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83章:发行纸币

明末黑太子 第1483章:发行纸币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本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朱慈烺还引入了财务收入总值与财务收入净值两个名词,前者简称CSZ,后者简称CSJ。

“财务收入总值”的意思就是在一个财年里,某国国库能够收获的银币及其他物品折银之后的总额。

“财务收入净值”就更容易理解了,国库能收到多少银币,加上其他贵金属折银之后的金额,CSJ就是多少。

昊菁一百零六年,即西历一七五零年,在完成搬家的第四年初,经过户部的统计,大明帝国新本土的财务收入净值为37亿3576万5922元,元就是银元,俗称银币。

财务收入总值则达到了55亿4210万7831元,包括作为农税收上来的2003万7745吨粮食,按照每吨粮食折银三十银币,便是6亿113万2350银币。

其他还有各种国有企业开采的各种矿石、生产的金属半成品、砍伐的树木、加工的板材、制造的纸制品、捕捞的海鲜,加上其他生活用品和军工产品。

早在一七三八年,也就是正式的大搬家之前,大明本土的财务收入净值便高达五十亿银币。

这就相当于在搬家之后,也仅达到之前的百分之七十四,财务收入净值大幅度缩水,不承认伤筋动骨也不行了。

不但如此,在搬家之后,朝廷每年还要耗费巨资进行经济建设,加上搬家时的所有费用,目前的负债高达五百九十五亿银币。

等于给每个大明本土百姓身上花了一百多银币,这笔钱还得由朝廷慢慢收税来偿还。

按照财务收入总值的规模来偿还,需要十一年时间。

按照财务收入总值的规模来偿还,需要十七年时间。

按照朝廷的财务盈余金额来偿还,需要一百年以上。

这还是没计算通货膨胀和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不然偿还时间还会更长……

现在怎么办?

朱慈烺交给户部一个生活小妙招——发行纸币!

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当下这种情况,明显是不启动秘籍就还不起钱了。

尤其是纸币的衍生品——军票,在十年前便开始在大明王师内部发行了。

尽管不对外发行和使用,但由于其便携性的特点,收到了广大将士们的欢迎。

带几张军票可比携带一袋子银币要轻松多了,而且军方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等全面推向帝国新本土各地之后,相应的问题和困难就被减少很多了。

假设以前发过的不算,眼下对于大明帝国的第一版纸币,设计上比军票更为精美和高级。

尤其是每款面额上的防伪识别标志多达五处,且仿制难度很大。

在纸币发行之后,让某些人停止仿制是不可能的。

但昊菁皇帝完全可以使其仿制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印刷厂。

这才是防伪的真正目的,只有海量印刷且全面发行,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

于此同时,还要颁布相关规定,仿制纸币是死罪,举报仿制者可以获得重赏。

双管齐下之后,假货就不容易出现在市场上了。

第一版大明纸币分为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总计六款面额。

以一百元为例,正面左侧为朱慈烺半身像,其下为小号的汉字“一百元”及数字100,及盲人识别标志。

中间偏上为大号数字100,下方为一条龙头向左的九爪腾云之龙,右侧为防伪水印区,对着阳光可见朱慈烺半身像。

背面中间位置为大明帝国国徽,即龙凤呈祥标志,上方为“大明帝国北方银行发行”注释。

右侧偏上为“壹佰圆”繁体字,其下为数字100与盲人识别标志,左侧为水印区。

一元为灰色、五元为绿色,十元为粉色,二十元为蓝色,五十元为紫色,一百元为金黄色。

只要不是色盲,面对差异化的纸币颜色,就非常容易识别面额了。

对于发行规模,朱慈烺也有相应的对策。

根据大明帝国新本土的总人口,帝国银行发行一千亿元纸币,平均每人不到二百元。

这还是总数的一半,另外的一千亿元纸币,用来收割全世界!

后世作为世界霸主的某利坚不就这么干嘛,只要坐上霸主的宝座,谁不会割韭菜呀?

具体如何收割全世界呢?

朱慈烺拿着纸币去买别人东西,那十有九九会被对方视为打白条来了。

这么玩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大明的信誉很快就会被自己给玩透支的。

先号召大明王师将士、军方供货商、各行业的翘楚级商家用银币兑换纸币。

如此一来,大量银币不就被收上来了嘛,然后拿着银币去找海外的小伙伴买东西。

只要没有保质期的东西,譬如煤炭、矿石或者金属半成品,便可以大量吃进。

不要怕贬值赔钱,往死里吃进,因为后续的操作不可能让自己赔钱的。

这个动作必须持续一段时间,让小伙伴们确信大明帝国根本不缺钱。

等吃货吃得差不多了,再停止吃货,宣布在大明境内,银币已经被纸币取代。

这意味着啥呢?

银币在国际市场上开始贬值了……

大明手里银币最好,故而遭受得贬值金额被降至最低。

纸币汇率跟银币挂钩之后,一旦银币发生贬值,纸币的购买力就会被自动提升。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财务收入总值、财务收入净值均超过全世界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以铁杆盟友为前锋,纸币就可以动瑶银币的国际第一流通货币的地位了。

纸币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取而代之,但是反反复复之后。

有了大明帝国的力推,纸币就可以成为国际第二流通货币了。

整个过程需要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不过朱慈烺是完全有耐心等待的。

余下的工作就是让工厂疯狂生产工业品,让农户多种庄稼。

有了足够多的商品和粮食,奠定了物质基础,纸币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

在新本土之内,前期并不强迫百姓用银币兑换纸币,因为在观念上没法迅速转换过来。

不少老人对用一袋子银币换银行手里的一张纸,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

认为这就是在骗他们手里的钱,朝廷和官府都没好心眼……

故而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长期且滚动式广播纸币的好处。

在军队、国企、事业单位、各地衙门率先推广使用纸币,官吏的月薪也改为纸币。

任何官府、驻军、单位与个人,均不得向百姓用纸币强行兑换其手里的银币。

一切全凭自愿,尤其是私企、个体户、工薪族和农户,必须确保不会被骗子利用。

纸币唯一的兑换地点就是北方银行的各分行和支行,其他银行均不得承接此业务,只能从事接受顾客纸币兑换银币的业务。

为了以防万一,每人每次至多兑换一千元纸币,企业每次至多兑换一百万元纸币。

至于一些人觉得将自己的工资从银币换成纸币,自己忙活一个月可能就领取一张纸的问题。

这很容易经济,发行量最大的不是一百元面额的,而是一元面额的纸币。

哪怕某人一个月只能赚取十枚银币,也能领取十张纸!

以前市面上最流行的用品就是装银币的皮袋子,待纸币发行后,皮质钱包,俗称“皮夹子”就成了被百姓争相购买的物件。

不得不说,皮夹子比皮袋子的体积小太多了,携带非常轻捷,可以直接放进衣服或者裤子的口袋里,走路的时候也不会被震得直响。

生产皮袋子的工厂也不会因为纸币的发行而亏损甚至倒闭,皮袋子的市场仍旧很大,而且朝廷还帮其开发出来了皮夹子市场。

嗅觉灵敏的服装厂的老板们跟风速度也很快,立刻让设计师们推出了一系列口袋适合放皮夹子的衣服和裤子。

以前外衣里子的兜的位置都在腹部两侧,体积也很大,目的就是让顾客便于放置装银币的皮袋子。

如今兜的体积就比以前小不少了,而且位置也被上移到左侧肋骨附近,因为便于顾客们用右手掏皮夹子。

不过还有不少左撇子顾客,厂家索性就跟原先一样,两侧都设计了口袋,让顾客爱放哪边就放哪边。

纸币发行之后,兑换速度最快的就是军队。

原因很简单,士兵们带着皮袋子上战场,战场上炮火连天,自己的皮袋子被对方用子弹打个洞,银币哗哗往外掉,可能都听不清,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保命上面了。

换成皮夹子就好多了,哪怕皮夹子被打个洞,里面的纸币也全被弹头贯穿了,只要票面还有百分之八十的面积尚存且能识别出来,战后便可以兑换全新的纸币。

纸币的缺点就是不防水也不防火,只要随身携带,着火的问题就不太容易发生。

防水则可在皮夹子外面套一个塑料袋,不幸就套两个,将其裹得严严实实得就行了。

武装泅渡的时候,将皮夹子绑在自己头顶上,除非抽筋溺水了,否则不可能弄湿纸币。

至于国有企业与各级衙门,那只能是硬着头皮来兑换纸币了,这属于上级下达的重要任务。

好在由于这两大类单位收入稳定,从上到下都是有存款的,而且发行纸币之前,都已经通知大家要适当存钱了。

只要个人手里有了一定数量的银币,就能应付日常的非纸币方面的花销了。

考虑到大家所面临的困难,昊菁皇帝便让国有商店与菜市场承接顾客消费纸币的任务。

整个流通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不能让纸币流过,那就极有可能发生脑血栓效应。

先要给大家兑换的时间,然后再给大家消费的空间。

等时间长了,范围广了,纸币的大规模流通就便成现实了。

在流通初期,也就是前十年,个体商贩完全有权利拒绝接收纸币。

万一被骗了,收的是假的玩意,找不到正主,就等于自己要蒙受相应的损失。

国有商店和菜市场都有监控器,每天下班之前都会轻点收入,发现纸币就会联系厂卫,立刻翻看录像,确定大致时间,然后开始顺藤摸瓜……

因为假的印刷品基本上不可能只弄出一两张,要印刷就会成吨的印,之后分期分批地运输到各地,分散兑换,避免被厂卫发现。

真要是某人就做出千八百张假货,然后就金盆洗手不干了,厂卫的确抓不到人,也没必要抓,这种人属于天才型智障,对朝廷没多大实际危害。

比起银币,纸币由于其轻薄的特点,更便于携带,一张百元大钞就相当于一袋子银币,也就成了某些人跑路时的首选物品。

让朱慈烺感到可笑的是,由于大明与法国、荷兰、普鲁士、奥斯曼等国尚未签署纸币兑换银币的相关协议。

那些跑路的家伙在身上银币花光之后,还想花纸币,没过多久就被对方的相关人员给抓获了。

花纸币的行为本身在那些国家并不违法,问题在于对方已经获得了通缉犯的相关信息,消费纸币就成了其最明显的特点。

通常去外国的大明商人都会携带存折,身上只待少量的银币,做跨境生意,尤其是大额转账,都是在银行的场地进行交割,这样不会存在任何风险。

不按这个路子走的人,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了,对方下手的重点目标也正是这些人。

对于守法经营的商人来说,当然欢迎用纸币来代替银币,携带便捷是一方面。

花花绿绿的票子比冷冰冰的银币好看多了,而且新币上面还有令人陶醉的油墨味。

目前发行与兑换范围仅涉及新本土地区,不包括朝廷直属的南洋、东非、南美、墨州及诸多总督区。

这些地区将作为第二批发行区域,第三批也就是皇长子与皇次子的地盘,诸多藩国作为最后的收尾。

其他国家想兑换也不是不行,朱慈烺不会强迫老朋友兑换纸币。

一切全凭自愿,哪怕用全新的纸币作为个人收藏品放起来也可以。

如若有人趁此机会,打算大批量印刷未授权的复制品的话。

哪某皇帝就得跟其好好沟通一番了,对方收受还则把了。

否则,某皇帝就会让闲得发慌的大明王师过去好好教育一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