闷热,一时间街头巷尾的短袖数量远超长袖。

尽管牛、顾、宋三人对此还很不适应,觉得露出半截胳膊非常不雅,有些斯文扫地,但还是换上了新衣服,毕竟这是太子爷仿自仙界的衣服,可谓“制衣有名”。

捎带脚连手上较长的指甲也给剪掉了,这算是最为巨大的牺牲了,指甲跟头发一样,轻易不可动,剪了自己心爱的指甲,便被仨人视为忠于太子爷的伟大壮举了首发

作为太子爷的幕僚,出门的话,不论是去办公还是逛街,都不需要徒步前行,以前有马车,如今流行人力车,而且每人都得到了标配的专车负责接送。

出了拉体重较大的牛金星的那位车夫比较悲催之外,另外两位车夫都感觉不错,起码被锦衣卫环绕,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好像地位都随之上升了不少,虽然自己仍然是个车夫。

三位幕僚从来没做过人力车,自然乐于享受,加上两边的街景不错,不免产生出一丝心旷神怡的愉悦感,若是被同乡故友瞧见,定会刮目相看。

进入早市路段,人流量太大,人力车就走不了了,仨人只能在锦衣卫的保护下,徒步逛街,热闹的场面倒是让三人忘记了人力车,甚至有点应接不暇了。

早市不是正规市场,但也是各色商贩的集散地,柴、米、油、盐、布匹、茶叶等生活常用物品大多都涵盖到了,最多的就是卖早点的小摊。

“大馅包子哩~!”

“驴肉火烧!”

“大葱煎饼!”

“三鲜馄饨!”

“煎饼果子!”

牛金星以前最大的梦想就是每顿饭都能吃到驴肉火烧,一顿要吃五个才行,如今的收入已经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便立刻觉得满足一下自己的味蕾。

“来五个火烧!”

“好嘞!”

牛金星从小贩手里接过来驴肉火烧,给了顾君恩和宋献策一人一个,然后自己捧着仨在大快朵颐。

随行的锦衣卫在上差之前已经吃过饭了,在上差的时候,为了随时确保受保护人员的安全,他们轻易是不会吃外面的饭菜的。

一旦这三位先生饭后有恙,直接抓人便是了,由于他们认识买火烧的小贩,故而也就让牛金星可以放心购买早点了。

“呃~!失礼!呃~!失礼!”

一连下肚三个火烧,牛金星这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水,根本就无法遏制打嗝,这下可是当众出糗了。

自己千算万算,却漏算了这一遭,真是感到无比的尴尬,路人都在或多或少的瞅着这位不断打嗝的胖子。

即便有锦衣卫贴身保护,牛金星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让周遭百姓非礼勿视,也就只好努力忍着,尽可能争取时间稍长再打一嗝。

“来!喝这个!”

宋献策急忙快走两步,在附近的摊位上买了一碗面条汤,这样才算是暂时压制住牛某人的“气场”。

这个事故告诉牛金星,即便自己不吃独食,也不能贪多,必须量力而行。不过牛金星觉得只要准备妥当就足以应付这种事情了,下次要找个有茶水、汤汁的地方用餐。

顾君恩与宋献策并没有牛某人那么大的食欲,由于盛夏时节在早上也开始闷热,故而两人都有些食欲不振,连被寻常百姓视为美味的驴肉火烧也勉强吃了半个而已。

这种天气外出就是遭罪,尤其是巳时开始以后,外面就跟蒸笼一般,哪怕甚子事情都不干,光是坐在外面,还是阴凉的地方,都能顺脸淌汗。

有鉴于此,仨人转了一圈,耗时一个来小时也就返回了住处,原本大逛特逛的念头,都被太阳晒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算自己兜里有钱,可以任性,也要看看老天爷任不任性才行,否则被晒得中暑就是注定的下场。

京城这边不比赤野千里的中原,好歹算是三五天下一次时间不长的阵雨,不过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顶多能避免田地里的种苗不被烤死,仅此而已。

北方各地都是大旱,今年的情况也并不比去年强多少,北直隶南部的受灾程度堪比河楠,畿辅一带的情况也就稍微比中原好一些。

仨人在路上也看到了沿途的情况,深知今年百姓的生活仍然极为不易,很多人都将沦为灾珉,流离失所,只能期待太子爷的政令在各地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如今变成了太子爷的幕僚,仨人就会转变态度,站在某太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东宫与朝廷出谋划策。

对于赈灾策略,三位狗头军师都觉得太子爷制定的内容已经非常到位了,基本上不需要再添砖加瓦了,具体要看地方官吏的执行情况。

太子爷颁布的政令都是好的,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那就是从他们嘴里抢食,在一些缺乏监管的地方,很有可能出现抗令不尊的情况。

他们不是巡按御史,没法将这些狗官揪出来,只能做好本职差事,眼下的差事就是多看报纸,多学知识,顺便还得勤练铅笔字。

后者是让仨人最难适应的一件事,由于握笔姿势不同,用力的方法也不大一样,故而要比住豪宅、吃美食的巨大变化,适应起来要困难得多。

纵然写过数以万计的毛笔字,等到握上铅笔时,三位“墨客”也只能一笔一画地慢慢书写,一旦书写速度加快,就有折断笔尖的可能。

欲速则不达,失败过多次之后,在牛金星、顾君恩、宋献策眼里,练字抄报纸一下子变成了斗志斗勇的活计……

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明末黑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