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09章:骑士精神

明末黑太子 第1209章:骑士精神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奥斯曼帝国与明帝国保持着长期友好关系,与法国保持了自十六世纪以来的阶段性友好关系,与荷兰的关系不好也不坏。

如果按照国力排名的话,毫无疑问,明帝国高居榜首,法国位居次席,荷兰只能排在奥斯曼与神圣罗马帝国之后。

能与世界上国力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的三个国家保持贸易往来,还能日进斗金,对易卜拉欣来说已经算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原本奥斯曼的国力是逊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但由于近些年苏丹运河的开通,加上科威特油田的开采,以及与明帝国的进出口贸易。

使得奥斯曼从中受益匪浅,光是与明帝国的贸易额便高达五千万银币以上。

尽管很多时候并不涉及到金银铜等贵金属的交易,仅仅是易货贸易。

可能用一钱不值的石油来换取明帝国出产的各种商品,甚至包括武器装备,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了。

易卜拉欣相信加以时日,包括三级铁甲舰在内的所有商品,自己都可以用石油以及成品油换到……

自己所要做的,便是努力扩大远洋船队的规模。

本土造的商船不够大的话,就可以用石油从荷兰或者法国人手里去买。

现在,易卜拉欣就已经将土豪本色给发挥出来一多半了。

只要对方愿意用石油作为易货贸易的物品,自己便可以卖出成千上万桶石油了。

尽管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在本土都有自己的油田,甚至在英格兰地区也发现了油田,但开采难度与成本都与奥斯曼的波斯湾地区无法相提并论。

哪怕从波斯湾绕一圈,再走苏丹运河,出地中海,抵达西欧的煤油,其价格都比当地的同类产品要便宜一些。

最重要的是,当地的石油公司老板通常希望得到现金,因为还需要给工人支付工资,而奥斯曼的海湾石油公司可以全款易货。

海湾石油公司是易卜拉欣与一群贵族,携手明帝国皇帝朱慈烺开办的公司。

虽然是私人性质的能源公司,但绝对能从一些渠道来国家的力量。

最直观的方面就是接受易货贸易,因为背后的老板是两个帝国的话事人。

并不需要通过石油或成品油贸易来获取现金,只要得到等价物就行了。

拿银币给工人发工资这种事,对两个老板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又不指望从中吃利息。

易卜拉欣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不要紧,奥斯曼境内的基斯拉达戈金矿,就是昊菁皇帝送给易卜拉欣的礼物。

该金矿储量三百四十吨,按照只采出两百吨黄金的利润来计算。

这部分便相当于五百万两黄金,也就是五千万两白银,折合七千五百万银币。

易卜拉欣只拿其中的三千万银币,余下分给贵族股东。

平均二十年,每年采出来的黄金兑换成银币之后,也足够给油田工人们发工资的了。

至于用石油和成品油换购来的各种商品,这也好折现。

作为苏丹,易卜拉欣本身就是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商店的老板。

一边自己赚钱,一边带着贵族们赚钱,一边让国库充裕一些。

三项兼顾,一点都不耽误。

易卜拉欣自己倒是不会,架不住东边有个好老师……

隔空教你赚钱,还教你挖矿,而且不收学费,学不会可以免费再学!

易卜拉欣在没接触过昊菁皇帝之前,从没想过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上还有如此善良之人!

相比动不动就发动东征的西方诸国,还是明帝国更值得结交。

昊菁皇帝更是他本人和奥斯曼的真挚朋友,就差为其树碑立传了……

虽然由于买买买的原因,国库比以前的岁入高很多,但仍旧充裕不起来。

不过明帝国正在大规模工业化,每年需要一两百万桶石油与成品油,而且需求量还在逐年递增。

作用世界第一油田的易卜拉欣,也就一点都不害怕自己和国库没钱了。

没钱可以挖矿,没东西可以用油来换购。

对易卜拉欣来说,脚下这简直就是天赐宝地啊!

其实在科威特油田大规模开采之后,易卜拉欣都想把皇宫搬到巴格达去……

在伊斯坦布尔早已盘根错节的贵族们一顿好说歹说,总算是阻止了苏丹这个疯狂的打算。

大家都安于现状,对眼下每年都有巨额收益非常满意,不想再辛辛苦苦地折腾到巴格达去了。

易卜拉欣对本土的发展也满意,但对匈牙利战场的发展就不太满意了。

由于侯赛因的谨小慎微,导致超过三十万帝国部队被拖在那里动弹不得。

虽然这样是有情可原的,但在不能取得任何进展的情况下,难免有一些小人会借机发难。

鉴于敌军的数量是己方的一倍左右,易卜拉欣也没有责备侯赛因的意思。

他可不是明帝国的皇帝,善于指挥作战,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侯赛因等将领身上了。

之前贾马尔能够以少敌多,大败敌军,便算得上是一次非常经典的胜利了。

觉得值得大书特书,奥斯曼帝国出版的各大报纸都刊载了整个过程。

今年,易卜拉欣也需要得到一次胜利,规模自然要比去年的更大才行。

不过到了这个地步,双方向布达佩斯不断增兵,便有在此地进行战略决战的意味了。

易卜拉欣也打算继续增兵,起码要达到五十万人,再加上一堆坦克、重炮、飞艇,才觉得心里有底……

侯赛因不是说敌军兵力很多吗?

这问题很容易解决!

把那些已经投靠帝国的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还有废柴一样的瓦拉几亚人,连战场附近的匈牙利人,全都塞到前线去。

五个种族,一家出五万,那就是二十五万了,加上已经在前线对阵的帝国部队,总兵力不会都超出预期了。

这些人会不会打胜仗,易卜拉欣没有义务,也不会教授他们如何打胜仗,这些都是侯赛因等人的责任。

他的工作就是让手下给侯赛因送去足够数量的士兵,不能指望这些人打胜仗,给自己人壮胆总是可以的吧?

等位于欧洲的奥斯曼属地春耕完毕,易卜拉欣便让亲信将领奥库过去征兆士兵。

虽然是强征,但也有好处,只要在战场立功,未来两年便可以享受全额免税待遇。

已经享受此待遇的波斯尼亚星月人,可以用战功兑现明帝国的诸多商品,没有上限。

一六七七年六月,从巴尔干、匈牙利、瓦拉几亚等地应征入伍的士兵便在奥库的带领下,连同一万本土士兵,抵达了多瑙河以西的战场。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双方仍然在对峙,谁也不肯率先进攻。

此前的经验教训告诉双方,在堑壕战流行之后,谁先进攻谁先输!

侯赛因得到了援军抵达的消息,并未表现出太高的兴致。

因为前番围攻维也纳,就是这帮垃圾率先崩溃,导致自己功败垂成。

他们打打顺风仗还可以,像这种战略决战,就绝对不要指望了,否则再玩一次,自己还得输。

现在双方都分成两个重兵集团,奥军这边,侯赛因掌握着近二十五万大军,在多瑙河东岸对阵绍姆贝格的超过四十万人。

对方一直用堑壕战术来在围困佩斯城堡,侯赛因也不打算用损失兵力的办法给守军解围。

他本身兵力就不足,所以就没采取用同样的方法来围困绍姆贝格所部的策略。

不围困的话,或许对方还有兴趣攻出来,结果对方还挺聪明,没上当。

位于多瑙河西岸,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直接指挥的部队有二十五万。

此前与其对峙的是贾马尔、萨利赫、拉希姆三部人马,总兵力不到八万。

由于坦克与重炮的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加之利奥波德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双方没有大打出手。

等奥库带兵抵达后,多瑙河西岸的奥军一下子接近三十四万了。

双方在总兵力上的差距被拉近,反奥联军仍然具有一定的兵力优势,而且两个重兵集团彼此背靠多瑙河,河面还有舰队提供火力掩护。

奥军则掌握着陆路装备方面与空中侦察的优势,还有一点,那就是清军同意在夏秋之际再次出兵。

侯赛因正是吃准这一点,才不着急打,对方什么时候撤退,自己就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清国皇帝顺鸡已经同意,此次出动不少于三十万骑兵,进攻波兰南部、摩拉维亚、波希米亚等地。

虽然性质与前番一样,主要是洗劫,而非占领,但年年这么干一次,对当地的经济也能造成相当大的打击。

这等于说奥军在前面牵制敌军,让清军去后面捞好处。

如此分配任务,肯定谈不上公平。

但是战局便是这样,现在也不是谈赚多赚少的时候。

等对面那一群敌人去打清军的时候,己方也能坐地起价了……

现在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布达佩斯外围,跟对面的敌人比耐心。

想赢得最后的胜利,那就绝对不能着急,否则利奥波德一次就能把此前输掉的全都赚回来。

一旦奥军主力被歼灭在匈牙利,不光会失去这块地盘。

敌军乘胜追击的话,说不定连整个巴尔干都会丢掉。

事关重大,侯赛因就不得不变得更加的谨小慎微了。

没事的时候,利奥波德一直在自己的脑海里反省去年作战失利的事情。

不光如此,还写了一堆心得,尤其是要注意的事项。

里面涉及己方的战术、队形、攻击时间、兵种配合等等,深刻倒是足够,就是联军不进攻的话,那就没多大用了……

至于堑壕战,联军还没正经打过,对方也不给己方练兵的机会。

越是这样,利奥波德就越相信堑壕战是对付正常野战,尤其是克制奥军坦克推进的最佳战术。

实际上也是如此,奥军的坦克非常害怕陷进土坑里动弹不得,所以根本就不打算进攻。

对方等着钓自己,自己是同行,那肯定是不会上钩了!

不过奥库来了,就传达了易卜拉欣的最新指示。

这就意味着不打是不行了,起码要满足苏丹陛下的要求。

但实际运作的余地就很大了,看到对面的情况,以及河里的敌舰,奥库也明白己方想取胜没那么容易。

于是贾马尔、萨利赫、拉希姆,加上他,四个人商量了好半天,最终决定发动有限度的攻击。

这是一种可以控制伤亡的战术,完全可以实现两全其美的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炮击!

将阵地推进到距离对方一英里的位置,然后用己方的重炮一点一点啃食对方的阵地。

如若对方主动出击,刚好可以把奥库带来的五百枚战术导弹用上。

八月十五日,让利奥波德激动的时刻来到了。

见到与己方对峙许久的奥军终于开始全线推进,利奥波德不亲眼所见都难以置信。

多瑙河西岸的二十五万神圣罗马帝国部队开始紧张起来,幸好还有战车与壕沟作为依托。

由于来犯的敌军数量超过了己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利奥波德还从东岸调来了三万骑兵。

奥军的推进速度很慢,使得己方的骑兵即使过桥的时间很长,也能全员抵达西岸一侧的战场。

如果能在奥军进攻堑壕之后,己方投入反击,重创或歼灭这个重兵集团的话。

那么之后大军过河,与东岸的部队一起夹击侯赛因所部,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也是很有机会的。

当然,这仅仅是利奥波德的设想而已。

奥军推进到一英里外就停止前进了,一个个用铁锹埋头挖掘,同样开始修筑战壕,那些自己会动的坦克似乎也参加了挖掘工作。

在如此近的距离,用战壕来对峙?

利奥波德否决了让己方骑兵出击的提议,去年波军翼骑兵被那种连发式枪械打得人仰马翻的场面,还令他历历在目。

这可能是一种引己方主动出击的战术,自己当然不能轻易上当。

可是在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利奥波德就知道了对方想要干嘛了……

很快,对方重炮发射的炮弹,一枚接一枚的落到了己方的阵地上。

由于利奥波德的迟疑,导致己方炮兵错过了最佳开炮的机会。

等到双方开始对射,差距就显露出来了,情况跟去年相类似。

这就不能谈什么骑士精神了,毕竟骑士被打死,那就没精神战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