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541章:拼光一切

明末黑太子 第1541章:拼光一切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8 06:32:44 来源:笔趣阁

事到如今,师仁再想那么多已经没有用了,当务之急还是要击退来犯的敌军舰队。

手头的舰队还有不少反舰导弹可以发射,鉴于目标已经进入了17式反舰导弹四百公里的射程内。

师仁索性下令将所有该型号的导弹全部发射出去,等到残余目标进入12式反舰导弹两百公里的射程内时再打一次。

17式反舰导弹尽管性能不俗,然而其数量远逊于此前倭军机群发射的反舰导弹,只有区区数百枚而已。

黄廷的舰队还留有不少防空导弹,而且大量近防炮仍然可以使用。

奥斯曼海军秉承了明帝国海军对水面舰艇的发展思路,忽略隐身,反而加强了防空。

每艘五千吨级驱逐舰至少安装了六门近防炮,每艘万吨级巡洋舰至少有十门近防炮。

连每艘登陆舰都有四门近防炮,防空火力绝对算得上非同一般。

这么做的好处便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己方舰队的饱和式打击所带来的损失。

之前的若干次实战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策略的高明之处,所以奥斯曼战舰的防空炮绝对不会少。

“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机干不了太高端的活计,但作为巡逻飞机还是凑合的,尤其是可以为舰队提供前期导弹预警。

此前空战剩余的舰载机在距离舰队一百公里之外,便打掉了超过两百枚来袭的反舰导弹。

等于只有一半左右的反舰导弹可以突破空中防空网,奔袭最终的目标。

而在距离舰队大约二三十公里的位置,又遭到了“增程海麻雀”中程防空导弹的拦截。

漏网之鱼则被各种近防炮收拾得七七八八,真正打到战舰身上的反舰导弹还不到二十枚。

这主要得益于黄廷在接到远程预警之后,迅速变换队形。

下令将可以高速移动的导弹艇和护卫舰挪到了导弹来袭的一侧,确保可以增大舰队单向的防空能力。

奥斯曼海军的导弹艇也装备了一到两门近防炮,几十艘加起来就是近百门之多。

而且导弹艇可以高速填补舰队的防空缺口,这便是黄廷让奥斯曼海军携带导弹艇的原因所在。

这种平时看起来不怎样的小玩意,只要使用得当,在关键时刻便可以为己方舰队立下奇功。

对于这次来袭导弹所造成的损失,黄廷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无非是减员了一艘两栖攻击舰、两艘驱逐舰、四艘护卫舰、两艘登陆舰而已。

凡是遭到重创,短时间内却还不会沉没的战舰,都可以退出战斗序列,去后方搭救落水官兵。

其余舰艇继续南下,最终目标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黄廷已经从某尊师那里获悉了礼包刷新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八月一日零点之前。

师仁应该不会获得新的战舰,除非大卫派舰队助战,或者师仁获得了其他人的礼包。

但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因为红海现在已经被揭暄的主力舰队给控制住了。

别说是大卫派战舰来增援,就算是以色列的渔船,都别想轻易驶离海岸线。

现在是战时状态,但凡事先未经通报,企图靠近联军的船只,都会被直接击沉!

就算挨打了也是白挨打,如若是误伤,想获得赔偿也是战后的事情。

谁敢不服,大可以过来试试,揭暄的主力舰队正在红海里憋得无比难受呢……

而从埃及南部开来的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军与大明东非的一个军,已经从埃及濒临红海西北部的城市古尔代盖登陆了。

距离开罗不到四百公里,而且获得了当地居珉的热烈欢迎,大家都认为奥斯曼军队才是王师,完全不接受倭军这个侵略者。

由于本土——安纳托利亚的战事,奥斯曼帝国部署在北非与东非的作战部队并不多,偌大的埃及也就部署了三个旅以及一些边防营。

埃及是指尼罗河第六瀑布下游,也就是以北的地区,将后世的半个苏丹都囊括进去了。

而第六瀑布上游,也就是以南地区,全部都是苏丹陛下直属地,也就是私人领地。

这跟明帝国的澳州与北美是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就是易卜拉辛照抄朱慈烺的作业。

包括后世的半个苏丹、南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

原本这里要么是畜牧去,要么是不毛之地,经济价值不值一提。

然而等到发现了石油,且海产品加工业兴盛起来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了易卜拉辛的小金库了。

凭借此地,易卜拉辛就可以供养起庞大的家族了,完全不需要从国库掏钱了。

家族控制着当地包括石化、冶金、畜牧、水产、农业、电力、供水等诸多领域,酒店、赌场、医院等日进斗金的地方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想走上仕途或者从军的子嗣,都可以去东非生活,起码可以衣食无忧。

如若在当地还敢惹是生非,小事的话,可以贬去环境更糟糕的北非。

犯下死罪就可以自行了断了,下不去手的话,某苏丹会派人帮他的……

由于此前俄军在这块土地上横行无忌,导致直属地至今还在恢复生产之中。

现在埃及又出了这档子事情,让易卜拉辛自然非常希望尽快收复失地。

比其波洛的一个礼包,掌握着四个礼包的易卜拉辛当然较为满意。

可是印加帝国的叛乱很快就被弹压下去了,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反过来,奥斯曼帝国先是欧洲部分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好不容易才扑灭。

中东和北非部分又先后闹腾起来了,让易卜拉辛有些顾此失彼。

就算事后可以获得一到两个礼包的补偿,由此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填上窟窿的。

按照战前的各国财务收入总值排名,前六顺序应该是明帝国、奥斯曼帝国、新印加帝国、法兰西帝国、闽国、荷兰王国。

这次全球大叛乱之后,排名就要发生变化了,易卜拉辛估计应该是明帝国、新印加帝国、奥斯曼帝国、闽国、法兰西帝国、荷兰王国……

霸主是雷打不动的明帝国,短期内,印加帝国应该会超越奥斯曼帝国,成为世界第二。

但凭借四个礼包对一个礼包的优势,易卜拉辛有信心在战后十年之内重夺次席位置。

闽国之所以能上升到第四,就是因为该国是在老朋友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郑成功不但是老朋友的门徒,而且还获得了一个礼包。

这就意味着闽国对法国与荷兰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军事装备方面。

作为亲身体验者,易卜拉辛深知礼包对军事现代化的巨大促进作用。

几乎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也不为过,更何况闽国三面环海,北方也没有宿敌。

这非常利于其本国的经济发展,假以时日,将会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竞争对手。

不过只要自己继续控制着北非、东非、中东这三大块产油区,那么奥斯曼帝国仍旧会立于不败之地。

波洛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矿区,自己控制着全球最大的油田区域,这算是遥相呼应了……

为了确保尽快收复埃及,打通油料运输线,奥军的北上作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五军包括一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旅、两个摩托化旅,这次负责北上就是三个重装旅。

装甲旅拥有三百六十辆“虎”-4型(原型豹II)主战坦克,以及同样数量的“狼”式履带步兵战车。

机械化步兵旅只装备了一百二十辆主站坦克和三百六十辆步兵战车,不过火炮与火箭炮的数量有所增加。

所有先进装备都是从明帝国采购的整车,然后引进技术,在奥斯曼帝国的本土兵工厂进行组装,最后消化全套技术。

对于不差钱的买家来说,直接采购整车是最能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的方式,缺点就是贵而已。

但对易卜拉辛这种土豪来说,贵就是性能出色,只要能用成船的石油或者成品油来换购,那就算不上缺点。

光是“虎”-4型主战坦克,易卜拉辛就向老朋友订购了五千辆整车,还购买了相关技术,已经开始在奥斯曼本土工厂组装了。

在看到K2型主战坦克在伊斯坦布尔附近的训练场的精彩表演之后,眼馋不已的易卜拉辛又订购了一千辆。

哪怕这种问世没多久的坦克的单价非常昂贵,达到“虎”-4的三倍之多。

易卜拉辛手里也有M-95“堕落者”主战坦克、M-84主战坦克、TR-125主战坦克这三款T-72的改进型。

最初这三个玩意让易卜拉辛大喜过望,认为它们的作战性能非常优异,起码可以与“虎”-4型主战坦克持平。

然后就被派到了阿勒颇战场,再然后……

就被“梅卡瓦”打得屁滚尿流了!

“梅卡瓦”拥有炮射导弹,本身射程上就比奥军装备的新式坦克射程远得多。

其次,双方在夜视仪与热成像仪上的差距更大,奥军在这方面完全是在别动挨打。

不是T-72的东南欧改进型没有夜视与热成像功能,而是这两种仪器完全是近视眼。

“梅卡瓦”能看两千米远,火炮就能打两千米远。

T-72的东南欧改进型只能看一千米远,火炮就算能打两千米也白扯……

奥军能取得开塞利大捷,击退以军的进攻,完全就是仗着人多势众,前仆后继。

实事求是的说,奥军在开塞利地区的作战行动,堪称损兵折将的典范之作。

召唤出来的匈牙利士兵、克罗地亚士兵、塞尔维亚士兵、罗马尼亚士兵,加上做为主力的本土人,还有征调来的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保加尔人、鞑靼人、车臣人……

在协同上就有不小的困难,而且召唤出来的武器装备与奥军已经列装的型号完全不兼容,实际指挥简直可以用乱炖来兄容。

作战思路就是利用人海优势先莽一波,没打赢的话,等到撤退下来的军队集结完毕,找个机会再莽一波。

这便是因为多个礼包与奥斯曼帝国内部交织起来的问题,战时是这样,平时也是这样。

而印加帝国则是以印加人为主体,白人主要负责畜牧,黑人主要负责采矿,管理起来非常容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上吃一些败仗,再损失一些技术兵器,也就不奇怪了。

易卜拉辛此前已经将朱慈烺手里的库存主战坦克给买光了,然而仍然满足不了前线的需要。

按照前线交战的激烈程度来衡量的话,大致每天都会消耗掉一个装甲旅的坦克与步兵战车。

一年算下来,也就是损失主战坦克上十万辆了,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般,但绝非夸张。

以军别的不多,就是导弹多,而且防空导弹都可以用来反坦克。

从开塞利到阿勒颇,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以军可以以少敌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认为自己遭受奥斯曼帝国欺压的库尔德人帮了大忙。

东至两河流域,西达阿勒颇战场,到处都有库尔德士兵的影子,以色列就是他们的天然盟友。

他们的诉求也很简单,那就是建立库尔德国,而且必须由明帝国与瑞典等中立国作为担保方。

这是易卜拉辛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在自己家里裂土建国,别说库尔德人,就算是亲儿子都不行!

一旦答应了库尔德人的条件,那么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都会自动去排队的!

这么玩下去,别说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就算是圣城迟早都得丢了……

现在易卜拉辛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催促老朋友交付自己足够多的先进武器。

恨不得整个明帝国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兵工厂,每天都可以交付己方成百上千的主战兵器。

反正自己有的是石油资源,这方面堪称全世界头一号,完全不需要担心无力支付货款的问题。

对于易卜拉辛的请求,朱慈烺一方面答应会让大明的兵工厂紧锣密鼓的生产武器装备,一方面则是联系自己的老朋友们。

土豪有这方面的需求,谁不感兴趣呢?

一手的或许没多少,二手的总归剩下不少吧?

反之中东那边的战况空前激烈,再好的技术装备拉上去也就是一次性的玩意。

现在最为高效的办法就是用庞大的数量优势去拼光那三个家伙手里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