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411章:进驻澎湖

明末黑太子 第411章:进驻澎湖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8:03:46 来源:笔趣阁

当下季风盛行,郑芝龙并不认为红夷的战舰能够顺利抵达巴达维亚,或会被季风吹到海上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去。

可是太子爷言之凿凿地说红夷的战舰从大员出发,可在大约五十天之内抵达巴达维亚,向东印度公司求援。

实际上是用了五十四天就抵达了,但即使漏网之鱼用六十天的时间来航行,在郑氏高层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郑芝龙只能以防万一,这一来一回,红夷的支援舰队至少要耗费两个多月才能抵达东番以南的海域。

对前往巴达维亚求救的红夷来说,他们要逆风航行不下五千公里,才能抵达目的地。

而从金门发兵,到大员的距离仅有不足三百公里。

红夷需要航行的距离是郑军的二十倍之多,而双倍兵力对比却正好相反!

郑芝龙不相信自己握有如此大的优势,还拿不下这小小的大员城堡。

真要是两个月的时间还能不能攻克岛上红夷修建的防御工事的话,那么所有参战将士都应该扔进海里喂鱼。

要与红夷大打出手,便先得筹备粮饷,郑芝龙命先郑芝兰调集一百万两银子与一万石军粮直接装船,而后便随大军一同进发澎湖。

这笔钱非是月俸,而是赏银,若是大军可以在短时间内,譬如十日之内攻克红夷所据之城堡,郑芝龙便打算向全军发放这笔银子。

普天之下,除了刚刚成为曝发户的某太子之外,也只有镇海伯可以一掷千金,喊出“打下大员赏银百万”的口号,财大气粗可见一斑。

郑芝龙估计城堡里囤积了红夷用贸易或者掠夺手段得来的不少财宝,加上巴达维亚那边送来的赎金,最后自己应该花不了多少钱,顶多五十万两银子而已。

驻扎在福健沿海诸多港口的郑军各支分舰队,在领到郑芝龙的命令之后,便开始向金门大规模集结。

为了掩人耳目,特别是要蒙骗在金门停泊的荷兰商船,郑芝龙特意对外宣称,在太子殿下的感召之下,身为镇海伯,要集结兵马,助朝廷一臂之力。

所部将士与新任辽西总督王在晋配合,用海陆并进的方式,挥师北伐,收复被东虏占据的辽东地区,己部出兵五万,不日启程。

换作之前,当地人都了解这位前“海贼王”的尿性,自然不会相信如此拙劣的借口。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用在郑芝龙身上刚好合适。

但今番郑芝龙已经贵为“镇海伯”,长子郑森也即将赴京求学,拜在太子门下,此举便合情合理了。

在金门从事商业往来的荷兰人对郑芝龙的话将信将疑,但双方每年的贸易额非常巨大,他们还不敢相信郑芝龙会在此时单方面毁约。

由于保密程度较好,荷兰人从郑氏将领嘴里探不到半点口风,只能暂且相信郑芝龙是被明廷用伯爵的头衔给收买,真的打算用海路进攻关外的鞑靼人。

大军在金厦一带足足准备了十日,也是为了给前往南洋采购粮食与橡胶的郑芝鹏舰队留足返航的时间,这样两边都能妥善应对需要解决的事情了。

六月十三上午,金门海域晴空万里,风平浪静,郑芝龙献上三牲,焚香祭拜妈祖,煞有介事地誓师北伐。

金门以南的料罗湾早已被密密麻麻的郑氏战舰铺满,桅杆如密林,旌旗似枝叶,看得山上和岸边的官吏与百姓均惊诧不已。

郑芝龙也是倾其所有,要毕其功于一役,动用了大半家底,总供集结了一千一百零二艘大小战舰,满载两万五千士卒。

炮声一响,令旗挥动,悠扬的海螺号声此起彼伏,海湾里顿时开始出现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恢弘画面,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踌躇满志的郑芝龙站在自己的旗舰之上,望着让人血脉喷张的庞大舰队,心里顿时生出百感交集之情。

自从灭掉刘香之后,自家还从未如此兴师动众,今番不惜倾尽所有,但愿可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以避免为东虏通风报信为借口,不论荷兰还是葡萄牙的商船,全部都被留在港内,三日之后方可离港。

未经留守的郑芝兰的许可,擅自驶离金门便视为俬通东虏,郑氏战舰将毫不留情地直接击沉。

本土及各国海商都不敢得罪郑芝龙,这位镇海伯打赢了东虏还好说,万一输了,回来之后便要拿那些不听话的商贾来泻火了。

反正只是延迟三日离开,郑家并未巧立名目,向大伙征收讨伐东虏的费用,最多花几个饭钱而已,这还是能让大家可以接受的。

等驶离近海,郑家舰队便一分为二,由郑芝豹与郑芝莞二人继续带着小部分舰队北上,前者须去往倭国,德川大将军已经召开会议,同意明廷的请求,决定发兵五万。

朝廷与倭国分别派来特使与郑芝龙进行了沟通,三方的联络还算是畅快,倭国特使也派了领航员,因为此次要在倭国多地港口装船。

平户是对外的贸易港,郑氏船队经常去,但对于北方港口,特别是被幕府视为禁地的江户,就未曾谋面了,所以倭国特使便派了领航员,以避免让船队触礁。

这主要是由于在商讨出兵计划时,倭国北方的诸多大名不同意自己的人马从驻地一直走到南方的平户才能登船。

一方面是粮食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体力问题,他们的武士是要去辽东作战的,不能等到腿脚都累得不利索了再登船。

不光关系较远的外样与谱代大名不同意,连算是德川家嫡系的亲藩大名也不愿意让所部人马长途跋涉到长崎去。

最后德川家光不得不从善如流地宣布在江户湾登船,下不为例,不过并非是江户港,而是在江户湾里,距离江户城较远的一处位置。

这是要防止有人趁大量人马集结待命时对江户城图谋不轨,而且要分批登船,那些不受待见的外样大名的人马可以享受优先待遇。

非但如此,倭国特使俬下要求把那些吨位大、抗沉性好的运兵船后入港,这样可以装载大将军的直系人马与亲藩大名的士兵。

这是郑芝豹闻言,心里便腹诽不已,原来倭国那边也是如此的厚此薄彼,嫡系与旁系也有区别对待。

他只负责运兵及海上护航,其他一概不管,倭国那边勾心斗角狗屁倒灶的事情,他也就是在心里乐呵一下而已。

两支舰队在海上作别,一支规模较小的舰队又一分为二,一路由郑芝莞带队去天金,接藩王兵马去苦兀。另一路则由郑芝豹率领,向东北方向航行,去倭国装载士兵。

所辖战舰众多的主力舰队则掉头转向东南方向,先行驶抵澎湖,郑芝龙担心被太子爷言中遭遇台风的事情,便决定现在这里让舰队落脚。

已经倾巢出动的郑氏舰队可是扛不起台风的狂暴攻击,尤其是在围攻红夷城堡时,一旦遭遇台风侵袭,只怕就要船毁人亡,血本无归了。

损失几百万两银子,郑芝龙根本就不会心疼,但要是将带出来的这些精锐士卒与老练水手给折损了,郑氏便要元气大伤,短期之内都不能恢复了。

海上天气千变万化,经常出海便要尤为注意,郑芝龙此番带着本土与西方擅长观星的道士和占星师,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开人力所不能及的台风。

闽地在五月至十二月是台风的高发期,尤其是夏季,几乎每月都有台风经过,在海上能够刮起数丈高的巨浪,掀翻大型战舰也是轻而易举。

若是被红夷所伤,还能找机会报仇雪恨。要是被台风给弄沉,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回去得好好拜拜妈祖才行……

“诸位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

安营扎寨之后,郑芝龙便要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向麾下的诸位将领告知。

“大哥直言无妨!”

既然决定干了这票买卖,郑芝凤也就不会介意任何不利于己方的消息了。

“好消息是由于消息封锁得当,派去的细作回报大员红夷尚未有所警惕!”

这是让郑芝龙十分开心的事情,不说保持攻击的突然性,而且郑芝鹏带去南洋的船队在一时半会也是非常安全的,这让一干将领都面露喜色,看来此番必定可以功成名就。

“坏消息是根据随军道士与占星师的预测,五日之后或有台风来袭!”

郑芝龙觉得太子爷的嘴巴真是被开过光的,真是一语成谶,说要防范台风,自己还真遇到了,这下还得尽快进兵,否则大军便只能逗留在澎湖避风。

“啥???”

郑芝鳌有点傻眼,这不等于没说啥好消息么?

他率领陆师进攻,一旦刮起台风,莫说进攻,面对连树木都会连根拔起的飓风,士卒们在户外连自保都成问题。

大员岛本身就是一座海拔不高的沙洲,这要是在所部士卒抢滩登陆之后,台风突至,只怕岸边的士卒都要被巨浪殃及。

红夷龟缩在城堡里自然高枕无忧,若是自家兵马正好赶上了风力最大的时刻来临之前上岸,红夷便可兵不血刃地击退来犯之敌了。

以往出现这种情况,己方都要退避三舍,等候风浪过去再行出战,今番都到了澎湖了,大军却不能前进,就有点骑虎难下了。

当家人将这个可以歇兵的“好消息”说出,众将都感到有些气馁,此为天意,非他们可以抗衡。

“大哥,你的意思是?”

郑芝凤要跟着兄长连打两次海战,一次是眼前的,另一次则是要单独率队阻击从巴达维亚北上的红夷援军,但那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还是先要全力应付当下这件事要紧。

“速战速决!先解决港内红夷战舰,而后让将士们扎营避风,等台风过去,再合力攻下此堡!”

实战经验极为丰富的郑芝龙决定先将是役一分为二,先打己部较为擅长的海战,后打不太容易取胜的陆战。

“大哥,可是鹿耳门乃是窄浅水道,我军舰船从此经过困难重重啊!”

作为自家兄弟,郑芝凤还是要把丑话说在前面,千万不能让兄长凭意气用事,那样急于求成的话,反而会事倍功半。

走南侧水道的话,舰队势必会遭到红夷城堡岸炮的攻击,若是阵脚大乱,则会自相倾轧,拥堵在水道里,转而变成一场大败也有可能。

“无妨,太子爷已赐予我一封密信,信上言每月初一与十五,鹿耳门水道均会潮水暴涨,足以让大舰通过。此为‘天文大潮’,受月亮作用,每月有两次,水位将比普通涨潮大得多,我择十三日出兵,便鉴于此等机密。届时军心必定大振,我军便可一鼓作气,攻入港内,将红夷战舰一网打尽!”

时间或许会晚一天,但十五或十六日的某一天之内,鹿耳门的潮水必定会大为上涨,这是可以肯定的事情,某太子告与郑芝龙,便是让他好好利用这样的天赐良机。

“大哥,若真如此,则大事可期!”

郑芝凤听到如此机密,也是心血来潮,神情大为振奋,只要舰队能够顺利通过鹿耳门,那么港内的所有红夷舰船,都将遭遇灭顶之灾。

“五弟,你且先带一百艘战舰前往鹿耳门,分出十艘前出,将带来的长杆插入退潮后的水道之中,沿左右两侧插入,每个一段距离便插入一根,形成一条海上走廊。”

郑芝龙对此早有准备,为的要大摇大摆的让舰队通过鹿耳门,要杀素来嚣张跋扈的红夷一个措手不及。

“大哥,这是为何?”

此前一直没有开口的郑芝越对此大惑不解,大哥这般吩咐就好像在种庄稼一样。

“呵呵,你有所不知,太子爷也不敢肯定鹿耳门最深的水道具体在何处,但却有一个办法可以探得。那便是等退潮时在水深处插杆,待涨潮时,此处必定为最深处,我军舰队岂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如此浅窄隘口?”

郑军战舰吃水均不足一丈,可是鹿耳门的水深也是如此,大舰通过既有可能就地搁浅,只让小舰进入港内,就等于给红夷的大舰送战果了。

若是要让大舰安然无恙地通过鹿耳门,便要如此这般行事,方可给予港内红夷战舰以迎头痛击,使其一战尽没。

“大哥睿智!此策甚是高明!”

郑芝越闻言便彻底了然了,兄长纵横于海上多年,果然是老谋深算,乃是他们这帮兄弟的甚幸,这下等自家舰队通过鹿耳门,红夷这个敌人可是要倒大霉了。

“哈哈哈哈……我等建功立业,便在今朝!”

有太子爷知会自己如此机密,郑芝龙便有信心在明后两天之内率领舰队进入大员湾,在两三个时辰里便聚歼掉港内的全部红夷舰船,而后派出陆师将热兰遮城堡团团包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