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531章:比谁更傻

明末黑太子 第1531章:比谁更傻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开战不到一个月,印加远征军就抵达了波斯东南部的战场。

不同于郑成功,波洛不但派出了舰队,还调集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地面部队。

郑成功获得了新地盘,还要按死各地蠢蠢欲动的土著部落,忙着打治安战。

也就没有派地面部队参加针对波斯的军事行动,印加帝国的情况则不同。

印加人本身就是南美土著,是当地人口的大多数。

对波洛来说,白人才是要小心提防的对象。

在解决了拉普拉塔地区出现的大礼包之后,印加帝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恢复如初。

印加军队也只能以打击走俬为主,真正可以锻炼队伍的行动屈指可数。

整个南美只有三个国家,除了印加就是明帝国与荷兰。

明帝国是印加帝国的盟友,荷兰在南美属地的面积又非常小,等于来自外界的军事威胁几乎为零。

波洛想要保证印加军队的战斗力,就只能派兵远征海外,跟前几次追随明军出征一模一样。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长时间无仗可打的情况下,印加军队的战斗力会持续下滑……

这次波洛派出了由一个特战旅、三个陆战旅、六个步兵旅所组成的远征军,规模已经不算小了。

如有必要,还可以追加一倍,甚至两倍的兵力,这样总比全都窝在本土,混吃等死要好得多。

远征军的薪水与武器由印加方面承担,所需的部分弹药、食品、药品等物资则由明帝国提供。

譬如9毫米子弹、5.56毫米子弹、7.62毫米子弹、155毫米炮弹,明帝国都可以敞开供应。

通过是役的实战,印加军队顺便也能考察一下盟友提供的诸多轻武器与配套弹药是否符合己方的使用习惯。

波洛通过阿根廷大礼包可以召唤出FN-MAG7.62毫米通用机枪、FAL突击步枪(7.62*51毫米全威力子弹)、FAR-83A突击步枪(5.56*45毫米子弹)、FMK-3冲锋枪(外形类似于乌兹)、短铳为“雷霆”-9型等轻武器。

但是没有弹药生产线,这些枪支打个百十来发子弹就变成烧火棍了。

就算有足够多的子弹,如若枪支的某些零部件损坏,就只能从其他同型号的枪上拆。

还不如从明帝国引进全套先进的枪支和弹药生产线,往后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对揭暄来说,印加远征军来不来无所谓,重要的是印加舰队的到来,的确增加了己方封锁波斯湾出口以东水域的能力。

加上法国海军,等于让波斯海军失去了在阿拉伯海北部水域继续作战的能力。

印加远征军的平均战斗力逊于大明海军陆战队,只有特战旅的战斗力高于己方。

但这十个旅的部队用来防守已经夺取的沿海城市还是没太大问题的,背靠己方舰队,根本不怕波斯军队的大举反攻。

揭暄其实很希望看到对方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这样就可以降低己方地面部队深入腹地作战的几率,同时缩短己方的补给线长度。

双方都是老熟人,波洛也非常放心地将印加远征军的指挥权交给揭暄,后者可是世界闻名的常胜将军。

与其担心远征军遭到重创,倒不如想想如何才能让揭暄吃败仗……

这位常胜将军打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丹麦人、那不勒斯人、罗马人,对方无一例外,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在海上与沿海地区,几乎没人可以击败揭暄,而且由于舰队的存在,让他们占到大便宜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大明海军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完成,那就是打掉波斯海军的锐气,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对方锁在波斯湾这个大鱼缸里。

之后就是瓮中捉鳖了,不过这只鳖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并不会轻易缴械投降,还得好好敲打一番才能得手。

侯赛因判断朱慈烺在阿富汗战场至少投入了五十个旅,又派了至少二十个旅来进攻本土的东北部。

在阿富汗的波斯守军有十个旅,侯赛因又动员了六十个旅的土著部队,应该可以拖住明军的进攻。

本土东北部有三道防线,守军兵力达到六十五个旅,在火力与兵力上均强于对方,而且还能获得持续的增援。

在东南沿海地区,明军主要依靠十个旅左右的陆战队,在次要战场投入的兵力倒是不多,不过对方规模庞大的舰队的确让侯赛因比较头疼。

波斯海军此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海军方面认为至少击沉了对方两艘航母、一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二十四艘护卫舰,以及超过一百艘商船。

按照上报的战果来判断,应该算是一次辉煌胜利了,完全值得嘉奖。

但对方非但没有收兵撤退,反而直接扑向波斯东南部的海岸线,并且实施了大规模登陆。

这说明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战报是假的,对方根本就没有遭到重创。

要么就是战果还没有达到让敌军舰队停止登陆的程度,完全不影响对方继续进攻。

侯赛因更愿意相信后者,因为明帝国控制着全球制海权,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逐步失守,侯赛因也意识到了朱慈烺的真正实力。

之前对方所说的获得了四个大礼包,应该是真的,并未诓骗自己。

自己只拥有一个大礼包,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基本盘实力悬殊。

按照国力来计算,明帝国的国力几乎是波斯王国的十倍。

即使双方相差四倍,自己加上师仁与大卫王,对战朱慈烺、易卜拉辛、路易十四,看起来也没太大的胜算可言。

之前收留了师仁,结果这家伙真是把自己给坑得不轻,非但没有帮助自己抵抗明军,反而直接跑到大卫王那边去了。

现在本土西北部正在遭到奥斯曼军队的进攻,对方投入了大约十五个旅的部队,而且装备了上千辆主战坦克。

以色列军队尽管攻入了小亚细亚半岛,可是奥斯曼帝国战略纵深很大,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灭国的。

双方正在拼死争夺战略重镇开塞利及周边地区,参战总兵力超过十万,已经算得上一次大规模战役了。

作为反攻方,奥斯曼帝国先后投入了三十个旅,以及三千多辆主战坦克与五千余架作战飞机。

易卜拉辛将从四个大礼包召唤出来的武器和兵力,几乎都用来夺回战略重镇开塞利。

在奥斯曼海军的打击下,以色列海军已经名存实亡,自然也就无法固守耶路撒冷。

迫不得已,大卫只能将兵力向内陆部署,避开实力强悍的奥斯曼舰队。

以色列国的版图也就变成北抵开塞利,南至萨那,东邻巴格达。

看似不小,其实比此前巅峰时小了一圈,因为西奈半岛被奥军给夺回去了。

以色列海军的舰艇在红海及地中海东部地区完全无法活动,只能全部窝在波斯湾。

这个海湾已经成为全球单位面积水域里舰艇数量最多的地方,加上师仁与侯赛因的那部分,总数超过三千艘。

要不是还有这么一个海湾,以色列几乎将会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在海军实力逊于敌人的情况下,向内陆拓展生存空间成了唯一的选择。

南向拓展至萨那,已经算是极限了,再往南就要濒临印度洋了,还会遭到奥斯曼舰艇的打击。

向东则是底格里斯河,这是与波斯王国的分界线,对方是己方的唯二盟友,这时候不能因为领土争端犯下低级错误。

实际上多亏了野心勃勃的侯赛因觊觎法国与奥斯曼的土地,这才让波斯与以色列走到了一起,得以并肩作战。

只要侯赛因愿意继续对付易卜拉辛,大卫甚至愿意将已经占领的两河流域都让给对方。

一旦失去这个盟友,以色列就等于要单挑奥斯曼了,这是大卫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尽管己方的武器性能卓越,士兵也骁勇善战,但面对敌人的兵力优势,还是感觉无比吃力。

以开塞利战场为例,奥军的兵力几乎是己方的三倍,投入的技术兵器的比例也是如此,所以己方才会打得如此吃力。

从缴获的战利品上判断,对方主战坦克的性能比“梅卡瓦”-4型稍逊一些,但还没有拉开明显的代差,两三炮依然可以摧毁后者。

“山猫”式履带步兵战车的电子设备更是优于己方的“猛虎”步兵战车,己方只有在诸多防空系统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正是凭借这方面的优势,才得以固守开塞利,没有让奥斯曼大军一举攻下该城。

大卫的目标就是攻占小亚细亚半岛,让这里成为以色列的腹地。

之前打下的阿拉伯半岛地区都是沙漠地形,根本不可能种植作物。

就算有油田,那也得把石油或成品油卖出去才能换购到粮食。

但明帝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从以色列进口石油及成品油,这就等于无法变现了。

油料只能用来供给部队使用,师仁倒是来了便可以坐享其成了……

大卫也无法拒绝对方,否则等于自己又多了一个敌人。

师仁也不会白蹭地皮,出动一个机步旅北上助战。

尽管只有区区一个旅,但师仁承诺今后每个月都可以提供一个机步旅。

一年就是十二个旅,相当于四个军的兵力,的确能牵制奥军的部分兵力。

师仁活得时间越久,提供的兵力就越多,尤其是海军舰艇,这是大卫急需的。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波斯湾太小,倭军舰队完全施展不开,而且目标太大,不利于隐蔽。

师仁承诺自己的舰队会帮助大卫,跟奥斯曼舰队作战,但要等半年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积攒出足够多的战舰。

这是大礼包囤货的上限时间,届时以二十四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倭军航母战斗群,完全可以消灭地中海里的奥斯曼舰队。

前提是大卫的军队不能被奥军给消灭掉,这倒是不是个问题,以色列死活都可以挺半年,一直挺到倭军舰队出现为止。

但大卫脑子里又萌生出了另外一个想法,与其等别人召唤舰队出来,干嘛不自己动手、亲历亲为呢?

通过情报得知,只要干掉拥有召唤能力的人,那么其能力就会被下手的某人获得。

之前中东地区只有自己与侯赛因,师仁来了纯属多余。

既然如此,那就……

射程250公里的“箭”-3防空导弹完全可以用来干这件事,而且应该会干得很漂亮。

具体还要看师仁能给自己做出多大的贡献,以及他的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如若目标所展现出来的防空能力超出了自己的打击能力的话,大卫就要继续与其合作了。

较于与师仁的关系,不可调和的问题是与奥斯曼的领土争端。

以色列就是在耶路撒冷诞生的,这里被奥斯曼帝国上下视为圣城。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奥斯曼要想收复故土,就意味着以色列人都得被扔到海里喂鱼。

在明帝国不参战的情况下,大卫认为自己的军队应该可以抵挡住奥军的反扑。

当然,侯赛因那个没脑子的家伙主动招惹法国以及明帝国,是他完全没料到的事情。

现在非但不能帮助自己牵制部分奥军,反而要将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另外三个方向的战场。

除非上天真的可以庇护侯赛因,否则光是一个明帝国,就不是波斯所能抵挡得了的。

侯赛因的确有点本钱,但仅限于中东地区,对付易卜拉辛或许还勉强凑合。

在庞大的明帝国面前,大卫都不知道他到底能挺多久……

挺得越久,当然对己方越有利,但没人相信波斯能与明帝国打一场长达七八年的战争。

以一敌十是什么感觉?

就是现在这样!

当侯赛因出兵法属印度西部地区的时候,大卫就感到情况不妙了。

后续的发展更是超出了他的想象,打单法国还不够,还要加上明帝国。

要不是无法与易卜拉辛言和,大卫都想立刻中止与这个智障盟友的合作了。

以色列只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就行了,不会真的挑战世界霸主,这明显是要自杀!

明帝国皇帝已经表示不会介入奥斯曼与以色列的战争之中了,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幸的事情,让侯赛因一个人来承担就行了。

战争就是比谁更傻的游戏,很显然侯赛因已经主动夺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