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77章:法国崛起

明末黑太子 第1477章:法国崛起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路易十四认为顺利获得明帝国的三北地区,即使自己失去了欧洲本土也是非常值得的。

尤其是在手下仔细查验过对方留下的厂房和设备,以及移交的油田、矿山、盐场等资源之后。

路易十四就更加确信这笔交易是大赚特赚的,获得的新本土不但面积比老本土大得多,而且工业产能与自然资源都远超老本土。

自己不但没花钱,还获得了八亿银币的贷款,以及一艘九级战列舰和一艘二型航空母舰,两艘主力舰还都是全新的。

根据柯尔贝提供的相关报告,新本土面积接近四百万平方公里,而老本土仅为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新本土尚未开采的石油资源高达一百亿吨以上,这还不算可能蕴藏石油的地方,老本土的石油还不到前者的零头。

新本土的煤炭资源仅神府-东胜煤田的可开采储量便高达三千亿吨,这是法国高层之前完全不敢想象更不敢相信的事情。

新本土虽然只有在辽东地区有一座巨型铁矿,但完全可以从泡菜进口廉价的铁矿石,更何况目前的法国钢铁工业需求并不太大。

新本土的汽车工业产能可达每年五百万辆之多,几乎是法国的十倍左右,而且很多车型都是法国无法生产或尚未投产的。

新本土的飞机制造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位于沈阳、北都、长安的三家大型飞机制造厂,每年可以生产战斗机五千架、直升机五千架、轰炸机三千架。

新本土有旅顺、天津、蓬莱三家造船厂,对应老本土的加莱、瑟堡、马赛造船厂,前者的造船能力是后者的四到五倍左右,而且船坞更大,设备更加先进。

对于这种张嘴就能吃到现成的好事,路易十四在搬家之后的某段时间里,经常兴奋的整宿睡不着觉。

自己之前已经很努力在经营法国了,没想到努力了数十年时间,居然还不如换来的地盘收获更大,不知道自己是悲还是喜。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老朋友住的地方,也就是仙宫,看上去并不如凡尔赛宫,而且此前还遭到了大哥会的袭击。

路易十四接收了北都之后,还特意带着一群心腹参观了当年的事发地,对此唏嘘慨叹了一番。

老朋友的宫殿到底要不要入住?

路易十四思考了许久,才决定在财务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新盖一座宫殿。

就算是捡到的二手货,毕竟会让自己心里不太好受,这跟海军白蹭明帝国的二手战舰有本质区别。

盖宫殿的钱如何得来?

当然是贷款!

柯尔贝认为这个项目的确具备了贷款的资质,因为可以将老城的宫殿与新城的宫殿都作为永久的旅游景点,通过门票来实现持续不断的回款。

如此一来,陛下既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又能起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目的,还能起到尊重明帝国皇室的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路易十四对此非常高兴,便决定先行向银行贷款一千万银币,用来在北都兴建自己的新皇宫。

新都城就定在北都,被命名为新巴黎!

而那些来到北都,被这里的建筑与规划深深震感的普通法国人,更是将此地戏称为“人间的伊甸园”。

路易十四听到这个绰号,倒是觉得并无不妥之处,反而觉得恰如其分,也就没让手下颁布相关的禁令了。

北都可以容纳一千万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城市容量相当于两个巴黎。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这座城市的所有功能,激活北都的工业能力。

路易十四让柯尔贝调整此前的计划,将一些小城市的人都调进新巴黎来工作。

这是他们的荣幸,他们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皇帝陛下的恩赐……

在参考了明帝国的点对点的搬家模式之后,路易十四也采用了这个好办法。

巴黎的人口整体搬到北都,加莱搬到天津,马赛搬到蓬莱,瑟堡搬到旅顺。

里尔搬到沈阳,里昂搬到长安,图卢兹搬到保定,波尔多搬到青岛,鲁昂搬到太原。

那些偏远还不能不要的城市,譬如黑州的鸡山、鹤山、七河这都是因为开发大煤田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就可以分给追随自己来到东方世界的德意志人、尼德兰人、伦巴第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吉利人了,还有一些沙俄人、波立人、丹麦人。

反正新本土的面积足够大,安排上千万非法兰西人定居也毫无压力可言。

只要这些异族不发动叛乱,或者向某投石团伙靠拢,路易十四便可以确保其吃饱穿暖。

在通过战争和接纳的方式吸收了大量奴隶和难珉之后,在未搬家之前,法国本土,也就是欧洲部分的人口已经膨胀到近六千万。

这完全没算法属西非与法属印度这两大块海外属地的人口,不然法兰西帝国的总人口可以达到三亿,甚至更多。

但在搬家之后,原本显得完全够用的劳动力,现在就看起来完全不够用了。

各地的官员都报告缺乏五到七成的劳动力,希望尽快获得满足,不然会严重影响产能。

路易十四对此无能为力,因为法国本土人口就这么多,劳动力是固定的。

要么等到未成年的孩子成年,要么就只能从两大海外属地输送人口了。

按照柯尔贝提供的报告,六千万本土人口只能满足东北和中北地区的生产需求。

想要满足西北地区,还要至少获得两千万的劳动力才行。

如果平均分配的话,那就等于新本土的三大块地盘都无法满负荷开工……

无奈之下,路易十四只能同意使用老办法,也就是从两大海外属地运人过来。

以前是西非距离本土近,印度距离本土远,在搬家之后,情况刚好颠倒过来。

而且运费直线飙升,几乎是之前完全不可接受的,廉价的黑奴都不再便宜了。

法属印度的情况比较特殊,通常是法国官员管理当地土邦贵族,让他们再管理

将当地的习俗照搬到法国的话,像路易、亨利、菲利普这样的姓氏都属于高种姓,可以享受诸多方面的福利待遇。

因为法国与法属印度的经济与地位差距,普通法国人即便不是贵族,只要兜里有点钱,到了印度都可以享受贵族般的待遇。

雇佣贱珉作为仆人的成本也很低,平平常常的就是四五个仆人,用十几个仆人来伺候夫妻俩也没啥大不了的。

只要雇主包吃包住,负责安保兼顾劈柴的男仆每月两个银币,承担做饭、打扫、洗衣服任务的女仆只要一个银币。

法国雇主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爷,老爷,我家里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他们都可以做您的仆人,我们都很便宜的……

就像土邦贵族所言,贱珉不但姓氏贱,连自身价值都很贱,所以他们才叫贱珉!

当然,也有贵的,譬如会说外语的贱珉。

这些人的工资起初不是很高,但由于大量明帝国的商人来印度做生意,而会说明语的贱珉很少,明显供不应求,其工资也就被炒起来了。

一个会说明语的贱珉,只需要充当雇主的司机和翻译,每个月便能领取十枚银币,甚至更多的钱。

由于明帝国的商人很有钱,在雇佣仆人上面出手大方,也就成为了当地团伙眼里的肥羊了,从而经常被抢劫。

受害者便将此事告到了当地的驻军那里,等法军出动,团伙又夹起尾巴了,根本就不会跟驻军作对。

他们心里很清楚,抢劫不是叛乱,当局对前者犯人的处罚力度不是很大,一旦叛乱,那就真会出人命的。

在孟买,也就是法属印度地区最大的城市,驻军是拥有坦克和直升机的,所有地头蛇加起来都打不过驻军。

意识到投诉无果之后,明帝国的商人们借口当地治安状况太差,也就要求可以持枪出行了。

对此法国当局并不同意,认为完全没这个必要,也不会允许非驻军持枪出行,并且认为明帝国的商人们会接收这个处理结果。

然而他们就有点想当然了,就算当地市场很大,需求量很多,但没有相对的安全保障,赚的钱也会被抢走,等于赔钱了。

面对明帝国商人们的撤资,孟买当局就开始慌乱起来了,因为此举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税收。

而且对这些商人不可能采用严厉的手段,他们的背后可是明帝国,被自家皇帝知道后,可就不是随便批评几句就能完事的了。

尽管如此,消息还是传到了路易十四的耳朵里,印度作为法兰西帝国最重要的海外属地之一,当地发生的重要事情都要上报。

如果将印度当作一座金字塔,孟买便是塔尖,一眼就能看到,当地发生的事情会被迅速放大。

老朋友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接收法属印度,这就意味着要想发展当地经济,除了自己要躬亲示范之外,还要招商引资。

明帝国就是很好的引资对象,在基础设施、轻重工业方面都有很好的范例,非常值得在印度当地推广实施。

好不容易博取了明帝国商人们的信赖,孟买当地的经济在外资的不断注入下所有起色,然后就出了这种事……

印度与西非和欧洲本土是法兰西帝国的三大税费来源地,孟买出事必将波及到整个法属印度地区。

不幸的是,事情的不良影响也想柯尔贝推测的那样发生了,波及面积不但很广,而且速度很快,连荷属印度都被殃及了。

威廉二世对此事非常关切,不同于法国当局的反应迟钝且怠慢了外商,明帝国作为荷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绝对得罪不起的对象。

荷兰议会迅速批准了明帝国商人可以在购买持枪证的情况下,在荷属印度当地合法持枪出行。

持枪者只能使用长枪,这样可以被驻军和巡逻人员看到,便于识别,不会像短枪一样隐蔽起来。

更重要的是,通过销售枪支和持枪证,荷兰还能赚一笔,既送了人情,又赚了实惠……

荷兰的反应让路易十四更加尴尬了,在愠恼之后,直接命令法属印度总督拉丰拿掉孟买柿长盖桑,让驻军司令瓦西纳可以直接退休了。

不这样做也不行了,现在国际上流传着孟买很乱,抢匪横行,法属印度已经不适合投资了,谁再去就是傻子了……

这一下子让法国国库损失多少钱?

这笔钱由谁来承担?

难道让路易十四去找朱慈烺要账么?

这群蠢货不弄出点事情就浑身难受!

不光驻军司令被勒令退伍,盛怒之下的路易十四命令法国陆军总司令菲利普·夏尔将孟买驻军都给调防到西非,让他们去保护撒哈拉沙漠。

然后召见了明帝国驻法兰西帝国的大使,陈明了自己的决定,表示以后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并将整个事情的处理发电报给老朋友。

往后法属印度跟荷属印度一样,明帝国的商人都可以合法持枪,一旦遭遇袭击可以迅速得到驻军的帮助。

反正自己几次推销印度,都被老朋友给婉拒了,路易十四也就不担心对方利用渗透的办法来控制法属印度了。

通过之前的摸底也印证了路易十四的看法,愿意在印度定居的明帝国商人非常少,购置房产仅仅是为了便于休息,仅此而已。

明帝国商人对身体强壮的黑人保镖很感兴趣,对肤白貌美的白人女子很感兴趣。

他们对印度土著,不论男女,能不看就尽量不看,更别说进一步发展关系了。

经过这么一番处理,整件事情才算是被平息下来。

以至于柯尔贝提起运输印度贱珉来新本土,路易十四脑子里就自动想起这件事……

需要运输两千万贱珉?

这可是个大工程!

好消息是法属印度北部的铁路与原明帝国的西域铁路是联通的,幸亏当年同意了接轨,不然现在就没法往新本土运人了。

不幸的是,铁路是单线的,也就是只有明帝国北线铁路四分之一运力。

按照每趟列车运输一千人,每天发行一百趟来计算。

每个月能向本土运输三百万人,大约七个月便可以运来两千万人了。

即使放慢速度,一年也足以完成整个大工程了,时限放宽到两年也是没问题的。

明帝国只使用船只,向海外移珉两亿都能做到。

法国拥有铁路和海路运输两千万人,这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只要完成。

真的出现类似的蠢货,可以送他们直接去西北吃沙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