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61章:太子传奇

明末黑太子 第1061章:太子传奇

作者:牛笔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6:18:36 来源:笔趣阁

《京师日报》与《帝国日报》两大报纸率先刊载了皇太鸡挂掉的消息,结果当天便售出了上百万份之多。

随后礼部的《北都晚报》、《大明都市报》、《畿辅晨报》、《北直隶报》等近几年才崭露头角的报纸也相继对这个好消息予以了刊载。

既然是好消息,标题就肯定不是黑色的,而是红色的,这就算是对得起皇太鸡当年给某新皇掏的数万两银子的丧葬费了。

由于所有报纸都被读者抢购一空,故而报刊亭的老板与沿街吆喝的报童们,乃至报馆的编辑们都盼着皇太鸡一年能死上好几次……

所有印刷报纸的印刷厂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工,因为外地读者也想要尽快读到来自北都的权威媒体爆料内容。

根据传媒集团的预计,因为皇太鸡挂掉而产生的阅读浪潮,可使各类报纸的相关总销量达到五百万份以上。

不是棺材铺也能赚到死人钱,这就是编辑们的本事……

隔日,大明在军事方面影响力最大的媒体《现代军事》与《全球武装》两大杂志便出版了最新一期的刊物。

主要介绍了皇太鸡的履历,以及某新皇与其交锋的过往,最后是皇太鸡死后的影响,以及畅想顺鸡接手之后,可能对大明的威胁。

一份报纸售价从十文到二十文不等,一份军事杂志的售价则高达一两百文,而皇太鸡特刊则高达五百文一本。

即使如此,购买者也是趋之若鹜,因为这两种杂志的内容素来是量大管饱,不但编辑水准很好,对战事分析得有理有据,还图文并茂,非常直观。

杂志有半本书那么厚,两倍于线装书大小,翻看起来十分便捷,故而才拥有了庞大的读者群。

除了朝廷各衙门、军方之外,商贾、娱乐场所、士子、富绅等群体都是这两款杂志的忠实顾客。

一万本特刊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还有不少觉得没过瘾的读者跑到报馆,要求再出一本续集!

续集?

《关外秘史》的倒是层出不穷!

绝大部分读者认为既然皇太鸡已经挂了,那就该让顺鸡登场了,而且迎来了更加刺激的内容,你懂的……

这些年《关外秘史》的作者倒是笔耕不辍,保持着一年上市六本的水平。

相信得到皇太鸡挂掉的消息之后,这位作者也会推陈出新。

顺鸡、多尔衮、大玉儿……

想想就会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某新皇相信他们三个之中的任意两个,吴伟业都会写出一本书的情节。

这货真是开创了一项宏伟的事业,只要手还能提笔,便可以一直更新。

考虑这货已经年过五十了,某新皇也对其放宽了限制。

无须自行动笔,让旁人代笔,吴伟业口述即可。

老吴头这些年没少赚钱,一年稳赚六千两银子,销量好的时候可年入上万两。

衡量其收入的话,并不比一些商贾差多少,而且也不需要养活一堆跟班。

现在吴伟业已经搬到新城,住在某新皇送给他的两层小洋楼里。

虽然不比老城那边的庭院,可能登高远眺,还可在前后院落里种花。

更重要的是,有了电灯、电话、电冰箱、自来水、抽水马桶之后,生活就方便太多了。

除了近三十年前迎娶的郁氏之外,腰包鼓鼓的吴伟业又先后迎娶了六名小妾。

基本上每隔三四年就娶一位,不然便会感觉缺乏创作灵感……

对于夫君所从事的活计,这些女子进门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但无不兴高采烈,因为她们也是本书的忠实读者,这下总算是找到正主了!

没当吴伟业创作卡壳之际,小妾们便轮番上阵,按照书中的场景,给吴伟业出谋划策。

大明一直以来的风尚就是,男人年纪大不要紧,只要有才华就行。

要是既有才华又有钱,那就完美了!

哪怕吴伟业都知天命了,还能迎娶到方才成年的完璧小姐姐……

只是由于这个活计虽然利润颇高,但很是危险,一旦对外公开身份,便有可能性命不保。

吴伟业多半时间都呆在家里,觉得闷了就去院子里散心。

即使出门,也会有厂卫陪同,万一被辫子细作探知,便会对其下手。

凡是入门的小妾都得到了厂卫的提醒,若因其走漏风声而导致吴伟业遇害。

她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被抓紧诏狱里,这辈子都别想再出来了。

作为封口的好处,千奇百货商店里的各类商品,只要不是特别紧俏之物,都会很快出现在吴家!

吴伟业与妻子郁氏起初不太适应这种生活,后来便习以为常了,而且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让厂卫送货上门的待遇。

这恐怕连城里总商会的那几位都没有,而且去商店也不用排队,想要啥都能买到。

小妾们年纪不大,若是不守家规,那吴伟业与妻子郁氏一起上阵。

在日落之后,换上职业套装,利用各种工具,好好对其管教一番……

这些年过去了,市面上除了《关外秘史》之外,还出现了不少类似的竞争产品。

譬如《夫妻闯江湖》、《杀虏英雄传》、《江山本色》、《太子传奇》、《大明才俊》等等,都是可以媲美《关外秘史》的。

其中,《太子传奇》的情节最为奇葩,将某太子描写成一个武功高手,不但天赋神力,而且获得仙法,轰出一掌便可洞穿对面十余骑东虏铁骑。

带着身边同样是高手的几个绝色佳丽和一众随从,对付不断蜂拥而至的东虏兵士,每每以寡敌众,而且屡战屡胜。

吴伟业第一次看到该书时,立刻被惊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写,而且还能上市销售。

这说明上面早已允许该作者如此创作,而且极有可能得到了最上面的恩准。

该书上市之后,凭借奇葩的内容,不但没有被冷落,反而卖得很好。

其他几本书则各有千秋,吴伟业也就有所了解了。

适当地调整自己著作的内容,使其更加如何大众的口味。

在某新皇这里,只要不出现反对自己、反对朝廷、反对某父皇又支持辫子的书籍,且文采合格,那就可以出版了。

情节匪夷所思不要紧,大明读者好地就是这口,不然怎么可能掏钱买书呢?

可以把蒸汽坦克写进去,可以把飞艇空降兵写进去,把机甲写进去都行。

自己成为主角也是可以滴,至少来个飞天遁地穿墙锁头的技能嘛!

没错,那本《太子传奇》就是某新皇让非著名家陈忱写的。

这货很有写作天赋,看了《关外秘史》之后便手痒难耐。

在被厂卫找上门时,还以为自己犯了事。

等见到正主,闻言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某新皇给了他一个故事梗概,作为参考,还提供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逆天改命级强者——光武帝刘秀!

陈忱拜读过吴伟业的作品,又得到某新皇的点拨,先试写了两万字提交上去。

经过某新皇的批改之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应该走的方向,之后便下笔如流水了。

《太子传奇》一连出了三本之后,便成为了在销量上与《关外秘史》相匹敌的了。

与后者着重描写关外那个团伙不同,《太子传奇》的重点是爽,也就是某太子码人去打辫子,捎带脚再写一些情节,作为点缀。

可以说是七分冷血,三分热烈,这样的内容安排更能吊起读者们的胃口,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所以只用了半年时间,陈忱便达到了每本收入达到上千两的水平,成功跻身大明一线家的行列了。

同样作为热门的作者,陈忱也很想见到《关外秘史》的作者。

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作罢了。

对方的家人见到自己,说不定一个不经意的对话,便可能泄漏自己的身份。

靠打东虏吃饭的人,决计不能让城内的东虏细作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由此引来杀身之祸,那就得不偿失了。

某新皇对于每位自己恩准方才写作的作者,都给予了高等级的保护措施。

除非厂卫自己泄密,否则外人很难得知作者的身份。

能得到保护作者的差事,厂卫们也都非常满意,毕竟是份肥差。

该吃吃,该喝喝,银子一点不少,还能第一时间看到新上市的书,再不知足就过分了。

北都传媒市场的繁荣只是大明走向中兴的一个缩影,因为识字的人多了,购买书籍报刊的人自然就多了。

某新皇在十五年之前,便在北都设立了小学,十年之前又中学。

在国子监更名为北都大学之后,经过十年发展,这套升学体系也就逐渐成形了。

北都的小学、中学、大学各需要念五年,只有学生的课时与成绩均达标,方可得到毕业证。

小学是免费入学,不收任何费用,但毕业之后需要自谋出路。

中学也是免费入学,但需要在小学毕业之后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被录取。

不过中学是定向培养,毕业之后不愁生计问题,自有商家上门招人。

大学也需要经过考试才能入学,难度更大,门槛更高,但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空前的好。

这是指经过考试的学生,对于那些家里不缺钱,买个名额就读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回家接盘了……

获得毕业证的大学生可以进翰林院做学问,可以去科学院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在朝廷或地方当个芝麻官,还可以去企业做管理工作。

因为大学有很多专业,譬如寒门子弟,可以就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之后便可成为经理人了。

某新皇当年的培训班就办了一期,以至于后来听课笔记的价钱都被炒上了天。

再想耳濡目染,听某新皇讲课,那就是稀罕事了。

若是偶得空闲,某新皇视察北都大学的话,还能给学生们灌一个小时的鸡汤……

北都大学只要考上,不但所有学杂费全免,每个学生还得获得每月五两银子的生活费。

某新皇就是要用这招来招募及拉拢大明最聪明的一群年轻人,以便人尽其才。

每年的大学入学考试,都在前朝进行,下雪下雨就推迟,直至天空放晴。

这也是哪怕北伐再辛苦,某新皇也要在年前回来的原因。

譬如陕西巡抚左懋第的门徒许久福,当年那卷子答得真是不堪入目……

去了陕西之后,因为上面有一个严苛的老师,加之这个胖子也怕死,就不敢沾染一些不好的习惯了。

除了喜好吃点羊肉之外,基本上没犯下什么大的过世,二十年过去了,由于连年考核过关,且有左懋第的推荐,现在已经升到庆阳府知府,官居正四品了。

左懋第一个人还说了不算,陕西还有堪称“沈扒皮”之称的沈迅作为巡按御史,火眼金睛的沈迅也认为许久福可被擢升,那就十有九九错不了了。

庆阳府本来比延长油田所在的延安府好不到哪去,但因为跟后者一样也发现了石油,一下子就变得富裕起来了。

由于边关吃紧,延长油田出产的石油之前主要供给北方地区,特别是作为守城的军事用途来储备。

后来庆阳油田正式开采之后,对南方的石油供给就彻底放开了,可以利用马莲河,经西安,抵达湖广,进而让石油顺利进入长江流域沿线的诸多城市。

陕西有了两座大型油田、一座大型煤矿、一座大型金矿之后,就业状况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加之熬过了小冰河时期,天气转好,粮食供给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孙传庭在驻防陕西西部期间,还数败土默特骑兵。

不过由于朝廷的中心在东北方向,暂时还需与对方交好。

作为甜头,朝廷同意左懋第在河西走廊开始互市贸易。

只要土默特人用马匹将盐湖里的盐运下来,便可以优惠价格换取大明的各种商品了。

在损兵折将,认识到明军难以战胜之后,土默特的酋长们也只能认栽了。

因为盟友李自成与柴时华根本就不打算反攻倒算,这两个团伙在西域过得逍遥快活,完全不想自寻烦恼了。

没了盟友的支持,土默特人也意识到用白花花的盐就能换取源源不断的明人商品,尝试过几次没被对方骗之后,也就认可了这种相处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