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71章:边境摩擦

明末黑太子 第1471章:边境摩擦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沈阳飞机制造厂原定将被迁往波罗堡,但考虑到当地多沼泽,划拨大面积土地并不容易,便先行迁至莫斯科附近。

朱慈烺还要看看靠近奥斯曼帝国的德意志北部地区的情况是否适合建设飞机制造厂,再行决定该厂可否进行二次搬迁。

莫斯科地区虽然纬度比较高,但当地冬季最低气温也就零下二十度左右,不是特别寒冷,跟沈阳相差无几。

飞机制造厂这种东西需要跟机场搭配使用,便于刚出场的产品进行试飞,故而不可能被搬到新都明思克来。

万一出现飞机失控,直接掉下来,

原位于陕西长安的飞机制造厂,已经迁至中州的阿斯塔纳。

因为长安飞机制造厂除了制造常规的飞机之外,还跟科学院制造一些可以垂直发射的火箭。

科学院已经在地广人稀的中州沙漠戈壁地区,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发射场。

不光可以发射军用火箭,以后还能发射搭载卫星的民用火箭以及航天飞机。

中州也是大明帝国最大的空军试飞场、陆军沙漠地形训练场、海军内湖训练场所在地。

空军看中这里是因为人少,气候还比更北的地方好。

陆军看中这里是因为在本土之外,沙漠地皮便宜。

海军看中这里是因为里海面积很大,适合各种内湖训练,顺便还能换个口味……

当地的土著们也欢迎驻军前来捧场,这样他们饲养的牲畜就不愁销路了。

顺便还能搞点品相不错的二手轻武器,用来对付某些不开眼的酋长同行。

中州的巴尔喀什湖同纬度以北地区,治安情况很好,与本土无异。

而卡拉库姆沙漠以东的山区(吉尔吉斯斯坦中西部、塔吉克斯坦全境、阿富汗北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土库曼斯坦东南部),现在仍旧处于一群部落酋长在乱炖的状态!

根据大明王师的不完全统计,当地应该存在着至少一千五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分成了至少两三百个武装团伙。

在大明王师重拳打击之前,这群玩意连军车都敢打劫,以为是自己的地盘,可以玩得肆无忌惮,拿驻军当肥羊了。

一次两次可以,久而久之,昊菁皇帝就无法容忍类似事情屡次发生在同一的地方了。

在五个陆航大队近四百架直升机、上百架“黑脚信天翁”战斗机、二十余架“空中炮艇”的配合下。

大明王师的三个特战旅、三个山地旅与倭军的十个旅,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大扫荡。

凡是在嘿名单上的部落,可以先死后埋!

昊菁皇帝不发威,就总有土著部落当自己是土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了。

东印度群岛上的那些玩意,就已经让朱慈烺感到愠恼了,没想到又蹦出来这么一批。

战区尽管缺水,但比在满是蚊虫的热带岛屿上进剿土著的环境要好太多了。

尤其是在非夏季进剿的时候,夜晚的地面只要出现火光,就很容易被巡逻的战机发现。

按照优劣不同,中州的土著被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愿意主动接受大明帝国的招抚的,这种部落可以享受优厚待遇。

第二种是只想关门自己过日子,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也能相安无事。

第三种就是假意关门或者示好,背地里放冷枪……

对于这次毫不留情的行动,那些有反骨的土著们酋长们基本都毫无准备。

硬碰硬打不过对方,打游击战周旋了一段时间,又被对方一口口给吃掉了。

本来是想收点过路费,来个雁过拔毛,然后就当啥也没发生。

这下好了,子弹、炮弹、手榴弹、航空炸弹管够吃,吃不了也得兜着走!

联军为期三年的围剿行动,消灭至少两百个土著部落,打残了三百余个,彻底震慑了剩下的那一堆同类。

在围剿期间,联军也重申了大明皇帝对当地的管理方式。

各部落在自己的领地内,均可以享受永久且全额的免税待遇。

部落之间的纠纷可以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中州巡抚出面调停。

如若某一方还是不服,完全可以在驻军的见证下,与对方进行单挑或群殴的报复。

如若进行偷袭,且被驻军获得证据,则须按照大明帝国的相应律法来论处。

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将被视为叛国行为,如若不主动自首,则将被从重从严惩处。

未经对方许可,擅自越过大明帝国与波斯或法属印度的边境,进入他国境内,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该部落自行承担。

从驻军或其他渠道购买武器,勾结其他部落进行叛乱,按照叛国罪论处。

对于最后这点,倒是难不倒心思活泛的酋长们。

通过拉拢或联姻,酋长们总是可以搞到不少品相不错的二手货。

重武器管理太严,实在不好买,但轻武器从来不愁买不到。

尤其是效力波斯的李自成团伙的后代们,每每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在昊菁皇帝与波斯国王沟通之后,该团伙又在越境时被打死数百人,这才有所收敛。

波斯国王也意识到明帝国与麾下的雇佣军团伙是有很大过节的,为了避免发生无法补救的事情,便将其一律迁往波斯与奥斯曼的边境地带继续戍边。

李某团伙根本不愿意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但也明白自身根本不是宿敌的对手。

对方坦克、飞机应有尽有,己方只有装甲车和机关炮,坦克都被掌握在波斯军队手里。

就算是装备几十辆坦克,也远远不是明军的对手,更何况波斯国王已经很是不悦了。

换做在大明本土,完全可以高举一起,从而达到一呼百应,甚至来个直捣黄龙。

然而在波斯,他们人口只有一百多万,而当地的波斯人高达上千万。

人口数量决定兵力对比,加上波斯国王随时可以向边境的明军求援。

在这种情况下,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己方被撞得头破血流。

最终,以李永泰只能委曲求全,率领族人向西迁移。

他也知道狗鞑子的后代跟自己的境遇相差无几,无非是在给奥斯曼帝国卖命。

如此一想,心里就舒服许多了,当年狗鞑子可是能跟狗官军分庭抗礼的。

如今狗鞑子成了落水狗,日子过得恐怕不比自己强多少。

李永泰有与暴明境内得诸多酋长联手的意思,这样双方的实力都会变得更加强大,最终实现割据一方得夙愿。

然而暴明与波斯的反应速度都不慢,而且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非常一致,直接导致己方失去了转圜的余地……

对于李永泰团伙,昊菁皇帝的态度很明确,尔等不犯边境,那就可以当作没看见,以前的事情可以不予追究。

如若不然,先与波斯国王苏莱曼磋商,对方同意则罢,不同意就可以给这个国家换个新国王了!

不可能因为与对方的合作关系,而让某团伙在边境地区杀人放火,胡作为非,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事情。

苏莱曼当然知道利弊得失,尤其是在沙俄、波立、神圣罗马帝国相继被明帝国消灭之后,危机感就加剧了。

跟明帝国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就算涉及到上百万人的搬迁问题,也不能有任何的犹豫与迟疑。

苏莱曼与易卜拉辛虽然信念相同,但关系并不算好。

波斯帝国当年的版图刚好包括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地区,而想在双方的实力刚好相反。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追随明帝国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获得了价值连城的奥地利及附近地区之后,实力更是有所增长。

这让苏莱曼很是嫉妒,又无可奈何,因为波斯以东是法属印度,以北是明帝国,以西是奥斯曼,向南是大海!

让明帝国与奥斯曼翻脸,似乎很有难度。

进攻法属印度,那就等于直接与法国开战了。

纵容李永泰找明帝国的麻烦……

等到明帝国皇帝动怒,或许还不如自己向法国或奥斯曼开战呢!

苏莱曼认为自己还没喝多,不需要派李永泰这条狗去自找麻烦。

当初收容他的人马,就是看中其能征善战,对付北方的诸多部落很有办法。

如今那些地方都归明帝国所有了,而李永泰却开始成了自己的隐患了。

苏莱曼不希望看到自己收拾李永泰,却被易卜拉辛知道,甚至派兵入侵本国。

暂时的好办法,便是将李永泰所部悉数调往与奥斯曼比邻的西部边境地区。

这条狗要是故技重施,刚好可以让易卜拉辛的部队将其灭掉,也不用影响到自己的名誉。

昊菁皇帝在得知此事后,只能静观其变。

奥斯曼与波斯都是大明帝国的合作伙伴,无非是前者的价值更高一些。

如若放任奥斯曼吞并波斯也不是不行,即使成功了,也不会威胁到大明的霸主地位。

但朱慈烺本意是不希望看到两国因为李永泰而大动干戈的,尽管这厮最多算是开战的借口而已。

大规模的国战是非常烧钱的,没有先进就要易货,还不能满足军需的话,就要欠债了。

由于自己正在搬家,朱慈烺根本不想在这两位身上花二三十亿银币。

李永泰执意作死,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说明李自成后代没长脑子,自取灭亡……

通常弱者都有三个选择,其一变成强者,其二继续苟活,其三自寻死路。

第一条路走歪了,那就很容易走上第三条路了。

比其给易卜拉辛卖命的辫子军,李某团伙的行为已经可以用作死来形容了。

当着大明边境驻军的面,就敢跟一堆土著酋长眉来眼去,勾肩搭背。

要不是朱慈烺给苏莱曼面子,大明王师现在连土都填完了!

苏莱曼倒是很识趣,做了相应的调整。

将原本的战争隐患,从大明帝国变成了与奥斯曼的方向。

如若李永泰选择继续作死,易卜拉辛闻讯之后能不能忍住,那就难说了。

或许很多人不信,虽然经过百年的努力,大明帝国终于成为了世界霸主。

但在朱慈烺心里,确实非常希望世界和平……

这可真的是句实在话,平时攒下来的那点钱,都被战争给消耗了很大一部分。

用这些钱来发展科技,久而久之,岂不是能甩飞尔等?

万幸不需要在印度这种地方打仗,不然真的是在光赔钱了!

为了以防万一,朱慈烺让驻奥斯曼的大使知会易卜拉辛。

告诉对方大明与波斯的种种情况变化,希望他能保持冷静。

当然,也不能放松奥斯曼与波斯边境地区的戒备,该打还是可以打的。

但两国进行全面战争,大明是肯定不会支持的。

你俩要是想大打出手,那得等到大明彻底完成搬家之后。

现在要是开打的话,某皇帝只能作为观众,给双方选手加油鼓劲了……

易卜拉辛还通过奥斯曼驻大明的大使,递交了本人的亲笔信。

主要意思就是在某种状况下,明帝国是否愿意与奥斯曼瓜分波斯!

朱慈烺的回复很明确,波斯人太多,都杀光是肯定不现实的,而且有损自身名誉。

都留着的话,不论留在当地,还是迁往他地,今后都是巨大的隐患。

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族群本身就已经很复杂了,朱慈烺不希望看到因为这种事,而让奥斯曼帝国元气大伤。

说的直白一些,波斯的情况都比奥斯曼要好。

波斯王国是以波斯人为主,奥斯曼帝国境内,奥斯曼人仅占不到百分之四十。

这本身就已经很危险了,在获得奥地利、南德意志、摩拉维亚等地之后,问题就进一步被加剧了。

等于奥斯曼人的比例被外族不断稀释,哪怕易卜拉辛早就采取了鼓励本族人生育的命令,也无法阻挡这种趋势。

现在德意志人、达契亚人、马扎尔人,这三个信仰上神的种族,在奥斯曼帝国总人口的比例都超过了百分之五。

人口第二多的阿拉伯裔的数量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帝国管理的根基,更别说还有在山地生活的库尔德人,以及一直自诩高贵的犹太人了。

这还没算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马其顿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

还有以前归降奥斯曼帝国的雇佣军——鞑靼人!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忙着跟波斯开战么?

一旦开打,某帝国还不散花了?

最好的反面教材就是前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