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397章:人口之惑

明末黑太子 第1397章:人口之惑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由于柏油路在融化,固体路面变成液体之后,连汽车轮胎都能被粘住,导致了锦衣卫不得不派人在很多发生融化事故的路段放上绕行的牌子,并派人蹲守,防止有二货驾驶员眼瞎直接冲进去找死。这就发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本土的大城市的主要路段不但有了早晚高峰,夏季还出现了午高峰!以南都为例,早高峰是七点到九点,午高峰是十一点到下午三点,晚高峰为五点到七点。因为被迫绕行,二三级道路无法容纳一级道路的车流量。使得百姓们早上上班会迟到,中午去见客户会迟到,晚上回家或赴宴仍然会迟到!以至于衙门都提醒即将举行婚礼的家庭,不要选择在夏季办婚礼。大婚时间一旦超过中午十二点,那就不太吉利了……这还是小事,更要命的是,夏季高温炎热,导致生活用电量猛增。工部倒是乐开花了,用电量越多,他们的收入也就越高。然而各地衙门都苦不堪言,本地电网是有输电上限的,超过就直接全线瘫痪了。除了备有发电机的大户人家之外,包括中产在内,绝大部分百姓都指望电网给自家供电。南方,准确的说是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到夏季,电网每周都得被累瘫痪一两次。原来本土的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就是秦岭至淮河,这下好了,连供电瘫痪分界线都是如此!越是往南,瘫痪的情况就越严重,原因也很简单,家用电器用电量也会增加。南北方的很多家庭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甩干桶,甚至空调、热水器。然而南方夏季时间长,而且湿度大,这就意味着衣服不但要勤洗,还要勤甩干,尤其是住在沿海城市。电网瘫痪最频繁的地方,几乎都是东南沿海城市。还有部分大聪明土豪,夏季跑来北都避暑,顺便旅游……对此,昊菁皇帝很想告诉他们,北都六月到八月都是桑拿天!以至于某肥宅亲王看过当天早上的报纸预告的气温之后,便决定全天都宅在自己的家里,连晚上都不打算出去,不然就献祭给蚊子们了!后邸的楼房都是有空调的,室内温度完全是宜居的,不像外面,那真是买冷饮的好时节啊!只要不是靠近居珉区的工地,从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都是停工的。街上最热销的商品自然是冰棍、冰糕、冰激凌、冰镇饮料,完全处于上多少就能卖掉多少的状态。在路上驾驶汽车的司机,不但要担心露面融化的问题,还要时刻警惕汽车发生自燃……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各地上报的因为高温导致热死人的事件在不断增加。在工业化之前,当然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没有如今这么多。有电风扇和没有电风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些在盛夏时节享受惯了空调的老人,突然被断电,那就成为了天大的问题了。晚上好歹还能出去纳凉,尽管很可能会被喂蚊子,但只要做好防护措施,譬如多喷花露水,还是能一定作用的。白天就显得难熬许多了,室内湿度大,室外辐射强,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更是连门都不方便出。被热死的绝大部分便是这些人,中青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路边的烧烤摊是最佳的消暑之选。居珉楼临街一侧的一楼几乎都是各种商服,夏季则是烧烤店的天下,有了自备的发电机和燃料,更是可以达到顾客盈门的水平。昊菁皇帝即便不出去得瑟,也能通过厂卫用摄影机拍摄的影像知晓外面的大致情况,这基本上已经与后世别无二致了。牛羊肉、猪脆骨、鸡翅膀、烤生蚝、涮毛肚、蔬菜卷、馒头片,以及奇葩的烤韭菜等菜式,配上汽水、啤酒、红茶,便构成了百姓们的基本菜单。只要当地衙门与锦衣卫加大巡逻力度,即便是摊位与夜市的规模与面积在不断增大,也不会让案件陡增。朱慈烺是懒得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重点就是解决南方沿海地区供电的问题。第一是新建发电厂,给已有电厂增加机组容量,扩建输电线路。第二是从各地向南方运煤,内陆省份通过铁路,沿海地区则可以接受海运。第三是加大移珉力度,热得受不了的百姓都可以搬到其他温度较低的地方定居。这里面最后一条不是开玩笑,南方每年都热四五个月的话,到了冬季又没有暖气供应,在当下是绝对难熬的。不考虑水电站的原因就是堤坝技术尚不成熟,万一堤坝被高水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所冲毁,位于下游两岸的百姓就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当下,一座大型水电站一旦发生溃坝事故,所产生的破坏力不亚于一次八级地震给大城市造成的杀伤!这也正是南方普遍缺电的主要原因,为了广大百姓的安全,昊菁皇帝也不会让工部贸然开工水电站项目。现在就是要老老实实低玩火电,辅以少许风力发电项目,水电站暂时不用建设,挨热总比直接被大水冲了要强得多。长江三角洲地区内的诸多城市缺电的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两淮煤矿就在附近,通过加大开采量以及增加船运次数的方式就能缓解燃料供应问题。从奥斯曼帝国进口的成品油也能通过油轮逆流而上,供应到最远武汉以西地区。珠江三角洲的煤炭问题,就要通过从东印度群岛运煤来解决了,从事海运的货轮的排水量远超漕运,运输的单位成本自然也就更低。这一地区的利好就是大中型城市相对集中,都坐落在珠江沿岸地区,而泉州、厦门、福州等地,都是沿海城市,获得燃料补给更为便捷。总的来说,岭南地区冬季比较好过,真正难过的是长江沿岸地区的百姓,家里没有暖气,室外气温又不高。冬季路面还会结冰,撞车事故比比皆是,遇到强对流天气,还会下暴雪,每年冬季都得进行抢险救灾。南直隶、江西、湖广、四川等地的巡抚衙门,早已纷纷上奏,要求给住宅楼安装暖气,朝廷也批准了,但这个是个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昊菁皇帝更希望那些热得受不了得百姓都搬家,到北地区定居,冬季有便宜且完善得供暖,夏季又不会很热。百姓们嫌远不要紧,昊菁皇帝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很近的避暑型落脚点——三城!也就是从原双城卫升级而来的地方,三城是个地名,但泛指一片区域,而非一座城池。主要由北城(双城子)、南城(海参崴)、东城(纳霍德卡)构成,后二城为滨海城市。由于昊菁皇帝在东城位置率王师进行过登陆作战,故而该处海湾又被称之为昊菁大帝湾(彼得大帝湾)。今后朝廷将重点建设三城地区,东城的港口为军港,也是北海舰队的重要锚地之一。南城的港口为军珉两用,也是附近最大的港口,南城更是本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比起酷热的本土南方,南城在夏季的最高气温不过二十多度,完全适合避暑。朱慈烺去过当地多次,对那边的情况有深切的了解,兴建避暑别墅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房地产项目。迄今为止,去过的大部分人都对当地的气候称赞有加,加之物价便宜,已经成为了了南方人避暑首选本土以外的目的地。目前南城以及周边的常驻人口约为一百万,距离朱慈烺的小目标还有一半的差距,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的。对于这方面,朱慈烺不是盲目的自信,因为有充分的理由。当地电价比本土便宜很多,因为临近鸡西煤矿,通过铁路便可以向三成地区进行运输。有了充足的燃料供应,冬季取暖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更何况海边比内陆要暖和一些。当地的海鲜价格也非常诱人,只要得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完全不成问题。凡是愿意迁居当地的,一律由朝廷安排工作。不同于本土,当地就是每周双休不说,夏季每天工作八小时,冬季每天工作六小时。上班前五年全额免税,后五年半税,之后才会全额纳税。女子第一次怀孕可以享受一年的带薪产假,第二次享受九个月产假,第三次享受六个月产假。在当地出生的婴儿,其母亲在婴儿满三个月之后,可以一次领取五十银币的奶粉钱。不愿意上班可以在乡下种地,所享受的待遇与北地其他地方大致相似。若是家里有钱,搬过去就是为了享受生活,那朝廷就更欢迎了……这些不差钱的主就是纯粹的消费者,一个人的消费金额可抵上百个穷人。在当地,酒楼、茶馆、客栈、赌场、商店、医院、典当行、电影院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要不是在北都方便处理一些事务,朱慈烺都想将峰会的举办地搬到南城去了。开会还能兼顾避暑,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某肥宅亲王倒是代某皇兄是视察过当地的发展情况,结果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在那边一呆就是两个月,可以说,当地的气候很适合某些胖子……经过快速发展的北都倒是早已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大城市,困扰超级都市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交通拥堵,夏季高温暴雨都会堵车,冬季降雪量越大就越堵。北都买车的人越多,北都的交通状况就越发的糟糕。前来参加峰会的元首车队都得经过封闭的路段,才不至于被堵在路上。万幸北都的老城与新城中间还隔着中城,要是挨着的话,那有些车得被堵上好几个小时。从老城或者新城去对方目的地得车辆,宁可先走车流量较小得绕城路,也不会从中城横穿。原因就是车多显得路窄,更别提路上有加塞的、碰瓷的、眼瞎走错的、直接撞人的事情了。更要命的是其中参杂着一些“技艺高超”的女司机,白天开大灯、开雨刷器的,还有停车不拉手刹的、左右不分的,那均乃神人也……昊菁皇帝对此只能一笑了之,这种事见的太多了,指示的拘役,该偿命的偿命!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之前某装甲部队转场其他地方,需要走公路,某女司机居然敢开车插队,还敢别坦克,上报之后令人哭笑不得!朱慈烺看了也半晌无语,您知道对方是啥车么?就不怕自己的车直接被轧成沙丁鱼罐头么?最后,经过多方抗议,朝廷只能责令有关衙门提高驾驶证的考试门槛,力争筛掉那些不具备驾驶技能以及意识的考生……朱慈烺对路易十四说了这些事情之后,欧皇陛下也深有同感,因为法国的女司机的表现丝毫比不明帝国的同行们差。人家都能直接把车开进巴黎段的塞纳河里去,还认为都是标志文字不清楚的缘故,责任完全与自己无关……为了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力度,法国还特意从明帝国引进了相应的最新规章,省的自己制定的内容总被司机们钻空子。当路易十四见识过明帝国都城长达上千米的堵车长龙之后,终于感叹到,巴黎的交通还是很不错的嘛。但绝没有搬离凡尔赛宫的打算,就他住的地方不堵车,因为位于乡下。反过来说,越是堵车的城市,经济就越发达,不然交通都得靠走……根据经济学家们的估计,北都一城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一个小国了。明帝国本土的两三个省经济规模约等于一个中等国家了,这是非常令人惊诧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明帝国海外属地的经济也在蓬勃发展。像澳州的黄金海岸,美州的长滩,都已经变成了人口达到上百万的大城市了。人口众多的优势,在此时便体现出来了。法国当然也有巴黎、里昂、马赛、都灵、米兰、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大城市。但在海外属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干脆一个没有了。这与法国本土的气候有密切关系,既然本土非常宜居,那干嘛还要去海外定居呢?尤其是在法国吞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土之后,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明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