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63章:英荷再战

明末黑太子 第1063章:英荷再战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薄珏每个月都要带着小组来天津造船厂检查铁甲舰的建造情况,每季会去登州那边做同样的事情。

尽管距离第一艘铁甲舰下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铁甲舰的建造经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也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而且产业工人已经培养起来了。

但检查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不能马虎大意,因为一艘战舰便事关上百万两银子以及上百名水兵,乃至舰队司令的生命。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能够建造铁甲舰的国家,某新皇自从允许铁甲舰出口开始,便将其视为巨型创汇项目。

故而对该项目一直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哪怕北伐再累,在抵达天津之后,也不会立刻回京,都会去造船厂看看。

手下更不敢马虎大意,做得好便有高额奖励。做得差,连叛国的机会都没有,人就得咽气……

为了稳定人心,某新皇也对参与造船项目的所有人员做出了待遇保障。

建造过程无纰漏有奖,能够发现各种问题有奖,指出可以提升或简化的地方也有奖,举报吃里扒外的白眼狼,奖励就更大了。

处于安全起见,每个建造流程都由一部分工程师与工人来负责,跟自己所拿到的薪水一样,互相处于保密状态。

每个项目组内部可以互相交流,随时上报建造情况与发现的问题,而平行的职能小组不能瞎打听。

这样便可保证及时有人打算背叛大明,逃亡他国,对方除非得到全流程的工程师与工人,否则很难出铁甲舰。

作为相应的福利,某新皇保证工程师与工人只要不犯大错,便可在造船厂干一辈子,无须担心被开除。

除了薪水很高,可以养活一家人之外,逢年过节都能得到不少礼品。

造船厂里除了食堂之外,还开有不少酒楼饭馆,经营者自然是厂卫及其亲属。

为了吸引顾客前来光顾,饭菜与酒水价格至少比外面便宜三成。

开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探知这些客人在茶余饭后是否会泄漏军事机密……

造船厂的食堂跟科学院一样,平时提供一日三餐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都是平价销售。

能赚钱的就是工人们在下班之后,路过食堂会买点熟食,好回家给家人们享用。

再就是工人们结婚,在食堂办酒席,比在外面便宜不少。

天津造船厂光常驻于此的工程师与工人以及其他安保等辅助人员的数量便高达上万,背后就是数千个家庭。

只要活不忙,食堂在每个周末都不会空着,红白订单源源不断……

对于后勤保障方面,某新皇当初就是让熊人霖照搬科学院的那套。

在天津除了船坞之外,一切都是复制粘贴,连食堂的格局都没变。

由于郑芝龙一直以来表现都不错,某新皇也决定从明年开始,帮助这只镇海公在福建泉州的船坞建造铁甲舰。

此前福建来的工程师与工人已经进驻天津造船厂,相关人员会对其进行理论知识与全流程的学习和培训。

大概在崇祯三十九年(1665)之前,福建当地的船厂会下水第一艘致远型铁甲舰。

甩锅爹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某新皇自然也会答应。

不过由于诸多原因,建造时间会推迟两三年。

某新皇相信在崇祯四十四年(1670)之前,铁甲舰的建造技术,基本还不会外流。

至于以后,等法国或荷兰攒到足够的钱,同时本土造船厂完全掌握了吉野的建造技术,并开始建造定远,某新皇也会酌情考虑技术输出的事情。

其实开价也不贵,一亿银币!

不是像跟荷兰签署易货贸易的那种交易,而是实打实的一亿现银!

某新皇认为定价不高的原因是真的有顾客登门议价,而且不是一个,是两个!

能出现这个情况,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伊特与普特曼斯二人返回荷兰本土后,在议会进行的演讲,以及私下与议员们的“互动”……

由于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失败,荷兰被迫承认英国人所制定的《航海条例》,这直接导致失去了对北美贸易的垄断权益。

根据荷兰从事这条航线的商会的估计,至少会损失百分之十到十五的贸易额。

但对荷兰总贸易额来说,并不会伤筋动骨,而且欧洲造船中心仍然在荷兰。

荷兰议会与商会担心的是,如果英国人并不满足于此,还会再次动手,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是否可以反败为胜?

其次,如果不安抚好法国这个蠢蠢欲动的邻居,本土随时可能遭到攻占的荷兰不可能全力对付英国。

对于前者,议会同意采购用四年一亿银币的价格,用采购明帝国皇帝麾下公司出产的商品的方式来换购四艘铁甲舰。

随后在尝到甜头之后,又采购了四艘铁甲舰,并用新几内亚岛换到了两艘,总计十艘。

加上原先的木制战舰,可以组成一支上百艘战舰的舰队,基本利于不败之地了。

对于后者,议会只能选择与马萨林握手言和,代价就是一次支付法国两千万银币。

条件就是荷兰与法国签署永久互不侵犯条约,以瑞典与罗马作为条约的公证方。

两千万银币的代价不可谓不高,但毕竟给自己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宿敌英国了。

此举也表明荷兰根本无意参与法国对欧陆霸权的争夺,也不会在陆地上与法国作对。

特罗姆普在看过与之后,又在议会做了一番演讲,主题就是英国与英国海军的发展。

克伦威尔通过派布莱克来东方的明帝国劫掠,一举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几乎抵偿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债务,余下部分也通过英荷战争之后获得的荷兰赔款还清了。

两次都成为了赢家之后,无疑极大的刺激了克伦威尔的野心,同时也让英国海军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到克伦威尔病重之际,英国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与吨位方面,如果没有法国阻挡的话,已经跃居欧洲双第一。

由于法国将海军经费用来采购铁甲舰,同时减少木制主力舰的建造数量,故而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逊于英国。

不考虑铁甲舰的话,法国海军与荷兰海军都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

较荷兰海军,英国海军优势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指挥作战方面。

荷兰战舰属于各省所有,并非海军直接管控,只是在战前才会集结起来。

英国海军不论在查理一世时期,还是克伦威尔时期,都是标准意义上的海军,或者说是高段位海盗……

这直接导致即使指挥荷兰舰队的将领并不逊于英国同行,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让整个舰队变得盲目与顽劣。

为了在海战中捞到尽可能多的好处,一些舰长甚至可以不听舰队司令的命令就贸然出击,目的只是为了俘获对方战舰,进而买个好价钱……

如此举动看似荒唐可笑,却是真实存在,且让特罗姆普都头痛不已。

在看过了鲁伊特来回来的明帝国皇帝对荷兰海军的建议之后,结合自身问题,特罗姆普才有感而发。

解决办法就是让各省出二十艘战舰,组成常备舰队,随时待命,一旦有事,可以迅速出击。

其他部分则根据战事规模大小,临时征召战舰或武装商船。

所有战利品都要先行上缴,然后根据每艘战舰的战绩和损失情况,进行奖励与补偿。

再就是要从明帝国引进铁甲舰的建造技术,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英国。

因为英国劫掠了明帝国最为富裕的地区,双方已经结仇。

明帝国是不可能把铁甲舰卖给英国的,这对荷兰来说极为有利。

另一方面,明帝国已经与法国签约,对荷兰是个潜在且巨大的威胁。

如果荷兰不抢先一步的话,法国便极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掌握铁甲舰建造技术的国家。

一旦法国获得如此技术,荷兰作为欧洲造船中心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了。

毫无疑问,铁甲舰比木制战舰所需要的技术要高得多。

铁甲舰也是海军与海战的未来发展方向,绝对不能忽视。

那些此前对此不屑一顾的议员在登上荷兰海军装备的铁甲舰,并随战舰出航之后,态度也大为改观。

或许议员还不能以此为理由来说服议会背后的商人集团,因为荷兰税金接近百分之六十由商人提供。

但特罗姆普阐述了一个让金主们完全无法接受的理由,那就是苏丹运河将于一六六五年之前实现通航!

大部分荷兰商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走运和航线,航程可以缩短四分之一,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据说为了巨大的利益,在御用商人——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罗马已经与奥斯曼达成了协议。

双方不会攻击对方船只,罗马商船走运河会按规定缴费,奥斯曼商船运输的明国商品,可由罗马方面代销!

对荷兰商人来说,这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因为听说不少威尼斯商人还引以为荣地表示,这是商业复兴,跟文艺复兴一样值得骄傲!

绝大多数荷兰商人认为这是以牺牲己方利益而实现的可耻行为!

但荷兰无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听说明帝国还为奥斯曼人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机械。

此举加快了运河的挖掘进度,也让苏丹看到了投资回报的希望。

特罗姆普认为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其一就是夺回对北美的航运权益。

其二就是让荷兰商船也走运河航线,其三就是整体移珉北美。

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荷兰海军要有足够多的主力舰,而且最好有尽可能多的铁甲舰。

由于英国海军此前又开始频繁出动,以荷兰商船违反航海条例为由对其进行扣押,在蓄意挑起第二次英荷战争。

议会被迫同意了特罗姆普组建常备舰队的要求,还同意在战前再征调六十艘主力舰加入舰队。

使荷兰主力舰队的规模在一百二十艘左右,并不包括新服役的铁甲舰。

但克伦威尔似乎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而且获悉了荷兰又采购了四艘铁甲舰的消息。

在荷兰海军采购的铁甲舰悉数服役之前,便让布莱克拉开了第二次英荷战争的序幕。

英国海军几乎倾巢而出,主力舰队包括一百六十六艘战舰。

下手的目标并非荷兰舰队,而是打算经英吉利海峡返回本土的荷兰船队。

这些商船上面都装满了从明帝国采购的各类货物,只要在本土港口卸货,便可卖出三倍以上的价钱。

布莱克不是不动脑子的莽夫,知道不论是特罗姆普还是鲁伊特,都不好对付。

为了取得开门红,让克伦威尔开心一下,便挑了一堆肥羊下手。

结果八十五艘荷兰商船,无一幸免,在诺曼底以北海域,被布莱克的舰队一网打尽……

消息传到荷兰,群情激愤,议会立刻命令特罗姆普率舰队出动,伺机与英国舰队进行决战。

如果对方避战,得到授权的普特曼斯可以让舰队对英国商船实施对等报复!

但是狡猾的布莱克在得手之后便销声匿迹了半个月,根本就不想与特罗姆普进行决战。

在消磨对方意志的同时,不断向荷兰商船下手,让自己声威大震,顺便让舰队上下捞点好处。

克伦威尔对于这种方式并不反感,布莱克只要能打赢,一切都好说。

更何况前期就给自己带来了八十五船的东方货物,变现之后,让议会里那些居心叵测之人也难以开口了。

在双方主力舰队遭遇之前,荷兰已经损失了近二百艘商船。

毫无疑问,这些都会变成克伦威尔继续发动对荷战争的资本。

双方舰队于七月二十日,在比斯开湾以北遭遇。

布莱克本想继续打劫一段时间,再择机解决特罗姆普。

结果时运不济,与带着四艘铁甲舰与上百艘木制战舰的荷兰主力舰队碰上了。

即便如此,布莱克也没想要硬碰硬,而是命令舰队边打边撤,不可恋战。

尽管己方在数量上与火力上仍旧处于劣势,但凭借四艘铁甲舰的优势,特罗姆普还是决定追击这支规模庞大的英军舰队。

布莱克带着舰队一路逃窜,最终窜入泰晤士河,妄图借助沿河炮火,以及手中的舰队来消灭老对手。

荷兰舰队由于铁甲舰的存在,对宿敌穷追猛打,即使进入内河作战,面对来自岸上与水面的双重火力打击,也不落下风。

在击沉与重创超过三十艘敌舰之后,普特曼斯选择撤退,因为己方的损失也不小。

有意思的是,战后双方均宣布取得了此次海战的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