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111章:诸强攻略

明末黑太子 第1111章:诸强攻略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对于欧洲战场,某新皇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大明王师以及盟友部队已经拥有技术兵器方面的绝对优势。

只要干掉了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那么不列颠岛就将沦为一座孤岛,北面还有苏格兰人所组成的部队南下支援联军的进攻。

不过即使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也仍旧要全力以赴。

为此,某新皇已经让户部将卖地得来的两千万两银子用作远征欧洲的专项资金。

郑成功那边不用担心,他爹郑芝龙这些年没少赚钱,家底早就攒得很厚实了。

而且这次进攻西班牙就是去刮地皮的,抢不着钱就直接抢人,根本不会亏钱。

在联军掌握兵力、火力、财力等多方面的优势的情况下,预计战争将在一年以内结束。

不论是克伦威尔还是复辟后的查理二世的部队,联军都将一视同仁予以消灭。

对于西班牙,某新皇并不怎么担心。

因为等腓力四世死后,继位的卡洛斯二世的能力与作为显然不如对面的路易十四,甚至荷兰的威廉二世。

尤其是在唐斯海战之后,西班牙海军的实力跟这个帝国一样,已经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揭暄率领大明远征舰队前后两次涤荡美洲西海岸,又让西班牙人少了至少五六百艘战舰或武装商船。

时至今日,如果不联合英国的话,西班牙舰队几乎无力抵挡拥有大量铁甲舰的荷兰或法国的任何一方舰队的进攻了。

荷兰在签署同盟协议之后,用东印度群岛换购到了十二艘铁甲舰和五百辆蒸汽坦克,有换购的六艘铁甲舰将与赠送的三艘同期抵达。

加上此前的采购数量,荷兰已经拥有高达十九艘铁甲舰,要是加上在荷兰本土建造的四艘的话,那就是二十三艘之多。

由于荷兰还在消化铁甲舰的相关技术,若是工期比较长的话,恐怕那四艘将赶不上进攻英国的战斗了。

鲁伊特此前表示,如果进攻英国的时间在一六六六年的话,这批由荷方建造的铁甲舰是完全可以下水并参战的。

法国加上获赠的三艘,已经拥有十六艘,本土建造四艘,加起来就是二十艘。

从目前看来,只要第五批次的铁甲舰开赴欧洲,法国与荷兰的舰队是完全有能力分别抵挡西班牙与英国舰队的偷袭的。

为了表示合作诚意,鲁伊特提供了大量关于英国海军的情报。

在其离开欧洲之前,荷方搜集到的情报是,克伦威尔听从布莱克的建议,将英国一分为三。

布莱克亲率主力舰队,游走于英国各个港口,时间完全由布莱克一人掌握,以避免被拥有铁甲舰的荷兰海军堵死在家门口。

蒙克上将率美洲分舰队驻扎在英属北美属地沿岸,一方面可以联手该地的西班牙舰队,另一方面则可以威逼荷兰的北美战略重镇新阿姆斯特丹。

有意思的是,在欧洲与西班牙舰队联手的分舰队的指挥官是查理二世的堂兄——鲁伯特亲王。

不论是威廉二世或者特罗姆普,以及鲁伊特本人均认为这是克伦威尔已经快要咽气的明显信号。

海军大臣也变成了约克公爵,说明墙头草一般的议会已经知道他们的大腿快变成假肢了,于是找到了一条新大腿来抱。

新大腿自然就是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议会认为小克伦威尔不如他爹那般有本事,那就可以直接忽略掉了。

荷兰方面安插在英国的间谍认为查理二世复辟只是时间问题了,啥时候克伦威尔彻底咽气,查理二世就啥时候复辟。

与查理一世不同,这位准国王喜欢寻欢作乐,并不干涉正事,而且知人善用,将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故而很受议会的喜欢。

对此,荷兰方面倒是非常的警觉,因为如果查理二世真像这般放权的话,对荷兰的威胁反而会大很多。

布莱克、蒙克、潘恩爵士、鲁伯特亲王都不是蠢材,反而对海军与舰队以及荷兰非常熟悉,而且从不轻敌大意。

荷方对此非常重视,舰队总司令特罗姆普的建立下,威廉二世同意将本土舰队一分为二。

主力舰队驻扎在阿姆斯特丹,分舰队驻扎在法国瑟堡,由奥布丹中将代管,鲁伊特返回欧洲之后接手。

北美属地的舰队由艾弗森中将指挥,只有三十艘规模,而且大部分都是战斗力较弱的武装商船。

主要原因就是北美不是荷兰攻防的重点,不论新阿姆斯特丹是否被攻陷,只要英国投降,荷兰得到英国的北美属地,就能立刻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法国的主力舰队驻扎在瑟堡而非加莱,因为舰队司令索迪认为如果法军不登陆英国本土,舰队驻防距离英国南部最近的港口加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驻防瑟堡的话,一方面可以随时南下杀入比斯开湾,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北上驰援荷兰盟友。

这个倔强的老头跟已故首相黎塞留一样,都是红衣术士,而且颇得路易十四的尊敬,所以也就同意了索迪的要求。

当然,加莱是通往英国的桥头堡,索迪如此布置也不意味着加莱会变成一座完成不设防的港口。

不但安排御用工程师沃邦过去将加莱的工事再次巩固,使港口变得要塞化,并部署了大量火炮与反舰导弹。

而且还调派了一支数量不低于二十艘的武装商船船队驻防加莱,欺骗港口附近的英国间谍。

所有武装商船都提前做了改装,就是要多开炮窗,多部署火炮,在火炮数量上跟法军的主力舰别无二致。

水手一律穿水兵服,见到上司必须敬礼,绝对不允许喝得酩酊大醉,任何散漫的行为都要扣钱……

英国间谍是否会上当尚不得而知,但法方会努力布置现场,将戏码做足。

地中海跟北美一样,都属于次要战场,不过路易十四还是下令将马赛与土伦这两个重要港口都要塞化处理。

在与奥斯曼帝国握手言和之后,法国可以地中海的所有海上力量都用来盯防可恶的西班牙人。

由于西班牙本土在战后将直接并入法国,路易十四非常重视西班牙战场,已经任命能征善战的蒂雷纳伯爵来负责。

所有法国人都相信,在打完这一仗之后,蒂雷纳将会被擢升到公爵,然后风风光光地退休。

由于蒂雷纳此前长时间在东方作战,具有丰富的与明军合作的经验,故而派到西班牙战场是比较合适的。

蒂雷纳也认识郑成功,对蒸汽坦克以及步坦协同战术也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会对消灭西班牙陆军会有所帮助。

孔代亲王将会被派往北美,因为是王室,所以能代俵路易十四,待战后跟新西班牙总督签署停战协定,然后接收其控制的大部分地盘。

至于进攻英国这项重任,还是由老成持重的布德斯来负责,路易十四不想让孔代指挥的原因就在于不希望法军出现重大伤亡。

蒂雷纳在返回本土之后,将自己这些年在明帝国的见闻,尤其是战场心得都写下来上报路易十四。

这位国王在看过之后,便摘取了部分内容,交给布德斯,希望按照这些内容来训练法军,使之能够帮助法国称霸欧洲。

蒂雷纳带回来的部队与本土的法军的战斗力大相径庭,综合素质远远高于后者。

一个连队的步兵,从休息到转入队列状态,只需要不到三分钟的时间。

在阅兵式上,正步走是整齐划一的,这是其他法军很难做到的事情。

至于步坦协同、空地一体等战术,本土的法军还处于摸索阶段。

没有明帝国皇帝的指点,布德斯得到了木制坦克与飞艇,以及陆续回来的法军部队,在没有整套理论知识辅助的情况下,也只能自己慢慢研究。

蒂雷纳就不同了,所有相关的战略战术,在明帝国的时候都可以请教皇帝,某些战术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将步坦协同战术发挥到极致,是根本不怕敌军骑兵集群发动的突击的,这在对付鞑靼骑兵的时候已经成功过很多次了。

蒂雷纳认为战术虽然看似简单,但想让所有法军步兵与装甲兵部队都熟练掌握,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特别是将领层面要接受并学习,比起东方战场的规模与战术,欧陆这边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唯一的遗憾是法国海军并未派出将领去明帝国学习,使得目前法国海军还只能运用最简单的战列线战术。

反舰导弹倒是会用了,可法国海军还无法接受改装战舰,特别是用牺牲航速的代价来换取火力优势的方法。

与之对应的,反倒是荷兰,由于鲁伊特与普特曼斯在回国之后的反复游说。

已经有不少于五十艘战舰进行了改装,以便发射反舰导弹。

蒂雷纳并非海军将领,但也看到了海战的未来发展方向。

然而索迪的顽固,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法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

铁甲舰是这位老头可以接受的事务,可改装木制战舰就不行了。

索迪也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本来铁甲舰的航速就超过木制战舰。

如果木制战舰再砍掉一根桅杆,航速势必会更慢,导致舰队前后脱节。

荷兰海军的战术是所有铁甲舰在战时自成一队,全部木制战舰为另一队。

法国海军则刚好相反,索迪的理由是如果铁甲舰不能保护木制战舰,就等于跟对方在进行等量代换。

尤其是英国人特别擅长使用纵火船,在意识到法荷两军舰队都装备了反舰导弹之后。

现在每艘英国战舰都装备了小船,以便向己方放火,这是必须防备的情况。

与索迪年纪相仿的荷兰同行特罗姆普认为,只要己方能够取胜,同时重创英军舰队,牺牲掉木制战舰也在所不惜。

但法国海军与荷兰海军的情况略有不同,法军战舰普遍吨位较大,走的路线近似于西班牙,而荷兰战舰则跟英国差不多。

除去铁甲舰,法国拥有二十四艘千吨级木制主力舰,荷兰海军则一艘同吨位战舰都没有。

特罗姆普此前的旗舰“阿米莉亚”号也只有六百吨而已,可想而知其他荷兰主力舰的吨位了。

荷兰主力舰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吃水浅、转向灵活,可以进入欧洲任何一个主要港口停泊或作战。

而在战舰服役年限方面,荷兰海军的战舰则是最短的,“阿米莉亚”号的服役期也只有十五年而已。

受益于荷兰强大的造船能力,荷兰战舰普遍舰龄都很低,使得在与质量相关的作战性能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

特罗姆普在任期间,荷兰战舰每十五到二十年就换一批新的,用卖旧船的钱,加一部分议会拨款,便可以采购新舰了。

在战略战术以及造船工业方面,法国自然没法跟荷兰比。

索迪无法接受一次损失大量造价昂贵的大型木制战舰,即便路易十四可以宽恕这种有些肉疼的“浪费行为”。

虽然法国海军已经分批采购了不少铁甲舰,但对于新技术的敬畏以及谨防万一的心理,还是在长期建造大型木制战舰。

为此,索迪与路易十四商量过多次之后,最终采用了一个这种方案,那就是用吨位小的战舰来搭载反舰导弹。

这样既可以保住主力舰的航速,又能让舰队具有强大的反舰能力。

路易十四也就同意了这个看似非常经济实惠的方案,至少能让己方舰队的战斗力翻倍。

其实走的就是郑芝龙舰队的路线,郑军的战舰也不是每艘都安装了反舰导弹。

即使郑芝龙财大气粗,也舍不得让牺牲全部造价高昂的夹板船。

荷兰舰队则不然,几乎每艘主力舰都搭载了反舰导弹。

特罗姆普凭此改装方法以及铁甲舰的优势,打得布莱克根本不敢还手。

布莱克不是不能还手,只要两军主力舰队决战,英军必然遭到毁灭性打击。

荷兰舰队已经具备了在短时间内,譬如半小时左右,摧毁五十艘英军战舰的能力。

更何况荷兰海军的战舰造价很低,打光就能立刻再换一茬。

战舰不够也可以用吨位相当的武装商船来凑,其他任何欧洲国家的舰队都做不到这点。

郑芝龙的舰队倒是也有这个能耐,所以荷兰在东番吃亏之后,就再也不跟这个同行竞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