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81章:逐渐复苏

明末黑太子 第1481章:逐渐复苏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在大明新本土全境完成庄稼收获的第一年,总计收获一亿七千万吨粮食。

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四千万吨,以西地区为五千万吨。

德州、法州、英州、西州、意州、波州、丹州、瑞州这八州为八千万吨。

朱慈烺对北地中东部地区的收获非常满意,让朝廷对种粮大户进行物质上的奖励。

对稳产第州、顿州、伏州、莫州的连年稳产也予以了表扬,希望可以再接再厉。

至于以西的八个州,这点收获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距离一亿吨的小目标还有不少距离。

朱慈烺希望西欧八州在三年之内,粮食产量可以达到一亿吨,五年之内达到一亿两千万吨,十年之内达到一亿五千万吨。

后世整个欧洲连带北地的总产量超过三亿五千万吨,这里面有机械化、优良种子、高级化肥、科技灌溉等多种因素作用。

大明本土除了机械化之外,其他三个方面都没有,好在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人多且地多。

参与耕作的百姓多了,尚未开垦的土地就会变成耕地,更何况现在比后世开垦土地的面积要更大。

像尼德兰北部地区,后世大量土地用来种花,现在是肯定不行了,只要没被海水吞没的地方,全部都种上能吃的农作物。

德州与波州除了被保护的森林公园和不适合耕作的山地之外,非工业区和城镇之外的地方,基本都变成了农田。

在消除了战争隐患之后,普通百姓可以专注耕作,前期啥作物收成高便种啥,后期啥作物价钱高就种啥。

像乌拉尔山以东有大量的无主荒地,只要有人愿意去种,可以享受前十年全额免税,之后十年只收半成税的待遇。

昊菁皇帝认为,哪怕一年一收,收的还都是土豆,土豆还欠收,一亩地就能收七八十斤,也比让土地荒着要强得多。

就算全都欠收,一亩地只能收获七十斤土豆,一百万亩地就是七千万斤土豆,足以养活七万人了。

如若不需要这七千万斤土豆作为主食来吃,将其运输到附近的城市作为副食品供应,那就能让更多的家庭吃到菜。

朝廷的战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生产,有了产品,不管是工业品还是农副产品,都能让百姓们的日子好起来。

在岸上种地也好,去海里捕鱼也罢,在工厂做工也行,到国外采购主副食品都可以,总之要获得实实在在的真东西才行。

只有市场上流通的东西多起来,才能尽快取消配给制,才能让百姓吃饱喝足,才能让大明帝国远离饥荒的隐忧。

朱慈烺希望完成搬家的十年之后,新本土的粮食总产量可以达到两亿五千万吨,从而彻底解决主食短缺问题。

以第一年的收成来衡量,这么多粮食是肯定不会饿人的。

在地方上真出现饿死人的事情,那就是当地官吏玩忽职守的问题了。

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送去挖矿的,那就不能让他在原地过舒服了。

大搬家折腾一次,不论是朝廷的钱,还是朱慈烺的钱,都已经被花的差不多了。

朱慈烺的钱大部分都借给户部来应急了,总额高达五十亿银币,还款估计得用一百年……

换成其他皇帝,别说兜里没钱,就算有钱,譬如万历大爷,也肯定不会借给朝廷来用的。

朱慈烺就没这个顾虑了,说不定大明都亡了,自己还能苟活着呢!

只要善于苟活,自己的性命就可以尽可能地被延长。

让朱慈烺感到欣慰的是,在自己的鞭策下,到了第三年岁尾,大明新本土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两亿两千万吨。

根据户部的户籍,各地再巩固两年左右,坚持稳产,在没有重大天灾的情况下,那就彻底不用担心饥荒问题了。

此时,皇次子朱祥圳所管理的地盘由于连年丰收,已经可以向大明本土出口粮食了,而墨州的情况也相似,南美各地更是如此。

印加帝国一直是大明牛肉的头号进口国,还有羊肉、猪肉、小麦、豆类、海鲜、水果、皮毛制品。

长子朱祥堂的澳州倒是没有那么乐观,不过完全可以喂饱所有新移珉,凡是沿海定居的百姓,倒是隔三岔五能够吃到海鲜。

大明帝国内部的三大主要农作物和肉类进口方,其实是闽国、北美、南洋,法国算是头号外部进口方,印加与荷兰分列二三位。

眼巴巴地盼了好些年,大家总算是等到了明帝国有求于自己的时候了,当然是手里有啥都向对方倾销过去。

本来某些国家还打算待价而沽,打算尽可能地卖出个好价钱,没想到生意很快就被第三方给搅合了。

这个第三方就是印加帝国,与大明帝国的官方关系很好,两位皇帝的私人关系更好。

波洛跟应关系。

譬如所有果农,我今年大丰收,你可以全买走。

我明年欠收,你却不要了,水果岂不是全都得烂在地里?

先找海外买家,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可能只多耽误一天时间,水果就开始大规模腐烂了……

凡是生鲜食品,全部都要提前一年,甚至几年签署供应合同。

明帝国在这方面做得最好,一直信守承诺,从未中断过,没让印加农户蒙受损失。

你以为这是应该的?

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系再好,也需要利益来维持。

这是天大的人情,到时候就要还的!

等朱慈烺有求于波洛的事后,后者就绝对不能推脱了。

依然会以市场价供应,不会借机抬价,否则就让盟友太伤心了。

只要印加的供货价保持稳定,其他国家就不好跟明帝国谈判涨价的事情了。

法国虽然是明帝国的头号进口方,但是自己本身也在搬家后的恢复期。

两国的国境线还非常漫长,小矛盾也就算了,涉及到大宗商品进口,路易十四不会轻易犯低级错误的。

一旦惹恼了老朋友,“酷岔”一下陈兵草原,弄个大规模演习……

届时法国还得做出反应,起码要举行一次防御型的演习。

涨价多赚的那点钱,最后都会填军事方面的窟窿,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由于印加与法国都先后表示不会大幅度涨价,仅作小幅度的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想大幅度涨价也就会立刻显得非常突兀,进而得罪世界霸主。

朱慈烺让海陆空三军挑几个地方,进行大规模演习,目的就是展示肌肉。

意思就是告诉那些心思活泛的小伙伴,大明搬家之前是世界霸主,搬家之后依然是世界霸主。

有人认为大明换个地方,就将世界霸主的头衔拱手相让了。

那他大可以跳出来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先被打掉牙,还是先被打出屎!

大明帝国本身就拥有强大的武力,可依然以市场价采购商品。

而且不打白条,最差也是互利互惠的易货贸易,这能算是欺负人么?

真要是欺负人的话,瑞士人就不会在勘察加半岛的火山下的沃土上耕作了,更是早被塞进火山口里了……

但凡还有转机,昊菁皇帝就不会把事情做绝。

当年那些参与叛乱之人的家眷,如今在完成十年挖矿之后,也可以在北地找块地当农户。

如若还有反心,并且付诸于实施,事后还被生擒活捉,那就准备在矿上服役三十年吧。

这基本就很可能会被活活累死了,哪怕公告上没明说,大家也猜到是会是啥下场。

所以完成矿场服役之人,要么找块土地度过余生,要么依然作为矿工赚工资。

还想着作死的,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一个。

最重要的是,可以先撺掇别人去作死,然后自己举报领赏金……

大明昊菁皇帝时代的举报奖励制,威力可是比当年汉代的推恩令的威力还要大。

大到结伙叛乱,小到偷税漏税,无所不包。

只要情况属实,举报者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尤其是录音机和录像机诞生之后,证据就变得更加确凿了。

或许别有用心之人可以在录音或录像上做手脚,但真要做了亏心事,大多数时候都会露出马脚的。

厂卫探子可是很有耐心的,目标行动之前,最多算嫌犯。

一旦开始行动,那就算是反贼了。

这是有本质区别的,相应的立功和奖励级也是有差别的。

还有一群反贼并不需要厂卫关心,一个人都不需要过去监视他们。

就是那些被运输机空投到北地群岛的玩意,上面就是要让其自生自灭!

北地群岛有大约三分之一在北纬八十度以北,三分之二在以南。

谁觉得那地方太好了,谁就可以免费搭乘运输机过去。

可以在当地为所欲为,杀多少北极熊都可以!

那地方连土豆都没得吃,只有苔藓和动物脂肪……

内阁认为根据前三年的农业收获状况来看,用不了三十年,大明新本土的各方面生产情况就会达到搬家之前的水平了。

朱慈烺倒是也这么想的,可是还要再看看,万一老天看自己搬家之后越来越滋润,咔嚓一下来个天灾,自己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等到前五年结束再展望未来亦不迟,过早高兴就可能过早失望,当下的情况相当于仅仅钓上来一条鱼而已。

如若一天就钓上来这么一条巴掌大的鱼,这一天就算是白忙活了,回去最多喝鱼汤。

除了汽车、机床、拖拉机、收割机以及工程机械之外,其他产品的需求量并未发现激增。

主要是搬家之前,大明本土的工业产能太大,光是库存就可以用一两年的。

法国那么大都变成工业区也不算啥,大明本土的东北、中北、东南、中南这四大块全部变成了工业区,产能几乎可以满足大半个世界的需求量。

就算是西南地区,其轻工业也是很发达的,譬如白酒、调料、药品这三大类,均位居大明各地区的前列,卷烟更是一直高居第一。

在调料细分类里,老大妈辣酱更是位居辣酱类的榜首,成为贵州的拳头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且还供不应求。

东北的森林资源丰富,导致造纸业极为发达,搬家之后将产业转移到对面的伯力、赤塔、海兰泡等地,也算是业务对口了。

你能在北地六十度以北的某个地方发现一座规模还不小的工厂,十有九九,要么是造纸厂,要么是木材厂。

如若是矿山或冶金厂,从外形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而且这种玩意在北地有很多。

为了让新移珉里面的青壮年获得充分就业的机会,北地的大型矿山,只要是气候不算太差的,基本上都已经开始开采了。

矿区提供的待遇跟草原那边基本相同,包吃包住,只要接受培训,工作之后每月至少可以落袋二十银币以上,而且全额免税,每年春节期间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

这个条件就非常吸引人了,尤其是那些自身没啥学识和手艺的年轻人,只要任劳任怨,月薪三四十银币也不成问题。

作为自由矿工,不同于奴隶矿工,不可能全流程都用铁锹挖矿,那会影响到整个矿场的收益,通常都是开矿车或者其他工程机械。

真正用到铁锹的多半都是倾倒环节,一旦发现车厢里有残留,矿工得用铁锹清理干净。

除挖掘与运输之外,前期的矿石筛选,中期的冶炼,后期的锻造,工程机械的保养与维修,这些岗位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矿工们兜里有了钱,不但可以养家糊口,还能辐射周边的餐饮与娱乐,围绕各地的矿场早就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

毫不夸张地说,一座矿山就能养活一座城市的人口,马鞍山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于神木-东胜超级煤田,那就不能用养活一座城市来形容了,足以养活半个州的人。

现在归法国所有了,路易十四可以将不听话的人都安排过去挖矿。

夏天能赚钱,冬天能取暖,可谓一举两得!

当年帅锅爹早点认识到挖矿的好处,之后也不至于遍地流寇了。

除了种地之外,造纸、板材、采矿、冶金、汽车、飞机、机械、发电、媒体出版就是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九大支柱型产业。

要是非得凑个整数,最后进来的肯定是房地产!

看上去的确比较寒酸,但前期只能这样,相当于工业化时期在吃土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